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利用单因素、正交试验考察了黑曲霉L菌株发酵豆渣产β-葡萄糖苷酶的条件和酶解京尼平苷的特性。结果表明:2%豆渣适宜作为实验菌株液体发酵产酶培养基,当培养基中接种孢子浓度大于每毫升2×105个时,菌株产酶受发酵温度、装液量的影响显著,而不受接种量、摇床转速的影响,培养基初始pH值1.5时,菌株仍能正常产酶;优化的产酶培养基组成为豆渣1%、米糠1%和Tween 800.1%,初始pH值5.5;菌株在发酵温度28℃、装液量50 mL(250 mL摇瓶)、摇床转速150 r/min的发酵条件下发酵120 h,发酵液酶活为(200±10)U/mL。所产β-葡萄糖苷酶水解京尼平苷的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值2.5、最佳水解时间15 min;在该条件下酶的表观米氏常数(Km)为1.35 g/L,最大水解速率(Vmax)为26.45 g/(L.min.mg),酶活半衰期为15 min,50℃时大于60 min;酶的水解活性受Na+、Ca2+的显著激活,受Mg2+、Ba2+、Cu2+、Fe2+、Hg+、Zn2+、Mn2+等离子(10 mmol/L)和葡萄糖、乙醇的抑制。  相似文献   

2.
从思茅松毛虫幼虫肠道中分离出3属7株产脂肪酶菌,以思茅松松节油为底物,筛选高产脂肪酶菌株,测定脂肪酶活性,确定酶解特性,生长量和产酶特性。结果表明:以思茅松松节油和橄榄油为底物时,7株产脂肪酶菌均表现出不同的产脂肪酶活性,其中以菌株D12的产脂肪酶活性最高。以思茅松松节油为底物时,菌株D12的脂肪酶活力高达4.06 U·mL-1;菌株D12为中温型产碱性脂肪酶菌株,最适作用温度40℃,最适pH值为8.0;菌株D12经发酵至60 h时,OD600值高达0.68,说明其生长量达到最大,在48 h左右时酶活力达到最高,为6.6 U·mL-1。  相似文献   

3.
采用富集培养、平板划线分离、透明圈平板筛选的方法,从长期堆放玉米芯的土壤中分离到9株木聚糖酶产生菌,然后采用自然选育的方法从这些菌株中筛选出一株优良木聚糖酶菌株,用该菌株发酵产酶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28~30℃、pH初始值5.0左右、摇床转速150 r/min、发酵48 h所产的木聚糖酶酶活较高,木聚糖酶活达到13.68 U/mL;酶促反应的较适温度为53℃,pH值为5.3左右;该酶较耐热,温度在60℃下,120 min后酶活仍残留60.82%.  相似文献   

4.
通过平板涂布、划线分离、菌落观察等方法,从土耳其倍子提取液自然生长的菌落中分离纯化出11株菌,从中初筛出1#、2#、4#这3株降解没食子单宁的菌株,复筛出1株没食子单宁优良降解菌株1#菌,其没食子单宁降解率达65%以上,发酵液中没食子酸质量浓度为0.052 3 g/L,单宁酶活为0.920 U/mL;对1#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响应面法优化,结果表明:1#菌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温度31℃,初始培养基pH值5.0,最适培养时间50 h,在该条件下1#菌单宁酶酶活可达1.170 U/mL,与优化前的最大酶活0.920 U/mL相比,提高了27.2%。  相似文献   

5.
高产脂肪酶酵母菌株的分离筛选及紫外诱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定向分离法从市场购得的苹果、梨、葡萄、面粉、酒糟、啤酒花等6个样品中分离出7株产脂肪酶菌株:曲霉1株,酵母6株.其中从面粉中分离出来的菌株MF具有较高的酶活力,粗酶活力达29.17 U·mL-1,经初步鉴定为假丝酵母(Candida sp.).对该菌株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可知:该菌的最佳碳源是1%的10: 1(m/V)的酵母膏+乳化液;最佳氮源为2%的3:1(m/m)玉米粉+蛋白胨;培养的最适初始pH值为8.0,最佳培养时间为72 h,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佳反应时间为30 min.优化后的酶活力达41 U·mL-1,比优化前提高了40.5%.对MF菌株进行初步紫外诱变处理,突变菌株酶活力70.83 U·mL-1,比未处理的菌株的脂肪酶活力提高了105%.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集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土壤样品,分离产漆酶真菌并优化产酶条件,旨在开发产漆酶半知真菌种质资源,提高漆酶产量,为微生物漆酶扩大生产提供菌种资源和条件参数.[方法]以木质素磺酸钠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为富集培养基,在愈创木酚-PDA选择性平板上分离产漆酶真菌.利用ABTS[2,2 ′-连氮一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和SGZ [4-羟基-3,5-二甲氧基一苯甲醛连氮,即丁香醛联氮]显色反应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确定供试菌株后,利用形态观察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将菌株鉴定至种.以ABTS法测定供试菌发酵液漆酶活性,以Lowry法测定发酵液总蛋白含量.在考察供试菌株生长、产酶及胞外蛋白总量动态变化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碳源种类及浓度、氮源种类及浓度、培养基起始pH、装液量、接种量及底物诱导对菌株产漆酶的影响,获得菌株产酶最适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参数.[结果]获得1株发酵周期短、初始酶活高的产酶菌株NF-08.结合形态学特征与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鉴定菌株NF-08属于为半知菌亚门疣孢漆斑菌.该菌株在液体发酵培养基中产漆酶活性与菌丝生长和胞外蛋白总量基本同步,发酵第6天达到酶活峰值9.28 U·mL-1.疣孢漆斑菌NF-08产酶最佳碳、氮源分别为4.0%葡萄糖和3.5%蛋白胨,培养基初始pH7.0.最适装液量60 mL·(250 mL)-1,最适接种量4%,最适培养温度和摇床转速分别为30℃和140 r·min-1.没食子酸、阿魏酸和单宁酸显著诱导疣孢漆斑菌NF-08漆酶活性的产生,以没食子酸效果最好.经过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优化以及底物诱导,疣孢漆斑菌NF-08产酶水平达到16.82 U·mL-1,比优化前提高了81.25%.[结论]建立环境样品中产漆酶真菌的分离、纯化及筛选方法,获得了一株发酵周期短、产漆酶活力高的半知真菌疣孢漆斑菌NF-08.该菌株经单因素试验产酶条件优化效果明显,酶活水平提高显著,可为微生物发酵产漆酶提供新的菌株资源,在微生物发酵漆酶工业生产中具有应用潜力.后续对疣孢漆斑菌NF-08漆酶产生、性质及基因表达调控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了解漆酶在半知真菌生活史中的作用及生态学功能,同时拓展半知真菌漆酶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7.
董贞君  刘洋  汪苹 《绿色科技》2013,(2):134-137
从处理吗啉废水的成熟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了1株能以吡啶为唯一碳源、氮源的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菌株进行了初步鉴定,确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命名为PY6。选用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实验表设计了实验,研究了吡啶初始浓度、温度、摇床转速以及pH值4个因素对菌株PY6降解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吡啶初始浓度为40mg/L、温度为25℃、摇床转速为160r/min、pH值为7.5时吡啶去除率最高,达91.64%,说明此菌株为1株高效吡啶降解菌。  相似文献   

8.
从6株野生真菌和5株食用真菌中筛选出高产漆酶菌株,并对筛选出的野生菌株漆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探究。使用G-PDA确定菌株的产漆酶能力,然后通过液体发酵对产生的粗酶液进行酶活力测定,确定高产漆酶菌株,最后分别在不同pH和温度下进行酶学性质探究。初步筛选结果:第7天时,05号菌丝直径最大89.1mm,08号显色圈直径最大76.8mm,04号的显色圈颜色最深,09号显色反应最不明显。对于漆酶活力:04号活力最高262.7U/mL,其次是08号和05号分别为255.3U/mL、203.9U/mL。01和06号酶活力达到最大所需时间最短。酶学性质方面,08号的最适pH是3.2、最适温度是40℃;在不同pH、温度下分别保温2h,pH=4.0酶活力残余率为94.20%;温度在20~40℃内,酶活力残余率在99.00%以上。结果表明,0.04%G-PDA最适作为产漆酶真菌的初筛培养基;高产漆酶能力的菌株有04、05和08号菌株,且08号菌株漆酶的最适应用条件是pH=4.0、温度为40℃。  相似文献   

9.
对引起黑龙江省大果沙棘干缩病的病原菌-拟枝孢镰孢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5℃,生长最适pH值为7,生长所需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钠和蛋白胨;病原菌产孢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6,最佳碳源为乳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钠.  相似文献   

10.
链霉菌D21产木聚糖酶的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链霉菌D21产木聚糖酶发酵条件的优化.单因素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水不溶玉米芯木聚糖为最佳碳源和诱导物,牛肉蛋白胨为最佳氮源,最适pH值为6.0,最适培养温度40℃.在此条件下,培养4d木聚糖酶活力达到1128U/mL.  相似文献   

11.
八角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广西八角主产区分离到7个八角炭疽病菌株,No.1菌株致病力最强。对其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8℃;分生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6℃~22℃;生长发育的最适pH值为5~6;孢子萌发最佳湿度为100% 水膜;黑暗条件下有利于孢子萌发,病原菌能够利用所测定的氮源和碳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秦岭细粘束孢分泌纤维素酶的组分、条件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秦岭细粘束孢可以分泌内切葡萄糖苷酶(CX)、外切葡萄糖苷酶(C1)和β-葡萄糖苷酶(BG),具有完整的纤维素酶系;其中CX是秦岭细粘束孢分泌的主要纤维素酶组分,优化后CX酶的最大酶活为35.215 U,分别是C1和BG最大酶活的13.662倍和8.780倍.正交试验表明:秦岭细粘束孢分泌CX,C1和BG的最适条件各不相同,产CX的最佳条件为29℃、6天、起始pH4.0、摇床转速150 r·min-1.温度、转速、起始pH和时间4个因素对秦岭细粘束孢产3种酶的影响各不相同,影响最大的是温度,其次是转速和时间,而起始pH对该菌产酶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木质素降解子囊菌Paraconiothyrium variabile GHJ-4分泌的漆酶(laccase)、锰过氧化物酶(MnP)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3种木质素降解酶的酶活性变化规律及其酶学性质,为利用该菌株进行木质素降解酶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以愈创木酚、2,6-二甲基苯酚和黎芦醇为底物测定laccase,MnP和LiP的酶活性,研究3种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温度和pH稳定性及金属离子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GHJ-4菌株发酵18,15和21天后,分别获得laccase,MnP和LiP最高酶活为1 390.3,30.3和52.5 U·mL~(-1)。laccase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左右,最适反应pH为5.5左右,在55℃以下、pH 4.0~7.0的范围内较为稳定;MnP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左右,最适反应pH为5.0左右,在55℃以下、pH 4.0~9.0的范围内较为稳定;LiP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左右,最适反应pH为3.0左右,在40℃以下、pH 2.0~4.0的范围内较为稳定。Mg~(2+),Zn~(2+),Cu~(2+),K~+对laccase起促进作用,Na~+和Zn~(2+)对LiP起促进作用,Mn~(2+)对MnP起激活作用,而Fe~(3+),Ca~(2+),Pb~(2+),Co~(2+),Al~(3+)对3种酶均起抑制作用,其中尤以5 mmol·L~(-1)Fe~(3+)对3种酶的抑制作用最强。【结论】温度、pH及金属离子对Paraconiothyrium variabile GHJ-4 3种木质素降解酶的酶学特性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实验室已有的木腐菌与土壤中分离获得的菌株中筛选出具有较高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菌株。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利用刚果红染色进行初筛,选择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值较大的菌落进行酶活测定再次进行复筛。同时,利用分子学手段对高效产胞外纤维素酶的菌株进行鉴定。最终,筛选出4株高效产胞外纤维素酶的菌株,其中菌株HF-3在28 ℃、180 r/min条件下发酵培养5 d后,胞外纤维素酶活性最高,高达67.772 U/mL,经鉴定为密褐褶孔菌Gloeophyllum trabeum;另外Y5、Y6、Y2共3株菌株酶活较高,分别为37.714 U/mL、30.694 U/mL、25.336 U/mL,属于链霉菌,依次鉴定为浅灰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loalbus、丝状链霉菌Streptomyces filamentosuss和威德摩尔链霉菌Streptomyces wedmorensis。试验筛选得到HF-3、Y5、Y6以及Y2菌株具有较高纤维素降解能力,可为复合菌系的研制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5.
优化彩绒革盖菌产漆酶条件及染料脱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株漆酶高产白腐菌———彩绒革盖菌的培养和产酶条件,包括培养基初始pH值、金属离子Cu2 和Mn2 的含量,以及诱导剂的种类、添加量和添加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发现该菌种适宜在pH值3.5~5.7环境下生长并合成漆酶,培养基中添加缓冲液可以获得更高的酶活,但不加则有较高的酶产率;铜和锰可以显著提高漆酶活力,当以0.1 mmol/L 2,5-二甲基苯胺为诱导剂时,培养基中宜含0.008~0.08 mmol/L Cu2 ,0.01 mmol/L左右的Mn2 。在5种常用漆酶诱导剂中,2,5-二甲基苯胺的效果最佳,且应在菌种进入对数生长期时加入效果最好,其最适添加浓度为0.4 mmol/L,此时最适产酶Cu2 浓度为0.4 mmol/L。研究显示漆酶在30和40℃下保持6 h后残余酶活分别为原来的95%和80%;60℃条件下,该酶保温1 h后的残余活力仅为原来的14%。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是65℃,最适反应pH值为2.4~3。对20种常用染料进行的脱色研究显示,在pH值5、40℃条件下,该粗漆酶液可以直接作用于13种工业染料。  相似文献   

16.
白腐菌糙皮侧尔漆酶性质及其对蒽醌染料脱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白腐菌糙皮侧尔(Pleurotus ostreatus strain 3.42)分泌胞外漆酶,但未发现分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和锰过氧化物酶(MnP)、每升反应液以0.5mmol 2,2′-连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和0.1mmol的Cu^2 为诱导剂可明显提高漆酶酶活,酶活分别可达1000和800U/mL。与其它真菌漆酶相比,该酶最适反应pH值为3.5,在pH值4.0~6.0之间酶活性稳定;最适反应温度为65℃,在醋酸缓冲液(pH值5.0)中,反应温度低于50℃时,漆酶非常稳定;该酶对对-甲氧基酚的氧化速度要快于邻-甲氧基酚。叠氮化钠对该漆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蒽醌染料活性艳蓝KN-R(RBBR)可被该漆酶(30U/mL)直接脱色,12h脱色率为70%;添加小分子的介体物质ABTS(5μmol/L),可使染料完全脱色。  相似文献   

17.
桂花叶枯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桂花叶枯病病原菌进行形态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桂花叶枯病的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Fr.)Wiltshire],该菌在PDB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量最大,在OLA上产孢量最大.碳源以糊精最适于菌丝生长,肌醇最适于产孢.氮源以蛋白胨最适于菌丝生长与产孢,而铵盐会抑制病原菌生长及产孢.缺Mg不利于菌丝生长,缺K不利于产孢,添加一定量Zn、Ve可促进菌丝生长,添加Cu、Vb2可促进产孢.pH 5-10适于菌丝生长而pH 6-11适于产孢,最适pH值分别为pH6和pH7,该菌生长适温为20℃-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27℃,15℃和30℃适合产孢,30℃时产孢量最大,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及产孢.桂花叶汁、蔗糖、葡萄糖、牛肉浸膏促进孢子萌发效果最好,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3℃-30℃,最适为27℃,适宜湿度为98%和100%,最适为98%,适宜pH值为pH3-7,最适为pH6,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5℃ 10 min.  相似文献   

18.
铁皮石斛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省瑞丽市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种植基地,发现一种铁皮石斛叶斑病。通过分离培养和接种试验,经传统形态学及ITS序列分析鉴定,采用十字交叉法和血细胞计数板法测定该病原菌的形态学特性及产孢性能。结果表明:该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炭疽菌属的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15~30℃,其中28℃时菌丝生长量最大,最适pH值为5~6;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为3~4。此菌对碳源要求不严格,能利用多种碳源,但利用能力有差异;硫酸铵、氯化铵作为氮源的培养基明显不利于菌丝生长,其他供试氮源均对该菌菌丝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中菏1号杨(I-107杨)为代表的杨树梭形溃疡病由壳梭孢属的真菌所引起,是一种新的杨树病害.在实验室进行了不同温度、pH值和培养基对壳梭孢菌3个菌株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3个菌株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5~30℃,最适的生长温度为30℃.其寄生基物的pH值范围为4~13,最适的pH值为7~8.4种培养基中以PDA培养基对3个菌株的生长为最适合.  相似文献   

20.
彩绒革盖菌产漆酶及其对染料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彩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在液体深层发酵条件下产漆酶,优化后的最适工艺条件为:以1.1 g/L蔗糖与1.1 g/L葡萄糖作为复合碳源,氮源为1.88 g/L豆饼粉,初始pH值4.5,培养温度30 ℃,漆酶活力可达18.2 U/mL.漆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 ℃,在55 ℃以下酶活力均保持稳定.综合考虑漆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与热稳定性,确定该酶的适宜应用温度为55 ℃.利用粗酶液对染料酸性橙进行降解脱色试验,发现氧化还原介质可明显提高漆酶的催化能力,作用5 h最高脱色率可达96.5%,显示了漆酶在环境治理方面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