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在不同精粗比日粮条件下对内蒙古白绒山羊瘤胃内容物中内纤毛虫和3种主要纤维分解菌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粗料比例增加,内纤毛虫(Ento-dinium)的数量降低,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中粗料比例增加,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和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的数量均增加,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对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探讨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对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用3头体重相近、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荷斯坦奶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以饲喂基础饲粮为负对照组,以在饲粮中添加莫能菌素(350 mg/d)为正对照组,以在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20 mg/d)为海南霉素组。结果表明:与负对照组相比,海南霉素组的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原虫和真菌含量分别减少了38.24%、60.24%和12.73%,差异极显著(P<0.01)。而对瘤胃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和甲烷菌(Ruminococcus methanogen)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各组的瘤胃甲烷菌的含量始终稳定在0.46%~0.48%;各组中各瘤胃微生物的含量均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但变化规律并不是很一致;总体上,海南霉素组和正对照组各瘤胃微生物的含量的变化趋于一致,含量接近。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显著改变了奶牛瘤胃的微生物区系。  相似文献   

3.
针对藏绵羊暖、冷季营养供给严重不均衡的生产实际,本试验旨在解析藏绵羊应对冷季营养严重匮乏的适应机制。试验选择1周岁(±1月龄)健康的放牧藏绵羊母羊12只,采用气相色谱仪和荧光定量PCR仪分别测定藏绵羊暖(7月)、冷(12月)季瘤胃短链脂肪酸(SCFA)浓度和微生物菌群密度,分析藏绵羊暖、冷季瘤胃SCFA浓度与微生物菌群密度间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藏绵羊冷季瘤胃中乙酸与丙酸浓度及比值(A/P)显著高于暖季(P<0.05),其他SCFA浓度在暖、冷季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种SCFA所占比例分析发现,乙酸比例在冷季显著高于暖季(P<0.05),丁酸比例在暖季显著高于冷季(P<0.05),异丁酸比例在暖、冷季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季节的变化,藏绵羊瘤胃微生物中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嗜淀粉瘤胃杆菌(Ruminobacter amylophilus)与产甲烷菌(Methanogenic bacteria)的相对密度在暖季显著高于冷季(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乙酸浓度与黄色瘤胃球菌相对密度,丙酸浓度与白色瘤胃球菌相对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乙酸浓度与白色瘤胃球菌、嗜淀粉瘤胃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产甲烷菌相对密度,丙酸浓度与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相对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丁酸浓度与6种微生物菌种相对密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由此可见,藏绵羊瘤胃微生物菌群密度与SCFA浓度间的互作存在明显差异,这种互作机制可能在藏绵羊应对暖、冷季的适应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将为藏绵羊产业发展及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氮利用率山羊瘤胃细菌结构与组成的差异。以30只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通过代谢试验,筛选出高氮利用率组(HNU组)和低氮利用率组(LNU组)的山羊个体。屠宰采集HNU组、LNU组每只山羊瘤胃内容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组间瘤胃细菌结构与组成的差异性,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7种蛋白质分解菌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1)30只山羊对饲料氮利用率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HNU组和LNU组的平均氮利用率分别为(56.68±5.54)%和(34.25±4.21)%,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2)HNU组和LNU组瘤胃微生物的结构在属水平上有明显差异,HNU组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 1)、解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p-1088-a5gutgroup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LNU组(P<0.05),毛螺菌科XPB1014肠道群(Lachnospiraceae XPB1014group)、瘤胃球菌属1(Ruminococcus 1)、瘤胃球菌科UCG004(RuminococcaceaeUCG004)、瘤胃杆菌属(Ruminobacter)、FamilyⅩⅢUCG002、厌氧支原体属(Anaeroplasm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LNU组(P<0.05)。3)相关分析显示宿主氮利用率与Ruminococcus 1、Ruminobacter、Anaeroplasma的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4)HNU组中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fibrisolvens)、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属(Fibrobacter succinogens)和瘤胃球菌属sp.HUN007(Ruminococcussp.HUN007)数量显著高于LNU组(P<0.05),而栖息瘤胃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ruminicola)、牛链球菌(Streptococcus bovis)、溶糊精琥珀酸弧菌(Succinivibrio dextrinisolvens)和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数量在2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不同氮利用率山羊瘤胃细菌的结构与组成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奶牛等反刍动物因瘤胃内栖息有大量微生物和独特的反刍行为.可以利用陆地上最丰富的生物资源一粗纤维饲料和低质蛋白(包括非蛋白氮),为人类生产牛奶。反刍动物对饲料的消化与瘤胃微生物密不可分。瘤胃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纤毛虫和真菌。从生物量上来看,以细菌为主。在瘤胃内细菌对纤维分解的贡献最大.其主要的优势纤维分解菌有产琥珀酸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ns)。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alvefaciens)和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Weimer et al.,1999)。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断奶日龄对湖羊羔羊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择66只湖羊公羔,在羔羊1、14、28日龄各屠宰6只羔羊,剩余48只羔羊随机分为2组,分别于28和56日龄断奶,在42、56、70和84日龄每组屠宰6只羔羊,取瘤胃内容物样品。所有羔羊7日龄开始饲喂开食料。试验期为羔羊1~84日龄。结果表明:断奶日龄对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牛链球菌(Streptococcus bovis)、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和布氏密螺旋体(Treponema bryantii)的相对丰度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日龄增加,羔羊瘤胃微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加,28日龄断奶的羔羊相对56日龄断奶的羔羊其瘤胃微生物多样性提高。结果提示,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受日龄和断奶日龄的影响,早期断奶可加速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外源纤维酶对奶牛瘤胃纤维降解细菌的影响,试验选用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年龄、体重相近的3头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前后期自身对照试验方法,进行2期动物试验,第1期基础日粮中不加外源纤维酶(对照组),第2期(试验组)基础日粮中,将外源纤维酶组合按日粮的0.1%进行添加饲喂。结果显示,外源纤维酶显著提高了奶牛瘤胃中的白色瘤胃球菌、黄化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反刍兽真细菌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P<0.05~P<0.01)的数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日粮添加2-甲基丁酸对断奶前后犊牛瘤胃发酵、酶活及纤维分解菌菌群的影响,旨在探讨其对犊牛瘤胃发育的影响。试验选取32头体重(46.45±0.37)kg15日龄的荷斯坦哺乳公犊,随机分为4组,每组8头,对照组犊牛断奶前饲喂鲜奶,断奶后饲喂犊牛料和苜蓿干草,试验组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3、6和9g·d~(-1)的2-甲基丁酸,犊牛在45日龄断奶,分别于30和90日龄时从各组抽取4头,晨饲前称重后进行屠宰并采样测定指标。结果表明,90日龄犊牛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及乙酸与丙酸比例,滤纸酶、羧甲基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木聚糖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活力,溶纤维丁酸弧菌、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的数量,较30日龄均显著增高(P0.05),而pH和氨态氮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日粮添加6和9g·d~(-1)的2-甲基丁酸,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了瘤胃pH,较3g·d~(-1)和对照组显著降低了氨态氮浓度(P0.05),日粮添加9g·d~(-1)的2-甲基丁酸较3g·d~(-1)和对照组显著提高乙酸与丙酸比例,较3g·d~(-1)和对照组显著提高滤纸酶、羧甲基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木聚糖酶、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活力,较3g·d~(-1)和对照组显著提高纤维丁酸弧菌、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的数量,但对蛋白酶的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2-甲基丁酸通过刺激纤维分解菌和淀粉分解菌的生长提高瘤胃纤维分解酶和淀粉降解酶的活力,从而促进瘤胃发酵和瘤胃的发育;根据各项指标综合考虑,建议2-甲基丁酸的适宜添加量为6g·d~(-1)。  相似文献   

9.
海子水牛瘤胃微生物的宏基因组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探讨海子水牛瘤胃内的微生物组成及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系,本试验利用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宏基因组学技术对海子水牛(2.5岁左右,平均体重为493 kg)瘤胃液样本进行组学分析。结果表明,共获得了77 283 638条reads,并拼接出744 712个scaffold。经prodigal分析后,共预测出827 044个基因。通过基因注释发现海子水牛瘤胃中含有多种木质纤维素降解微生物,如生黄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及栖瘤胃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ruminicola)。此外,还发现有38 011个基因编码蛋白质具有木质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其中糖苷水解酶(GH)基因数量最多(17 877个),糖基转移酶(GT)(8 637个)、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CBM)(4 693个)和碳水化合物酯酶(CE)基因(4 214个)数量次之,多糖裂合酶(PL)(1 296个)和辅助氧化还原酶(AA)基因(934个)数量较少。在GH基因中,归属于GH2、GH43、GH97、GH3家族的基因较多,且编码蛋白质具有寡糖降解酶活性的基因数量最多。此外还发现了少量的纤维小体组分蛋白基因。结合其他物种肠胃宏基因组中GH基因比对分析,发现海子水牛瘤胃中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分支降解酶比例与奶牛瘤胃较为接近。由此可见,海子水牛瘤胃内含有丰富的木质纤维素降解微生物及酶系,这将为筛选具有工业应用潜力的酶基因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通过体外产气法探讨不同比例快速氨化玉米秸秆(ACS)替代苜蓿(AM)对其营养成分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为提高粗饲料利用率和降低饲养成本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苜蓿干草和氨化玉米秸秆以100∶0、80∶20、60∶40、50∶50、40∶60、20∶80和0∶100比例进行组合后各组干物质含量相差较小,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随氨化秸秆添加比例的提高而不断降低,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随着氨化秸秆添加比例的提高而不断增加;不同比例组合对瘤胃发酵液中产琥珀酸丝状杆菌、黄色瘤胃球菌、白色瘤胃球菌、真菌和原虫相对于总菌的数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黄色瘤胃球菌和原虫的相对数量显著降低(P 0.05),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白色瘤胃球菌和真菌的相对数量则显著上升(P 0.05),溶纤维丁酸弧菌的相对数量无明显变化。在发酵48 h时,AM∶ACS(20∶80)组的黄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的相对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5),分别为0.036%和0.26%。20%的苜蓿干草和80%的氨化秸秆组合可有效提高其营养成分的互补,增强瘤胃内主要纤维分解菌的活性,有助于真菌的定植,促进瘤胃微生物的发酵。  相似文献   

11.
日粮中添加鱼油和葵花油对肉牛瘤胃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中国鲁西黄牛,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日粮中不同水平鱼油和葵花油组合对瘤胃液中木聚糖酶、水杨苷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试验处理为对照组、加油1(SF1,1%鱼油和3%葵花油)组、加油2(SF2,1.5%鱼油和2.5%葵花油)组、加油3(SF3,2%鱼油和2%葵花油)组.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SF1组中木聚糖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较低,但SF2和SF3处理中木聚糖酶、水杨苷酶活性较高.这表明高剂量的葵花油对木聚糖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具有抑制作用,但鱼油有着增加木聚糖酶、水杨苷酶活性的作用.当牛采食试验日粮后,对照组、SF1组和SF2组中木聚糖酶、水杨苷酶活性迅速升高,而后降低;但SF3组纤维素酶活性先降低后升高.结论:高剂量鱼油增加木聚糖酶、水杨苷酶活性;高剂量的葵花油则抑制木聚糖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  相似文献   

12.
植物精油作为抗生素添加剂的替代产品具有很多优势,但是植物精油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作者就植物精油的主要成分及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日粮中添加玉米油对肉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3头装有瘤胃瘘管的成年杂种牛 ,按 3× 3拉丁方试验设计 ,饲以添加 0 %、4 %和 8%玉米油的稻草和精料混合料 ( 2 1 )日粮。在饲喂后 2、4、6、8h采集瘤胃液样品 ,分别测定瘤胃液pH值、NH3-N和VFA浓度。结果表明 ,添加 4 %和 8%玉米油对瘤胃液pH值、NH3-N浓度没有显著影响 (P >0 .0 5) ;添加玉米油 4 %对瘤胃总VFA浓度没有显著影响 (P >0 .0 5) ,但添加 8%玉米油使瘤胃总VFA和乙酸浓度显著下降 (P <0 .0 5)。添加 8%以下的玉米油对丙酸、丁酸浓度没有影响 (P >0 .0 5) ,结果使乙酸 /丙酸比值从 3.75分别下降到 3.2 6和 3.1 4 (P <0 .0 5)。  相似文献   

14.
Observations on oil pollution over the past 24 years have been made along the Cape Infanta coastline. Although no shipping disasters have occurred in the area, the oil cover of the rocks has increased markedly in places, with signs of affecting the intertidal fauna.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umulative pollution by oil under present conditions may in time produce results similar to those encountered after large oil spills.  相似文献   

15.
潍北凹陷火山岩油气藏是一个重要的勘探领域。孔三段火山岩顶部为主要目的层,储层非均质性比较强,火山岩储层的有效预测一直是勘探难题。本文利用钻井和录井等地质资料,应用地震特征识别及地震相波形分类技术、多属性分析技术综合预测储层发育有利相带,预测结果与实钻井情况较为吻合。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对比各个曲率属性优缺点,找到了一套适用于该区的应用曲率属性预测构造裂缝发育带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而证实该研究方法可有效指导该区火山岩勘探开发实践。  相似文献   

16.
植物精油普遍具有良好的抗微生物效果。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又称地椒,是应用广泛的香料植物。百里香及其精油提取物具有抵抗细菌、真菌、病毒,抗寄生虫,抗痉挛及抗氧化活性,它还具有无残留、耐抗药性的特点,能够为养殖业生产营养、安全、健康的产品提供保障。本文主要综述了百里香精油的抗微生物作用和抗氧化作用,展望了其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The animal breeding industry is faced with a variety of adverse factors such as disease,stress and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using antibiotics,like intestinal flora imbalance,drug residues and resistance.These influences have become a threat to food safety,and cause many other issues and potential risks.Therefore,the development of new green additive is inevitabl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Essential oil is a kind of volatile liquid which is extracted from different organizations of plants such as fruit,root,leaf or flower,with strong fragrance and sweet smell.Essential oil is regarded as an "efficient,safe,stable and controllable" plant-derived drug,it has the functions of antibacterial,antiviral,anti-parasite,antifungal,enhancing the animal immune function,anti-stress ability and improving animals production performance,etc.Essential oil is one of the focus and hot spot of curr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it can be used as a substitute for antibiotics in the production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This review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essential oils,focused on their functions about antibacterial,growth promoting,anti oxidation and immunity enhancement.It is wished to prov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essential oil.  相似文献   

18.
动物养殖业目前面临着疾病、应激等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添加抗生素等方法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药物残留和耐药性等多方面负效应,存在着威胁食品安全等诸多问题和潜在风险。因此,开发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植物精油是从植物不同组织如果实、叶片、花和根中提取的具有强烈的气味和香味的挥发性液体,是一种"高效、安全、稳定、可控"的植物源性药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抗真菌、增强动物机体免疫机能、提高动物抗应激能力及改善动物生产性能等优点,是目前新型饲料添加剂研发的重点和热点之一。其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运用到畜禽生产上具有很大的潜力。作者综述了植物精油的研究现状,包括其在抗菌、促生长、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方面的作用,旨在为植物精油生理功能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鸭传染性浆膜炎油佐剂灭活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血清Ⅰ型鸭疫里默氏菌(RA)分离株为菌种研制RA油佐剂灭活疫苗,对3日龄樱桃谷鸭颈背皮下注射0.25mL/只即可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免疫后10、13和16天对同源RA的攻击表现出35%、85%和100%免疫保护。疫苗一次免疫后30天ELISA抗体滴度达到高峰,至93日龄时仍能检出抗体。10日龄进行第二次免疫可产生更高的抗体滴度,到65天时仍能保持较高抗体水平。ELISA抗体滴度≥500时雏鸭即获得免疫保护。疫苗免疫雏鸭后能够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地增强T细胞的免疫力,时间持续两周。RA油佐剂灭活疫苗免疫雏鸭后免疫保护的形成是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体液免疫占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