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体长为4~7em的凡纳滨对虾对体长为2~17mm的藻钩虾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捕食藻钩虾的能力随着对虾体长的增长而增加。体长4cm的凡纳滨对虾不能捕食13—17mm的藻钩虾,而主要捕食2~7mm的藻钩虾,其在凡纳滨对虾日摄食量(干重)中所占比例达80%以上。5~7cm的凡纳滨对虾可捕食2~17mm的藻钩虾。随凡纳滨对虾体长增加,捕食大规格藻钩虾的比例也增加。  相似文献   

2.
<正> 中型新对虾 Metapenaeus intermedius(Kishinouye)和布氏新对虾 M.burkenroa-di Kubo 为我国东南沿海常见的经济虾类。中型新对虾一般体长10~14厘米、体重25~50克,大个体达16厘米、重60克;布氏新对虾体长5~7厘米,体重3~4克,大者9厘米、重8克左右。上述两种新对虾在海水中生长发育,它们的仔虾能否经过人工过淡处理后达到“海虾淡养”之目的,是我们进行仔虾淡化试验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日本对虾的价格远高于同规格的中国对虾,故在北方地区兴起了养殖日本对虾的热潮,从而引发了对日本对虾苗种的大量需求。使许多过去进行中国对虾苗种生产的育苗单位改为进行日本对虾苗种的培育。本文就中国对虾与日本对虾在苗种繁育的方法方面进行了一些比较。(一)亲虾培育1亲虾来源:中国对虾的亲虾来源主要有经养殖虾越冬培育而成鹏称越冬虾以自然海区捕捞的亲虾;而日本对虾育苗所用亲虾全部来源于自然海区捕捞。2暂养水温:中国对虾亲虾暂养温度一般首先控制在14℃以下,这有利于亲虾的恢复.然后再逐步升温至18℃,促进性…  相似文献   

4.
池塘养殖斑节对虾生长、发育与性成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养殖条件下斑节对虾的生长、外生殖器发育、性腺发育及性成熟之间的关系,对其养殖进行跟踪调查研究.结果显示:①斑节对虾雌雄外生殖器官发育和头胸甲长呈线性关系;②不同养殖环境条件下,斑节对虾性成熟生物学最小型个体无显著差异.雄性精荚出现的生物学最小型个体为头胸甲长3.1 cm,体长11.1 cm,体质量20.0 g;雄性性成熟个体的头胸甲长3.7 cm,体长13.0 cm,体质量37.0 g.池养雌性斑节对虾的性成熟生物学最小型个体以纳精囊的发育完全(可与雄虾交配)为标志,其最小性成熟个体的头胸甲长4.3 cm、体长15.1 cm、体质量53.0 g,雌性性成熟个体为头胸甲长5.0 cm,体长17.0 cm,体质量75.0 g以上;③池塘养殖斑节对虾性成熟与日龄和养殖环境相关.鱼塭雄虾精荚出现的最早时间为日龄120 d前后,其性成熟日龄约为160 d;池塘养殖雄虾精荚出现的最早时间为日龄150 d前后,其性成熟日龄约为260 d.鱼媪雌虾最早交配发生在日龄165 d前后,性成熟日龄205~236 d,池养雌虾最早交配发生在日龄240~ 280 d,性成熟日龄295~360 d以上.  相似文献   

5.
<正> 自1995年春至1997年秋,连续3年,我们利用地下卤水,进行了养殖中国对虾的初步探索。实践证明,规格0.7cm的虾苗,中间暂养后经4个月的养成,体长可达11.3~13.2cm,单产为607.5~1419kg/hm~2,同海水养虾相比,污染程度小,发病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用于交配的长毛对虾雄虾的合适规格进行了讨论。结果指出,体长11.7cm左右的雄虾完全可以作为海捕雌虾(体长16.0cm 左右)的交配用虾。越冬时只要留取10.6cm 左右的雄虾即可。  相似文献   

7.
乐亭县水产资源增殖站把搞好对虾亲虾越冬视为明年重振对虾养殖雄风的重要措施之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行动迅速.截至9月下旬已准备体长14cm以上的优质养殖亲虾6万余尾,2400方水体的越冬池提前维修完好。亲虾体长较去年大2cm,数量较去年增加1倍。  相似文献   

8.
<正> 对虾生产的突发性滑坡,在海水养殖行业激起强烈反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变故带有相当程度的偶然性,但纵观养虾生产从萧条到兴旺及至滑坡的全过程,也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它集中反映了养虾业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存在的若干矛盾,值得我们深刻思考。下面仅就唐海县的实际,谈一孔之见。 1989年唐海县养虾业历经了严峻的考验。其主要制约因素是: 1.国际市场销路不畅,价格疲软。人工养虾主要是面向国际市场。但是,1989年国际市场的对虾价格比往年明显下降。大规格对虾(体长14cm以上)每公斤平均下降14—  相似文献   

9.
斑节对虾养殖过程中常出现个体大小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的情况,影响了养虾经济效益。为此,我们在开展斑节对虾养殖高产试验的同时,进行了缩小个体“两极分化”的试验,取得良好效果。实施试验前斑节对虾平均体长4.8cm,5.0cm以上占47.6%,3.5cm以下占30%;试验后20天平均体长7.2cm,7.3cm以上占41%,6cm以下仅为9.8%。养殖89天,收获时平均亩产367.2公斤。一、投饵先粗后精,先干后鲜,少量多餐。对虾个体出现“两极分化”后,我们在试验池设置小吊网投饵观察,发现  相似文献   

10.
1.怎样提高对虾越冬成活率? 越冬池、预热池进水前,先用20~30ppm高锰酸钾或500~1000ppm漂白粉溶液全面消毒24小时,再用过滤海水冲洗干净后进水;越冬池与养虾池水温温差不得超过1℃;一般在11月上旬自然水温12℃左右时,选择已交配、体质健壮、体长12厘米以上的雄虾、14厘米以上的雌虾作为越冬亲虾;越冬期  相似文献   

11.
<正> 《海洋渔业》1989年第3期刊登了《关于对虾收购中的经济测算》,引起了对虾收购厂家的关注和重视;但本人有几点不同看法与夏伟同志探讨、商榷:一、关于取样后按体长来定去头成品虾的规格是不妥的。因为在世界虾类贸易市场上,其规格是以一定重量每磅(454克)所含只数的多少来定的。一般分为11个规格。若按体长来定规格,由于虾的肥瘦程度不同;去头  相似文献   

12.
浅谈短沟对虾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沟对虾(Penaeus semisulcatus de haan),俗称花脚虾、黑节虾,台湾称熊虾。体有浓淡相间的棕色斑纹,附肢紫红色,额角侧沟只到头胸甲中部。这种虾性情温和、感觉迟钝、群体分散,是对虾属中个体较大者,体长一般为15~21厘米,体重60~130克。具有个体大、食性杂、生命力强,生长快和经济价值高等优点。去年,对虾发生流行性病害,中国对虾,长毛对虾、斑  相似文献   

13.
放流增殖对虾病毒检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俊  董婧  燕惠卿 《水产科学》2002,21(4):40-41
为了解黄海北部中国对虾放流增殖回捕率下降原因 ,1 995~ 1 998年我们对在黄海北部中国对虾 (Pe naeuschinese)放流的仔、幼虾进行了病毒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 检测方法样品分别取自育苗室放流用的 1cm仔虾、暂养期内及放流入海时的 2~ 3cm仔、幼虾和第一、第二航次调查的幼虾 ,体长 5~ 7cm。用两种方法测定病毒感染。用切片镜检方法检出的是发病个体。用核酸探针方法检出的称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 (HHNBV)分四级 ,“十”指HHN BV阳性 ,阳性弱 ,达到检测灵敏度 ;“ ”指阳性 ,较弱 ,易于…  相似文献   

14.
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 de Haan)属对虾科、新对虾属,俗称中虾、基围虾、沙虾等,是新对虾属中个体较大的种类,体长7.5~16.4 cm,体重可达50g。该虾具有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离水存活时间长、肉质鲜美等优点,养殖100~120天,体长可达8~10cm。本文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荧光标记对小规格中国对虾的生长、存活率的影响以及荧光染料的保持情况,探讨VIE标记1 cm中国对虾的可行性,采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体长为(1.14±0.06) cm的中国对虾2 856尾,暂养1 d后,将其中的2 321尾标记虾与6万尾同批非标记中国对虾混养于同一池塘进行了养殖试验。经112 d的饲养,结果发现,VIE标记对虾与非标记对虾在生长发育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存活率低2.7 %;VIE标记保持情况良好,虽然标记点不如制作时集中,且位置有所变化,但无论是肉眼直接观测还是用紫外光源观测都能清晰可见。通过斑尾复虾虎鱼对标记虾的捕食试验,发现标记虾不会因身体上的VIE标记而增加被斑尾复虾虎鱼捕食的机率。  相似文献   

16.
南美蓝对虾(P.stylirostris)与南美白对虾形态相似、生活习性相近,比南美白对虾的成熟体形更大,生长速度更快,我国现有的养殖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的虾池都适合养殖它,尤其适合于北方沿海地区进行精养、半精养方式的养殖.笔者在南美蓝对虾养殖过程中,发现该品种具有6个明显优点:①抗病能力强,对病毒不甚敏感,因而养殖成活率高;②生长快,规格均匀,正常条件下,养殖80天~110天可生长到体长12cm~14cm,平均每10天体长增长1.2cm,如果比中国对虾晚放苗15天,而收获却可以提前15天左右,且增长率比中国对虾提高20%~30%;③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强,换水量较小,为中国对虾的2/3,水环境稳定;④可以摄食普通饲料,蛋白质含量与中国对虾基本相同;⑤加工出肉率65%~68%,比中国对虾高出4%~5%,且肉质细嫩;⑥适宜于高密度养殖,放苗密度低则5000尾/亩,高则可达15万尾/亩.  相似文献   

17.
<正> 对虾的不同生长阶段有不同的生态习性,需要不同的生态环境和技术管理手段。因此,在对虾养成期间应该按照对虾的生长规律,分别确定阶段目标和技术管理措施。对虾养成实行分段目标管理能够进一步掌握生产主动权,集小成为大成,是逐步由“经验型”过渡到“科学型”、实行养虾技术规范化的较好途径。一、生产总指标亩产:175kg—200kg 体长:12cm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观察和研究中国对虾(以下简称对虾)的生长、洄游、繁殖等生态基本情况,为大规模人工放流增殖沿海对虾资源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一定数量的对虾标志虾放流是完全必要的。所谓对虾标志虾,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在对虾脊背上穿挂有一个塑料放流标志牌的对虾。对虾标志虾的制作及放流方法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放流效果。现将一般方法和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 、 对虾标志虾制作的技术要点1、对虾被穿挂标志牌前6小时,在夜晚气温较低时,把体长5cm左右的对虾起捕后,暂养在具有增氧设备的网箱中待用,起捕数量根据网箱的大小和当天穿挂对虾数量而定。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虾与梭鱼混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993年以来,单一养殖中国对虾由于受虾病的困扰,其产量和效益锐减,不得不改变原有的养殖模式。由于沧州沿海梭鱼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部分虾农利用原来的养虾池,进行了中国对虾与梭鱼混养。经过几年的实践,产量和规格都趋于稳定,混养面积也在逐年增加,作为一种新的养殖模式已被当地虾农接受。1997年,混养面积60.3hm~2,平均单产对虾40.3kg/0.067hm~2,平均体长11.4cm;梭鱼单产36kg/0.067hm~2,平均体  相似文献   

20.
在7-9月高温期,采用低密度、添加淡水、天然海水经消毒处理、投喂全人工饲料等方法饲养斑节对虾,利用60亩池塘,放养30万尾1-1.2cm虾苗,经58天获体长14±2cm成虾1250kg。本试验的设计原理是利用高温、低密度,促使斑节对虾快速生长,缩短成虾饲养期,从而有效地保障连年发病的对虾在虾病流行季节能够获得一定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