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又称白冠病,是由住白细胞原虫引起的以出血和贫血为特征的寄生虫病,主要危害蛋鸡,特别是产蛋期的鸡群,病鸡产蛋量下降,软壳蛋增多,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2.
茶花蜜能治白垩病吗?不少人认为茶花蜜可防治白垩病,1993春繁我作了实际试验。选2~3脾当时较弱的病群加入每群一张满茶花蜜脾,结果10个试验群都发生茶花烂子及白垩病。实践证明茶花蜜治白垩病是不可靠的,希望大家引起重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浙江省嵊县沈育...  相似文献   

3.
随着养禽业的发展,每年从国外引进大量的种禽,加上对进口缺乏严格检疫,难免把国外的疫病也带进来。近20年来几乎每隔1~2年就有~种新病出现,如传染性法氏囊病、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产蛋下降综合征、鸡传染性贫血、禽流感、鸡J亚群白血病毒感染(AIV-J)等,为禽病防治增加了重重困难。  相似文献   

4.
猪链球菌病是世界性分布的人猪共患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近年来,我国猪链球菌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明显上升趋势,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该病己成为集约化猪场三大传染病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国内引起该病的链球菌存在多个血清群,包括C群、D群、L群及E群等,一般的猪场都有2~3个致病菌群混合感染,其中主要是C群和D群。  相似文献   

5.
1999年5月,某蛋鸡场发生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发病率达60%,产蛋率下降10%左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 该场共存栏商品蛋鸡35000羽,分4群饲养,其中3群发病严重。5月底用药预防5天后,6月上旬仍有散发病例。该病使蛋鸡日死亡率由0025%上升至004%,产蛋率也相应下降5%~10%,最严重的一群,产蛋率由843%,下降到69%。该场地处山区,四周都是水田,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本病的传播媒介库蠓迅速繁殖生长,住白细胞虫通过库蠓的传播导致了该场卡氏住白…  相似文献   

6.
据报道,1991年在英国鸡群中发生一种不寻常的疾病,该病爆发时肉鸡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和死亡率增加;在肉种鸡群中,疾病发生后的4~5天内死亡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母鸡的死亡比例更高。病鸡通常表现鸡冠发绀(青紫色),蹲伏于一隅,并很快出现产蛋量下降,比正...  相似文献   

7.
贾连吉 《蜜蜂杂志》1994,(12):26-27
两种不同饲养方式下白垩病的发生与防治黑龙江省方正县大罗蜜镇青山村3队(150822)贾连吉白垩病在中华大地普遍流行。1991年黑龙江省方正林业局进蜂3.5万多群,1993年只有1万多群,蜂群入场率下降70%。主要原因是1991年白垩病开始泛滥。同我多...  相似文献   

8.
曲霉菌病是家禽的一种常见病,主要引起肺炎和气囊炎,而引起全身多发性肉芽肿结节并不多见。笔者于1990年11月至1991年4月遇到四群成年鹌鹑暴发曲霉菌性特大肉芽肿,现将有关情况综合报道如下: 一、发病情况临床所见四群发病鹌鹑为5~8月龄成年蛋用鹌鹑,临床症状相似。全群采食量下降,产蛋量下降20~25%,病鹑精神萎顿,羽毛粗乱,翅下垂,食欲减退,部分病鹑消瘦、衰竭,气喘、步态不稳、甚至跛行;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性疾病蓝耳病、网环病毒病、支原体病等对猪群不同程度的侵袭,使猪群的免疫力、抵抗力严重下降,疾病的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猪副嗜血杆菌病常作为继发、并发感染出现,使猪群的死淘率大大增加,给养猪业造成极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肉鸡传染性关节炎又称病毒性腱鞘炎,是一种由呼肠弧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发生于2~7周龄的肉食鸡群,以损害关节滑膜、腱鞘和心肌为特征。病鸡关节肿大,腱束变粗,跛行,发病率高,残淘率高,饲料利用率下降,生长停滞,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诊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及沿江一带,在7~8月份芝麻、西瓜花期间,蜂群容易患卷翅病。患病严重的蜂群群势下降,造成秋衰,不仅使蜂群在秋季丧失了生产能力,也影响了越冬的群势。蜜蜂的卷翅病是外界的最高气温达36℃以上时,由于温湿度失调和营养不良而引起的生理性疾病。  相似文献   

12.
我场防治白垩病的实践朱喜成刘艳君袁建伍笔者管理的一车蜂,计166群,在萝卜子花期(9月初),发生严重的白垩病,全场发病率在65%以上,患病群子脾的受害程度达40%~70%。晴朗天气,不时有1~2群弃巢飞逃。检查飞逃群,巢内糖不足,饲料污染,蜂螨较重,...  相似文献   

13.
大肝脾病 (Big Liver and Spleen disease, BLS)是肉种鸡的一种传染病,对性成熟的肉种鸡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该病特征是脾脏和肝脏肿大,死亡率增加,产蛋减少。病原被认为是一种病毒,但目前还未能分离到确切的 BLS传染因子。   一.大肝脾病的发生   1980年最初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肉种鸡群中发现肝脾肿大,产蛋下降,死亡率增加的疾病,后称为大肝脾病。通过回顾性调查发现, BLS最早可以在 24周龄,最晚可在 58周龄发生。母鸡死亡率增加 0.1%到 1%,产蛋快速下降, 3~ 4周后恢复原来水平。产蛋早期感染 BLS,没有明显…  相似文献   

14.
谈长白山区蜜蜂白垩病发病率低的因素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陈东海,历延芳,葛英,高洪学白垩病是我国西方蜜蜂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全国蔓延,给养蜂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白垩病传入长白山区以后,许多蜂场染病,群势下降,甚至全群衰亡。从此,养蜂生产受到白垩病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免疫抑制性疾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病、霉菌毒素中毒等对猪群不同程度的侵袭,再加上大部分猪场存在的支原体,使猪群的免疫力、抵抗力严重下降,疾病的混合感染现象十分普遍,在技术服务中我们发现猪副嗜血杆菌病常作为继发、并发感染出现在一些猪场的保育舍,使猪群的死淘率大大增加,给猪场造成较大甚至是巨大损失。现将该病的认识和防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出口商品兔群螨病的检疫处理南京动植物检疫局210009张常印,盛正太,罗朝科螨病也称疥癣病,是由螨寄生在家兔皮肤上引起发痒、脱毛、结痂为特征的一种接触传染的慢性皮肤病。家兔感染螨病后,不仅影响外貌,而且生长缓慢,质量下降,被淘汰甚至死亡,往往造成较大...  相似文献   

17.
多少年来,“中囊病”(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简称)一直困扰着中蜂的生存与发展,是养蜂者最感头痛的事,蜂群一旦染上“中囊病”,其来势凶猛,群势下降快,蜜蜂死的死,逃的逃,很快全群覆灭。养蜂者望蜂兴叹,后悔不已。  相似文献   

18.
雄蜂的迷巢     
雄蜂的迷巢雄蜂迷巢,有碍选择育种用雄蜂,难以保证被选雄蜂就是所选父群的后代。迷巢的雄蜂,是传播囊状幼虫病、孢子虫病、壁虱病和蜂螨病等的媒介。大多数雄蜂,在6~7日龄时才迷巢。到15日龄时,迷巢的雄蜂达50%左右。以后,保持这一水平或略有增加。两群相距...  相似文献   

19.
<正>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又称格拉瑟氏病,以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特征,是主要危害4~8周龄仔猪的传染病。特别是规模化猪场在受到蓝耳病、圆环病等侵袭之后,猪只机体免疫机能下降,副猪嗜血杆菌伺机侵入,造成猪群发病,导致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选择母猪APPⅠ型补体结合(CF)抗体未达4倍的12头仔猪(A群)和CF抗体达32倍的12头仔猪(B群),分别测定其生后4~48日龄和2~46日龄的抗体价及脏器中的抗生素浓度,结果从A群仔猪病料中来分离出放线菌,但B群仔猪2日龄就从气管分离出了放线菌,经凝集反应鉴定血清型为Ⅰ型,且对四不素类药物有较强的敏感性;其次是A群仔猪的抗体价全过程未达4倍,而B群在2日龄就高达32倍,10日龄后略显下降,但在结束日龄又有所回升,此外,根据高速色层分离法测定结果,试猪采食或肌注的体内四环素浓度在肝、肾、肺都较高,在气管较低,群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