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奶山羊乳房炎灭活疫苗的有效佐剂,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表皮葡萄球菌及产色葡萄球菌为材料,经甲醛37℃灭活,分别与铝胶盐、蜂胶和转移因子混合,制备铝胶盐佐剂疫苗、蜂胶佐剂疫苗和转移因子佐剂疫苗,免疫泌乳期奶山羊,免疫剂量为2mL,共免疫2次,免疫间隔14d。分别在免疫前及每次免疫后第10天采集血样和乳样,ELISA测定抗体效价,用快速诊断液检测隐性乳房炎,统计隐性乳房炎检出率。结果显示,铝胶盐佐剂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水平在首免和二免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免疫组中,铝胶盐组抗体水平最高,转移因子组次之,蜂胶组则不显著;铝胶盐佐剂疫苗还能显著降低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使隐性乳房炎检出率由免疫前的60%下降至二免后的30%。结果表明,同蜂胶和转移因子相比,铝胶盐佐剂能刺激机体产生更强的体液免疫应答,对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评估奶山羊乳房炎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表皮葡萄球菌及产色葡萄球菌为材料,经甲醛37℃灭活,按照6∶1(V/V)与铝胶盐充分混匀,分别经腹股沟皮下、颈部皮下注射途径,免疫泌乳期奶山羊,免疫剂量均为2 mL,共免疫2次,每次间隔14 d。分别在免疫前及第1次免疫后10、24、60、180 d 采集血样和乳样,ELISA 测定抗体效价,用快速诊断液检测隐性乳房炎,统计患病奶山羊的数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两次免疫后血液及乳汁中针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表皮葡萄球菌及产色葡萄球菌的抗体效价含量均显著增加(P <0.05),抗体维持时间长;颈部皮下免疫组免疫后180 d,腹股沟皮下免疫组免疫后的60 d,隐性乳房炎奶山羊数量均明显下降。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奶山羊乳房炎疫苗不仅能够刺激机体产生较好的体液免疫应答,而且还对隐性乳房炎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对陕北白绒山羊和关中奶山羊乳房炎阳性率调查的基础上,以乳房炎山羊乳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制成二联灭活疫苗,对处于妊娠期的陕北白绒山羊进行免疫接种,观察制备的灭活疫苗对陕北白绒山羊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陕北白绒山羊乳房炎发病率(11.5%)显著低于关中奶山羊(66%),说明山羊乳房炎发病率受不同经济用途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免疫试验结果显示,免疫后14d和28d,免疫山羊抗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免疫前的水平(P<0.5),表明制备的乳房炎二联疫苗能有效激发山羊机体的体液免疫应答,刺激机体产生高水平的抗体,研究结果对不同品种山羊乳房炎的防控和乳房炎疫苗的研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自制乳房炎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效价进行评估.用甲醛37℃过夜灭活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分别制备蜂胶灭活疫苗、转移因子灭活苗及无佐剂疫苗,接种泌乳期奶山羊后,分别在不同时间采集免疫羊的血清和乳汁,ELISA测定血清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的抗体效价.研究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经甲醛灭活彻底;与免疫前相比,血清和乳汁中的...  相似文献   

5.
为摸清近年来陕西关中奶山羊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种类,利用奶山羊隐性乳房炎诊断试剂盒对陕西富平关中奶山羊进行随机抽样检测,采集乳房炎阳性乳样进行细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显示,从364份阳性样品中共分离出337株细菌,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86株,占所分菌的55.2%;金黄色葡萄球菌50株,占所分菌的14.8%;乳房链球菌24株,占所分细菌的7.1%;猪链球菌9株,占所分细菌的2.7%;大肠埃希菌61株,占所分细菌的18.1%;其他细菌7株,占所分细菌的2.1%.表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引起奶山羊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其次是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本研究结果为奶山羊乳房炎防治和鲜乳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调查甘肃省甘南州玛曲县、夏河县牦牛隐性乳房炎流行情况,探明引起牦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利用兰州乳房炎诊断试剂(LMT)筛选牦牛隐性乳房炎,检出率10.25%;采集非阴性乳样,对其中的病原菌分离纯化,提取细菌DNA并测序后,通过NCBI中BLAST比对,共鉴定出236株细菌,其中包含10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3.22%)、18株艾格尼丝葡萄球菌(7.6%)、13株沃氏葡萄球菌(5.50%)和29株大肠埃希氏菌(12.29%);艾格尼丝葡萄球菌为国内首次自牦牛乳中分离得到。结果表明,葡萄球菌属和埃希氏菌属可能是引起甘南藏区牦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山东临沂地区某奶山羊养殖场乳房炎主要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并探究其药敏性。[方法]本试验采集山东临沂地区某奶山羊养殖场中的患乳房炎奶山羊乳样,通过细菌培养基培养法进行致病菌分离,并使用PCR扩增技术进行测序和数据库对比鉴定病菌,通过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葡萄球菌对临床实践中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通过分离鉴定共得到109株致病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多,分别为41.28%和28.44%。耐药性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和克林霉素具有较高耐药性,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较敏感,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噻肟钠敏感性最高,为97.0%,而大肠埃希菌对氧氟沙星敏感性最高,为73.8%。提示可以使用这两种抗生素药物治疗该场的奶山羊乳房炎。[结论]该养殖场奶山羊乳房炎细菌性病原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对头孢噻肟钠和氧氟沙星最为敏感,推荐临床使用治疗。  相似文献   

8.
对本实验室制备的4批牦牛大肠埃希氏菌病灭活疫苗进行了安全和免疫效力试验.结果表明,该疫苗对家兔和牦牛初次和再次倍量接种均是安全的,皮下和肌肉接种也是安全的.免疫效力试验结果表明,当免疫机体体内抗体效价达到1:128时,即可产生可靠的免疫力,抵抗牦牛大肠埃希氏菌的攻击.家兔对免疫攻毒保护率为80%,牦牛保护率为95%.说明牦牛大肠埃希氏菌病灭活疫苗对于预防牦牛大肠埃希氏菌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西藏拉萨市林周县牦牛乳理化指标和乳房炎主要病原菌,采集牦牛乳样品100份,开展乳理化指标和主要病原菌检测。采用CMT法筛选隐性乳房炎病例,针对筛选出隐性乳房炎阳性乳样20份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11种52株细菌,通过鉴定,其中包含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停乳链球菌,2株乳房链球菌,1株粪链球菌,8株无乳链球菌,6株大肠埃希菌,4株真菌。乳房炎63.5%的病例是由链球菌、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引起,结果证实,链球菌、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是导致林周县牦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0.
通过鉴定引起成都某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病原,并分析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从20头患隐性乳房炎奶牛中收集奶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从6份奶样中分离出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30%,未鉴定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及停乳链球菌等。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菌株对17种药物敏感,对7种中介,对8种耐药。研究结果为该奶牛场隐性乳房炎药物防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