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1 毫秒
1.
狼毒对小冠花生化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狼毒根粉碎物和茎叶粉碎物在土壤里腐解过程中对小冠花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狼毒根对小冠花幼苗株高、幼苗干重和根干重有抑制作用,且随狼毒根用量增多,其抑制作用增强,对小冠花叶绿素含量影响不明显,只有当用量在5克/盆时与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对小冠花细胞质膜透性无显著影响.狼毒根的抑制作用强于茎叶,狼毒的生化他感作用主要是通过根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狼毒对新麦草、无芒雀麦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对两种优质牧草--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Fisch.)Nevski)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的化感作用强弱,在恢复狼毒侵占严重的草地时,对草种进行合理的选择,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狼毒根、茎叶粉碎物在土壤里腐解过程中对新麦草和无芒雀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狼毒对新麦草的化感综合效应(SE)随狼毒根、茎叶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大值分别为34.8%和17.0%.狼毒根对无芒雀麦的SE也随狼毒根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大值为9.5%.狼毒茎叶对无芒雀麦幼苗的生长表现出促进作用,当茎叶量为5克/盆时,促进作用最大,SE为-16.1%.说明对同一受试植物而言,狼毒根对其抑制作用强于茎叶,狼毒对他种植物的化感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根起作用.新麦草受狼毒化感抑制作用的影响大于无芒雀麦,在人工建植植被恢复狼毒侵占严重的草地时,无芒雀麦可作为选择草种.  相似文献   

3.
狼毒对草木樨、多年生黑麦草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慧  周淑清  黄祖杰 《草地学报》2009,17(6):826-829
为了解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对2种优质牧草,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的化感作用,在恢复狼毒侵占严重的草地上,对草种进行合理选择,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狼毒根、茎叶粉碎物在土壤里腐解过程中对草木樨和多年生黑麦草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狼毒对草木樨的化感综合效应(SE)随狼毒根、茎叶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大值分别为62.9%和2.5%;狼毒根对多年生黑麦草的SE也随狼毒根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大值为29.5%;狼毒茎叶对多年生黑麦草幼苗的生长表现出促进作用,当茎叶量为3g/盆时,促进作用最大,SE为-1.8%.说明对同一受试植物而言,狼毒根对其抑制作用强于茎叶,狼毒对他种植物的化感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根起作用.并且草木樨受狼毒化感抑制作用的影响大于多年生黑麦草,在人工建植植被恢复狼毒侵占严重的草地时,多年生黑麦草可作为选择草种.  相似文献   

4.
狼毒在土壤里腐解过程中对红豆草生化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法在人工气候箱中研究了狼毒Steura chamaejasme在土壤里腐解过程中对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的生化他感作用。结果表明:狼毒根和茎叶对红豆草幼苗茎叶的干质量、植株高度、叶面积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效果随着狼毒用量的增加而加大;狼毒根的抑制作用大于狼毒茎叶;对红豆草的细胞质膜透性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5.
生化他感作用在草地植物种间竞争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用盆栽法,采用人工气候箱培养,研究了狼毒在土壤里腐解过程中对无芒雀麦的生化他感作用.结果表明:狼毒根对无芒雀麦幼苗茎叶的干物质积累具有抑制作用(P<0.01);对无芒雀麦的细胞质膜差别透性有明显的伤害作用(P<0.01);狼毒根的抑制作用大于狼毒茎叶.  相似文献   

6.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狼毒根粉碎物和茎叶粉碎物在土壤里腐解过程中对小冠花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狼毒根对小冠花幼苗株高、幼苗干重和根干重有抑制作用,且随狼毒根用量增多,其抑制作用增强,对小冠花叶绿素含量影响不明显,只有当用量在5克/盆时与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对小冠花细胞质膜透性无显著影响。狼毒根的抑制作用强于茎叶,狼毒的生化他感作用主要是通过根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狼毒对新麦草、无芒雀麦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弄清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L).对两种优质牧草——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Fisch).Nevsk)i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的化感作用强弱,在恢复狼毒侵占严重的草地时,对草种进行合理的选择,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狼毒根、茎叶粉碎物在土壤里腐解过程中对新麦草和无芒雀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狼毒对新麦草的化感综合效应(SE)随狼毒根、茎叶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大值分别为34.8%和17.0%。狼毒根对无芒雀麦的SE也随狼毒根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大值为9.5%。狼毒茎叶对无芒雀麦幼苗的生长表现出促进作用,当茎叶量为5克/盆时,促进作用最大,SE为-16.1%。说明对同一受试植物而言,狼毒根对其抑制作用强于茎叶,狼毒对他种植物的化感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根起作用。新麦草受狼毒化感抑制作用的影响大于无芒雀麦,在人工建植植被恢复狼毒侵占严重的草地时,无芒雀麦可作为选择草种。  相似文献   

8.
狼毒对新麦草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工气候箱培养,用盆栽法研究狼毒在土壤里腐解过程中对受体新麦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新麦草幼苗的植株高度、叶面积的生化他感敏感指数RI值均为负数,表明狼毒根对新麦草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抑制效果不显著,狼毒根对新麦草幼苗的细胞质膜透性的作用效果不显著;狼毒茎叶对新麦草幼苗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总之,新麦草对狼毒的生化他感作用具有较强的耐抗性.  相似文献   

9.
袁莉  于磊  王许军  鲁为华 《草业科学》2008,25(12):71-74
通过培养皿滤纸法的生物检测方法研究了3种浓度(0.100、0.050和0.025 g/mL)的苜蓿Medicago sativa茎叶提取液对棉花Gossypium spp.幼苗生长及发芽的影响,以探明紫花苜蓿对棉花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提取液对棉花种子发芽率有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加强;用生长第2、3和4年的苜蓿的提取液处理棉花种子,不同处理下棉花种子发芽率低于对照,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第3年苜蓿茎叶提取液对棉花种子抑制作用最大;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苜蓿提取液成分,发现生长不同年限苜蓿提取液中酚酸含量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生长第3年苜蓿茎叶提取液>生长第4年苜蓿茎叶提取液>生长第2年苜蓿茎叶提取液>生长第2年苜蓿根提取液>生长第4年苜蓿根的提取液>生长第3年苜蓿根提取液。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为供体植物,探讨其根、茎叶水浸液对草原伴生种山韭(Allium senescens)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为狼毒对牧草化感作用的研究提供新材料,并为揭示其对山韭的化感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狼毒根、茎叶水浸液对山韭种子发芽具有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强,发芽率分别降低了43.94%和87.13%;狼毒根、茎叶水浸液对山韭种子胚根、胚芽及幼苗的生长具有“低促高抑”的化感作用,即低浓度(0.5,5和10 mg·mL-1)促进,高浓度(20和50 mg·mL-1)抑制;化感效应指数表明,狼毒茎叶水浸液对山韭种子发芽的化感抑制作用强于根水浸液;对山韭种子胚根、胚芽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表明,低浓度根水浸液的化感促进作用强于茎叶水浸液,而高浓度茎叶水浸液的化感抑制作用强于根水浸液。研究说明了狼毒对山韭不同的生长阶段均存在一定的化感作用,且与其部位的化感效应存在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贵州省羊群布鲁氏菌感染情况,采用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方法,对既往已发表文献的感染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共纳入24篇中文文献进行定量分析,涉及506 843份样品。结果显示:贵州省羊群布鲁氏菌个体阳性率为2.0%(95%CI:1.5%~2.6%),群阳性率为6.0%(95%CI:3.0%~9.0%)。从地区看,黔东南州个体阳性率最高,为4.7%(95%CI:2.4%~6.9%),其次是毕节和铜仁;以5年为1个阶段,2001—2005年个体阳性率为2.2%(95%CI:0~6.2%),2005年后有所下降,2016—2020年维持在1.6%;从养殖场类型来看,商品场个体阳性率最高,其次是散养户和种畜场。研究表明,贵州省羊群布病防控情况不容乐观。建议开展“检疫、监测、消毒、扑杀、宣传”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控措施,稳步推进当地布病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12.
1 样品概述 2008年1至12月,百奥明饲料添加剂(上海)有限公司共收集来自全国各地的饲料和原料样品总数342份进行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普查,样品的组成如下表:  相似文献   

13.
德国狩猎活动管理现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6年起,我国业已开展了21a的国际狩猎活动被停止了2 a.作为野生动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式,狩猎活动的停止对野生动物保护造成了负面影响.本文基于对德国狩猎管理工作的实地考察基础上,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该国狩猎活动开展现状;并从法律法规、狩猎资格管理制度、狩猎权管理规定、狩猎额度管理制度、野生动物福利规定等方面,探析了德国狩猎管理现状.本研究有助于为我国重新开展狩猎活动,并将狩猎活动趋于有序化和制度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16.
近年来,猪伪狂犬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对我国规模化养猪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该病在猪群中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流行范围广以及死亡率高等特点,为此,本文从猪伪狂犬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变化、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控建议进行综述,旨在为该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鹦鹉热衣原体是感染人和多种畜禽的病原体 ,主要引起牛、羊、猪流产和家禽产蛋率下降 ,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关于本病的诊断方法 ,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较多研究 ,取得了很多的进展。较成熟的诊断方法有 :补体结合试验、IHA、间接包涵体荧光试验 (IIFA)等 ,如能将McAb检测技术引入该病的诊断 ,必将提高诊断技术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简便性。作者把制备的抗衣原体特异性McAb用于诊断 ,以ELISA法检测猪血清、羊血清、牛血清中衣原体抗体 ,结果表明其具有McAb的特异性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灵敏性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  相似文献   

18.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a flock consisting of 110 goats. Nine species of coccidia were found: Eimeria christenseni, E. arloingi, E. jolchijev, E. ninakohlyakimovae, E. alijevi, E. apsheronica, E. caprina, E. caprovina and E. hirci. Eighty-one percent of adults and 100% of kids were infected. Number of oocysts per gram of feces in kids ranged form 1200 to 202000. Clinical symptoms in about 50% of kids were observed. Toltrazuril (Baycox, Bayer), 20 mg/kg of body weight was highly efficacious in therapy of goat coccidiosis.  相似文献   

19.
20.
马尔太虫病是严重危害世界贝类养殖业的主要疾病,为OIE规定的必报贝类寄生虫病之一。我国贝类养殖及出口数量世界第一,相关流行病学及调查研究却很少。本文从病原分类学、形态学、流行病学、病理学、检测方法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贝类马尔太虫病的研究进展,以为本病研究及防控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