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稻壮秧营养剂对秧苗的生理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壮秧营养剂对软盘旱育秧和苗床旱育秧的壮秧效果及机理,以水稻品种中-100,湘早籼28号和中优早81为供试材料,比较研究了4种壮秧营养剂对水稻软盘旱育和苗床旱育秧苗的生理影响.结果表明:壮秧营养剂T1, T2和T4对苗床旱育秧苗的根数和茎基宽比对照显著提高;壮秧营养剂T1, T2和T3对软盘旱育秧苗的生理影响主要表现为根干重、根系α-萘胺氧化力、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和活跃表面积、叶片含氮量及叶绿素含量提高的幅度较大,T1和T2所表现出的效应差异不大,而T3表现出较大的优势.生产上应用时,早稻软盘旱育秧壮秧营养剂每盘的施用量以8~12 g(434孔型,直径2. 2 cm)为佳,苗床旱育秧的施用量则采用75 g/m2为宜.  相似文献   

2.
播种密度和壮秧剂对水稻秧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播种密度和壮秧剂对水稻秧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香稻农香18为材料,采用常规旱育秧的方式,设计了30、60、90、120 g·盘-1的播种密度及是否施用壮秧剂处理.【结果和结论】在播种密度介于30~120 g·盘-1时,增加播种密度显著降低了秧苗的叶面积、单位苗高干质量、茎基宽、叶片干质量、茎鞘干质量、地上部总干质量及根系干质量.不论是否施用壮秧剂,D1处理秧苗的叶面积、单位苗高干质量、秧苗茎基宽、总根长、根系表面积以及根系总体积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不施壮秧剂相比,施用壮秧剂显著增加了秧苗SPAD值、秧苗叶面积、单位苗高干质量、茎基宽、叶片干质量、茎鞘干质量、地上部总干质量、根系干质量以及叶片比叶质量,每百株秧苗的根系表面积、平均直径、根系总体积以及秧苗POD和SOD活性也显著增加,显著降低了秧苗株高和MDA含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进行秧苗素质的评价时,应将茎鞘较粗壮(茎鞘干质量较大、茎基部较宽以及单位苗高干质量较大)、根冠比和叶片干质量较大等作为选择指标,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其秧苗素质.  相似文献   

3.
正俗话说,秧好半年稻,壮秧产量高,培育水稻壮秧是水稻优质高产的基础。为了提高育秧的质量,现对抓好水稻育秧关键技术措施作研究探讨如下:1按照育秧类型不同,狠抓水稻育秧苗床的准备水稻肥床旱育秧:苗床应选择排水良好的旱地或水稻田。常规湿润育秧、塑盘抛秧育秧和机插秧育秧秧池应选择靠近大田和水源的稻田。肥床旱育秧苗床、塑盘抛秧育秧推广应用"壮秧营养剂",在播种前1~2天按产品标准使用量施入苗床。  相似文献   

4.
土壤pH对华南双季稻旱育秧素质的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PH对华南双季稻旱育秧素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PH不同与水稻早籼高产良种旱育秧苗的生长发育有关,pH6.2-8.4是早季稻旱秧适宜的土壤酸碱度范围,当PH高达8.8时百苗干重明显降低,pH低至5.6时根系活力显著下降,pH〈4.9时则叶片,叶梢,根系的生长发育严重受阻。指出在华南双季稻区早稻育秧时,对于偏酸性的土壤可不必再用酸性物质调节pH值,而可用碱性物质适当提高pH值,使早稻旱育秧苗床  相似文献   

5.
旱秧苗本田期根系建成特征及其对产量形成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水培试验,通过秧苗移栽前剪根与不剪根处理,对旱育秧苗和水育秧苗本田 、下层根系构成、生理活性及单株产量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表明,本田期旱秧苗下层根数量、根系体积、根系吸收表面积和根系活力,分别高于水秧苗48.5%~175.8%、31.4%~68.2%、35.7%~66.2%、61.3%~128.4%,剪根处理对旱秧苗下层根的吸收表面积、根系活力影响不明显,而对水育秧下层根的吸收表面积、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复配壮秧剂对水稻机插秧苗根系形态及生理抗性的影响,为化控技术在壮秧上的应用及寒地地区高质量秧苗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龙粳31和龙稻21为试验材料,以单施壮秧剂为对照(CK),设6种复配壮秧剂(壮秧剂+调节剂)处理,各复配壮秧剂添加的调节剂及其比例分别为多效唑(MET,0.025%)、烯效唑(S3307,0.025%)、萘乙酸(NAA,0.002%)、胺鲜脂(DTA-6,0.001%)、脱落酸(ABA,0.005%)和CGR3(0.020%).探讨不同复配壮秧剂处理对水稻幼苗根冠比、根系形态及抗性生理指标的调控效果.[结果]不同复配壮秧剂对龙粳31和龙稻21株高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但多数壮秧剂对二者茎基宽有促进作用,其中ABA和MET处理的茎基宽均高于CK.各复配壮秧剂处理的水稻根冠比均高于CK,ABA处理的两个品种根冠比显著高于CK(P<0.05,下同).各复配壮秧剂处理均可促进龙粳31根长增加;ABA和CGR3处理的两个水稻品种总根长和总根体积显著高于CK;CGR3处理对调控根系生长的作用效果明显,总根长、平均根直径、总根体积和总根表面积均高于CK.MET处理可促进水稻根系SOD和CAT活性增加,降低根系中MDA积累,同时显著促进龙粳31根系中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积累;S3307处理显著促进水稻根系POD活性增加;各复配壮秧剂处理的龙粳31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CK,DTA-6和S3307处理可显著提高龙稻21根系脯氨酸含量;ABA处理显著促进两个水稻品种根系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积累.[结论]施用复配壮秧剂整体可促进水稻幼苗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抗性,其中添加MET和S3307处理的作用效果显著,尤其以添加MET处理的作用效果更佳,可在今后壮秧剂的研发和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水稻育苗壮秧剂是根据旱育秧生理生态特性及土壤理化性状而研制的集营养、调酸、消毒、化控于一体的新型育秧制剂.1998年我县结合水稻抛秧塑盘旱育秧推广,引进壮秧剂生产技术,生产出"龙祺"牌新型水稻育苗壮秧剂.为验证壮秧剂应用效果,笔者于1998~1999年对壮秧剂在塑盘旱育秧中应用进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壮秧剂是应用于水稻旱育秧上的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肥料。研究表明:旱秧绿3号对旱育秧苗素质的影响明显优于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壮秧营养剂如精秧黄克、壮秧宝及其他苗床专用肥,并能够简化旱育床土操作过程,可一次性完成床土施肥、消毒、调酸、化控等配套技术,节省用工、提高劳动工效,且具有防治立枯病、强根、促蘖、壮苗、增产等综合效果。旱秧绿3号的施用量以100g/m^2为宜。  相似文献   

9.
随着秸秆速腐剂和水稻专用壮秧剂的推广应用,水稻旱育苗床培肥技术趋向简易化。实践证明,采用简易技术培肥的旱育秧苗,根系发达,抗逆性强,成秧率高,低节位,分蘖多,抛植后立苗快,发棵早,易搭成丰产架子,为早控苗、控好苗赢得主动。  相似文献   

10.
试验结果表明,壮秧剂应用在水稻旱育秧上,能使秧苗矮壮多蘖,能提高单产5-10%,并且能一次性完全床土施肥,调酸、消毒和化学调控等多项配套技术的操作,从而能节省劳动力,农民容易接受,容易操作。使用壮秧剂,以土壤肥力中上的稻茬田或蔬菜地为佳,一般1.5公斤壮秧剂可用于20平方米旱育秧苗床,施用时加20公斤左右细土混匀撒施,并与育秧土充分耙耖均匀。  相似文献   

11.
试验表明播种时喷施适量浓度的液态水稻壮秧剂能够促进水稻幼苗地上茎叶生长和地下根系的分生,其中喷施100 mL·m^-2浓度的处理,在离乳期和离乳后7 d的两次测量结果幼苗的高度均最高(16.38 cm),生长速度最快(0.65 cm·d^-1),并且分生根最多,相对对照每株多生成2-4条。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解决水稻育秧取土难的问题,对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的育秧基质和配套技术展开了研究,成功研制出以玉米秸秆为主的水稻机插秧专用育苗基质。[方法]研究了玉米秸秆营养土水稻育秧对两种不同水稻品种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两种水稻品种玉米秸秆营养土水稻育秧的秧苗素质明显优于常规营养土育秧,秧苗的株高、根长、根数及鲜干重各项数据均高于常规营养土水稻育秧,表现在根系发达,分蘖多,缓苗快。[结论]玉米秸秆营养土使用方便、安全,可应用于规模化、工厂化水稻育秧。  相似文献   

13.
水稻是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在水稻集中的地区,旱育稀植育秧取土成为一大难题。本项研究针对这一难题,采用稻壳进行无土育秧,从根本上解决春季育秧取土难、稻壳堆放、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把握拔秧设备开发中单株秧苗起拔力的作用范围,定性试验研究了粉质粘土秧田中单株秧苗起拔力的作用范围.试验得出该类土壤秧田中单株秧苗起拔力最大值在25.3 N/株,最小值在4.3 N/株,考虑到其它土壤秧田,单株起拔力范围定在5~30 N/株较为适宜.并简述了正在开发的拔秧设备若干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不同育秧基质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水稻机插秧育秧取土难的问题,对沸石、稻壳灰、珍珠岩、腐熟秸秆、营养土五种育秧基质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沸石基质和稻壳灰基质培育的秧苗生长速率快,叶龄、株高适宜,叶绿素含量高,不定根数多,最长根长大,地上干重和根干重大,适合水稻机插秧的需要。沸石基质和稻壳灰基质是理想的育秧基质。  相似文献   

16.
杂交中稻秧苗密度与苗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杂交中稻秧苗密度对苗质的影响随秧龄玲延长而大。旱、湿秧小苗<6400株/m^2苗高干重、叶面积等无显著差别;中、大苗苗高干重(y1)、单株分蘖数(y2)等与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其回归关系分别可以y1=a-bx和y2=ae^-bx式表达。式中a,b值随苗龄加大,同龄旱秧比湿秧b值小。苗质开始显著下降的秧苗密度(株/m^2):中、大苗依次约为4000和2000(旱秧);3000和1000(湿秧)。大苗单本栽,苗质显著较差的,大田生育及产量亦显著较差。高产高效的适宜秧苗密度(株/m^2),小苗可达6500;中、大苗依次为3000和1000(旱秧),2000和400(湿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几种药剂对水稻立枯病菌的抑菌试验,筛选出2种效果较好的药剂。将这2种药剂按不同比例配方及不同使用浓度进行抑菌试验和田间试验,筛选出防治水稻立枯病混配药剂-56%克枯灵可湿性粉剂。其最佳使用剂量为1.67g/m^2。该药对水稻安全、防效显著,同比同类产品成本低8%-10%。  相似文献   

18.
影响杂交早稻免耕抛栽立苗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四个不同因素对杂交早稻免耕抛栽立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浅水(1cm左右)抛栽、短秧龄(20d)抛栽和前期适当增施氮肥,有利于扎根立苗,早生快发,促进地上部生长。非直立苗的立苗速度与秧龄长短有很大关系,短秧龄有利于加快非直立苗的立苗速度和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19.
不同灌溉方式下水稻乳苗撒播成苗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无水层带泥浆撒播处理,根系发育与茎叶生长比较协调,成苗率迭90.7%,秧苗综合性状好于其他处理,是水稻乳苗抛秧的首选方式;淹水48h后落干处理,有利于发根和扎根立苗,成苗率达92.7%,秧苗综合性状较好,是水稻乳苗抛秧应采用的第2种方式。  相似文献   

20.
对水稻芽撒播在不同灌溉方式下的成苗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水层带泥浆撒播处理,根系发育与茎叶生长比较协调,成苗率达90.7%,秧苗综合性状好于其它处理,是水稻芽抛秧的首选方式;淹水48h后落干处理,有利于发根和扎根立苗,成苗率达92.7%,秧苗综合性状较好,是水稻芽抛秧应采用的第二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