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明琴  陈伟  方英 《养猪》2012,(3):49-50
为研究糖萜素对杜长大杂种猪生长性能及肉质的影响,试验选取胎次和日龄相近、生长发育良好、体重在20 kg左右杜长大三元杂种仔猪30头,公母对半,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糖萜素组、益生素组,每组10头,试验期为120 d,肥育并进行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在生长肥育猪饲粮中添加糖萜素,能明显减少疾病,提高猪生长速度,降低料重比;屠宰测定表明,糖萜素能提高肥育猪屠宰性能,改善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2.
糖萜素-Ⅱ对猪屠宰性能和肉质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 1 2 0头约 6 5kg左右杜长大肥育猪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基础日粮 +5 0 0mg/kg糖萜素 Ⅱ。每组 6个重复 ,每个重复 1 0头 ,试验至 (1 0 0± 3.4 )kg体重结束。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 ,糖萜素 Ⅱ能提高肥育猪的屠宰性能 ,改善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3.
试验选用体重80 kg左右的渝荣Ⅰ号肥育猪60头,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分别饲喂消化能浓度为12.99、13.49、14.09、14.57和15.07 MJ/kg的饲粮,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公母各半),研究不同能量水平对猪肥育后期生产性能和胴体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渝荣Ⅰ号猪肥育后期(80~120 kg)消化能浓度为14.09 MJ/kg时生产性能最佳.随着饲粮消化能浓度的提高采食量下降、料肉比降低,日增重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背膘厚和屠宰率随着饲粮中消化能水平的提高有上升趋势,但在最高能量组(15.07 MJ/kg)出现了下降,瘦肉率的变化与背膘厚和屠宰率相反;饲粮消化能浓度对各肉质性状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肉质调控剂(MQCA)在养猪生产中的实际使用效果,选择体重60kg左右的杜大长三元杂种猪224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28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的MQCA。经过32天饲养试验后,分别从每组中随机选取体重90kg左右的试验猪12头(母猪和阉公猪各半)进行屠宰测定。结果表明,MQCA对生长肥育猪的生长性能有一定影响,平均日增重提高3.78%(P>0.05),平均料重比降低1.75%(P>0.05);MQCA具有明显提高胴体性状的作用,试验组屠宰率提高1.47%(P=0.07),瘦肉率提高3.90%(P<0.05),眼肌面积提高10.12%(P<0.05),背膘厚下降11.90%(P<0.05);宰后24h的滴水损失降低13.36%(P<0.01),明显改善肉色(P<0.01),对宰后45min背最长肌的pH影响不大,4℃贮存初期试验组背最长肌的氧化程度(TBA值)比对照组低17.89%(P=0.056),4℃贮存2、4、6天后,试验组背最长肌TB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比对照组低45.0%(P<0.05)、20.0%(P<0.05)和19.3%(P<0.05)。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饲养模式对B型金华猪胴体及肉质的影响,选取24头体重相近的B型金华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用20%苜蓿草粉替代基础饲粮,试验2组分别由4户农户饲养,饲喂番薯藤、米糠、牧草等。试验猪在体重达75 kg左右时每组随机选取6头屠宰,测定胴体肉质指标。试验结果表明,3组试验猪生长、胴体性状以传统饲喂模式组最差,瘦肉率为50.55%,3点平均背膘厚达3.81 cm,与其他两组相比均差异极显著(P〈0.01);3组试验猪胴体肉质性状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不同添加水平的维生素E对育肥猪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在屠宰前期育肥猪的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E,对肥育猪肉质的影响。将32头体重80kg左右的二元杂交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每组8头猪。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前提下,试验组Ⅰ、Ⅱ、Ⅲ添加维生素E的量分别为100、200、300mg/kg,对照组不添加维生素E。试验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100、200、300mg/kg的维生素E,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试验育肥猪的肉色,提高肌肉的系水力,降低滴水损失,减少肌糖原酵解,抑制肌乳酸生成,降低肌肉蛋白的腐败变质程度,从而延长货架期。同时试验还证实了维生素E的最适添加量为200mg/kg。  相似文献   

7.
试验选用体重80kg左右的渝荣I号肥育猪60头,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分别饲喂消化能浓度为12.99、13.49、14.09、14.57和15.07MJ/kg的饲粮,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公母各半),研究不同能量水平对猪肥育后期生产性能和胴体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渝荣I号猪肥育后期(80~120kg)消化能浓度为14.09MJ/kg时生产性能最佳。随着饲粮消化能浓度的提高采食量下降、料肉比降低,日增重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背膘厚和屠宰率随着饲粮中消化能水平的提高有上升趋势,但在最高能量组(15.07MJ/kg)出现了下降,瘦肉率的变化与背膘厚和屠宰率相反;饲粮消化能浓度对各肉质性状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8.
选择体重35kg左右的杂交猪34头,采用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研究了育肥结束体重和屠宰体重对试验猪的肥育性能及胴体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育肥结束体重在85~110 kg阶段对试验猪的生长肥育性能没有显著的影响;屠宰体重除对屠宰率形成显著差异外,对试验猪的其它胴体性能及肉品质影响不明显;采用综合选择指数对试验猪肥育性能及胴体肉品质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显示,体重在95~100kg阶段结束育肥并屠宰的试验猪生长性能及胴体肉品质的综合选择指数最大.因此,在该试验日粮水平下社莱商品猪的适宜育肥结束及屠宰体重为95~100kga.  相似文献   

9.
选用70 kg左右健康无病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32头,随机分到2个组中,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对照组饲喂常规日粮,试验组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添加450 mg/kg复合肉质改良剂,研究复合肉质改良剂对肥育猪生产性能、肉质的影响。生长试验从70 kg左右开始,100 kg左右结束,测定猪只的生产性能;试验结束时从每个重复中选1头体重接近100 kg的猪只进行屠宰,测定猪只的胴体、肉质指标。试验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猪只的日增重、日采食量以及料重比均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组较对照组的饲料利用效率提高了5.50%;日粮中添加复合肉质改良剂显著降低猪肉滴水损失、失水率(P<0.05),分别较对照组低11.19和2.06个百分点,其余胴体品质和肉质指标也不同程度地提高。结果表明,肥育猪日粮添加由茶多酚、牛至油组成的复合肉质改良剂不仅具有提高肥育猪饲料利用效率的趋势,而且可改善猪肉胴体品质和肉质。  相似文献   

10.
选择体重35kg左右的杂交猪34头,采用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研究了育肥结束体重和屠宰体重对试验猪的肥育性能及胴体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育肥结束体重在85~110 kg阶段对试验猪的生长肥育性能没有显著的影响;屠宰体重除对屠宰率形成显著差异外,对试验猪的其它胴体性能及肉品质影响不明显;采用综合选择指数对试验猪肥育性能及胴体肉品质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显示,体重在95~100kg阶段结束育肥并屠宰的试验猪生长性能及胴体肉品质的综合选择指数最大。因此,在该试验日粮水平下杜莱商品猪的适宜育肥结束及屠宰体重为95~100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