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2年5月,我市某乡一个养殖场的仔猪出现以高热、贫血、黄疸、皮肤颜色变化为主要特征的病例,仔猪感染后多为急性经过,发病后数日内死亡。发病猪先是耳部变为紫红色,然后全身潮红或紫红色,个别发病母猪体温升高到42℃,贫血、外阴水肿及产弱仔、死胎等繁殖障碍的症状。最初怀疑是猪瘟,后经过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此病给该猪场造成比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挫伤了其养猪的积极性,值得各养殖户重视及深思。现将整个发病诊治过程作如下报告。  相似文献   

2.
利用免疫层析技术建立快速检测兔出血症病毒(RHDV)抗体的方法,将胶体金标记重组RHDV VP60蛋白,抗VP60单抗A3C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SPA)分别包被质控线(C线)和检测线(T线),通过检测强阳性、阳性、弱阳性、阴性血清优化试纸条制备条件,并验证其性能及与血凝抑制试验的符合率。结果显示,试纸条检测阳性血清时T线、C线颜色深度相同,强阳性血清T线比C线颜色深,弱阳性血清T线比C线颜色浅,阴性血清T线不显色、C线显色,检测强阳性、阳性、弱阳性、阴性血清与血凝抑制试验的符合率分别为93.75%、88.75%、91.25%、95.00%,总的符合率为91.54%;该试纸条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稳定性,为兔病毒性出血症流行病学调查和抗体水平监测提供了有力的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3.
2009-2010年,凯里市3个规模化养猪场饲养的猪发生以两耳、胸前、腹下和四肢皮肤出现紫红色出血斑为特征的疾病,经临床观察、病理解剖、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经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疫情得到控制。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1临床症状 斑疹。家畜单纯出现皮肤颜色改变,可暂时出现或长期存在,动物中多以前者为主。根据颜色不同可分为红斑、紫斑、黄斑、白斑和黑斑等。红斑是因真皮乳头层毛细血管网扩张,产生局限性或全身性皮肤变红。紫斑是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致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甚至红细胞溢出血管外,在缺氧的情况下血红蛋白变性,形成紫红色甚至青蓝色。黄斑大多为胆色素沉着在皮下、黏膜下形成。  相似文献   

5.
子宫蓄脓一般多发于老龄犬(6岁以上),病犬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只是从阴道内排出脓性物质,一般为红褐色或颜色更深,长毛犬可见在阴门外侧的毛发上有脓痂附着。隔一段时间之后,有些病例停止排出脓汁,出现腹围增大,精神欠佳,食欲不振,进行性消瘦,如继续发展可出现败血症变化,导致死亡。1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通过B超和X线检查可确诊。B超检查:超声波图象显示,子宫内充满大量的液体;X线检查:X线片显示子宫为圆形,界限清楚并且呈密度中等的反射区。2治疗保守疗法。对早期开放性子宫蓄脓的犬,可采用保守疗法,静点甲硝唑,应用少量缩宫…  相似文献   

6.
本师养殖小区近期出现以断奶仔猪出现体温升高、腹下有指压不退色的紫红色点或斑块、眼睑水肿发青成黑眼圈、精神沉郁的疫病.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结果,确诊为猪瘟和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7.
2005年4月20日,旅顺口区土城子一个养猪场出现了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的传染病,经青霉素等药物治疗无效,最终鼻、耳、腹下等皮肤出现紫红色瘀斑,衰竭死亡.经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猪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1病死猪肉的识别1.1看颜色病死猪有肌肉和内脏放血不良现象:肌肉鲜红至紫红色;脂肪轻度发红,表面呈粘腻粗糙感;肋间与肠系膜:血管充盈显露;肝、脾、肺、肾等实质脏器严重淤血,切面有多量血液流出;淋巴结肿胀、出血呈紫红色。1.2看肉的弹性时间较长的病死或变质猪肉失去原有弹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观察研究曲子宫绦虫的形态结构和改进绦虫的染色方法;用H.E.染色法对曲子宫绦虫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曲子宫绦虫形态结构;制作出结构清晰,颜色鲜艳的曲子宫绦虫标本,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该绦虫成节中雌雄生殖系统、排泄系统,孕节中子宫和虫卵的结构。为该虫体在形态学虫种鉴定和本病的确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在家禽宰后检验中,鸡没有淋巴结,只有淋巴小结,鸭和鹅也仅在颈胸和腰部有两群简单的淋巴结,而且很小,不便于剖检。所以,对家禽进行宰后检验时,只能检查胴体和内脏本身的状况。一般分为胴体检验和内脏检验两个环节。1 胴体检验1.1 判定放血程度煺毛后视检皮肤的颜色、光泽和皮下血管充盈程度,判定胴体放血是否良好。家禽的正常皮肤为白色、淡黄略带红色,且具有光泽。而放血不良的光禽,则皮肤颜色呈暗红色或者紫红色,表层血管出现充盈,皮下血  相似文献   

11.
王彦荣  卫东 《草业学报》1999,8(4):17-22
根据我国审定登记的5个苏丹草品种的种子特征幼功胚芽鞘在温室3种不同营养液及田间条件下的颜色特征,探讨了苏丹草品种决策和纯度鉴定的方法。结果表明,供试苏丹草与蓁个品种在上述性状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极易区分;其余4个品种间可以由于千粒重进一步划分为2组。与高梁幼功胚芽鞘的颜色组成相似,苏丹草幼苗的胚芽鞘颜色也可以分为紫红色和绿色,并可作为品种真实性鉴定的特异性状。  相似文献   

12.
氧化-光度法测定饲料铬酵母的铬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饲料铬酵母中铬含量的测定.在pH 1~2的强酸条件下,显色剂二苯氨基脲与六价铬离子生成紫红色络合物,该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40nm,且颜色在15~30分钟稳定.  相似文献   

13.
2006年7月,某猪场饲养的130头猪,4d内有近半数的猪突然发病,临床以皮肤出现紫红色斑块、并伴有出血点,可视黏膜黄染为特征。相继死亡26头,经诊断确诊为猪瘟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采取综合防制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广东某麻黄种鸡场疑似禽白血病的患鸡进行确诊,试验采用了剖检、反转录PCR(RTPCR)、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等方法进行诊断。结果表明:患鸡剖检可见皮下、心脏、肾脏、肺脏、胰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灰白色肿瘤结节,肝脏、脾脏、肾脏严重肿大,质地变硬,颜色变淡;随机收集该场5只疑似病鸡的病料进行PCR检测,4只病鸡的病料可扩增出目的条带;采集病鸡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气管、肾脏、脑、肠进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内脏器官和软骨组织的骨化部分中含有数量不等的髓细胞样瘤细胞,呈单个散在或局灶样分布,大脑有单个散在的髓细胞样瘤细胞出现,小脑组织轻度水肿。综合以上结果确诊该鸡场病鸡所患疾病为禽白血病。  相似文献   

15.
某规模化蛋鸡场接触1例安卡拉病疑似病例,为进一步确诊和了解鸡群感染情况,进行了临床剖检分析和实验室诊断。产前鸡群病死鸡剖检初步确诊为安卡拉病;病料送实验室进行PCR扩增,在约1 350 bp处出现特异性条带,与所设计引物特异性条带大小相符;同时进行血清琼脂扩散试验,结果表明,场区内各栋舍均有不同比例的阳性鸡只。结合临床剖检确诊为安卡拉病,且场区内各栋均不同程度的感染该病,感染率为100%,发病率平均达2.03%,死亡率大约0.55%,给养殖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湖北荆州某种鸡场孵化的2批雏鸡均在11日龄左右发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头颈震颤、共济失调、跛脚等神经症状;解剖及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主要病变在于脑部,眼观脑组织稀软如泥,病理切片可见脑组织中毛细血管充血,神经元变性、坏死,出现中央染色质溶解现象;部分小血管周围出现淋巴细胞浸润形成的管套现象;变性细胞周围出现卫星现象及噬神经元等典型的禽脑脊髓炎病理变化。禽脑脊髓炎免疫琼扩试验被检血清于24 h后出现明显沉淀线,进一步确诊该病例为禽脑脊髓炎。同时,通过细菌分离、染色及生化"爆乳"试验,确认该病例雏鸡继发魏氏梭菌感染。  相似文献   

17.
2009年4月,广东省一养殖场的肉鸡发生一起病例,临床症状表现为腹泻,胸腹部、翅内侧等处羽毛脱落,皮肤紫红色或破溃,皮下浸润出血。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观察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对该分离菌株做药敏试验,发现其耐药性强。动物试验表明,该分离菌对雏鸡具有高度致病性。  相似文献   

18.
2006年7月,某猪场饲养的130头猪,4d内有近半数的猪突然发病,临床以皮肤出现紫红色斑块、并伴有出血点,可视黏膜黄染为特征。相继死亡26头,经诊断确诊为猪瘟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采取综合防制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饲料铬酵母中铬含量的测定:在pH ~2的强酸条件下,显色剂二苯氨基脲与六价铬离子生成紫红色络合物.该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40nm,且颜色在15~30分钟稳定。  相似文献   

20.
<正> 江苏油田某鸡场的蛋鸡群,曾出现陆续死亡的病例,经临床观察和病理、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鸡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