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豫农35是河南农业大学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在2004--2006年度国家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7827.15 kg/hm2,比对照品种豫麦49增产4.05%,达显著水平,在2006---2007年度国家生产试验中比对照新麦18增产4.4%.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07006号.该品种适宜在黄淮南片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驻豆12是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室以驻豆5021为母本,豫豆8号为父本选育的高蛋白、高产大豆新品种。2011—2012年在河南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3 311.85kg/hm~2,比对照豫豆22增产8.77%;2013年河南省夏大豆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661.75kg/hm~2,比对照豫豆22号增产15.63%,居参试品种第1位。该品种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5.24%,商品性好,适应性强,稳产性好。2014年6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豆2014001。  相似文献   

3.
品育8012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临优20165为母本、济麦22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的节水多抗高产小麦新品种。2018年1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5—2016年度参加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单产8115kg/hm~2,比对照良星99增产6. 5%。2016—201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421kg/hm~2,比对照增产7. 6%。该品种性状稳定、节水、丰产特点突出,适宜在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水地种植。  相似文献   

4.
郑豆0689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以豫豆29为父本、自主选育品系QTL069为母本,通过有性杂交和系谱法选择育成的高产、稳产、优质、高抗夏大豆新品种。郑豆0689在2012—2013年在河南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264.15 kg/hm~2,比对照品种豫豆22号增产5.47%;在2014年河南省夏大豆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3 277.50 kg/hm~2,比对照品种豫豆22号增产15.96%,居8个参试品种第1位;其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2.16%,脂肪含量平均为20.08%,抗大豆花叶病毒病。该品种籽粒商品性好,具有高产、稳产、优质、综合抗性强等特点,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并于2015年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为豫审豆2015004。  相似文献   

5.
科龙188是安徽省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阜97211-71为母本,山宁4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1—2012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区试试验,两年平均单产为2 858.78 kg/hm~2,比对照中黄13增产5.34%。2013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单产2 666.70 kg/hm~2,比对照中黄13增产3.93%。该品种生育期101 d,单株有效荚数42.3个,百粒重18.4 g,粗脂肪含量19.11%,粗蛋白质含量41.95%。2014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皖豆2014001),适宜安徽省江淮、淮北夏大豆种植区域。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淮麦45(参试名称为淮麦1403)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麦28和淮麦25杂交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2019年通过江苏省审定。2014年在江苏省预备试验中,比对照淮麦20增产11.07%;进入2015—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9 215.4 kg/hm~2,比对照淮麦20增产2.87%;进入2016—2017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9 721.9 kg/hm~2,比对照淮麦20增产7.48%;推荐进入2017—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7 846.5 kg/hm~2,比对照淮麦20增产5.49%。淮麦45不仅产量潜力高,而且植株较矮,株型松散适中,抗逆性强,推广应用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7.
优质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种济麦4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麦4号是以济955159为母本,优质强筋抗病941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强筋小麦新品种。在2005-2007年河南省小麦区试中平均产量为7 419 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0.77%;在2007-2008年度河南省小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 821 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3.9%。2006年、2007年连续2年统一抽样进行品质分析,济麦4号品质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济麦4号综合抗病性强,200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水地种植。  相似文献   

8.
高产抗条锈病小麦新品种西科麦9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生产上提供高产抗条锈病小麦品种,以4301为母本、绵阳31为父本杂交组合,利用系谱法通过田间多年连续选育,育成了小麦新品种西科麦9号,于2015年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2011—2012年及2012—2013年四川省15个区试点中,有14个点增产,2年平均产量为361.74kg/667m~2,比对照品种绵麦37增产4.1%,增产显著;在2013—2014年6个生产试验点中全部表现增产,平均产量为316.37kg/667m~2,比绵麦37增产9.23%。西科麦9号中抗条锈病,品质指标达到优质中筋小麦标准,适宜于四川平原、山区及丘陵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豫禾358"是以"甸M383"为母本、以"F78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4—2015年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2 897. 5 kg/h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6. 2%。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2 544. 9 kg/h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6. 9%,该品种于2016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禾368"是以外引系"M287"为母本、以"F78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4—2015年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3 198. 6 kg/h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5. 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2 693. 8 kg/h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6. 6%。该品种于2017年4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个品种主要特点是耐密、高产、广适、优质、高效、抗性好,适合吉林省玉米中晚熟区和中熟区高密种植。  相似文献   

10.
皖农206系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春性小麦品种,目前已经通过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审定编号:皖审麦20210029;亲本来源:罗麦10号×(扬麦13/泰农18-2),后代经系谱法选育。该品种矮杆坚韧,耐肥抗倒,抗寒能力好,于2017-2018年度、2018-2019年度参加安徽省淮河以南麦区区域试验,两年度较对照品种扬麦20分别增产8.72%和9.36%;2019-2020年度参加生产试验,较对照品种扬麦20增产5.28%。本文主要介绍皖农206的选育过程、品种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皖农206品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豆新品种濮豆1788是以自选系濮豆6018为母本,郑19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3-2014年参加河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176.85 kg/hm~2,较对照豫豆22增产11.34%;2015年参加河南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32.65 kg/hm~2,比对照豫豆22增产11.6%。粗蛋白质含量为42.92%,粗脂肪19.22%。2016年6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偃高21是以(周麦16×豫麦49)F2为母本、豫麦18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丰产、早熟、广适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14-2015年参加黄淮南片春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6.6 kg,较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7.9%;2016年参加黄淮南片春水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7.5 kg,较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6.4%。适宜黄淮南片广大麦区中高肥地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13.
旱地冬小麦新品种西平1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西平1号是平凉市农业科学院小麦育种研究室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乾县试验站联合选育而成的旱地冬小麦新品种,杂交组合为[西农1043(Y8402-10/长武131)//Y93120(京农79-13/P60-412)。该品种在2011—2013年甘肃省陇东片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4 934.1 kg/hm~2,比统一对照品种增产9.31%;在2013—2014年度陇东片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5 233.5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2.8%。该品种抗冻抗旱性好、抗病性强、抗倒性好,丰产稳产性好。  相似文献   

14.
品育8155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2005年以97土31为母本、917-44907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经多年系谱法单株选育而成的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2014—2015年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地组新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5 988.8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9.1%,增产点率82.6%;2015—2017年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区试,2 a平均产量4 917.1 kg/hm~2,较对照晋麦47号增产4.2%,增产点率73.9%;2017—2018年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薄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 668.8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6.9%,增产点率83.3%。2019年3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90044。该品种适宜在山西省南部旱地、甘肃省天水市、陕西省宝鸡市、咸阳市和铜川市以及河南省、河北省沧州市的旱薄地种植。  相似文献   

15.
按照Reid、Non-Reid、Dom及其构成的三角型杂种优势模式,构建基础群体,采用DH育种技术于2015年育成玉米新品种"吉农玉833"。该品种在吉林省2013—2014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3 724.0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10.5%。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2 278.0 kg/hm~2,比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8.1%。2015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的育成进一步证明了适于当地的杂种优势模式理论原则,以及DH育种技术的成熟。  相似文献   

16.
豫麦158是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采用矮败核不育轮回选择技术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高产、优质、综合抗性好,于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14004)。2 a区试平均产量7 361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3.96%;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977.5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5.85%。2 a区试品质分析结果:湿面筋含量32.0%、31.3%,吸水率56.1%、53.8%,稳定时间5.8 min、8.8 min。综合抗病性好,抗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叶枯病相对较轻。豫麦158的成功选育说明,矮败核不育轮回选择技术是选育优异小麦新品种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新品种晋太1310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晋太1310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长6878为母本、轮选98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选择方法培育的高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抗倒伏、抗青干、适应性强等特点。2014—2015年参加了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组区域试验,2 a平均单产为5 599.5 kg/hm~2,比对照长6878增产6.8%,12个试验点全部增产;2015—2016年度参加了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组生产试验,平均单产为5 085.0 kg/hm~2,比对照长6878增产8.3%,4个试验点均增产,增产点率100%。2016年1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晋太1310籽粒容重794 g/L,粗蛋白(干基)14.68%,湿面筋31.4%,稳定时间1.4 min。适宜在山西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新麦32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小麦所利用矮抗58为母本、周麦22为父本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该品种已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申请品种权保护。该品种产量高、稳定性好,在2年区试试验中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达到极显著,在2016—2017年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8 679 kg/hm~2,比对照周麦18号增产5.71%,增产点率100%,小组位次第2。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要点等内容,为黄淮南片冬麦区进一步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品育8012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2006年以临优20165为母本、济麦22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后经过多年系谱法单株选择育成的抗白粉病而且高产的小麦新品种。2015—2016、2016—2017年度参加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为8 474.5 kg/hm2,较对照品种良星99增产6.4%,增产点率达100%;2016—2017年度参加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水地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 421.0 kg/hm2,比对照品种良星99增产7.6%,增产点率达100%;2018年1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180001)。品育8012适宜在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水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漯花4087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为适应全国(北方片)小花生以及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发展需要选育出的高产、稳产、矮秆花生新品种。在2009,2010年2 a的全国(北方片)小花生区域试验中,漯花4087平均荚果产量4 271.10 kg/hm~2,籽仁产量3 107.48 kg/hm~2,与对照鲁花12号相比,分别增产21.03%和19.23%。在2011年的生产试验中,漯花4087平均荚果产量为3 808.05 kg/hm~2,平均籽仁产量为2 767.50 kg/hm~2,比对照花育20分别增产19.28%和19.15%。2013年参加河南省夏播花生生产试验,7点平均荚果产量5 550.30 kg/hm~2,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9.54%;7点平均籽仁产量3 938.25 kg/hm~2,比对照豫花9327增产10.19%。该品种抗花生叶斑病和网斑病,感黑斑病;粗蛋白含量22.42%,粗脂肪含量53.41%,油酸含量39.6%,亚油酸含量38.1%,油亚比1.04。于2012年获得国家花生新品种鉴定证书,并于2014年获得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证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