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目的】研究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抗性的影响,为防治水稻细条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水稻细条病抗性近等基因系 K9、感性近等基因系 G9 为材料,在分蘖期对 K9 和 G9 植株喷施 0.1 mmol/L MeJA,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分别在 MeJA 处理后 0、12、24、48、72 h接种水稻细条病菌,调查发病情况。进一步研究喷施 MeJA 48 h 后,在 K9 和 G9 植株上接种细条病菌后 0、6、12、24、48 h 激素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K9 植株在喷施 MeJA 后 0、24、48、72 h 接种水稻细条病菌的叶片病斑长度显著短于对照;G9 植株在喷施 MeJA 后 0、12 h 接种水稻细条病菌的叶片病斑长度显著长于对照,而在喷施 MeJA 后 72 h 接种的叶片病斑长度显著短于对照。喷施 MeJA 后 48 h 接种细条病菌,K9 植株中的茉莉酸途径相关基因 LOX2 和 AOS2、病程相关基因 PR10 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上调,水杨酸途径相关基因 PAD4和 PAL、乙烯途径相关基因 EIN2 和 ERF70、病程相关基因 PR1a 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下调;G9 植株中的茉莉酸途径相关基因 LOX2 和 AOS2、水杨酸途径相关基因 PAD4 和 PAL、病程相关基因 PR1a 和 PR10 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上调,乙烯途径相关基因 EIN2 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下调。【结论】外源茉莉酸甲酯影响抗、感性近等基因系对细条病的抗性,随 MeJA 处理后接种时间点的不同,抗、感近等基因系对细条病菌的抗性反应不同。外源茉莉酸甲酯通过诱导茉莉酸、水杨酸和乙烯途径相关基因和病程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对细条病侵染的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2.
茉莉酸甲酯对水稻幼苗抗细菌性条斑病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叶1心期水稻幼苗为试验材料,用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处理后剪叶接种浓度为5×108 cfu/mL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液,以探索MeJA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MeJA 诱导抗病性强弱与其浓度和处理时间有关.0.01~5.0 mmol/L MeJA处理水稻幼苗5d...  相似文献   

3.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水稻病程相关蛋白质OsPR1A的表达受上游抗病基因Xa21调控,接菌后早期启动Xa21介导的OsPR1A较高水平表达对水稻抵抗白叶枯病菌至关重要。同时OsPR1A也受到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Xoo)的诱导表达。对于OsPR1A的研究绝大部分是作为抗性反应发生的标志基因佐证其他基因或途径在抗性中的作用,缺乏直接的证据证实OsPR1A本身的生物学功能。【目的】通过获得OsPR1a-OX超表达转基因植株,调查其表型及农艺性状,并明确OsPR1A蛋白质表达与抗性的关系,为鉴定OsPR1A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构建的OsPR1a-OX转化载体转入到水稻受体4021中,利用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技术分别在基因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上筛选并鉴定OsPR1A超表达阳性纯合株系。在成熟期,调查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的表型及农艺性状(株高、穗长、分蘖数、结实率和籽粒大小等)。在31℃条件下,将生长2周的水稻幼苗TP309、4021和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接种水稻白叶枯病菌,并在接菌0、2、4、6、8、10和12 d时测量病斑长度。在接菌0、4和6 d时,收集TP309、4021和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的水稻叶片,提取蛋白质,利用WB技术检测OsPR1A的表达特征。【结果】构建了OsPR1a-OX转化载体,并转入到受体4021中,筛选并鉴定到2个OsPR1A超表达转基因纯合株系(#704和#709)。调查了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在成熟期的表型及农艺性状,与对照4021相比,#704和#709的株高较矮、穗长较短、分蘖数减少、结实率降低,但籽粒稍大,可能与结实率低有关。在31℃条件下,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的病斑长度与对照4021相比明显缩短,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接菌0、4和6 d的材料中,超表达转基因植株#704和#709中OsPR1A始终有较高水平的表达丰度,从而提高了对白叶枯病菌的抗性。【结论】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超表达OsPR1A影响到水稻的正常发育过程;超表达OsPR1A后增强了Xa21介导的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4.
水稻C端结合蛋白家族基因OsCtBP-A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5′-RACE方法克隆了在水稻与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简称Xoo)互作过程中下调表达的水稻C端结合蛋白家族基因OsCtBP-A的全长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该基因及编码蛋白质的结构特征,OsCtBP-A由424氨基酸组成,N端具有2-Hacid_dh_C保守结构域,C端具有植物CtBPs家族特有的NLS和PEST基序,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和牵牛花CtBPs同源物的同源性为63%;基因启动子区推测具有ABA和SA应答调控元件。OsCtBP-A基因对不同信号分子应答的RTQ-PCR分析表明,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乙烯(ETH)和脱落酸(ABA)处理水稻后均能诱导该基因的转录表达,但诱导能力有所差异,其中ABA诱导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乙烯(Ethephon,ETH)等信号分子对小麦TaLr19TLP1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半定量RT-PCR对ABA、SA、MeJA和ETH处理后TcLr19小麦中TaLr19TLP1基因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信号分子诱导后不同时间点,TaLr19TLP1基因表达趋势一致,但表达量差异显著。0.5mmol/L ABA、0.5mmol/L SA、0.05mmol/L ETH、0.1mmol/L MeJA诱导后,TaLr19TLP1基因表达高峰出现较早,表达量显著高于相同信号分子其他浓度处理。其中,不同浓度ABA诱导后,TaLr19TLP1基因在不同时间点表达量差异最明显。TaLr19TLP1基因在ETH诱导后6h出现表达高峰,在ABA,MeJA诱导后12h达到表达高峰,在SA诱导后48h出现表达高峰。研究表明,该基因表达受脱落酸、水杨酸、茉莉酸甲酯和乙烯等信号分子的不同程度的诱导,乙烯最先诱导表达,并明确0.5mmol/L ABA、0.5mmol/L SA、0.05mmol/L ETH、0.1mmol/L MeJA为相对最佳诱导浓度。  相似文献   

6.
人参(Panax ginsengC.A.Meyer)是我国传统名贵药用植物。人参锈腐病(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是人参最为严重的根部病害,也是"老参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茉莉酸甲酯(MeJA)是一种重要的抗病诱导剂,目前将其应用于植物诱导抗病性的相关研究已成为热点。文中以2年生人参移栽苗为材料,用200 mg/L的茉莉酸甲酯(MeJA)溶液处理人参,温室人工接种人参锈腐病菌,接种后3,6,9,12,15,20,25,30 d取样,测定人参根内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和细胞膜电解质外渗率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经MeJA处理后接种人参锈腐病菌,人参根内MDA含量较未经MeJA处理的参根MDA含量明显降低,细胞膜电解质外渗率也呈降低趋势,脯氨酸与可溶性糖含量升高。这说明以上生理指标在茉莉酸甲酯诱导人参抗人参锈腐病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观察油菜BN10基因在根、茎、叶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甲基茉莉酸(MeJA)和草酸(OA)对该基因的诱导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BN10基因在油菜根、茎、叶中均能表达,其中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茎中的表达量次之,在叶中的表达量最低,且在抗病毒品种苏油1号中的表达量高于感病品种中双9号;BN10的表达受MeJA和OA的诱导影响。MeJA诱导处理感病品种中双9号叶片后,BN10基因表达先升后降,在24h时表达量最高,为诱导前的2.58倍,之后有所下降,但诱导后的表达量始终高于诱导前,72h时的表达量仍为诱导前的1.13倍;OA诱导处理中双9号后,BN10表达量也是先增加后降低,在12h时达到最大值,为诱导前的2.5倍,72h时下降至最低,仅为诱导前的25%。MeJA诱导处理抗病品种苏油1号后,BN10的表达趋势与中双9号相似,但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高于中双9号;OA诱导处理苏油1号后,对BN10的诱导更强烈,表达量在6h时即达到峰值,为诱导处理前的3.05倍,之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8.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观察油菜BN10基因在根、茎、叶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甲基茉莉酸(MeJA)和草酸(OA)对该基因的诱导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BN10基因在油菜根、茎、叶中均能表达,其中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茎中的表达量次之,在叶中的表达量最低,且在抗病毒品种苏油1号中的表达量高于感病品种中双9号;BN10的表达受MeJA和OA的诱导影响.MeJA诱导处理感病品种中双9号叶片后,BN10 基因表达先升后降,在24 h时表达量最高,为诱导前的2.58倍,之后有所下降,但诱导后的表达量始终高于诱导前,72 h时的表达量仍为诱导前的1.13倍;OA诱导处理中双9号后,BN10表达量也是先增加后降低,在12h时达到最大值,为诱导前的2.5倍,72 h时下降至最低,仅为诱导前的25%.MeJA诱导处理抗病品种苏油1号后,BN10的表达趋势与中双9号相似,但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均高于中双9号;OA诱导处理苏油1号后,对BN10的诱导更强烈,表达量在6h时即达到峰值,为诱导处理前的3.05倍,之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解析外源茉莉酸(JA)对JA合成/响应、水杨酸(SA)合成/受体及防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JA调控稻瘟病菌侵染引起褐点型坏死斑的水稻抗病作用机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接种稻瘟病菌菌株Y92-66b后形成褐点型坏死斑的地方中抗水稻月亮谷为研究材料,分别利用400μmol/L JA和200μmol/L JA抑制剂(IBU)外源处理接种稻瘟病菌后引起褐点型坏死斑(72 h)的水稻月亮谷,调查水稻稻瘟病症状,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JA合成/响应、SA合成/受体、防御和蔗糖/果糖合成酶基因的表达.[结果]外源JA有效减轻了水稻稻瘟病症状.同时,JA诱导水稻JA合成基因OsLOX1、OsOPR1、OsOPR7、OsJIMT、OsHPL3和OsAOS2在72 h时上调表达,至96和120 h时,只有OsAOS2、OsOPR7和OsLOX1上调表达,其余3个基因下调表达;外源JA未诱导OsLOX3表达;JA诱导水稻JA响应基因OsCOI1a、OsMYC2、OsJAZ1、OsJAZ9和OsbHLH35在72 h时上调表达,至120 h时,只有OsCOI1a和OsJAZ1上调表达,其余3个基因均下调表达;外源JA未诱导OsCOI1b和JiOsPR10表达.JA诱导SA受体基因OsNPR4在72 h时显著上调表达(P<0.05,下同),96 h时下调表达,至120 h时又上调表达但不显著(P>0.05).JA诱导SA合成相关基因OsPAD4在72 h时显著上调表达,OsEDS1在120 h时显著上调表达.外源JA诱导防御基因OsPR5在72 h时开始上调表达,至96 h时显著上调表达;外源JA未诱导OsPR4a表达.外源JA诱导参与细胞壁合成的蔗糖合成酶基因OsRSUS1和果糖合成酶基因OsFRK-2表达,IBU则加重了水稻稻瘟病症状,同时抑制大部分JA合成/响应、蔗糖/果糖合成酶和防御基因的表达.[结论]外源JA主要通过诱导稻瘟菌引起的褐点型坏死斑的水稻JA合成/响应基因、参与细胞壁合成的蔗糖/果糖合成酶及防御基因表达参与水稻防御响应.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茉莉酸(jasmonic acid,JA)是否参与调控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状,以协青早A和协青早B为材料,通过分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的生理效应,比较2种材料对于外源MeJA敏感性的差异;通过检测机械伤害和幼穗发育过程中内源JAs(JA+MeJA)含量的变化,比较它们内源JAs合成的差异。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外源MeJA抑制协青早A的种子萌发,但不能抑制协青早B的种子萌发;MeJA抑制水稻的第2叶生长,协青早B表现出更强的抑制效应;MeJA诱导的离体叶片衰老进程2种材料无明显差异。当水稻叶片受到机械伤害后,协青早B内JAs含量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协青早A。而在生殖生长时期,当幼穗发育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即协青早A花粉败育时,协青早B幼穗内的JAs含量明显高于协青早A,而在其他时期两者幼穗内JAs含量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植物对JA的敏感性具有组织和发育时期的特异性,协青早A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内源JAs的含量低可能是导致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明确茉莉酸对小麦白粉病抗性的诱导作用和对抗病相关基因的激活作用,以及抗病性变化与基因表达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探索小麦抗白粉病分子机理。[方法]以田间表现不同的代表性感白粉病小麦品种"中国春"、"濮麦9号"和"周麦18"为材料,用茉莉酸甲酯(methyljasmonate,MeJA)处理小麦幼苗叶片进行诱导,通过离体叶段培养法接种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Bgt)进行抗性鉴定;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叶片中PR1(PR1.1)、PR2(β,1-3葡聚糖苷酶)、PR3(几丁质酶)、PR4、PR5(类甜蛋白)、PR9(TaPERO,过氧化物酶)、PR10、TaGLP2a(类胚素蛋白)和Ta-JA2(茉莉酸甲酯诱导蛋白)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MeJA处理可以显著提高"中国春"、"濮麦9号"和"周麦18"对白粉菌的抗性水平。诱导抗性可以从MeJA处理后12~96h检测到,24h达到峰值。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MeJA对3个品种中除TaGLP2a外的8个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有显著激活作用,在处理12、24或48h后达到峰值。MeJA对PR9和PR1的诱导作用最强,可达100倍,对PR2、PR4、PR5、PR3、PR10和Ta-JA2的诱导作用强,可达10-70倍;对TaGLP2a没有明显作用。茉莉酸诱导的抗病性提高与8个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强呈正相关。[结论]茉莉酸诱导的抗病性增强与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强呈正相关,茉莉酸信号传导途径在小麦抗白粉病反应中起作用,对这一途径的调控可提高小麦的白粉病抗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不结球白菜BcMPK4在菌核病防卫反应中的作用,试验选用核盘菌、草酸(OA)和抗病信号分子水杨酸(SA)、甲基茉莉酸(MeJA)、脱落酸(ABA)分别处理两个对菌核病抗性不同的不结球白菜品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BcMPK4于各处理后在抗感品种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在核盘菌和OA诱导早期,BcMPK4表达水平在抗病品种003-R-6中显著升高,在感病品种003-S-7中显著下降,并且在抗性品种中经核盘菌和OA诱导的BcMPK4上调表达趋势相似。SA能快速诱导BcMPK4上调表达,而MeJA抑制其表达,ABA对BcMPK4表达响应不明显。推测BcMPK4在核盘菌诱抗信号转导和SA信号通路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长白落叶松对落叶松毛虫寄主选择行为影响的研究,明确外源茉莉酸甲酯的诱导落叶松抗虫作用,为生态防治落叶松食叶害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利用昆虫行为测定法,研究落叶松毛虫对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处理2年生长白落叶松苗的行为反应。结果茉莉酸甲酯诱导处理的松苗对落叶松毛虫雌虫具有很强的驱避作用,迫使其将大量卵产在对照处理松苗上;落叶松毛虫在用1、5或10mmol/L MeJA处理松苗上产卵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减少47.21%~77.03%、43.18%~55.46%或71.80%~80.08%;落叶松毛虫雌虫对1、5或10mmol/L MeJA处理松苗的嗅觉反应率分别比对照降低49.24%、59.71%或43.68%~61.24%;而高浓度茉莉酸甲酯处理对落叶松毛虫嗅觉及产卵选择的影响更强。结论茉莉酸甲酯处理的长白落叶松明显影响落叶松毛虫雌虫的产卵和嗅觉选择行为,且存在浓度依赖关系,诱导影响持续3~5d。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外源茉莉酸喷雾处理水稻后对水稻防御系统的影响,为深入开展茉莉酸在稻瘟病菌与水稻互作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茉莉酸以两种方式处理水稻:将100和400μmol/L茉莉酸分别预先喷雾于水稻叶片上,6 h后再接种稻瘟病菌株孢子;用100和400μmol/L茉莉酸制备稻瘟病菌株孢子悬浮液直接喷雾接种水稻,调查水稻稻瘟病发病症状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水稻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分别用100和400μmol/L茉莉酸预先喷雾水稻6 h后再接种稻瘟病菌株孢子的诱抗效果分别为16.02%和25.51%;而以100和400μmol/L茉莉酸制备稻瘟病菌株孢子悬浮液直接喷雾水稻的诱抗效果分别为21.82%和34.09%.qRT-PCR检测发现受侵染水稻防御相关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或下调表达.与接种前(0h)相比,在茉莉酸预先喷雾水稻后再接种稻瘟病菌孢子的水稻和茉莉酸制备孢子悬浮液直接接种的水稻中病程相关基因PR1a在稻瘟病菌侵染水稻早期表达量有所上调、侵染后期表达量下调,病程相关基因PR10a的表达量上调;水杨酸途径相关基因EDS1和PAL在稻瘟病菌侵染水稻的整个进程中一直处于较低的表达水平;茉莉酸途径相关基因AOS2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结论]水稻病程相关基因及茉莉酸途径相关基因参与了水稻防御体系对外源茉莉酸的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从烟草中克隆的1个受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诱导表达的新糖基转移酶基因(sm-Ngt)启动子部分缺失片段在烟草中的表达。[方法]以转sm-Ngt5个不同长度的5’端缺失的启动子与Gus基因融合植物表达载体的T1代转基因植株为材料,用茉莉酸甲酯(MeJA)和水杨酸(SA)处理16 h后分别进行GUS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定量法测定GUS酶活性,分析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对sm-Ngt5个不同长度的5’端缺失的启动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在5个不同缺失片段启动子的转基因T1代生长30 d的植株中,转-220~0 bp片段的GUS染色最少,转-524~0 bp及-468~0 bp片段的染色最深。在没有MeJA和SA诱导处理时,-524~0 bp和-468~0 bp 2个启动子片段启动的GUS活性最高,远高于-1 150~0、-800~0、-220~0 bp片段的活性,并且不是由于基因拷贝数而引起的(South-ern杂交结果);-800~0 bp启动子片段启动的GUS活性受到MeJA和SA双重诱导,-1 150~0 bp启动子片段启动的GUS活性受到MeJA的诱导。[结论]在sm-Ngt启动子的-524~-220 bp存在提高启动子活性调控元件,-1 150~-524 bp存在抑制启动子活性的序列,并且存在MeJA和SA双重诱导启动子活性调控元件。  相似文献   

16.
将OsN1基因上游881 bp启动子(OsN1p)序列取代pBI121中gus基因上游的35S启动子,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N1p,经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品种‘日本晴’,获得转基因植株。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由该启动子驱动的gus基因能在愈伤组织中较低水平地表达;稻瘟病菌接种转基因植株24 h后,GUS活性为未接种前的4.2倍;5 mmol.L-1水杨酸(SA)和0.5 mmol.L-1茉莉酸甲酯(MeJA)分别喷施转基因植株叶面6 h后,GUS活性分别为处理前的5.9和2.4倍。表明,OsN1p启动子具有启动活性,同时明显具有受稻瘟病菌、SA和MeJA诱导表达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取食经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的玉米对粘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揭示玉米相关抗虫机制,为利用植物自身抗性进行害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玉米苗喷施100μmol/L的MeJA溶液,将处理24 h后的玉米苗喂食粘虫1龄幼虫,连续喂食直至化蛹,观察分析粘虫生长发育情况;通过荧光定量PCR研究外源MeJA处理后玉米植株茉莉酸通路上关键基因的表达变化,并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对处理后的玉米叶片相关激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相比,取食经MeJA处理的玉米叶片后,6龄粘虫幼虫体重减轻11.67%,蛹重减轻18.20%,羽化率降低7.35%,成虫存活时间缩短0.93 d,而蛹期延长0.27 d。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外源MeJA处理24 h后,ZmLox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下同),达对照的5.57倍;ZmAos基因表达量在处理12 h后显著增加,24 h后降至对照相近水平;ZmAoc基因和ZmOpr基因表达量在处理后12和24 h无显著变化(P>0.05,下同)。UPLCMS/MS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喷施MeJA 24 h后,玉米叶片中二氢茉莉酸(H2JA)含量显著增加,为对照的5.67倍,而茉莉酸(JA)、茉莉酸—异亮氨酸(JA-ILE)和MeJA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外源喷施MeJA能诱导玉米产生防御能力,影响取食的粘虫生长发育;ZmLox基因的显著表达和激素H2JA的产生可能是玉米抗虫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试验以赣南‘纽荷尔’脐橙为试材,探究茉莉酸甲酯(MeJA)诱导脐橙果实抗青霉病效应及其与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关系,为MeJA应用于果实贮藏保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接种前12,24,36,48 h分别用25,50,100,500,1 000μmol/L MeJA熏蒸脐橙果实,接种浓度为1.25×106 spores/mL青霉病菌(Penicillium italicum)孢子悬浮液,测定脐橙果实经MeJA预处理后病斑直径及相关防御酶活性。【结果】50μmol/L MeJA熏蒸处理24 h诱导脐橙果实抗青霉病效果最佳,其诱导效应为27.11%。与对照相比,50μmol/L MeJA熏蒸处理脐橙果实在接种后第8天病斑直径显著降低,诱导效果最佳,达20.87%,25,50,100,500,1 000μmol/L MeJA其诱导效果依次为11.53%、8.20%、6.10%、4.60%和4.10%。脐橙果实经MeJA熏蒸处理24 h和36 h在发病第4~10天中其诱导效果均显著高于熏蒸12 h和48 h对照组。其中接种后第4天,熏蒸24 h和36 h诱导效果最佳,依次为27.11%和26....  相似文献   

19.
甘蓝型油菜LOX2基因在MeJA、BTH和核盘菌诱导下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甘蓝型油菜脂氧合酶基因LOX2在化学激素(MeJA和BTH)处理和核盘菌(Sclertinia sclerotiorum)接种后的表达差异,以及核盘菌诱导处理后LOX2基因在不同油菜菌核病抗性品种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MeJA处理后,LOX2基因的表达水平在24 h达到最高,是处理前的30.3倍,表明LOX2基因的表达受MeJA诱导;相反,LOX2基因的表达受水杨酸类似物BTH的明显抑制.进一步研究表明:LOX2基因在核盘菌接种后期明显诱导上调表达,接种72 h后在高抗品种D083、中高抗品种ZS9和高感品种84039的表达量分别为接种前的5.0倍、2.7倍和1.7倍.因此,初步推测LOX2基因的高表达在油菜对菌核病抗性中起重要作用,参与了茉莉酸介导的菌核病抗性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从烟草中克隆的1个受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诱导表达的新的糖基转移酶基因(sm-Ngt)启动子部分缺失片段在烟草中的表达。[方法]以转sm-Ngt5个不同长度的5’端缺失的启动子与Gus基因融合植物表达载体的T1代转基因植株为材料,用茉莉酸甲酯(MeJA)和水杨酸(SA)处理16h后分别进行GUS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定量法测定GUS酶活性,分析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对sm-Ngt5个不同长度的5’端缺失的启动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在5个不同缺失片段启动子的转基因T1代生长30d的植株中,转-220~0bp片段的GUS染色最少,转-524~0bp及-468~0bp片段的染色最深。在没有MeJA和SA诱导处理时,-524~0bp和-468~0bp2个启动子片段启动的GUS活性最高,远高于-1150~0、-800~0、-220~0bp片段的活性,并且不是由于基因拷贝数而引起的(Southern杂交结果);-800~0bp启动子片段启动的GUS活性受到MeJA和SA双重诱导,-1150~0bp启动子片段启动的GUS活性受到MeJA的诱导。[结论]在sm-Ngt启动子的-524~-220bp存在提高启动子活性调控元件,-1150~-524bp存在抑制启动子活性的序列,并且存在MeJA和SA双重诱导启动子活性调控元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