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豫麦158是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利用矮败核不育轮回群体选育的半冬性、广适、多抗、超高产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新品种,于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麦158品种优点突出,特别是高产特性,2006—2017年在国家审定黄淮南片冬性品种生产试验中产量均为第一位,同时品质较好,接近强筋小麦标准。豫麦158选育方法有一定的创新,对小麦育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豫麦158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利用矮败核不育轮回选择技术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4004),具有高产、稳产、广适的特点,适于在黄淮南片麦区种植。2015~2017年多点大面积高产示范,创造了百亩连片平均11 463 kg/hm2的高产记录。通过对豫麦158的品种特性进行分析,结合高产示范,总结了豫麦158的栽培技术要点,以实现良种良法的配套应用。  相似文献   

3.
新麦32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小麦所利用矮抗58为母本、周麦22为父本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该品种已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申请品种权保护。该品种产量高、稳定性好,在2年区试试验中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达到极显著,在2016—2017年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8 679 kg/hm~2,比对照周麦18号增产5.71%,增产点率100%,小组位次第2。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要点等内容,为黄淮南片冬麦区进一步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开麦22是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用周麦18作母本,百农矮抗58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生育期适中。在2011~2013年河南省小麦区试中,平均产量为7 237.50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2.25%。在2013~2014年河南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8 545.50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6.00%。2014年通过河南省审定。通过对开麦22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品质、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和描述,以期推广该品种,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5.
乐麦L598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豫麦70-36为母本、豫麦49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多年定向选择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在2012—2013、2013—2014年度安徽省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341 kg/hm~2和9 012 kg/hm~2,分别较对照皖麦52增产4.7%和8.05%;在2014—2015年度安徽省生产试验中比对照皖麦52增产6.37%。2015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6005。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广适等特性,适宜安徽省淮北及沿淮地区种植,河南、陕西、山东、江苏等省相近小麦生态区也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豫农35是河南农业大学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在2004--2006年度国家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7827.15 kg/hm2,比对照品种豫麦49增产4.05%,达显著水平,在2006---2007年度国家生产试验中比对照新麦18增产4.4%.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07006号.该品种适宜在黄淮南片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偃高21是以(周麦16×豫麦49)F2为母本、豫麦18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丰产、早熟、广适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14-2015年参加黄淮南片春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6.6 kg,较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7.9%;2016年参加黄淮南片春水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7.5 kg,较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6.4%。适宜黄淮南片广大麦区中高肥地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8.
国审小麦新品种郑品麦8号的辐照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品麦8号是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和河南金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辐照诱变技术和传统杂交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联合选育的优质、高产、稳产、抗性较好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由(矮抗58/周麦18)F1种子诱变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于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2012—2014年的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区域试验中,郑品麦8号的平均产量为7 994.3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4.05%;在2014—2015年度的生产试验中,郑品麦8号的产量为8 370.0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5.71%。2 a区域试验中郑品麦8号的品质分析结果为蛋白质含量15.13%、14.32%,湿面筋含量32.0%、30.2%,沉降值37.2、28.1 m L,稳定时间8.0、7.9 min,其主要品质指标已达到国家强筋小麦二级标准。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对条锈病近免疫,但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纹枯病。郑品麦8号的成功选育说明,传统杂交技术和辐照诱变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加快优良小麦新品种选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优质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种济麦4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麦4号是以济955159为母本,优质强筋抗病941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强筋小麦新品种。在2005-2007年河南省小麦区试中平均产量为7 419 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0.77%;在2007-2008年度河南省小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 821 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3.9%。2006年、2007年连续2年统一抽样进行品质分析,济麦4号品质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济麦4号综合抗病性强,200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水地种植。  相似文献   

10.
淮麦45(参试名称为淮麦1403)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麦28和淮麦25杂交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2019年通过江苏省审定。2014年在江苏省预备试验中,比对照淮麦20增产11.07%;进入2015—2016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9 215.4 kg/hm~2,比对照淮麦20增产2.87%;进入2016—2017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9 721.9 kg/hm~2,比对照淮麦20增产7.48%;推荐进入2017—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7 846.5 kg/hm~2,比对照淮麦20增产5.49%。淮麦45不仅产量潜力高,而且植株较矮,株型松散适中,抗逆性强,推广应用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11.
矮败小麦是太谷核不育基因m s2和矮秆基因Rht10的紧密连锁体,是一种具有矮秆性状标记的显性核不育新材料,是小麦遗传改良极为有效的工具,利用它特别适用于多亲本聚合杂交和轮回选择育种,简化并加速了小麦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进程,经过十几年的潜心研究,已育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优异种质及优良品系。通过高产超高产基础群体组建及群体改良,成功选育出品2、品4、品7、品10、品13及品14等优良超高产品系,其中,品2平均产量达到8307.0 kg/hm2,比对照增产21%,品7平均产量达到8 244.0 kg/hm2,比对照增产20%。  相似文献   

12.
豫农416是集高产、优质、适用性广于一体的小麦新品种,200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9001.为合理利用小麦新品种豫农416提供理论依据,利用2007—2009年河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资料对豫农416的主要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豫农416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和适应性广等特点.2年区试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4.58%,生产试验比对照周麦18增产7.4%;变异系数均值8.71%(低于对照品种);适应度均值为87.5%(高于其他继试品种);主要品质达强筋优质小麦标准.该品种适合河南及周边省份相近生态区高中肥田种植,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新麦9号是新乡市农科所选育的超高产、优质、高效小麦新品种。1997年5月通过新乡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00年在河南省麦收面积近500万亩,现已成为该省第8次小麦品种更新换代的主要品种之一。 1 产量 1994~1996年农科所品系鉴定试验,新麦9号平均亩产520.6kg,比对照种豫麦2号增产8.8%,居首位;1995~1997年参加新乡市种子管理站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552.0kg,较对照豫麦21增产11.4%,2年产量均居首位;1997~1998年河南省超高产区试,平均亩产468.3kg,较对照种豫麦21增产7.24%,居第2位;1998~1999年平均亩产564.3kg,较对照种豫麦21增产11.93%,居第2位;1998~2000年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19点次汇总全部增产,较对照种豫麦21增产11.04%,平均亩产489.7kg,最高558.3kg,2年产量均居首位。1997~1998年,在小麦普遍减产的情况下新麦9号在新乡市郊区临清店2.28亩高产攻关田创下683.5kg的高产记录。1998~1999年在安徽省宿州市桥南村种植6亩,平均每亩产量达652kg。  相似文献   

14.
"豫麦34"原名为"郑农7号",是郑州市农林科研所于1982年以"矮丰3号×盂201×牛株特"为母本,"豫麦2号"为父本,经杂交和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小麦新品种.1994年9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麦34",1995年3月被农业部鉴评为面包用优质小麦新品种,同年在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银奖,1997年通过全国黄淮区区试,1998年1月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GS豫麦34号".1997年我场引进,经两年试验、示范种植获较高产量,1998年在新西分场25大队种植550亩,平均亩产达481.8kg,比同样栽培条件下的"豫麦29"增产3.8%、比"豫麦18"增产5.9%,表现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15.
1 周麦 1 6在豫北的产量表现周麦 1 6是周口市农科所育成的矮秆大穗型半冬性小麦新品种。 2 0 0 1~ 2 0 0 2年河南省超高产区试中 ,在安阳 (中棉所)、滑县、济源、延津、温县等共设 8个点 ,周麦 1 6平均产量861 6kg/hm2 ,居第 2位 ,比对照种豫麦 49号增产 6.5 1 %。2 0 0 2年省生产试验 ,在浚县、濮阳县、获嘉县共设 3个点 ,周麦 1 6平均产量为 75 66kg/hm2 ,比对照种豫麦 49号增产 1 4.2 3 % ,3点均居第 1位。2 0 0 2年国家黄淮南片区试 ,在新乡市、濮阳市共设 2个点 ,周麦 1 6平均产量为 7444 .5kg/hm2 ,比对照种豫麦 49号平均增产 9.62…  相似文献   

16.
小麦新品种泛育麦17是河南省黄泛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泛麦8号-4为母本、以周麦18为父本,于2009年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通过抗性鉴定、品质分析、多点试验选育而成。2015-201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7.9 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4.8%;2016-201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78.6 kg,比对照增产3.8%。2017-201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7.6 kg,比对照增产4.4%。品质指标达到中强筋小麦品种审定标准。2019年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17.
大豆新品种濮豆1788是以自选系濮豆6018为母本,郑19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3-2014年参加河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176.85 kg/hm~2,较对照豫豆22增产11.34%;2015年参加河南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32.65 kg/hm~2,比对照豫豆22增产11.6%。粗蛋白质含量为42.92%,粗脂肪19.22%。2016年6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镇麦8号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广适型高产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在2006-2007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长江中下游组区试中,33个试点汇总,28个试点增产,平均产量430.97 kg/667m2,较对照种扬麦158增6.56%,居参试种(系)首位;2008年国家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长江中下游组生产试验中,7个点第一,1点第三,8点全部增产,其中鄂皖苏浙四省平均产量432.82 kg/667m2,比对照扬麦158增产9.10%,河南信阳点平均产量482.90 kg/667m2,比对照豫麦18增产9.33%,居4个参试种(系)首位.文章简要介绍镇麦8号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技术、适宜种植区域和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春丰0017是2000年以兰考906为母本、豫麦18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16年7月通过河南省审定。该品种早熟、高产、稳产,综合农艺性状优良。2009-2010年参加河南省南部组区域(生产)试验,2年区试平均产量389.1 kg/亩,比对照品种豫麦18-99增产10.83%;2010-2011年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6.3%。适宜河南南部稻麦两熟区中高肥力地种植。  相似文献   

20.
淮麦23号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太谷核不育小麦为工具,采用轮回选择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3~2005年度通过江苏省淮北片小麦区试,2005~2006年度通过江苏省淮北片小麦生产试验,2006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麦200607。淮麦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