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石河子地区生态条件下,对6个不同类型的冬小麦品种(系)主茎叶数与分蘖成穗规律进行了2—3年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弱冬性小麦主茎叶数少于冬性、强冬性的品种。播期不同,主茎对数随播期推迟而减少;多数品种的有效办蘖叶龄期是从主茎第4叶到第7叶的4个叶龄期。多数冬小麦品种的生理技节叶龄期为主茎第9、10两个叶龄;在适期播种条件下,除主茎穗外,尚有鞘蘖、1N.2N、3N、4N、2N-1和1N-2等蘖位的分蘖有成穗的潜力。因此,生产上可利用低位蘖成穗。  相似文献   

2.
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旋转组织合设计系统的研究了不同农艺措施对冬小麦分蘖成穗数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是影响冬前分蘖的首要欠之;播量是影响人生分蘖的首要因素,播期次之;而播量,播期,氨磷施用量相互配合对分蘖成穗数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下地力、优化施肥、冬前基本没有分蘖的晚播冬小麦,密度在25-38万/mu时,秦季最高单株茎蘖3.3-4.3个,限拔节期浇1水,可成穗1.6-2.2个,个别成穗率极低的品种,单株成穗1.3个左右。密度在15万左右时,单株茎蘖3.6-4.8个,成穗数2.3-2.8个。品种间有较大差异,但分蘖发生率与分蘖成穗数和分蘖成穗率相关不密度,共同表现出能成穗的分蘖基本上是返青前冻融期出生的蘖,以I蘖为主,Ⅱ蘖  相似文献   

4.
试验表明,豫西旱地冬小麦沟播集中施肥较平播施肥能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耕层土壤水分状况和温度等农田生态条件,使小麦分蘖成穗数增多,穗粒数与粒重协调,产量明显高于平播施肥  相似文献   

5.
小麦主茎生育速度对分蘖形成及其成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冬小麦品种农林61号的3年观察结果表明:母茎地上部的生育速度与各生育期的长度有关,生育期长度越长,母茎生育速度就越慢;单株最大分蘖数、无效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与植株生育期长度及母茎生育速度有关。出苗至拔节期的长度长,母茎地上部的生育速度慢,最大分蘖数就多;拔节至抽穗期的长度长,母茎地上部的生育速度慢,无效分蘖就少,分蘖成穗率就高;因而出苗至抽穗期的长度越长,母茎地上部的生育速度越慢,有  相似文献   

6.
宁冬11号小麦茎蘖成穗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裂区设计,结合幼穗分化观察,研究宁夏北部灌区生态条件下冬小麦品种宁冬11号的生长发育特点,明确影响分蘖成穗率和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宁冬11号幼穗分化期仅有48d左右,两极分化早而快,主要依靠主茎成穗;分蘖成穗率为43.79%~75.64%,与产量的线性关系不明显,符合指数曲线回归模型;播期对分蘖成穗率有极显著影响,随播期推迟分蘖成穗率提高,播量对其影响不显著;产量构成中千粒质量贡献率最高,穗数/666.7m2次之.  相似文献   

7.
<正>通过对冬小麦基本苗及各生育关键期田间总茎数调查,全程施用海洋性肥料在分蘖初期的亩基本苗分别比施用常规化肥增加3.05%和-0.54%;在各生育关键期亩总茎数平均为46.73万株和45.32万株,平均增加9.1%和8.0%,抽穗期总茎数分别增加9.8%和8.5%,成熟期总茎数分别增加10.2%和9.0%,由此可知,用海藻肥处理的冬小麦的分蘖成穗率要明显优于常规复合肥处理。  相似文献   

8.
提高小麦分蘖成穗率和单穗生产力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小麦不同类型品种在分蘖成穗率和穗粒结构上的差异以及栽培密度,施肥方法对这些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穗数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多穗型品种以带2个分蘖穗的植株单穗粒重最大;降低栽培密度可增加单株分蘖数和成穗数,每穗粒数和单穗粒重显著提高。文中还就提高小麦分蘖成穗率和单穗生产力的栽培途径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不同氮肥运筹下寒地粳稻产量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寒地粳稻松粳6号和寒地超级稻松粳9号为材料,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对寒地水稻茎蘖动态、有效穗数、分蘖成穗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基肥施氮比例、增加穗粒肥施氮比例两品种分蘖数到达峰值时间延迟,每平方米有效穗数和分蘖成穗率均呈增大的趋势,但比例过大时,每平方米有效穗数和分蘖成穗率反而下降;适当减少基肥施氮量,增加后期穗粒肥施氮量可以显著的提高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松粳6号和松粳9号两品种产量均表现为M2处理最高,与M3处理差异不显著,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由此说明,合理比例的基肥、蘖肥、穗肥、粒肥配比才能实现水稻的高产,配比失衡对产量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10.
水稻的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粒重4个因素构成的,其中单位面积穗数是对产量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所以水稻分蘖数量、消长动态对产量影响很大。为了进一步论证肥料对水稻分蘖及产量的影响作用,充分发挥水稻分蘖的固有特性,促进个体生长发育,获得高产稳产的理论依据,2010~2012年我们进行了肥料影响水稻分蘖消长动态及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以水育秧为对照,研究了旱育秧大苗的分蘖成穗特点。结果表明:旱育秧秧田分蘖基本遵循叶龄同伸规律,单株分蘖数明显高于水育秧,其本田分蘖保持了数量上的优势,但多为高次位分蘖。旱育秧秧田和本田分蘖的成穗率均低于水育秧。时育秧低节位分蘖穗虽多,但高次位分蘖穗也多,每穗总粒虽多,但结实率低;故穗部性状无优势。  相似文献   

12.
提高小麦分蘖成穗率和单穗生产力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小麦不同类型品种在分蘖成穗率和穗粒结构上的差异以及栽培密度、施肥方法对这些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穗数和平均单穗粒重的关系,品种间差异明显,大穗型品种的单穗粒重有随单株穗数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多穗型品种以带2个分蘖穗的植株单穗粒重最大;降低栽培密度可增加单株分蘖数和成穗数,每穗粒数印单穗粒重心显著提高,但成穗率是否增加因品种而异;孕穗肥可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每穗粒数和单穗粒重。文中还就提高小麦分蘖成穗率和单穗生产力的栽培途径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对扬麦158典型田块、不同穗群类型、不同叶位分蘖穗穗部性状的调查观察分析结果表明:(1)扬麦158单穗重存在较大差异,提高单穗重的关键是增加每穗粒数;(2)扬麦158小穗分化数较为稳定,减少小穗退化数以增加其现存数,是增加穗粒数的有效途径;(3)充分利用分蘖成穗为主的穗群,穗大粒重,具有较高的单穗重;(4)不同叶位分蘖穗以拨节为界分为两种类型,拨节前产生的分蘖穗穗粒数、千粒重显著提高,高单穗重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资》2013,(9):24
<正>在小麦产量构成三要素(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中,一般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亩穗数。因此,麦田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争取亩穗数最大化,也就是要争取早分蘖、多分蘖、培育大蘖,千方百计增加分蘖和提高分蘖成穗率,而春季麦田水肥供应对分蘖成穗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5.
从肥料运筹、基本苗数、3籽苗情况、冬季气温和田管等方面分析影响小麦分蘖成穗的因素,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稳产性双季晚粳稻的产量构成及其生理特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4个不同稳产性晚粳稻品种在不同条件下的栽培试验,研究了没稳产怀双季晚粳稻的产量构成特点及其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稳产性晚稻的产量构成及其稳定性存在明显差异。稳定性好的晚粳稻,其有效穗数中等,每穗总粒数较少,实粒数中等,结实率较高,并且它们的可塑性大,但各粒重颃是稳定;稳产性好的晚粳稻,其中分蘖力中等,单株最高分蘖和有效穗数相对较稳定,而分蘖成穗率最高并具有一定的可塑性,齐穗期的叶面积  相似文献   

17.
播期对不同习性小麦品种分蘖成穗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河南省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在不同播期条件下进行了分蘖成穗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分蘖成穗率随播期推迟而升高,单位面积穗数随播期推迟有降低的趋势;分蘖所经历的总时间随着播期的推迟而缩短,分蘖能力也随播期的推迟而减弱,且冬性品种比春性品种明显;所以,冬性及半冬性品种应适期早播。  相似文献   

18.
洛旱6号的不同播期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其成穗数和总分蘖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在早播的情况下成穗数较多,成穗率也较高。主要依靠主茎和第1、2个一级分蘖成穗。该品种适宜早播,最佳播种期为10月4日~10月14日。此外还分析了洛旱6号的有效穗对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大穗型和多穗型冬小麦分蘖成穗调控因子及其调节机理,实现产量提升,本文归纳了遗传因素、群体环境因素、内源激素等方面对不同类型品种分蘖成穗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认为,以后研究应侧重于多种分蘖调控因子的影响机制及因子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分蘖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激素间平衡及基因表达、调控与小麦分蘖发生关系的研究,以期为小麦高产栽培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小麦超高产品种产量形成特点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对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的群体动态、穗花发育、子粒灌浆和产量构成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实现超高产产量指标栽培管理的关键技术,即对于分蘖成穗率高、穗粒重较低的多穗型品种,应在保持适宜群体头数的基础上,采取拔节期追氮等措施能有效减少小花、子房退化,增加粒数和粒重,提高产量;针对大穗型品种分蘖成穗率低、穗粒重较高的特点,充分发挥其分化小穗、小花数多,穗粒重高的优势,并通过适当加大播量和适期肥水管理,促进分蘖成穗,增加有效穗数,是提高该类品种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