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调查甘肃地区大肠埃希菌对新生羔羊腹泻的致病性及其耐药性,从甘肃省8个养殖场采集新生腹泻羔羊粪便92份。采用16S rDNA扩增结合微生物鉴别培养技术对病料中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进行鉴定,随机选取分离的6株菌株进行致病性试验,并采用Kirby-Bauer纸片琼脂扩散法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从92份病料中分离得到21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选取的6株菌均有一定的致病性,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地的大肠埃希菌对羊场常用的多种抗生素耐药。表明大肠埃希菌仍是引起甘肃地区新生羔羊腹泻的主要病原菌,而且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2.
为调查江苏省泰州地区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采集腹泻仔猪的肛拭子样品共70份,利用MA琼脂平板共分离得到136株细菌。鉴定结果表明,其中含大肠埃希菌119株、沙门氏菌5株、志贺菌4株、阪崎肠杆菌8株。致病性试验确定其中有81株细菌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其进行O抗原血清型鉴定,有36株分离菌被定型,分属于6种血清型,以O78和O101为优势血清型。进一步对分离得到的大肠埃希菌进行肠毒素基因检测,结果表明,这些大肠埃希菌中包含ST1+ST2型20株、LT1+ST2型44株、ST2型17株,共3种产肠毒素类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超过75%的菌株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和氧氟沙星表现为敏感,而对常用的四环素、头孢呋辛、卡那霉素、多西环素等呈现耐药性,且存在严重的多药耐药现象。研究结果可为泰州地区仔猪腹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安徽省合肥地区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fluoroquinolones,FQs)的耐药性及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的流行情况,对从合肥地区多个规模化养鸡场病鸡病料中分离保存的37株疑似大肠埃希菌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编码鉴定和致病性测定。利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4种FQs的耐药性,设计并合成4对特异性引物通过菌液PCR法对所分离细菌进行PMQR基因(qnrA、qnrB、qnrS、qepA)扩增。结果显示,所检测的37份疑似病料均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37株大肠埃希菌中对FQs呈3耐以上(包括3耐)菌株占67.57%(25/37);37株大肠埃希菌中检测到qnrA基因,检出率为56.77%(21/37),而qnrB、qnrS、qepA基因均未检出。提示合肥地区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FQs耐药性严重,PMQR基因以qnrA基因为主,且qnrA基因的流行与FQs耐药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从河北省某奶牛场采集乳腺炎病牛的乳汁,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耐药性检测。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血清型、致病性等方面与大肠埃希菌基本一致,鉴定为大肠埃希菌。分离菌对卡那霉素、菌必治敏感,对莫能菌素,林可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苯唑青霉素、阿齐霉素表现出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陕西省致仔猪腹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其与质粒谱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分离自陕北、关中、陕南等地7个猪场腹泻仔猪粪便的104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采用K-B法测定其对11类2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对11株大肠埃希菌耐药菌株进行质粒分子分型及同源性聚类分析。【结果】陕西省致仔猪腹泻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多粘霉素B和痢特灵的耐药率为0;对先锋Ⅴ、先锋Ⅵ、先锋必素、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分别为15%,12%,12%和8%;对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3%,27%和27%;对青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羧苄西林、复方新诺明、氯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在85%以上;而对苯唑西林、氯洁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多重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株的耐药性以8~13耐居多,占71%,1~7耐的菌株占17%,13耐以上占12%。质粒检测结果表明,相同地区、相同时间分离的菌株,其耐药谱相似,质粒谱型相同或相似;不同来源的菌株,耐药谱可相似也可不同,而质粒谱一般不同。同源性聚类分析表明,陕西省各地区耐药菌株质粒的流行存在地区差异,其差异性保持在35%以内。【结论】陕西省致仔猪腹泻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较严重,且呈自南向北递增的趋势,不同地区大肠埃希菌分离株的耐药性差异与其携带的质粒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泰州地区鸭场大肠杆菌病发病情况,对泰州地区部分鸭场进行调查,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疑似大肠杆菌病死鸭中采集排泄物、肝脏、心脏等病料,进行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对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泰州地区鸭场大肠杆菌病发病率为2%~20%;分离鉴定大肠埃希菌23株,优势血清型为O78、O2、O76;对头孢噻呋、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4.3%、8.7%、21.7%;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3.9%、95.7%。本研究为临床药物治疗大肠杆菌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取陕西省部分地区细菌性犊牛腹泻病料104份,进行病原细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该地区犊牛腹泻的细菌性病原主要是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大肠杆菌主要以02、086、0138为优势血清型。根据抗生素及中药对分离菌的药敏试验结果,筛选出敏感中药并组方研制出”肠菌清散剂”进行临床防治试验,总有效率为88.9%。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仔猪大肠埃希菌性腹泻的发病机制、大肠埃希菌毒力因子变迁以及与耐药性可能存在的关系,在直肠棉拭采集浙江省规模猪场腹泻仔猪病料,经细菌分离纯化、形态学结合PCR鉴定以及小鼠致病性试验得到124株病原性大肠埃希菌基础上,应用PCR分析其毒力因子,采用K-B法及耐药性专用软件Whonet测定并分析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最后,通过Logistic分析分离株毒力因子与耐药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菌毛阳性分离株(F4+和F41+)占总菌株数的7.26%(9/124),首次检测到毒力因子EAST1、PAA和AIDA-I,其中EAST1检出率高达19.68%(24/124),而PAA和AIDA-I阳性率较低,分别为4.84%(6/124)和2.42%(3/124);分离株对苯唑西林(100%)、复方新诺明(97.6%)、利福平(97.6%)、多西环素(96%)、羧苄西林(93.5%)、氨苄西林(93.5%)、阿莫西林(93.5%)耐药严重;链霉素与氨苄西林(75.45%)、恩诺沙星(65.45%)、复方新诺明(78.18%)、庆大霉素(63.64%)、多西环素(96%)、氟苯尼考(50.91%)间交叉耐药明显。分离菌株100%呈多重耐药,其中以14~16耐药最多(43.3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P=0.046)和多西环素的耐药性(P=0.020)与大肠埃希菌黏附与脱落病变eae(E.coli attaching and effacing)基因显著相关,多黏菌素B(P=0.004)和氯霉素的耐药性(P=0.013)与EAST1显著相关。结合以往资料,我们认为大肠埃希菌毒力因子已发生明显改变,耐药性更趋严重,且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需深入研究以更好制订大肠埃希菌病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前言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传染病。在临床上表现为气囊炎、败血症、肠炎、关节炎、输卵管炎、肉芽肿等多种类型。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即可成为本病的原发性病原体,也可以在某种诱因条件下作为继发性病原体而起作用。特别是某些特定血清型大肠埃希氏菌与各种病型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国外研究者Edward和Ewing早在1954年就证实O_2血清型大肠埃希氏菌是鸡大肠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体,此后,Soika、Glantz等人  相似文献   

10.
仔猪黄痢又称仔猪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或新生仔猪黄痢,是由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仔猪急性肠道传染病,肠毒素是导致腹泻的直接原因。带菌母猪和病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此病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以1--3日龄最多见,7日龄以上的乳猪发病较少,临床上以腹泻、排黄色稀便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铁锰结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锰结核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产物。我国近年来对土壤铁锰结核的物理性状、内部结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锰矿物类型的鉴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形成时代,同时对铁锰结核所引起的土壤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后一段时期铁锰结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化土壤铁锰结核形成机制、铁锰结核的空间比较性研究以及铁锰结核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15.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江淮地区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蔡祖玉  张先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19-3119,3141
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N、P、K的施肥配比为1∶0.5∶0.5时,小麦增产又增效。  相似文献   

19.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干热蔗区是我国甘蔗糖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蔗区光热资源丰富,唯降水分布不均成为植蔗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根据蔗区植蔗特点和甘蔗需水规律,苗期抗旱是干热蔗区抗旱植蔗的关键,保证较多的总苗数和足够的生长量是苗期抗旱植蔗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制定相应的苗期抗旱植蔗栽培技术措施是解决该难题的重要保障;该观点为我国干热蔗区植蔗生产、甘蔗引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