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对虾养殖生产迅速发展,鲜活饵料供应日趋紧缺,故各地都在开展对虾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和试养。但当前实际使用的颗粒饵料都普遍存在着粘合性差,易在水中溶解,使对虾难以寻食,直接影响对虾生长。此外,颗粒饵料在水中溶散,既导致饵料浪费,又易造成水质污染,为解决上述养虾生产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温州分所经过十九批次,八十多个不同项目的对比试验,现已成功地研制出一种AAC—I型高效粘  相似文献   

2.
虾池水质的好坏,受水源、气候、虾苗放养密度、水中生物、残饵及生物排泄物等影响。在良好的水质条件下,对虾摄食旺盛,成活率高,饵料系数低,发病少,生长快,养殖效益高;而恶化的水质致使对虾摄食量下降,抑制对虾正常的生长发育,并助长细菌等病原体繁殖和有毒物质的积累,降低对虾  相似文献   

3.
曾现英  吴宁 《科学养鱼》2016,(10):68-69
正养殖南美白对虾,其饵料占养殖成本的38%~57%,是养殖的主要投入,饵料投喂量多不仅浪费而且污染水质,投喂量少则影响生长。所以,合理投饵是养殖成功的关键。一、饵料的选择1.饵料品质的构成因素要满足营养全面、适合一定养殖模式的要求。水中稳定性好,2小时颗粒完整、不溃散。诱食性强。颜色均一,颗粒整齐。  相似文献   

4.
王连华 《齐鲁渔业》2004,21(6):15-15
“养虾就是养水”,这是广大虾农多年的养殖心得。的确,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对虾养殖的成败。养殖过程中判断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就是水色及其变化情况。根据水色可判断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及数量,从而采取相应用药和施肥措施来改善水质。近年来,对虾养殖过程中不断出现暴发性疾病,从根本上讲就是养殖用水没有调控好,水质败坏。严重影响了对虾养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营养成份达到某一水平的对虾颗粒饵料,其水中稳定性和形貌,是直接影响饵料系数和虾塘水质而引人关注的物理性状。日前,国内外对虾养成阶段的颗粒饲料的工业生产,以(鱼、虾、花生、大豆饼粕等)粉状为主要原料的工艺,多数须经预蒸煮调质处理,同时加之挤压成型,借以提高颗饵的水中稳定性。此法虽能凑效,  相似文献   

6.
张良尧 《内陆水产》2006,31(2):30-33
水是对虾的生存、生活和栖息环境,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对虾的生长发育,从而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在良好的水质条件下,对虾摄食旺盛,成活率高,发病率低,饵料系数低,生长快,养殖效益高;而不良的水质致使对虾摄食量下降,抑制对虾正常生长发育,并助长细菌等病原体增殖和有毒物质的积累,降低对虾抗病力,引发虾体发病,甚至造成对虾大量死亡, 使养殖失败。因此,渔谚有“养好一池虾,先要管好一池水”的说法,可见虾池的水质调控是养虾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虾池水质和底质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场和实验室研究对虾养殖池水和底质,研究得到结果:虾池底质中有机质,硫化物和Eh随深度的变化,底质受残饵及对虾排泄物有机质污染,并与虾池养殖池龄有关,测定了虾池水质周日变化,下半夜水中溶解氧值最低。虾池水质在养殖过程逐渐下降,可能阻碍对虾生长,显示养殖存在自身污染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水是对虾的生存、生活和栖息环境。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对虾的生长发育,从而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在良好的水质条件下。对虾摄食旺盛,成活率高,发病率低,饵料系数低。生长快,养殖效益高;而不良的水质致使对虾摄食量下降,抑制对虾正常生长发育。并助长细菌等病原体增殖和有毒物质的积累,降低对虾抗病力,引发虾体发病,甚至造成对虾大量死亡。使养殖失败。因此,渔谚有“养好一池虾,先要管好一池水”之说,虾池的水质调控是养虾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南美白对虾,又称凡纳对虾,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杂食性等特点。饵料是养虾的主要投入。投饵不足,会影响对虾生长,导致抵抗力下降;投饵过量,会浪费饲料、污染水质与底质,诱发虾病。所以科学投喂饵料是成功养殖的关键。一、影响南美白对虾摄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三、养殖甲鱼的基本条件 (一)水质和水温甲鱼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水质好坏直接关系到甲鱼的生长。要求水质无毒、无污染、酸碱度为中性,水中含氧量为4毫克/升(一般池塘均可达到要求),水中浮游生物繁茂,最好呈绿色状态,透明度在20—30厘米,可减少甲鱼互咬,增加水中含氧量,减少毛霉菌等病菌繁殖和为害。养殖甲鱼的水温最好能保持常温30℃,据试验,甲鱼在30℃水温中,饲料报酬最高,生长最快。 (二)饵料饵料是养甲鱼的物质基础,甲鱼和其他动物一样,饵料中必须含有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  相似文献   

11.
每年夏天当南美白对虾养殖进入了高温期管理阶段,池内对虾养殖密度大,对虾生理机能旺盛,对虾处于生长的高峰期;饵料投喂量大,池内残饵和排泄物不断增多,水质污染加重,水色透明度降低;藻类、细菌等生物繁殖旺盛,生物量大,水体容易出现温跃层、氧跃层等分层,易使池塘水体产生氧债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对虾养殖生产中,为提高经济效益,降低饵料费用是关键因素,而正确掌握投喂量是降低饵料成本的有效措施之一。在生产实践中,饵料系数的高低,固然与饵料本身的营养价值有关,但水质的管理与投喂量的高低也不可忽视。 对虾生活在水环境中,它不分昼夜,见饵即食,如能正确投饲,坚持少投、勤投的原则,严格控制合理、准确的投喂量,就可达到既不污染水环境和底质,又能满足对虾的生长需要,从而提高饵料的利用  相似文献   

13.
长毛对虾投饵量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毛对虾是我省土生土长的品种,具有生长快、个体大、单户高和含肉多,而且耐高温的特点,适合我省气候和现有虾塘条件,近几年来,全省放养长毛对虾面积占对虾养殖总面积的80%左右,已作为我省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养殖种类。饵料是对虾生存和生长的物质基础,合理投饵是养好对虾的关键。投饵量不足必然会影响对虾的正常生长,但投饵过量,不仅浪费,而且还会污染池底,败坏水质,引起  相似文献   

14.
随着对虾人工育苗的发展,对虾幼体饵料已成为人工育苗的关键,近年来,由于卤虫卵供应不足,价格上涨,且质量每况愈下导至育苗成本不断增加。国内外对对虾幼体的饵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成功地应用到生产当中的有微型胶囊饵料、粉状微颗粒饵料,但据我们的使用,人工配合微型饵料质量不稳定,在水中悬浮时间短溶散太快,使育苗水质严重污染,造成危害。1988年在卤虫卵价格上涨而孵化率极低(2~10%)的情况下,我们决定不使用卤虫育苗。在1500m~3的育苗水体中进行了以蛤肉代替卤虫幼体做为对  相似文献   

15.
在对虾营养方面,主要考虑因素之一是干颗粒饵料投入水中后的营养流失。众所周知,对虾摄食蛋白质含量高的饵料生长良好,但饵料成本太高,限制了对虾养殖的发展。因此,要努力改进价格较贵的标准饵料的用法。该研究共有5个试验.研究延迟投饵时间对于对虾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水质管理,决定着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成败.良好的水质,符合对虾的生长要求,有利于抑制疾病,提高饵料利用效能.科学调节和控制水质是养殖生产中重要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修复对虾养殖池塘的养殖环境。从昌黎、乐亭、黄骅等3地的对虾池塘中取底泥,共分离出215种细菌.通过其对对虾饵料和蛤蜊内降解能力的测定,筛选出9株虾池有机污染降解茵。这些菌株能以对虾饵料作为生长的唯一碳源和氮源。并且对对虾的配合饵料和蛤蜊肉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通过7d的培养。有4株细菌对对虾的饵料的COD去除率约70%。对蛤蜊肉的COD去除率超过50%,其他5株细菌对对虾饵料及蛤蜊肉的COD去除率也在30%以上。结果表明。这些细菌能快速消除对虾池塘的有机污染,具有修复虾池环境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对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精养程度的逐年提升,对虾养殖的自我污染和病害的传播蔓延也日益加剧,严重危及对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探索和开发可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的养殖水质综合调控技术,通过优化和改善池塘养殖环境,减少对虾养殖废水的排放,提高对虾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推动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能快速分解水中有机物,杀菌力较强。臭氧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可通过其氧化反应起到灭菌、分解有机物和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温棚养殖南美白对虾与外塘养殖相比,因养殖环境封闭、水体较小、养殖密度高,与外塘养殖相比具有不同的水质变化特点,因此,温棚养殖南美白对虾水质调控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对虾养殖的成败,笔者结合唐山市丰南区近两年温棚对虾养殖实际情况,针对温棚对虾养殖中水质调控总结如下。1温棚养殖南美白对虾水质变化的主要特点养殖水体环境相对稳定。一方面养殖水体温差减少,避免了养殖前期虾苗冻伤情况,养殖期为  相似文献   

20.
不同养殖措施防治对虾暴发性流行病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水泥池、土池及不同水处理方法等不同措施养殖对虾,研究养殖升旗与对虾暴发性病毒发生的关系,探讨合理养殖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水泥池、沙滤水、封闭式循环水养殖和使用防病药物等措施对防治暴发性疾病都有一定的效果;使用优质饵料强化对虾体质,合理使用防病药物及水质净化剂,优化养殖生态环境对增强对虾抗病能力有效;虾池内放养部分肉食性鱼类能延缓对虾发病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