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烯效唑对小麦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烯效唑(简称S3307)是90年代初期国内成功开发的一种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兼杀菌剂。在杀菌毒力上烯效唑>多效唑>三唑醇>三唑酮;在调节植物生长的活性上,在上述四种药剂中亦以S3307为最高,且高出多效唑几倍到一个数量级。此外S3307对抑制植株伸长、矮化壮秆、抗御逆境对作物危害、提高产量亦有突出表现。笔者于1992—1993年用S3307对小麦进行拌种处理,通过其对种子萌发、幼苗形态特性、生理效应及抗逆性的研究,探讨了S3307对小麦的增产效应,旨在为生产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省小麦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但是单位面积产量較低。为了迅速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迅速达到粮食作物的四、五、八指标,一方面要抓低产变高产,另一方面要抓高产再高产,才能使粮食生产早日过关。为了探索小麦高产更高产的途径,我們从1958—1963年进行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在这五年中,連續获得了較大面积(40—101亩)亩产609.0—869.7斤的高产水平,平均亩产711.8斤,其中有1—3亩五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石竹进行不同抚育措施试验表明:采用全垦结合施肥对石竹的笋产量和胸径的增长的效果最好,全垦次之,全面劈杂第三;采用全垦结合施肥对石竹的笋产量和胸径的增长与未采取措施的对照比较有显著的差异,同时能收到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1989-1991年连续两年对62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抗叶枯病鉴定,供试各品种(系)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但无免疫类型,且中抗、中感类型较多,抗病类型较少;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尉氏132、鲁215953、郑州83203等5个品种(系)为抗病类型,占8.07%;豫麦2号、陕农7859、西安8号等31个品种(系)为中抗类型,占50%;豫麦17号、冀麦5418等21个品种(系)为中感类型,占33.87%;感病和高感类型,占8.6%。在研究品种(系)抗性与生物学特性的关系中,发现品种(系)抗性与植株形态,如株高、单茎叶面积等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旋转组织合设计系统的研究了不同农艺措施对冬小麦分蘖成穗数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是影响冬前分蘖的首要欠之;播量是影响人生分蘖的首要因素,播期次之;而播量,播期,氨磷施用量相互配合对分蘖成穗数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多效唑对小麦形态和某些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相似文献   
7.
<正> 我省自1971年以来,由于推广郑引一号,对小麦大幅度增产,促进中产变高产,起了重要作用。但在多年的种植过程中,郑引一号的丰产性、籽粒品质及落黄等方面虽有变好的趋势,而且对水肥要求不太苛刻,然而其植株高度却明显增加,抗倒伏性降低,在水肥条件较高的麦田,极易倒伏,不利于进一步提高产量和实现稳产高产。近两三年来,对控制小麦生长的技术措  相似文献   
8.
<正> 小麦沟播培土是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965年曾做过小型探索试验,表现出苗早,分蘖早,冬前易达壮苗.1973——1974年正式进行试验,研究沟播培土在小麦高产栽培中的作用,并获得了初步结果.在1975年省小麦高稳低会议上,介绍了该项研究总结,引起了很大重视.此后,有些  相似文献   
9.
小麦沟灌壮根高产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我省中、北部平原灌区,小麦产量较高。近年来,因尚无更高产的品种,栽培技术也无大的变革,致使小麦单产徘徊在七、八百斤左右。有些麦田单产虽达九百斤以上,个别地块甚至突破千斤,但年际变幅大,重演性较差。所以,怎样改进栽培措施,促使稳产高产,仍是小麦高产栽培研究的重要课题。根据小麦器官形成与栽培条件的关系,以及对高产限制因素和现行技术利弊的分析可以推断,欲获高产稳产,宜在低群体、壮个体的途径中,尽可能地挖掘单株增产潜  相似文献   
10.
自适应共轭共振式弹簧疲劳试验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具有自适应共振系统的新型振动机械———弹簧疲劳试验机的工作原理、设计过程、性能、结构和操作方法。该机是具有自动测试、自动计数、自动报警停机等功能的试验装置。该机工作中没有机械传动,无机械磨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