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省粳稻的品质现状与改良策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对江苏省主栽粳稻品种和参加1995~1996年度中粳区域试验品系的品质分析表明,综合指标能达二级优质米标准的品种只有一个。除外观品质外,95%以上的品种(系)的加工品质、理化品质都已达部颁二级优质米标准。主要问题是外观品质欠佳,垩白度、垩白率指标偏高。其改良措施应在广泛征集国内外优质稻种资源的基础上,结合杂交育种和现代育种方法,对杂交后代外观品质进行早代选择,协调好高产与优质的矛盾。杂交粳稻的品质改良应特别注重优质不育系的转育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浙江与日本粳稻直链淀粉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浙江省1994-1998年育成的96份粳稻材料的分析表明,浙江省粳稻品种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变化幅度较大,较低的与日本优质粳稻“越光”相似,高的超过“越光”的两倍以上。进一步研究表明,浙江省最近育成的粳稻新品质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仍偏高,若通过严格的筛选,有望选育出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适宜的粳稻新品种。与之相反,日本粳稻品种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一般在13%-18%之间,各品种间差异较小。水稻品种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同一品种在杭州栽培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要比在日本福井栽培的平均高1.6%。一般年度间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差异为2%左右。早熟品种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较高,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3.
浙粳27(ZH9318//绍糯928/越光)系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于1998年育成的优质晚粳稻品种.参加各级区试,表现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抗病性强、易于栽培等特点.2004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稻和连作晚稻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了选育可以在辽宁省种植的食味品质类似‘越光’的粳稻品种,辽宁省水稻研究所从日本引进优质米品种‘越光’,与高抗逆品种‘津原9540’和优质粳稻品种‘辽粳294’为亲本杂交配组,选育获得优质食味粳稻品种‘辽433’。‘辽433’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类似‘越光’,食味值高于‘越光’,达到83,并且稻瘟病抗性和抗倒伏能力显著提高。‘辽433’的二次枝梗数较少,在生产实践中要注意插植密度。‘辽433’的成功选育说明利用‘越光’为亲本材料,可以选育优质食味的北方粳稻新品种,促进了北方粳稻的食味定向育种及改良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通化市农科院1990年以来育成的在生产与种植面积较大的10个品种(系)的稻米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化稻米品质中直链淀粉含量平均为20.4%,变幅为19.4-21%,没有一个品种达到国家一级米标准,垩白率和垩白度较高,除通粳801、通粳809两个品系的垩白率和垩度达到国际一级米标准外,其它品种(系)均没有达到国家一级米标准,而其它品种性状均表现较好,达标率在50%-100%之间,同时明确提出通化优质米育种品质改良的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6.
对浙江省21个早籼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和米质进行了研究及分析。明确了千粒重低是优质米品种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在各项米质分析中,优质米品种的垩白率(50.3%)偏高,整精米率偏低,应在以后的优质米育种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对浙江省21个早灿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和米质进行了研究有分析。明确了千粒重低是优质米品种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在各基米质分析中,优质米品种的垩白率(50.3%)偏高,整精米率偏低,应在以后的优质米育种中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低质早籼米配米配方及其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改善低质早籼米品质,采取配米技术,对基米与其配米米质进行比较分析,试验材料包括19个水稻品种,即5个低质早籼品种、9个晚籼品种、3个糯稻品种和2个粳稻品种,结果表明,配米技术能明显改善早籼米品质,且其配方比例具有相似性,3种基米的早籼配米配方比例为低质早籼米66.41%,优质米16.87%,糯稻米16.72%,4种基米的早籼配米配方比例为低质早籼米62.39%,优质米12.68%,糯稻米12.67%,粳稻米14.31%,最好的配米组合为湘早籼26号(62.837%),湘晚籼10号(12.187%),晚糯91-581(12.671%),晚粳94046(12.304%)。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我国优质北方粳稻和南方半糯性粳稻稻米理化特性与米饭感官食味品质的差异,为优质粳稻培育提供依据。【方法】以代表性高食味北方粳稻品种、南方半糯性粳稻品种为材料,以日本越光大米为对照,系统分析比较2种类型粳米外观品质、淀粉精细结构、蛋白组分、米粉糊化特性、米饭质地和感官食味品质的差异。【结果】虽然3个北方粳稻品种和3个南方半糯性粳稻品种具有较高的感官食味值,但在淀粉精细结构、蛋白组分、米粉糊化特性和米饭质地等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米饭感官食味方面,3个高食味北方粳稻品种表现出较好的适口性(96—98分),3个南方半糯性粳稻品种表现出较好的冷饭质地(92—100分)。在理化特性方面,3个北方粳稻品种表现出较高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17.6%—19.6%),较低的粗蛋白含量、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3个南方半糯性粳稻品种表现出较低的直链淀粉含量(8.5%—10.5%),较高的谷蛋白及醇溶蛋白含量。在淀粉精细结构方面,3个南方半糯性粳稻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较低(均值低54.7%和55.6%),支链淀粉链长分布相似度高。此外,南粳46和宁香粳9号的直链淀粉短链与长链比高于五优稻4号和...  相似文献   

10.
江苏常规晚粳稻经济性状演变及育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15个常规晚粳稻品种主要经济性状的演变。结果表明:“九五”以来我省选育的晚粳稻品种的产量明显提高,这主要归结于品种成穗数的增加和结实率的提高。对照部颁优质米标准,品质差异主要体现在垩白率、垩白度等外观品质上,绝大多数品种的食口信不尽人意。对目前我省常规晚粳稻育种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