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为深入了解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 Bb),试验将病兔体内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菌株鉴定、生长曲线测定、致病性研究、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期望了解该菌的生长规律,为临床用药及防控奠定基础。通过Gram染色镜检、分离培养、16S 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测定了该分离株的生长曲线、半数致死量、耐药性并对分离菌株进行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分离得到1株革兰氏阴性杆菌,命名为P201215,该分离株的16S rD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登录号为NR113628.1)的同源性为99%。分离株的对数生长期为2~9 h,9 h后进入平台期;对KM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1.19×107 CFU。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部分头孢菌素类药物耐药,对大部分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及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PCR检测未检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2.
为弄清某规模化养猪场感染和流行的副猪嗜血杆菌(HPS)菌株的耐药性、血清型及基因型,本试验自该猪场发生浆膜炎和关节炎病猪的不同组织样品中分离到6株HPS菌株,通过细菌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和PCR扩增细菌16S rRNA基因片段并测序对分离株进行鉴定;进而鉴定分离株对不同类别抗生素的耐药性;最后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和RAPD基因分型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自病猪不同组织脏器中分离鉴定了6株HPS菌株,体外培养具有典型"卫星生长"现象;生化试验结果符合HPS反应特性;PCR均可扩增出821 bp的HPS 16S rRNA基因片段,且序列与HPS一致。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敏感,而对喹诺酮类、磺胺类、林可霉素类和氯霉素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琼脂扩散试验结果显示HPS分离株均为血清5型;RAPD分析显示HPS分离株与15个血清型参考菌株可分为4个基因型。本试验结果为HPS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兽医学报》2016,(3):423-430
比较新近分离到的4株猪丹毒丝菌与4株20世纪50—80年代猪丹毒丝菌参考菌株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部分生物学特性。观察菌株的生长形态特征,绘制生长曲线,测定生理生化特性、药物敏感特性、半数致死量(LD50)及疫苗免疫保护作用,同时用PCR方法扩增8株猪丹毒丝菌4个毒力因子的7个毒力基因片段,并以GXBY-1代表株进行毒力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8株菌表现出一致的形态特征、生长曲线和生理生化特性;LD50结果显示,新近分离到的4株菌LD50高于4株参考菌株,表明新近分离菌株毒力有所下降;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免疫GC42株活疫苗的昆明小鼠在注射不同年代的猪丹毒丝菌后仍能保持80%~100%存活;对8株菌进行3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8株菌对β-内酰胺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硝基呋喃类和双萜类药物仍保持高敏,但对四环素、林可霉素、诺氟沙星敏感性出现差异,4株新近临床分离菌株对上述3种药物的敏感性显著低于4株老菌株,表现为耐药。多数菌株对氨基糖苷类、多肽类、磺胺类、硝基咪唑类、利福霉素家族药物表现为耐药。8株菌均能扩增出7个毒力基因,与参考菌株相比新近临床分离菌株毒力基因中仅CPS A、CPS C发生变异,而SpaA、Sialidase、CPS B、RspA、RspB为保守基因,同源性近100%。结果表明,不同年代猪丹毒丝菌具有较为一致的生物学特性,但其中菌株LD50、药物敏感特性、毒力基因遗传性出现了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健康奶牛生殖道分离筛选益生乳酸菌,为未来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益生菌菌株并为开发防治此病的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方法】 采集10份健康奶牛的生殖道分泌物样品,用MRS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序列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鉴定,将所得序列结果与NCBI核酸数据库参考菌株进行相似性比对,确定各分离菌株的种属。利用牛津杯法分离筛选出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菌株,研究这些筛选出的菌株的生长曲线、产酸能力及抗菌药敏感性,并对其主要抗菌物质进行检测。【结果】 从10个样品中共分离出13株乳酸菌,经染色镜检和16S rDNA测序分析鉴定出13株乳酸菌,分别为植物乳杆菌11株、殊异肠球菌和鼠肠球菌各1株。单株抑菌试验得到5株对大肠杆菌抑菌能力较好的乳酸菌,5株乳酸菌生长特性及产酸能力均良好,对氨苄西林、四环素、红霉素、利福平、甲氧苄啶、氯霉素和青霉素7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较强。其中21和35号菌株的抗菌物质为过氧化氢和细菌素,而25、33和34号菌株的抗菌物质除过氧化氢和细菌素外还包括有机酸。【结论】 从奶牛生殖道中分离得到的3株乳酸菌有望作为微生态制剂用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防治,其具体防治效果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具有优良益生特性的鲤源乳酸菌作为水产养殖用微生态制剂候选菌株。【方法】以鲤鱼肠道内容物及黏膜为菌株的分离来源,采用MRS培养基进行菌株分离纯化,经16S rRNA测序鉴定后,对分离菌株生长特性、产酸能力、耐酸、耐胆盐、抑菌特性、药物敏感性及安全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植物乳杆菌,将其命名为YY001,该分离株在MRS培养基上菌落形态为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呈乳白色,革兰氏染色为阳性、无芽孢、两端钝圆的短小杆菌;4 h后进入对数期生长,12 h后生长达到稳定期;具有较强的产酸能力,产酸曲线显示,0~12 h pH迅速下降,培养16 h的菌液pH达3.8;在pH 3.0和0.3%胆盐的条件下具有一定耐受性;该分离株对水产常见致病菌柱状黄杆菌、维气氏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均具抑菌效果,且对柱状黄杆菌的抑菌效果最显著,抑菌圈直径达34.19 mm;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卡那霉素、链霉素和万古霉素耐药;每天一次连续1周灌胃108CFU分离菌株对小鼠无毒害作用。【结论】本研究分离到的菌株YY001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可作为水产养殖用微生态制剂候选菌株,为后续制备鲤鱼用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鹅源副鸡禽杆菌(Avibacterium paragallinarum,Apg)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国内外Apg菌株的差异。【方法】于2019年12月―2022年1月从广东地区采集疑似鹅传染性鼻炎病例,通过特异性PCR扩增、细菌分离纯化及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后进行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分离菌株种类并对其进行药敏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本试验共分离鉴定获得3株鹅源Apg,分别命名为G-AP1、G-AP2、G-AP3,均属于NAD依赖型菌株。分离菌株发酵葡萄糖、蔗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试验阳性。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3株分离菌株血清型均为A型且亲缘关系较近,与国内大部分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与国外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远。分离菌株接种试验鹅,24 h后鹅出现面部肿胀与流鼻液,48 h后挤压肿胀部位可见乳白色絮状的黏稠鼻液流出,剖检病鹅可见肿胀部皮下和鼻窦、鼻甲黏膜水肿、出血、纤维性渗出,鼻窦腔蓄积干酪样渗出物。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头孢噻呋、头孢噻诺、阿米卡星、喹诺酮类药物、氟苯尼考和克林霉素对3株分离菌株具有较强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结论】本试验成功分离3株鹅源Apg菌...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鹅源鼠伤寒沙门氏杆菌进行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试验从病料中分离出菌株后采用生化试验、亲膜蛋白基因invA的PCR扩增、血清型鉴定、药敏试验对分离株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17株菌株均为鼠伤寒沙门氏杆菌,这些分离株能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不利用蔗糖等,符合沙门氏杆菌生化特性;亲膜蛋白基因invA的PCR扩增得到大小为330 bp的目的条带;血清型鉴定显示,分离株血清型符合鼠伤寒沙门氏杆菌的血清型。药敏试验显示,82.35%的菌株对左氧氟沙星、氟苯尼考敏感,64.71%的菌株对卡那霉素敏感,64.70%的菌株对诺氟沙星敏感,58.82%的菌株对庆大霉素敏感,52.94%的菌株对新霉素敏感;64.71%的菌株对多西环素耐药,58.82%的菌株对链霉素耐药,35.29%的菌株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耐药,29.41%的菌株对环丙沙星耐药;有11株分离株至少对2类抗生素耐药,其中7株分离株对3类及3类以上抗生素耐药。说明分离自鹅的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且出现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8.
对广东某一家猪场采集的病料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获得4株菌株。通过菌落和细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根据细菌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同时应用肠杆菌科GYZ-15e编码鉴定管和葡萄球菌属细菌生化编码鉴定管TH-16S对所分离的细菌进行分类鉴定,以鉴定其属和种。试验结果确定4株菌种中有大肠埃希氏菌3株,葡萄球菌1株。  相似文献   

9.
双歧杆菌的培养特性和药敏试验是研究双歧杆菌微生态制剂的基础。从大熊猫新鲜粪便中分离的两株双歧杆菌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耐温驯化等研究发现,改良肉汤培养基是双歧杆菌大熊猫分离株体外增殖理想的培养基;2个双歧杆菌大熊猫分离株均对红霉素、氯霉素等敏感,对青霉素等产生较高的耐药性;在较高温度下双歧杆菌大熊猫分离株能迅速地增殖,代谢能力大为提高,并与其他乳酸菌协同发酵,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双歧杆菌大熊猫分离株在体外生长良好,不是广谱的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旨在筛选高黏附特性的鸡源乳酸菌,评价其主要生物学特性。试验应用MRS琼脂培养基从SPF鸡十二指肠、盲肠及小肠分离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进行初步筛选,随后采用ERIC-PCR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并对分离鉴定的乳酸菌株进行黏附能力、耐酸与耐胆汁特性、生长曲线、体外传代能力等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34株分离菌株中鉴定到9种基因型,其中7株为罗伊氏乳杆菌、2株为约氏乳杆菌。菌株编号为C7的罗伊氏乳酸杆菌对HT-29细胞黏附率为(32.3±1.67)%,显著高于商品化乳酸乳球菌MG1363株和乳杆菌BNCC182567株以及除S3株外的其他分离株(P<0.05);在pH2.0~5.0条件下存活率均高于100%,在40%与60%新鲜鸡胆汁作用下存活率分别为(116.67±11.89)%和(102.33±10.87)%,在体外连续传代10代仍能保持良好的活力。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C7分离株为罗伊氏乳酸杆菌,具有高黏附特性、耐酸与耐胆汁特性,该菌株为研究益生菌制剂及口服疫苗表达载体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1.
鲤源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耐药性及毒力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贵州某鲤鱼养殖厂鲤鱼死亡的病因,本试验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菌体形态观察、细菌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药敏试验、耐药基因检测、动物感染试验、毒力基因检测等。结果显示,从死亡鲤鱼病变组织中分离到的细菌呈圆形凸起、表面光滑的灰白色菌落,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具有运动性,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精氨酸双水解酶、赖氨酸脱羧酶、M-R和V-P试验阳性;应用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大小为1 421 bp的片段,测序发现,该分离菌与16株嗜水气单胞菌相应序列同源性达75.3%~10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氟苯尼考、头孢曲松、妥布霉素、氧氟沙星、恩诺沙星5种药物呈现高度敏感,对复方新诺明、磺胺异噁唑、羧苄西林等药物呈现耐药,经耐药基因PCR检测显示,该分离菌携带Sul1、Sul2和Intl1 3种耐药基因,与药敏表型相符;人工感染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有致病力,经毒力基因检测显示,该分离菌携带aer、hly和act 3种毒力基因。上述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得到了一株耐磺胺类药物的鲤源嗜水气单胞菌,为该鲤鱼养殖厂的鲤鱼疾病防治与合理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发病鳜鱼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ZQ202010),进行剖检、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16S rRNA及gyr B基因测序、动物致病性试验、毒力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ZQ202010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具有运动性,该分离菌赖氨酸脱羧酶、氧化酶、VP、吲哚等反应呈阳性;精氨酸水解酶、硫化氢等反应呈阴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黄颡鱼发病的原因,试验从患病黄颡鱼体内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命名为GDYM20160809,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 rDNA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等方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PCR扩增其16S rDNA片段,经测序及BLAST比对,显示其与迟钝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的同源性达100%,结合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确定分离菌为迟钝爱德华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磺胺类药物、头孢类药物、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敏感,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新生霉素、多黏菌素B、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和万古霉素6种药物耐药;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证实,菌株对罗非鱼、禾花鲤、草鱼和黄颡鱼都有很强的致病性。本试验结果为有效防控黄颡鱼细菌性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可指导养殖户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从河南新乡某养殖场患腹水症的鲫鱼体内分离纯化获得1株细菌,编号为CA1618,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进一步采用PCR方法扩增其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A1618菌株为革兰阴性杆菌,利用葡萄糖、麦芽糖、半乳糖、海藻糖等多种碳源,与Aeromonas sobria特征同源性为0.575、遗传距离为6.226;测序获得16SrDNA序列片段为1 363bp,与Aeromonas sobria序列同源性为99%~100%,构建系统发育树表明与模式菌株Aeromonas sobria ATCC43979T(GenBank登录号:X74683)亲缘关系最近,最终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CA1618菌株人工感染鲫鱼半数致死量(LD50)为1.55×10~7 CFU/mL,药敏试验显示对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克肟、萘啶酸、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四环素、氯霉素等抗生素敏感。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鸭源分离菌的耐药性及致病性,通过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PCR检测及动物致病性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细菌,经纯化和革兰氏染色,显微镜下显示两种形态:短杆状以及细长如发丝,革兰氏染色为阴性菌,将其命名为GZGY2020。生化反应显示,分离菌具有明显的运动性,M-R试验、V-P试验均为阳性,生化特性符合奇异变形杆菌。分离菌16S rDNA进化树结果显示,其与奇异变形杆菌处于同一分支。药敏试验结果发现,分离菌对多种药物耐药,对18种药敏纸片中羧苄西林、头孢氨苄、苯唑西林等16种药物耐药,耐药率高达88.9%,仅对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敏感;PCR检测其含有磺胺类耐药基因基因sul1和sul2及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VIM,并含有hpmA、rsmA、atfA、ucaA、ureC、zapA、pmfA、fliLmrpA 9种毒力基因。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雏鸭致病力强,即1×108 CFU/mL菌液能使雏鸭1 d内全部死亡。在药敏特性上,从病死鸭中分离到的菌株GZGY2020与以往报道的奇异变形杆菌有一定差异,表明该菌可能发生变异,导致毒力增强,而检测的10种毒力基因中仅有1种毒力基因没有出现相应的条带,表明奇异变形杆菌是引起该鸭死亡的重要致病菌,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奶牛垫料中是否含有病原菌并深入了解垫料中优势生长菌的类型、耐药性及致病性等情况,本试验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染色镜检、生化试验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对、药敏试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表面光滑的白色菌落,血琼脂平板上形成黏稠、较大的白色菌落。革兰染色镜检结果显示,分离菌为革兰阳性,球型,呈葡萄串状排列,或单个散落。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木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乳糖、硝酸盐还原等呈阳性反应,而蜜二糖、木糖醇、山梨醇、尿素、V-P反应等呈阴性反应。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扩增的16S rDNA序列长度为1 298 bp,与松鼠葡萄球菌的核苷酸同源性达99.85%~100%;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分离菌与松鼠葡萄球菌处于同一分支。动物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试验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以0.2 mL/只(7.9×108 CFU/mL)菌液的剂量接种小鼠,在48 h内死亡率为60%(3/5)。药敏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等7种药物敏感,对克林霉素、头孢噻肟和头孢呋辛中度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和林可霉素耐药。本研究为奶牛源松鼠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鉴定贵州芩巩县某养殖场草鱼发病死亡的病原,本研究通过临床解剖观察、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动物回归试验、16S rDNA与gyr B基因测序及系统分析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本研究从发病草鱼体内分离到1株致病菌GZQG2019,分离菌在培养基中呈圆形、表面湿润光滑、边缘整齐半透明的灰白色菌落,菌落周围呈现β-溶血环;革兰氏镜检显示,分离菌呈两端钝圆短小阴性杆菌;16S rDNA、gyr B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分离菌与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支,同源性均在99%以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在使用的20种抗菌药物中,该菌对四环素、丁胺卡那、多黏菌素B和头孢曲松等10种药物敏感,对苯唑西林、青霉素、阿莫西林和庆大霉素等8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头孢氨苄、复方新诺明2种药物耐药;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该菌对健康草鱼具有强致病性;10种毒力基因扩增结果显示,分离菌携带气溶素、热不稳定性肠毒素、溶血素、核酶、丝氨酸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和酯酶7种毒力基因。本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草鱼源维氏气单胞菌,具有较强毒力,且携带多种毒力因子;对四环素、丁胺卡那等药物敏感,对四环素、丁胺卡那等耐药,为维氏气单胞菌病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引起广东潮州某猪场后备母猪发病的病原,采用自制的含马血清的牛心浸汁替代琼脂培养基,从送检的肝脏组织病料中分离到菌落形态一致的1株细菌,根据其菌落形态特征、革兰染色观察、生化特性和16SrDNA序列分析,最终鉴定为红斑丹毒丝菌,将其命名为CZ1。CZ1对31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呋喃类、大部分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均敏感;对磺胺类药物、利福平和氟罗沙星耐药。对菌株CZ1和实验室早前分离的韶关株SG7分别进行小鼠LD50测定,测得CZ1株和SG7株的LD50分别为1.02×10^4 CFU/mL和7.3×10^3 CFU/mL,表明CZ1株的毒力弱于韶关分离株SG7株。用大鼠分别制备抗CZ1株和SG7株高免血清,血清玻片凝集试验显示,抗CZ1株和SG7株高免血清均能与自身菌株新鲜培养物发生强的凝集反应。交互凝集试验显示,抗CZ1株高免血清能与SG7株新鲜培养物发生强的凝集反应,抗SG7株高免血清能与CZ1株新鲜培养物发生强的凝集反应,表明此次潮州分离株CZ1与SG7株很有可能属于同一种血清型分离株。而2种抗血清均不与现有疫苗株GC42发生凝集反应,提示猪丹毒病的病原血清型可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2013年9月至2013年11月江西省某规模猪场仔猪疑似发生猪链球菌病的病原菌及其毒力特性,本试验将病猪剖杀,采取脑脊液和关节液在血平板上划线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将分离到的菌株进行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分析及基因血清分型鉴定,进一步对其进行毒力基因(gdh、orf2、fbps、sly、epf、mrp)检测和药敏性测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在血平板上形成灰色"半透明"边缘整齐的有草绿色狭窄溶血环的光滑型圆形细小菌落,镜检呈散在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短链球菌,结合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分析及基因血清型分型,确定其病原为2型猪链球菌,命名为JMS2。毒力因子基因检测结果显示,JMS2主要毒力因子分布为gdh+/orf2+/fbps+/sly-/epf-/mrp-,预示JMS2可能不是强毒力菌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JMS2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阿莫西林等敏感,但对阿奇霉素、复方新诺明等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类抗生素耐药。本研究对临床防控猪链球菌病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pathogen and its virulence characteristics of a suspected case of piglets streptococcosis in a pig farms in Jiangxi province during September to November of 2013,a strain was isolated from the joint fluid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of one diseased piglet.The isolated strain was identified by culture characteristics,biochemical test,16S rDNA sequence analysis,serotype PCR test and further studied the presence of the following virulence genes:Glutamate dehydrogenase (gdh),virulent-assocciated sequence (orf2),fibronectin-binding proteins (fbps),suilysin (sly),extracellular protein factor (epf),muramidase-released protein (mrp) and antibiotic sensitivity tests.The isolated strain was identified as 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2 by culture characteristics,biochemical test,16S rDNA sequence analysis and serotype PCR test,and it was named as JMS2. Detection results of virulence gene show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main virulence genes of JMS2 were gdh+/orf2+/fbps+/sly-/epf-/mrp-,suggesting that the strain maybe not likely to be high virulence.Drug sensitivity tests showed that the JMS2 was susceptibility to β-lactams such as penicillin,amoxicillin,but resistant to azithromycin,SMZ-TMP,and so on.The result was significant for the clin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wine streptococc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