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以桑叶黑毛茶进行接种"金花"培养获得成功的基础上,选用纯茶叶黑毛茶、纯桑叶黑毛茶,按制作茯砖茶的要求,分别将纯桑叶黑毛茶和纯茶叶黑毛茶以4.5∶5.5的比例复配(A)、纯桑叶黑毛茶(B)、纯茶叶黑毛茶(C)拼配制成茶堆。在室温25℃、黑毛茶含水率30%的条件下,分别渥堆发酵4、8、12、16、20、24、28 h,渥堆发酵后分别将其制成茶砖,经干燥发花后开砖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渥堆发酵时间的长短决定"金花"的多少与所制得茯砖茶感官品质的好坏。在一定时间(4~16 h)范围内,随渥堆发酵时间的延长,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数量增多,茯砖茶品质趋好。渥堆发酵16 h,纯桑叶黑毛茶和纯茶叶黑毛茶以4.5∶5.5的比例复配(A)、纯桑叶黑毛茶(B)、纯茶叶黑毛茶(C)3种拼配所制得的茯砖茶茶砖的冠突散囊菌孢子数量均达到峰值,其每克干茶含冠突散囊菌孢子的平均数量分别为6.69×10~5个、4.78×10~5个、5.82×10~5个,发花效果整体优异。根据试验结果认为,渥堆发酵12~20 h为加工复配桑叶茯砖茶的适宜渥堆发酵时间。  相似文献   

2.
在以桑叶黑毛茶进行接种"金花"培养获得成功的基础上,选用纯茶叶黑毛茶、纯桑叶黑毛茶,分别在夏季和秋季,按制作纯桑叶黑毛茶与纯茶叶黑毛茶复配(纯桑叶黑毛茶∶纯茶叶黑毛茶=4.5∶5.5)(A)、纯桑叶黑毛茶(B)、纯茶叶黑毛茶(C)茯砖的要求拼配制成茶堆。在室温23~32℃、相对湿度65%~70%的条件下,在茶堆含水率为30%进行汽蒸、渥堆发酵16 h,用蒸馏水调整茶砖进烘含水率为14%、18%、22%、26%、28%、30%后分别进行压砖、发花,发花后开砖检验。结果表明:茶砖进烘含水率直接影响"金花"的多少与制得的茯砖茶泡制的茶汤的感官品质。根据试验结果,各季别制作的茯砖茶的茶砖进烘含水率适度区间分别如下:纯桑叶黑毛茶茯砖以茶砖进烘含水率22%为中心,在21%~23%之间;纯桑叶黑毛茶和纯茶叶黑毛茶复配茯砖以茶砖进烘含水率24%为中心,在22%~26%之间;纯茶叶黑毛茶茯砖以茶砖进烘含水率26%为中心,在25%~27%之间。在适宜茶砖进烘含水率的条件下,各拼配制成的茶砖的冠突散囊菌达到峰值时,泡制的茶汤均汤色明亮,菌香浓郁,滋味醇和回甘,感官评价全面优良。  相似文献   

3.
为了多元化开发利用桑叶蛋白质资源,将桑叶粉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制备桑叶蛋白。以桑叶蛋白得率为响应值,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桑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发酵后桑叶蛋白的体外消化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桑叶粉质量浓度、装液量、蔗糖质量浓度和发酵时间对桑叶蛋白得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影响大小依次为桑叶粉质量浓度>装液量>蔗糖质量浓度>发酵时间,发酵最优条件为桑叶粉质量浓度2.64mg/mL、装液量105 mL、蔗糖质量浓度22 mg/mL、发酵时间45.1 h。在此优化条件下,桑叶蛋白得率的预测值为16.43%,验证值为16.29%,试验结果重现性良好,建立的桑叶蛋白得率与主要发酵条件因子的数学回归模型可靠。体外消化试验表明,该方法制备桑叶蛋白的体外消化能力得到显著提高(P<0.05),体外消化率比发酵前提高了4.2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混合菌发酵豆渣生产蛋白质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重文 《中国饲料》2007,(14):36-38
本文研究了用米曲霉(A3.042)、黑曲霉(H-16)和啤酒酵母,混合菌株固态发酵豆渣生产饲料蛋白质。研究了发酵料坯组成、接种菌配比、接种量及发酵温度对发酵豆渣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试验得到了在30℃最适温度下的发酵料坯组成为85∶15、接种菌配比为1∶1∶2及接种量为12%的最佳工艺条件,发酵周期为72h。其发酵豆渣产品中粗蛋白质含量可达29.76%,比原来增加43.07%。  相似文献   

5.
从桑叶茯砖茶中分离出"金花"菌,经过继代纯化,以长势较好的桑叶茯砖茶"金花"菌作为供试菌株,用传统微生物形态学鉴定方法,观察其形态特征与生长特性等;运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菌株的有性型和无性型形态,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菌株的子囊孢子、分生孢子等,同时结合ITS测序,在分子水平上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桑叶茯砖茶中分离的"金花"菌,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显微特征与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相似,通过ITS序列分析,确认该桑叶茯砖茶"金花"菌株为冠突散囊菌。试验鉴定为借鉴传统茯砖茶的相关研究成果开展桑叶茯砖茶品质形成机理、功能性作用及其加工工艺比较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复合菌种发酵桑叶粉饲料,通过正交试验L9(34)对桑叶粉配比、发酵底物含水量、发酵时间、发酵方式4个因素综合分析,以桑叶粉发酵料感官品质、干物质粗蛋白质、粗纤维含量,单宁降解率等为指标优化桑叶粉饲料生物发酵工艺。初步确定最佳桑叶粉饲料发酵工艺参数及条件为:桑叶粉比例80%,含水率40%,发酵9天,螺丝口发酵。在上述条件下,桑叶发酵料蛋白质含量为27.22%,粗纤维含量26.00%,单宁降解率46.35%。  相似文献   

7.
鲜牛奶为主要原料,加入野生红雪茶提取液,以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为菌种,经发酵研制出一种集野生红雪茶和酸奶的保健功能于一体的新型酸奶。试验结果表明,红雪茶提取液最佳的浸提条件为:温度80℃、时间20 min、料液比1∶160。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红雪茶酸奶最佳工艺为:红雪茶液添加量5.0%,蔗糖添加量7.5%,发酵剂接种量4.5%,发酵时间4 h。研制出的酸奶色泽均匀,呈天然淡红色、组织状态良好、略带雪茶的清香,清新爽口、酸甜适中,并且各项质量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扶正解毒散及其组方各味中药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提高扶正解毒散中乳酸菌的数量,将乳酸菌分别接种于扶正解毒散及单味中药中,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发酵条件及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乳酸菌可以在扶正解毒散及组方各味中药中生长,最优发酵条件为:温度32℃,含水量40%,接种量10%;最适营养物质添加量为每千克培养基中含红糖5g、酵母粉3g、蛋白胨3g。结果表明,乳酸菌能发酵扶正解毒散,与初始发酵条件及培养基相比,乳酸菌活菌数提高了10.59倍,为2.11×10~9 CFU/g。  相似文献   

9.
啤酒糟微生态发酵制备高蛋白饲料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桂香  严金龙  方波 《饲料工业》2012,33(11):34-36
以市售微生物饲料发酵剂为菌种对啤酒糟进行了发酵试验,以发酵饲料中蛋白质和纤维素含量为指标,考察了氮源添加量、发酵剂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等工艺条件对蛋白饲料品质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氮源硫酸铵添加量为0.4%、发酵温度为30℃、接种量为2.0%、发酵时间为4~5 d。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混菌固态发酵玉米秸秆生产蛋白饲料的工艺条件,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麸皮为辅料,利用黑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混合发酵生产蛋白饲料,通过对黑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菌种配比、玉米秸秆和麸皮的配比、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水分含量等条件的研究和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菌种配比1:1、玉米秸秆与麸皮配比4:1、接种量8%、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96h、含水量45%为最佳发酵条件。在此条件下,粗蛋白的含量由5.62%提高到了25.67%。  相似文献   

11.
桐坑茶     
山青水秀的桐坑村位于浙江省临安市昌化湍口镇的一个偏远小山村,离昌化湍口镇有20余km2,穿插在与淳安交界的山旮旯.该村125户,439人,山林面积316.7 hm2,水田仅6.5 hm2,农民全年主要经济收入靠山上农林特产(茶叶、萸肉、山核桃、林业等),山林与农田面积的比例为48:1.现有名优茶茶厂6座,2001年产茶15.2 t,产值100.75万元,茶叶单项收入占全村总收入74.63%,其次是山核桃收入占15.4%,其它农、林、药等只占10%.因此,茶叶生产管理好与坏对桐坑村村民的总体经济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30只成年小鼠按相近体重分为对照和2个试验组做武夷岩荼和绿茶的抗缺氧作用试验.三组的体质量分别为21.75±2.04、22.10±1.76、21.80±1.53(g);对照组喂基础饲料、饮自来水;2个试验组分别在饲料内添加5%的武夷岩荼和绿茶,饮0.5%的荼汤.试验3周后测定常压缺氧窒息死亡时间.结果对照组为19.65±2.14(min),武夷岩茶组为37.81±11.13(min),绿茶组为42.75±18.44(min),两试验组的存活时间极显著延长(P<0.01).证明武夷岩茶和绿茶均有显著的抗缺氧作用,两种茶叶的抗缺氧效果相似(P>0.05).  相似文献   

13.
建立固体奶茶饮料中茶多酚含量的福林酚衍生测定方法。分别考察提取试剂、提取次数、提取温度及衍生试剂关键参数,得出样品中茶多酚用体积分数70%甲醇溶液在70 ℃水浴条件下提取2 次,福林酚试剂氧化提取液,最大吸收波长765 nm,用没食子酸作为校正标准定量检测固体奶茶饮料中的茶多酚。以全脂乳粉为基质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当加标量为850~4 500 mg/kg时,回收率为98.9%~104.9%,稳定且准确度良好。针对茶多酚含量不同的奶茶粉进行6 次平行实验,相对标准偏差为0.29%~0.84%,精密度良好。该方法具有结果准确、操作简便、重复性好、使用仪器简便易得等优点,可用于固体奶茶饮料中茶多酚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笔者认为茶叶的可持续,一要加大对茶农的宣传力度,克服短期行为;二要从混合茶作制度、综合茶树营养管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信息技术等“硬件”方面入手,以可持续性为茶叶的发展战略,变“征服自然”和“向自然不断索取”为“天人合一”共存永昌。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探究绿茶粉及绿茶多酚对犬的抗氧化作用。选用5月龄杂交幼犬15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绿茶粉组饲喂基础饲粮+1.0%的绿茶粉,绿茶多酚组饲喂基础饲粮+0.25%的绿茶多酚。试验期为84 d。结果表明:与试验开始时相比,试验结束时对照组犬体重增长了162%,绿茶粉组犬体重增长了101%,绿茶多酚组犬体重增长了132%,且绿茶粉组和绿茶多酚组试验结束时犬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61%和30%。试验第84天,绿茶粉组及绿茶多酚组犬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肝脏抗氧化基因[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修饰亚基(GCLM)、血红素氧合酶1(HO-1)、过氧化氢酶(CAT)]和Ⅱ相解毒酶基因[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GSTM1)和醌氧化还原酶1(NQO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在犬饲粮中添加1.0%的绿茶粉或0.25%的绿茶多酚均具有保护肝脏、抗氧化、促进Ⅱ相解毒酶基因表达及控制体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保健茶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维成 《蚕桑通报》1999,30(3):30-31
以桑叶粉为主,配以绞股兰,茶叶和白菊花制成的保健茶,对治疗便秘等疾患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7.
茶多酚(TP,tea polyphenols)是从茶叶中提取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目前最具应用前帚的天然添加剂。近手来大量实验研究证实,茶多酚具有多种保健功效。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茶多酚被广泛地应用到生吾和生产过程的众多领域,尤其是国内外宠物食品公司将茶多酚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犬稂的生产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本文综述了茶多酚的生理功能,以及添加于犬稂中起到的动物保健和犬粳保质的双重功效。  相似文献   

18.
抹茶作为当前健康、时尚的食品原料,广泛地应用于各类食品中,但作为碾茶的研磨粉末,不能充分溶解于体系中,在商品化饮品中使用需要解决在体系中的悬浮问题。本实验研究不同复配比例微晶纤维素和卡拉胶的流变性,结果表明:卡拉胶用量在0.3~0.4 g/L,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用量2.7~3.0 g/L时体系较稳定,此时抹茶奶茶的黏度为5~7 mPa·s,触变环面积为4.31~4.47 Pa/s。  相似文献   

19.
吕丽芬  江道辉  金伟峰 《蚕桑通报》2010,41(3):34-34,35
<正>桑叶不仅是一味传统的中药,也是卫生部公布的药食兼用功能食品原料。根据《神农本草经》记载:桑叶具有清肝明目聪耳,镇静神经,润肺热、止咳、通  相似文献   

20.
茶多酚在饲料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茶多酚的抗氧化机理,综述了茶多酚抗氧化作用在饲料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其在饲料生产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