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烟叶五步烘烤法与双低烘烤法的烘烤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五步烘烤法和双低烘烤法的烘烤效果对比试验,结果是五步烘烤法比双低烘烤法的综合效果好,尤以中上部烟叶五步烘烤法的效果为佳,其上中等烟比例及均价都远比双低烘烤法的高、烟叶的化学成分也略有改善。  相似文献   

2.
不同烘烤方法对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了明三暗五内翻式烤炉三段式烘烤法(A)、五条龙下扎式烤炉热风循环烘烤法(B)和明三暗五内翻式烤炉远红外线涂抹火管烘烤法(C)对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并进行了3种烘烤方法的烘烤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烘烤时间B<C<A,烘烤成本B<C<A,以B法最为省工省时,3种方法的原烟产量差异不显著,而原烟中上比、kg均价、产值等差异显著(P<0.05),净增收益B>C>A。说明热风循环炉对提高烟叶烘烤质量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3.
贵州烤烟三段式烘烤法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贵州是全国优质烤烟种植的最适宜区之一.烤烟烟叶烘烤普遍采用三段式烘烤工艺,但实际生产中存在重生产轻烘烤、烘烤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落实等问题.为了能对生产提供参考,结合生产实际,从烟叶变化、温湿度和烧火加热三方面介绍了三段式烘烤法在密集烤房中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烘烤工艺条件下烟叶淀粉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kcky-B型烟叶智能控制烘烤箱,通过调整烤烟三段式烘烤过程中的温湿度,探讨不同部位烟叶淀粉含量在烘烤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含量均随烘烤过程的进行而下降,烘烤48 h内烟叶淀粉含量下降非常明显,烘烤48 h后淀粉含量下降趋于平稳,最终维持在大约5%的水平;下部叶片的淀粉降解速度快于上部叶片和中部叶片;烘烤66 h后,下部叶片淀粉含量可降解70%以上,而中、上部烟叶则在烘烤108 h降解率才达到70%以上。采用中温中湿变黄烘烤工艺,更有利于烟叶内淀粉物质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双低烘烤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双低烘烤法的效果比传统烘烤法要好得多,其上等烟比例和均价有很大提高,烟叶的外观质量及内在化学成分都有明显改善。通过讨论双低烘烤法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在没有更好的烘烤技术之前,双低烘烤法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黄平县烤烟品种云烟85烟叶成熟特征,设置不同主体变黄温度和定色黄筋温度处理,研究下、中、上部位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下部叶采用主体变黄恒定温度36℃(湿球温度35℃),主体定色黄筋恒定温度46℃(湿球温度37℃),其余按三段式进行烘烤,较习惯烘烤的上等烟率提高8.97个百分点,均价提高2.14元/kg,杂色烟减少16.77个百分点;中部叶和上部叶采用主体变黄恒定温度38℃(湿球温度35℃),主体定色黄筋恒定温度48℃(湿球温度37℃,其余按三段式进行烘烤,较习惯烘烤的上等烟率分别提高30.32、25.64个百分点,均价分别提高5.49、3.03元/kg,杂色烟减少5.28、4.47个百分点。建议在烘烤过程中,根据烟叶的变化情况对温湿度进行灵活掌握,才能有效烘烤出优质烟叶。  相似文献   

7.
中温中湿烘烤工艺对云烟87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中温中湿烘烤工艺对水城主栽品种云烟87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采用2种烘烤工艺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种烘烤工艺在烘烤耗能方面相当,中温中湿烘烤工艺较常规三段式烘烤工艺有利于降低烟叶中的烟碱含量,对烟叶的香气质、吃味、杂气方面有改善作用,同时对烤后烟叶的均价、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8.
"三段式"烘烤工艺是美国、巴西等国家在烤烟生产中普遍应用的简化烘烤工艺,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该工艺以宽容性和灵活性大、安全性高的特点,在我国生产规范化水平高的烟区得到迅速普及.近年来,黑龙江省烤烟生产在科技兴烟、主攻质量的方针指引下,普遍应用优良品种,栽培措施不断更新、深化,烟叶的成熟度普遍提高,烟叶的内在质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随着烟叶质量的变化,烟叶的烘烤特性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旧式烘烤工艺已不能与之相适应,烤出坏烟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烤烟的质量和商品等级.改革旧的烘烤工艺,采用"三段式"烘烤技术,是进一步提高烤烟质量和商品等级,增加烤烟生产经济效益的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烟叶烘烤自控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烟叶三段式烘烤工艺条件要求,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单片微型计算机程序控制,研制了烟叶烘烤自控专家系统.应用结果表明,自控烤房与普通烤房相比较,烤房内通风速度增加1.6~2.4 m.s-1;叶间隙风速增加0.33~0.04 m.s-1;烤房内温度均匀一致;垂直温差和水平温差小;可准确落实三段式烘烤工艺,能显著提高烟叶烘烤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散叶烘烤“七步法”的适用性,降低烟农劳动强度,提高烟叶烘烤质量.[方法]通过设置2种不同的烘烤方式,即常规挂竿烘烤与散叶烘烤“七步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试验表明,采用散叶烘烤“七步法”进行烘烤有利于烟叶烘烤质量的提高,外观质量与挂竿方式差别不明显,身份适中,橘黄烟多,上中等烟比例为90.56%,较挂竿方式提高了0.33个百分点;杂色烟比例为3.02%,较挂竿方式降低0.66个百分点;挂灰烟和光滑烟比例较低;鲜干比为7.63,较挂竿方式低0.09个百分点;均价为12.78 元/kg,较挂竿方式提高了1.75%,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较为协调,淀粉含量较低,还原糖含量较高,烟碱含量适宜;散叶烘烤堆放烟叶时,烟叶密度须均匀,松紧适当,否则易产生低劣烟.[结论]研究可为散叶烘烤“七步法”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从而真正达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密集型烤房不同材质散热设备烘烤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芮  曹娜  郭大仰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648-13650,13660
[目的]探索新型散热材料对烟叶烘烤效果的影响。[方法]以金属散热器的气流下降式卧式密集烤房为对照,与陶瓷散热器的气流下降式卧式密集型烤房进行对比试验。分别装烤同一品种、同一生长地、生长正常、叶片部位相同、成熟度基本一致的鲜烟叶进行烘烤对比,同时选择同一烘烤工艺;以烘烤时间、鲜干比、上、中等烟叶比例、耗燃料和用电费及每kg干烟叶烘烤成本为考察指标,评价烟叶烘烤效果。[结果]采用陶瓷散热器的烤房在烤烘时间上增加2 h(大火期延长2 h),但最终烤后燃料消耗量却比对照每房节省70kg,单炉节约成本25.15元,每kg干烟叶成本省0.065元。采用陶瓷散热器烤出的烟叶与对照相比外观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陶瓷散热器加热的空气质量优于对照金属散热器,有利于减少金属污染源,提高烟叶内在品质;同时陶瓷散热器在使用和停产期间,相对金属散热器而言,腐蚀少、易维护,能延长卧式密集烤房的使用寿命和有效降低烟农生产投入成本。  相似文献   

12.
殷红  张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745-1747
[目的]为了提高密集烤房烘烤性能、降低烘烤成本。[方法]以烤烟品种云烟97中部叶(9~12位叶)为供试烟叶,采用三段式烘烤工艺,比较聚氨脂板式密集烤房和普通密集烤房在烘烤性能、烘烤成本和烤后烟叶质量等指标的差异性。[结果]相对于普通密集烤房,聚氨脂板式密集烤房烘烤1 kg干烟平均节煤0.37 kg,节煤率达21.89%,烘烤1 kg干烟平均节电0.08 kW.h,节电率达17.02%;烤后烟叶的上等烟比例平均提高2.47个百分点,烟叶均价平均提高0.11元/kg。[结论]聚氨脂板式密集烤房降低了烘烤成本,提高了烤后烟叶质量,加快了烤房建设进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装烟方式对下部叶质量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散叶插扦、散叶打捆、散叶筐篮、常规挂杆4种装烟方式,研究各装烟方式对下部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挂杆烘烤烤后烟叶橘黄烟比例、中等烟比例、烟叶均价均好于散叶插扦、散叶打捆、散叶筐篮装烟方式。在下部叶烘烤时采用常规挂杆烘烤,中上部叶烘烤时再使用散叶插扦、散叶打捆、散叶筐篮等装烟方式进行散叶烘烤。[结论]研究可为提高下部烟叶烘烤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定色前期湿球温度对烟叶特色及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改善中上部烟叶的烤后品质和优化密集烘烤工艺,试验采用密集烤房研究定色前期湿球温度对云烟87中上部烟叶烤后外观质量、颜色值、化学成分、经济性状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部烟叶,以T3处理(湿球温度39℃),在外观质量、评吸质量、风格彰显程度、化学成分评价分值得分最高,经济性状较好,烤后烟叶综合质量依次为T3处理(湿球温度39℃)T2处理(湿球温度38℃)T1处理(湿球温度37℃)。随着定色前期湿球的提高,代表红色的a值有提高的趋势,鲜干比逐渐略有增大,说明有利于物质转化,加深烟叶的颜色,改善烟叶的外观质量;(2)上部烟叶,以T2处理综合表现较好,主要表现在外观质量、评吸质量分值得分最高,经济性状最好,颜色桔黄鲜亮,成熟度、叶片结构、油份较好,颜色饱和度较好,正反面色差较小,化学成分协调性好;T3处理居中,表现颜色偏深偏暗、油分略差,化学协调性差,评吸质量亦有所降低,呼吸消耗较大;T1处理综合表现较差。从风格彰显程度来看,随着定色前期湿球温度提高,浓香型风格特色有提高的趋势。因此,密集烤房烟叶烘烤定色前期湿球温度中部烟叶以39℃、上部烟叶以38℃,有利于提升烤后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丽江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和改善环境污染的现状,利用大量的废弃物“烟秆”等为原料,进行了对烟叶烘烤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1)无论是半密集式烤房还是卧式密集式烤房,烘烤出一炉烤烟所需的纯煤重量大于秸秆煤的重量,用秸秆煤进行烘烤,每一炉烤烟可以节省77kg左右煤的重量。(2)每公斤鲜烟叶所需煤量处理1(半密集式烤房使用秸秆煤)的最少为0.32kg,费用也最低为0.16元;每公斤干烟叶所需煤量处理1最少为1.87kg,费用也最低为0.94元。(3)处理1均价最高为18.14元,处理2上等烟和中等烟产量最高分别为378,78kg,处理1上等烟比例最高为86.15%  相似文献   

16.
针对烟叶常规挂竿烘烤耗时长、用工多、能耗大的情况,采用分米波技术烘烤鲜烟叶,为建立新型省工节能烟叶烘烤模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采用分米波烘的烤烟叶叶长收缩率小于常规,而叶宽收缩率则大于常规挂竿烘烤,且能增加烟叶单叶重和降低烟叶鲜干比;烟叶颜色偏淡,叶片结构和身份偏厚,油分偏少,色度偏弱;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低于常规挂竿烘烤,淀粉含量则高于常规挂竿烘烤,但烟叶总氮、烟碱和蛋白质含量与常规挂竿烘烤相差不大;烟叶感官评吸质量与常规挂竿烘烤的烟叶差异不大,上部烟叶感官品质略差,而中下部烟叶感官品质较好;分米波烘烤烟叶速度快,用工少,每1kg干烟叶用工及耗能成本比常规挂竿烘烤低26%。  相似文献   

17.
密集烘烤优化工艺对烤烟品质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玉英  彭晓忠  任建华  王玉科  邹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731-18732,18735
[目的]研究优化后的烘烤工艺对烟叶品质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方法]通过对常规密集烘烤工艺进行优化,探讨其对烤后烟叶质量及耗能成本的影响。[结果]采用优化后的密集烘烤工艺烘烤,其上等烟率和橘黄烟率明显提高,而微带青烟率、青黄烟率和烟叶淀粉含量明显下降,烟碱含量也有所下降,烟叶糖碱比趋于协调;烤后烟叶感官评吸质量较好,表现为刺激性较小、劲头较足、余味较舒适;其烘烤耗煤和耗电成本高于常规烘烤工艺,但其烤后烟叶均价明显提高,扣除耗能成本后的经济效益比常规烧烤工艺平均增加12.09%。[结论]优化后的工艺明显提高了烟叶外观等级质量和内在品质,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常规密集烘烤工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散烟密集烤房的关键技术。[方法]采用4因素2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烘烤环境对散烟密集烤房初烤叶等级质量的影响。[结果]烘烤环境对散烟密集烤房杂色烟比例的影响主要在烘烤的中前期,降低变黄期的湿球温度,适当扩大变黄期与定色期的湿球温度差,可以减少初烤叶的杂色烟比例。变黄期与定色期的湿球温度差对烟叶颜色转变的影响最大,适当扩大两者的差值有利于烟叶颜色向桔色方向发展。[结论]变黄期湿球温度35.6~36.2℃、定色期湿球温度37.0~38.0℃、干叶温度51.9~53.8℃且干筋期湿球温度37.9~39.8℃时,初烤叶的杂色烟比例小,桔色烟比例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