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糙米在不同储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模拟仓试验表明,安全水分的糙米在15℃以下低温和20℃以下准低温条件下储藏20个月,其储藏品质顺序为:低温仓、准低温仓、CO2仓、O3仓和常温仓。低温储藏糙米品质略优于准低温储藏糙米品质。低温和准低温储藏糙米,可以安全地保持糙米的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2.
粮食低温储藏的应用实践和发展建议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崔国华  曹毅 《粮食储藏》2004,33(2):20-24
通过开展粮食低温储藏技术应用的实仓试验,对试验仓和对照仓内优质稻谷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跟踪检测。对比试验的结果表明:不论是在保持储粮品质方面,还是在提高储粮经济效益方面,低温储藏技术均呈现出常规储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同时,针对制约低温储藏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基本对策,并阐述了推动粮食低温储藏技术应用的发展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优质稻谷保鲜储藏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用热风就仓干燥、自然风就仓干燥和烘干机干燥到水分为15%左右的优质籼稻在准低温条件下储藏10个月;将水分为17%的同种优质籼稻在低温条件下储藏13个月。在储藏期间定期测定和稻谷品质有关的13项检测项目。稻谷在储藏期间未发现发热、生霉、生虫等现象,色泽、气味正常,各检测项目测定结果表明,试验结束与试验开始的数值变化不大,一般都在10%以内,因此可以认为稻谷在储藏期间品质一直新鲜。提出保鲜储藏的合理储藏期和保鲜优质籼稻品质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高大平房仓分别采用两种通风类型即自然通风降温和轴流风机缓速通风降温的储粮试验,发现两种通风类型都能达到预期效果。经对比试验研究证明,自然通风降温更为理想,既能满足通风降温的需要,又保证了粮食在低温下储藏,使低温储藏技术得到更好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温度是稻谷储藏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低温储藏能有效抑制稻谷呼吸代谢、防虫抑霉、延缓其品质劣变。为更好实现低温储粮、保证储粮品质,不断完善和发展低温储藏技术是粮食储藏行业的长期目标。综述了稻谷低温保鲜储藏相关技术,分析了不同技术的优缺点及未来发展方向,为稻谷低温保鲜储藏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运用谷物冷却技术,是确保粮食低温储藏的有效方法。我库在夏季采取不揭膜的方式,对高大平房仓内的粮食进行复冷降温和经济运行试验,效果显著,为粮食低温储藏和安全度夏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7.
葵花油安全储藏技术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小试和两年的生产性试验,研究出了一种简易的密闭储藏技术,可安全储藏葵花油两年;试验还证明了葵花油在现有的储罐条件下,可安全储藏一年;桶装葵花油在库房内可安全过夏。同时,还试验了不同油脂的储藏稳定性、充氮、低温、添加抗氧剂等方法对葵花油安全储藏的效果。并提出了管理和技术措施不完善对葵花油酸败变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琛 《粮食储藏》2011,40(1):4-6
通过近三年来糙米储藏实仓试验,结合HACCP体系的应用,对糙米低温储藏关键控制点的分析,得出只要各个环节确保关键控制点监测值低于设定关键控制点限值,可以实现糙米长期安全储藏的结论。通过HACCP体系的应用,在积累大量记录的基础上,不仅可以为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提供保障,还可以为糙米低温储藏技术实现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取常规储藏、低温储藏、双低储藏和充氮气调储藏4种方式,对粳米(爱邦东北米)进行储藏保管3个月,每月定期对样品各理化指标和蒸煮品质进行检测。结果显示,α-淀粉酶对大米的储藏品质和食味品质有较大影响;粳米在储藏过程中游离脂肪酸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其内部相关物质被氧化造成的。试验中双低储藏、低温储藏和充氮气调储藏对延缓大米品质劣变均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低温储藏和充氮气调储藏能更好地保持大米中的生物酶类活性和米饭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不同储藏条件下糙米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供试3种糙米(粳米、杂籼米和纯籼米)分别放在低温、常温、高温和真空条件下储藏,定期测定其浸出液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糙米的浸出液电导率呈增加趋势,低温储藏的增加最小,真空储藏的次之,常温储藏的增加较大,高温储藏的增加最大;低温、常温和真空储藏条件下丙二醛含量随着储藏时间延长而增加,高温条件下先增加后减小.  相似文献   

11.
在保温性能非常差的简易平房仓进行大豆低温储藏度夏试验。针对简易平房仓保温性能差,热量容易进入粮堆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天气,开启通风、环流一体化系统可以将热量排出仓外,再通过地下冷源二次降温,仅环流4 d,试验仓最高粮温降到20℃以下,实现了大豆低温安全储藏。试验仓度夏期间,大豆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2.
糙米、白米安全储藏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本试验于1985年4月开始,选择水分15%的糙米和白米在低温、准低温、常温三种温度下,采用密闭、不密闭,磷化氢低剂量等不同方法,储藏6个月,经过霉雨、高温季节,低温能保持糙米发芽率。准低温、常温下的密闭,磷化氢低剂量保管的糙米能防止生霉、生虫。经加工的白米其新鲜度显著优于同一形式下储藏的白米。  相似文献   

13.
将2007年9~10月份入库的几种泰国巴吞米分另q放在常温、准低温和低温条件下储藏,定期检测巴吞米储藏品质及食用品质的变化.随着时间的延长,巴吞米的各项品质都发生了变化,常温储藏条件下的变化最大,准低温和低温储藏条件下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4.
低温储藏根据冷源不同可分为自然低温储藏和人工制冷低温储藏。它是通过控制“温度”这一物理因素,将粮食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促进粮食储藏的稳定性,从而达到粮食安全储藏的一种储粮技术。低温储粮可以有效地延长粮食的安全储藏期、延缓粮食陈化速度,还能有效控制虫、霉对粮食的危害,减少化学药剂熏蒸对粮食造成的污染,降低保管费用等优越性。做好低温储藏要依据各地各储存条件等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当下主流低温储藏技术的应用,同时对低温储藏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为低温储藏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储存在常温仓、低温仓内的小麦品质指标测定,找出与储藏时问相关的敏感指标变化规律,提出了常温和低温储藏条件下小麦合理的储藏期和轮换周期.  相似文献   

17.
人工模拟低温,准低温储藏对过夏大米品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采用模拟低温、准低温储藏对过夏大米品质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储藏大米品质略优于准低温储藏,常温储藏过夏大米陈化程度比准低温高得多。在目前机械制冷低温储粮不易推广的情况下,准低温储粮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有效又易于实施的储粮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低温仓和常温仓小麦进行储藏品质指标和食品工艺品质指标的测定,分析研究了低温与储粮品质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温储藏条件下储粮品质变化小,而常规储藏条件下储粮品质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9.
张民  杨阳  伍雨 《中国种业》2021,(5):73-76
我国烟草行业普遍使用引发后丸化种子作为商品性种子,为了探索引发处理、丸化处理和储藏温度对烟草种子生活力的影响,本研究在自然变温、25℃恒中温和4℃低温3种条件下,对未处理、引发、丸化和引发后丸化4种类型种子进行为期2年储藏,然后进行种子萌发和出苗试验。结果表明:自然变温条件下储藏2年后,4种类型种子萌发率几乎均为0;而在25℃恒中温和4℃低温条件下储藏2年,4种类型种子萌发率均超过50%,且2种温度下储藏2年后出苗亦无明显差异。综上所述,引发和丸化处理未显著改变烟草种子的耐储藏性,25℃恒中温和4℃低温下种子生活力下降较缓慢,而自然变温下种子生活力下降较快。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水分的大米在不同温度下储藏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室人工模拟条件下控制大米的储藏温度和水分,对储藏大米进行了为期13个月的试验研究。在研究期间对影响大米质量的感官指标、脂肪酸值等数据进行定期检测,通过研究我们认为高水分大米经高温条件下储藏,当脂肪酸值达25mgKOH/100g时是大米安全储藏的界限;较低水分的大米常温或准低温下储藏,其安全期限以感官指标来判定。确定了不同含水量的大米在不同温度下的安全储藏期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