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不同种源平菇杂优1号菌株的生产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种不同来源的7个菌株的菌丝培养特征和农艺性状,还将7个菌株进行了两两对峙培养,结果表明,克隆菌株和多孢分离菌株与保藏菌株间菌丝生长速率、密度、色泽及现蕾时间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任意两菌株间均无拮抗,但所有分离菌株的子实体形态特征及产量均不如保藏菌株。  相似文献   

2.
姬菇杂交菌株遗传性状保持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姬菇杂交菌株F1代子实体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组织分离所得的菌株以及多孢分离所得的菌株从拮抗、菌丝生长速度、酯酶同工酶、出菇产量与子实体形态特征方面进行了比较,探讨姬菇杂交菌株遗传性状的保持方法。结果显示,组织分离菌株彼此之间以及与出发菌株之间没有拮抗现象,多孢分离菌株与出发菌株及组织分离菌株出现拮抗现象;在菌丝生长速度上组织和多孢分离菌株与出发菌株差异都不显著;珊瑚期分离菌株和幼菇期菌褶分离菌株产量高,达极显著水平,分别较出发菌株增产65.8%和50.8%,其它菌株与出发菌株差异不显著;组织分离菌株与出发菌株具有相同的酯酶同工酶酶带,而多孢分离菌株不仅具有出发菌株的酶带而且增加了1条新的酶带。所以组织分离方法可以较好地保持姬菇杂交菌株的遗传性状,并且选择珊瑚期和幼菇期菌褶进行分离有望获得更高产的菌株。  相似文献   

3.
王波  李婧  鲜灵  高俭  周洁  唐杰 《西南农业学报》2012,25(2):601-604
对不同地区栽培的黄背木耳菌株进行了组织分离,获得10个菌株,以2个保藏菌株为对照,对其进行了ISSR、菌丝生长速度和产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组织分离菌株与保藏在遗传上存在差异,遗传相似系数在0.630~0.870之间,组织分离菌株与保藏菌株之间遗传差异较显著;在菌丝生长速度上差异也显著,组织分离菌株在菌丝生长速度上差异明显,最大的相差1倍以上;在产量上表现出组织分离菌株产量较保藏菌株高,增产率在16.48%~90.85%,组织分离培养方法具有复壮效果。  相似文献   

4.
生防木霉菌T41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霉菌T41菌株是一株分离于土壤中的具有生防潜力的木霉菌株,为进一步研究菌株的发酵培养及田间应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采用室内菌丝生长、产孢测定方法研究了T41菌株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T41菌株在PDA、PSA、PMA、NA、查彼培养基和基本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和产孢最佳,菌落直径达到81mm,产孢量达到2.6×1010个;温度对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影响显著,在10~40℃范围能够生长产孢,以30℃时菌丝生长最快,培养2d后菌落直径达到93mm,并且产孢量也高于其他培养温度;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但光照可明显促进孢子产生.葡萄糖、木糖、果糖和麦芽糖能够较好促进菌丝生长,葡萄糖和果糖是T41菌株产孢的最佳碳源;蛋白胨、天冬酰胺是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的有机氮源;微量元素中Ca、Cu对菌丝生长及产孢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Mn、Zn则不利于T41菌丝生长和产孢;菌株在pH值2~11的范围均可以生长产孢,但偏酸性条件是T41菌株生长产孢的适宜环境,pH值5为最佳.  相似文献   

5.
采用固体、液体培养及温室人工接种方法,测定了来自5个省(市)的10个稻曲病菌株的产孢特性、固体、液体培养特性及对品种的致病力,并用3个菌株对12个水稻品种进行致病性比较.结果表明:稻曲病菌不同菌株间存在明显致病性差异,不同品种对不同菌株的抗感反应也表现出显著差异.供试菌株的固体培养形态可分为7种类型,菌株的产孢特性、固体培养形态与致病力有一定的相关性,而振荡菌液颜色、产菌丝量与致病力相关性不明显;验证了火焰灼烧表面组织分离法及分生孢子液划线稀释法的单孢分离技术和控温控湿条件下菌丝-孢子混合接种体孕穗期注射接种法,该方法分离成功率及接种病穗率均可达100%,适用于水稻对稻曲病的抗性鉴定及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被毛孢高产孢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获得高产孢的中国被毛孢菌株。[方法]对比5株中国被毛孢菌株的产孢率,并结合菌株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度、菌落半径、菌落形态及菌丝生物量等性状表现加以筛选。[结果]菌株7B和8B产孢率明显高于其他菌株,但菌丝生物量与其他菌株差异不明显。[结论]菌株7B和8B可作为生产分生孢子的优良中国被毛孢菌株。  相似文献   

7.
王俊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0):44-45,126
采用组织分离、耳木分离得到的金耳纯菌株和栽培菌株,分别在4种配方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对其生长势比较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各菌株间的生长势差异显著,不同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势有差异。组织菌株优于耳木分离菌株,它们两者又优于栽培菌株。表现菌丝粗壮、洁白、生长势旺盛、速度快。  相似文献   

8.
肖平  易润华  陈小丽  余伟 《江西农业学报》2006,18(3):125-128,154
从广东省679份水稻纹枯病样中分离到576个丝核菌状菌株,其中536个菌株为多核丝核菌,属于Rhizoctonia solaniAG-1 IA,20个为双核丝核菌,20个为小菌核菌(Sclerotiumspp.Tode)。广东省水稻纹枯病菌的培养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菌株间菌丝宽度、生长速度和细胞核数存在明显的差异。菌株的菌丝宽度和生长速度在不同地区和县市间没有显著差异,细胞核数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采用斜面低温保藏法、冻干管保藏法以及沙土管保藏法,对刺糖多孢菌进行保藏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保藏30 d,斜面保藏菌株生长最旺盛,产孢能力最强。保藏90 d,斜面保藏菌株生长最弱,产孢能力退化严重。保藏180 d,斜面保藏菌株死亡率达100%;冻干管保藏菌株死亡率大于91.474%;沙土管保藏菌株死亡率大于99.935%。保藏270 d,冻干管保藏菌株死亡率大于93.859%,各分离纯化株生长及产孢能力一般,产量下降率差异小;沙土管保藏菌株死亡率大于99.970%,各分离纯化株生长及产孢能力一般,产量下降率差异大。  相似文献   

10.
烟草黑胫病菌产孢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湖南烟区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分离菌株的产孢性状。结果表明,Py96-1和Py96-2两菌株用燕麦片培养基,在25~28℃温度下,培养21-28d,产孢菌丝生长最好,菌丝茂密,产生孢子囊多。  相似文献   

11.
以来自不同国家及地区的21个桦褐孔菌菌株为试材,比较菌丝长势、长速、干重及多糖产量,并分别对每个国家的1个菌株进行人工栽培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国家的桦褐孔菌菌株菌丝培养特性及菌核形成特性明显不同,其中,中国菌株JL01菌丝长势最强,长速最快,达3.62mm/d;中国、芬兰和朝鲜菌株均产生菌核,但中国菌株的菌核干重、生物学效率及多糖产量显著高于其它2个菌株,生物学效率达27%.  相似文献   

12.
通过液体菌种制作,比较了来源不同的4个秀珍菇菌株的抗污染能力、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长势及产量等特性指标。结果表明,秀珍菇1号菌株最佳,秀珍菇3号菌株次之,其他两个菌株表现不理想,达不到推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王广维  鲁德迅  张泉亮  白洋  石亚中  伍亚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265-10268,10350
[目的]选出提高食用菌产量与栽培效益的最简便高效的方法.[方法]以袖珍菇夏丰一号为原料,研究袖珍菇菌丝最适生长条件,探讨脱毒菌株、孢子分离菌株、组织分离菌株与未经处理的菌株菌丝体生长状况、生物转化率、产量等.[结果]袖珍菇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氮源组合是可溶性淀粉和酵母粉,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6.0,该条件下菌丝日均生长速度最快,达6.511 mm/d;与其他组菌株相比,脱毒菌株经过数次尖端脱毒处理后,产量高、发菌期短、出菇早、性状稳定,适宜种植.[结论]袖珍菇脱毒菌株和组织分离菌株由于性状稳定而适宜种植,而孢子分离菌株和未经处理的菌株性状不稳定,可作为培育、改良新品种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4.
平菇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引进的9个中、高温型平菇品种进行了室内栽培比较试验,比较了菌丝的长势、耐水性、抗杂性以及子实体的生物学转化率,结果初步表明:平菇品种黑丰204、广温7号、初秋1号的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生长粗壮,且出菇整齐、生物转化率相对较高,适宜在海南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5.
液体浅层静置培养食用菌菌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用浅层静置培养液体种与固体母种制作食用菌原种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将母种先接入液体培养基静置培养后,取液体菌丝体接入原种培养基比用母种直接接入原种培养基的菌丝萌发早、发菌快、成功率高,且粗壮、浓白、紧密、均匀一致,适合大多数食(药)用真菌菌种的制作.  相似文献   

16.
松杉木屑栽培香菇“宁香8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菇“宁香 8号”为适合用松杉木屑物料栽培的新菌株。生物学特性表明 :香菇宁香 8号适应范围广 (10~ 2 3℃ ) ,菌丝生长期短 (5 8~ 6 0d) ,生物效率高 (室内栽培 81.6 0 % ,生产中试 92 .85 % ) ,子实体中型匀称 ,柄细而短 ,伞厚 ,含水量低 ,最突出的是适应松杉木屑栽培。  相似文献   

17.
稻曲病菌分离技术、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组织分离法、厚垣孢子悬液法、菌核萌发法对稻曲病菌进行分离,对不同培养条件下稻曲病菌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分离方法均可以分离到稻曲病菌.其中厚垣孢子悬液法分离成功率最低,只有5.3%,其次组织分离法分离成功率为8.5%,菌核萌发法分离成功率最高,可达92.3%.供试的8种培养基中,以胁本哲氏培养基最适于病原菌生长,生长速率为1.15 mm/d;15~35 ℃菌丝均能生长,25~30 ℃下菌丝生长速率明显大于其他温度处理;pH值3~10菌丝均可生长,最适pH值为6.  相似文献   

18.
两株拮抗细菌对草莓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从实验室保存的及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的152株细菌中筛选出2株对草莓根腐病菌(Pestalotiopsispho tiniae)具有极强拮抗作用的菌株B3282(待鉴定)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菌株BS),其抑菌效果均达到了92 2%。另外,对上述2株细菌进行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它们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这2株细菌的抑菌作用主要表现为,所测试病原菌菌丝畸形,原生质浓缩,菌丝断裂。拮抗菌发酵液对根腐病菌的室内测定结果表明,每皿含量分别为80μL和100μL发酵液原液时该病原菌基本停止生长。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北虫草母种质量,促进其商业化生产,采用组织分离法研究北虫草5个不同生长发育期(原基期,子实体生长15d、30d、45d和60d)组织分离对母种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基期组织分离得到母种的菌丝体生长速度最快,为3.18mm/d,菌丝体生长整齐、纯白、浓密且转色效果最好,与其他4个时期得到母种的菌丝体生长速度间差异极显著。北虫草组织分离母种宜选用原基期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