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豆对硒的富集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表明,随着植物的生长发育,硒逐渐从生理活性低的部位转向生理活性高的部位[1].大豆累积硒的能力较强,研究表明,大豆中的硒主要存在于蛋白中,而且大豆蛋白中的硒对人体的有效性居植物性食物的前列[2].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稻田硒含量及硒肥施用效果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1957年Schwartz和Scott等人[1-2]相继证实硒(Se)是动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动物日摄取超过Se 2mg/kg就有中毒的危险[3-4].  相似文献   

3.
硒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作为重要物质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摄入量不足会引发多种疾病,富硒农产品是膳食补充硒元素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分析了农产品富硒的主要方式,综合阐述了硒对植物性农产品中蛋白质、脂肪、多糖、其他元素、次生代谢产物和动物性农产品营养品质的影响,为富硒农产品的生产,特别是富硒农产品营养品质的调控与提升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鲁亚普  王张民  袁林喜  尹雪斌 《土壤》2018,50(6):1208-1213
硒和碘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硒和碘缺乏可能导致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或患多种疾病。膳食是安全、高效的补充硒和碘的方式。目前,对植物吸收两种元素的相关性研究较为匮乏。本试验通过施加一定含量梯度的碘酸钾、硒酸盐,探究番茄、生菜两种作物对硒和碘的吸收能力,以及两种元素吸收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番茄植株相比生菜,对无机硒和碘酸钾的富集能力更强;生菜和番茄中,硒和碘的吸收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陕西地区土壤中的硒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硒是人和动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早已证明,土壤和饲草中过量的硒会导致牲畜中毒而罹患“碱质病”和“盲跚症”,而土壤和饲草硒含量过低则会引起牲畜白肌病等多种缺硒病[9]。近年来国外又有资料报道食物和饮水中的低硒容易使人体产生癌症、心血管病、关节炎、婴幼儿碎死症等多种疾病[6]。鉴于在土壤一植物一动物和人的生态系统中,土壤是最基本的因素,因此对土壤硒的研究在许多国家早已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对土壤硒的研究,始于七十年代对人体地方性疾病的研究,现已证实,地方性克山病、大骨节病的发生与环境和机体缺乏硒有密切关系[1,3,11]。  相似文献   

6.
硒是人体的必需元素,硒缺乏会造成多种疾病。通过摄入农产品适量补充硒,能保证人体健康。对作物补充适量硒肥,是增加农产品硒含量的有效措施。作物吸收硒与土壤因素及肥料因素关系密切,判断哪个因素是影响作物吸收硒最关键的因素值得探讨。通过对文献系统调研发现,影响作物吸收硒的土肥因素中,土壤本身的硒含量及硒肥量最关键,土壤pH及有机质含量为活化土壤硒的间接因素,硒肥种类及施肥方式为配合硒肥量的补充因素。促进作物对硒的吸收要结合土壤性质、硒肥量、施肥方式等因素综合考虑,以达到富硒农产品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水稻离体叶片吸收亚硒酸盐的生理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硒在人体内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和预防癌症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人体硒主要通过食物链来源于植物性食物。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稻米中,硒主要以硒代蛋氨酸和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形式存在,而这两种形式的有机硒对人体健康的有效性远大于无机硒。因此利用稻米中良好硒源为人体补硒是一条高效、低廉、简单和易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王敬贤 《土壤》1994,26(2):99-101
在已知的生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中,硒是较引人注目的一种,人体缺硒或富硒都会引起疾病。在硒含量特别高时,可导致硒中毒,硒中毒分地方性中毒和职业性中毒两类。前者系由于某些地区的土壤、食物中硒含量过高而引起的,其症状为毛发脱落,指甲、皮肤和神经系统受损害,最后发展为四肢瘫痪。  相似文献   

9.
吕其壮  颜秋  陈艳  卓严玲  王道波 《土壤》2018,50(6):1113-1118
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离不开微量元素硒,硒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抗肿瘤性和抗重金属性,不仅能参与调节机体免疫反应和激素水平,而且可以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人体对硒摄取过多或不足都会导致相应疾病。由于自然界硒分布不均,我国人口普遍缺硒,适当且有效地补硒对打造全民健康极其重要。本文以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资料为基础,对硒的几种典型抗病毒作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以期为硒抗病毒作用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为富硒食品、含硒药物、富硒保健品等硒产品的研发与推广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环境硒与健康关系研究中的土壤化学与植物营养学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硒是环境中重要的生命元素,世界范围内的土壤和植物缺硒已导致多达40多种人畜疾病。综合国内外有关研究表明:1)土壤有效性硒而非土壤全硒是决定食物链硒水平的关键因素。2)硒在植物体内具有多种生理作用,硒可能是高等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3)植物性产品中硒的含量和可利用程度因作物品种而异,在非积聚硒的植物中硒主要以硒蛋氨酸蛋白结合态存在于非可食部位中。4)硒在植物体内有一定的移动能力。向低硒带土壤-植物系统  相似文献   

11.
晏娟  朱同贵  张忠平  樊剑波 《土壤》2021,53(2):272-276
以"南粳9108"为材料,在巢湖流域研究田间条件下不同供硒水平(Se 0、20、40和60 g/hm~2)以及等量硒肥二次施用对水稻产量和硒吸收、累积、转运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施用不同浓度硒肥对水稻有增产作用,但是增产效果甚微;施用硒肥能够显著促进水稻茎、叶和穗的硒含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茎、叶和穗的含硒量均出现上升再下降趋势;稻谷、糙米及精米中的硒含量与硒肥施用量呈显著正相关,硒肥处理平均硒含量依次为0.279、0.150、0.055 mg/kg,分别较对照不施硒肥高309%、142%和333%;地上部硒累积量与施硒水平呈极显著的正相关,随着施硒量的增加,尽管硒的表观利用率是增加的,但硒转运系数和硒的收获指数显著下降。等量硒肥二次分施较一次性施用对产量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该处理下水稻产量较对照增加15%;等量硒肥二次施用增加了稻壳和米糠中的硒含量,精米中的硒没有增加;较一次施用,等量硒肥二次施用肥料表观利用率较高,硒肥的收获指数和转运系数显著下降,地上部累积更多的硒在稻草中。综上所述,外源硒的添加确实能增加大米硒含量,使其达到国家富硒大米硒含量标准范围;但结果同时显示水稻中的硒相当大的一部分累积在谷壳、谷糠及稻草中,可考虑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2.
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喷施亚硒酸钠不同浓度、时期、品种对紫云英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0~360mg L-1亚硒酸钠溶液浓度范围内对紫云英鲜草产量可增产9.32%~14.8%,到420mg L-1对紫云英有轻微中毒现象,鲜草产量减产;在0~360 mg L-1浓度范围内,紫云英茎叶和花蕾的含硒量、硒蛋白含量和蛋白硒含量随喷施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到420mg L-1紫云英茎叶和花蕾的硒含量降低。紫云英的茎叶浸出液的硒含量在0~300 mg L-1的范围内变化很小,但花蕾的浸出液的硒含量较大。在不同生长时期喷施对紫云英的硒含量影响较小,但随喷施时期的延迟对紫云英有机硒的含量有显著降低。不同品种紫云英在未喷施硒的情况下影响较小,喷施硒后,品种间有一定的差异,闽紫1号硒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西瓜喷施硒肥能显著提高产量及果实中的含硒量和含糖量,喷施浓度可采用稀释45倍至105倍。按照稀释45倍在初花期和座瓜期各喷施一次,比对照增产15.10%,硒含量增加795.2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6.80%。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及不同时期喷施叶面硒肥对春小麦硒素吸收、转化分配规律及硒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拔节期和孕穗期2次喷施10~20 mg/kg或孕穗期1次喷施40~50 mg/kg的亚硒酸钠溶液,都能使春小麦达到富硒标准。(2)在拔节、孕穗、乳熟期喷施40 mg/kg亚硒酸钠溶液都能使籽粒中的硒素含量达到富硒标准,孕穗至乳熟期为最佳喷施时期。(3)在生育进程中,全株硒素含量在0.062~0.187 mg/kg之间变化,平均0.086 mg/kg。叶面硒肥能显著提高各器官硒素含量,且富集效应顺序是叶籽粒颖壳茎。(4)全株硒素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动态变化可分别用一元三次方程式和一元二次方程式定量表达。孕穗期喷施40 mg/kg亚硒酸钠溶液时,全株硒素最快吸收速率为0.030 5μg/(d·株),与对照相比,提高了9.5倍,出现时间提前4 d。  相似文献   

15.
土培条件下外源硒对黄芪吸收和转运硒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和2种价态的硒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方法探讨了添加不同浓度(0,2,4,6,8mg/kg土)硒酸钠(SeVI)和亚硒酸钠(SeIV)对黄芪地上部和根系硒累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添加硒浓度为2~6mg/kg的亚硒酸钠有利于黄芪地上部和根部干物质的累积,比CK增加34.55%~38.24%,但是添加硒浓度超过2mg/kg的硒酸钠抑制了黄芪植株的生长;添加不同浓度的2种形态硒均可显著提高黄芪地上部和根部硒浓度,且土壤中添加硒酸钠和亚硒酸钠的硒浓度分别与黄芪植株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SeVI:r=0.884**,SeIV:r=0.973**);随着硒处理浓度的升高,添加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处理的黄芪根系对硒吸收能力高于对照,转移系数和富集系数均大于1,且硒含量地上部根部,这表明土壤中添加外源硒可以提高黄芪对硒的吸收和转运能力。综上所述,在中性偏碱性土壤上施用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均可促进黄芪对外源硒的吸收、转运和累积,且土壤施用2~6mg/kg的亚硒酸钠对黄芪的生长和硒的累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外源硒矿粉对玉米硒累积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生物强化的方法获得生物安全形态的有机硒,是实现人体科学补硒的重要途径。研究外源硒矿粉在生产中的合理施用量及其对作物的影响,可为富硒农产品生产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方法】以玉米为试材,以湖北恩施的富硒矿粉(总硒含量为180 mg/kg)为硒源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对外源硒的吸收与转化及施硒对玉米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设5个施硒处理: Se 0 (CK)、 750 (Se1)、 1500 (Se2)、 2250 (Se3) 和3000 g/hm2 (Se4)。于玉米大喇叭口期和成熟期取样,测定玉米不同部位总硒含量以及玉米籽粒中总硒、 有机硒及矿质元素含量。【结果】土壤施用富硒矿粉对玉米籽粒产量和总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可显著增加玉米籽粒及各器官硒含量。随硒施用量由0增加到3000 g/hm2,玉米籽粒中硒含量由14.2 μg/kg 增加到350.3 μg/kg。除Se2处理外,玉米根系中的硒含量在收获期高于抽穗期,而玉米茎和叶中的硒含量在收获期低于抽穗期。玉米不同器官对硒的富集能力依次为根叶籽粒茎,而玉米对硒的转移系数大小顺序亦为叶籽粒茎。与对照相比,施硒使玉米籽粒中有机硒含量显著增加,不同施硒处理玉米籽粒中有机硒含量范围为12.9~302.6 μg/kg,随土壤施硒量增加,有机硒占总硒的比例从86.87%增加到90.84%,不同处理之间有机硒所占比例差异不显著。玉米籽粒总硒、 有机硒与各器官硒含量之间均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其中籽粒中有机硒与不同生育期根中硒含量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施硒可显著抑制玉米籽粒对Na的吸收,对K、 Ca、 Mg、 Fe 的吸收无显著影响,一定的施硒水平下,可促进玉米籽粒对Mn、 Cu、 Zn的吸收。【结论】施用外源硒矿粉对玉米生物量与籽粒产量无显著影响。随施硒量增加,玉米籽粒中总硒含量和有机硒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但对玉米籽粒中的有机硒与总硒的比例没有显著影响。一定施硒水平下,可促进玉米籽粒对Mn、 Cu、 Zn的吸收。以纯硒施用量为750~1500 g/hm2作为硒矿粉在富硒玉米生产中的推荐施硒量。  相似文献   

17.
黔中地区水稻土的含硒量及其对糙米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娟  龙健  汪境仁 《土壤通报》2005,36(4):571-574
通过贵州开阳县水稻土硒含量特征和该区水稻硒含量之间关系的调查研究表明:开阳县水稻土水溶性硒含量高于一般水稻土水溶性硒的临界值(0.01μgg-1),这与该区的成土母质、地形等因素有关。富硒水稻土使水稻对硒的吸收增加,该县出产的稻米硒含量普遍比贵州省其它地区高,平均含硒量高于粮食硒的正常含量范围(0.04~0.07μgg-1)。水稻地上各部分含硒量存在差异,糠、秸秆中的含硒量高于糙米,糙米含硒量与土壤硒含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r=0.7861*,P<0.05)。  相似文献   

18.
硒、钴配施对玉米产量及籽粒蛋白质和硒、钴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Se、Co配施对玉米产量和籽粒中蛋白质、Se、Co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Se对玉米产量无明显不良影响;单施5mg·kg-1的Co对玉米产量无明显影响,但10mg·kg-1和20mg·kg-1的Co处理可明显降低玉米产量;5mg·kg-1的Co和0.5mg·kg-1的Se配施可明显提高玉米产量,比对照(C0S0)提高35.75%。单施Se和单施Co以及Se、Co配施均对玉米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影响。单施Co对玉米籽粒的Se含量影响不大,而单施Se以及Se、Co配施均可明显提高玉米籽粒的Se含量。单一施Se和单一施Co可以提高玉米籽粒中Co的含量。Se、Co配施时,施Co10mg·kg-1和20mg·kg-1时,Se能抑制Co在玉米籽粒中的积累。Se、Co配施能明显改善玉米籽粒Se、Co的营养状况,且各处理玉米籽粒中Se、Co含量均低于牲畜、家禽的最大安全量。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硒钴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籽粒中粗蛋白、淀粉及硒、钴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硒或单施钴均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硒钴配施中,以低浓度(2 mg/kg)钴与低浓度(0.5mg/kg)硒配施处理对产量促进作用最明显,提高了29.7%.单施硒、低浓度的钴或低浓度的钴与硒配施及高浓度的钴与中低浓度的硒配施可显著提高冬小麦籽粒中粗蛋白含量.中浓度的硒与中低浓度的钴配施,对籽粒中淀粉含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高浓度的硒处理与低浓度的钴处理配施促进作用最明显,比对照提高了27.5%.说明中低浓度的硒钴配施可作为改善冬小麦籽粒品质的一条有效途径.单施Se和单施Co及Se、Co配施均可提高小麦籽粒中的Co含量.单施Se,籽粒中硒含量随施硒量的增加显著提高;单施钴时,低浓度的钴有利于籽粒中硒含量的提高,而高浓度的钴则降低了籽粒中硒的含量.硒钴配施处理中,低浓度的钴与各浓度的硒处理均有利于籽粒中硒的积累,中高浓度的钴与中低浓度的硒配施能提高籽粒中硒的含量,以Co3Se2(Co浓度4 mg/kg,Se浓度0.5mg/kg)提高最多,达0.274 mg/kg,比对照提高了238.27%,而高浓度的硒钴配施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合考虑对小麦产量、蛋白质、淀粉及硒含量的影响,建议最佳硒钴配施应该是Co2Se3,即Co浓度2mg/kg和Se浓度1 mg/kg配施.  相似文献   

20.
不同大豆品种积累硒的特性及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在低硒土壤上 ,施硒极显著提高植株、子粒中的积硒量 ,增加幅度植株为夏大豆 秋大豆 春大豆 ,子粒为秋大豆 夏秋大豆 春大豆 ;并筛选出富集硒能力强的品种 10份。在富硒土壤上种植的不同春大豆品种 ,植株、子粒硒积累量也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硒浓度条件下 ,同一大豆品种各生育阶段硒积累量存在差异 ,其大小顺序为成熟期 花期 苗期。施硒浓度以 1 0mg/L单株积累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