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污染精液引发的猪伪狂犬病疫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种公猪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优良种公猪的高效利用创造了技术条件,但如果携带繁殖障碍性病原因子的种公猪通过污染精液散播  相似文献   

2.
为石斑鱼种间杂交经济型利用提供基础资料,以云纹石斑鱼为母本,赤点石斑鱼为父本进行种间远源杂交,对杂交子一代的生长及越冬作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可以取得杂交受精卵,受精卵的受精率、孵化率均在90%左右,杂交子一代比对照组仔鱼畸形率高;杂交子一代的生长趋势接近母本云纹石斑鱼,体色接近父本赤点石斑鱼,在室内可以正常越冬.云纹石斑鱼♀与赤点石斑鱼♂进行经济型杂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正>猪人工授精技术具有提高种公猪的利用率,减少疫病传播等很多优点。从1985年开始,辽宁省凌源市在三道河子等22个乡镇筹建猪人工授精站,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并实行送精到户,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从种公猪的保健、精液处理、运输、输精适宜时间的判定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得到了养猪户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4,(5)
<正>猪人工授精技术是家畜人工授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广大基层技术人员的辛勤努力,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普及的程度,对发挥优秀种公猪的作用,不受地域限制,增加配种头数等取得了很好效果。但是,在人工授精的同时,也存在种公猪利用时间短的问题,笔者根据长期的工作经验,将影响种公猪利用而被迫淘汰的几种因素总结如下。1影响种公猪利用期短的几种因素1.1精子质量差的公猪经过精心选择,体型外貌都很优  相似文献   

5.
郭苓 《畜禽业》2013,(7):57-59
<正>宝应县年饲养能繁母猪2.5万头。2001年以来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大力推广生猪人工授精技术特别是仿生输精技术,生猪人工授精普及率达到90%以上,生猪人工授精受胎率从原来的54%提高到86%,窝均产仔10.8头,育肥到100kg比本交平均缩短了20d。生猪良补项目实行免费供精,社会劣质种公猪由于收费高而被自然淘汰,大中型养殖场停止了饲养种公猪  相似文献   

6.
吴建峰  李敏 《畜禽业》2008,(3):60-60
<正>人工授精技术的普及使养殖场中饲养公猪的数量在减少,而单头种公猪的作用在加大,从而对公猪的质量要求在增高。为了保证猪群的高生产性能,就需要定期引进外来血源,然而,新引进的公猪容易出现多种问题,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7.
张登辉 《畜禽业》2007,(6):21-22
<正>猪的人工授精具有提高优良种公猪的利用率,减少种公猪饲养量,节省养猪成本;增加遗传性能优良的公猪的利用率,扩大良种覆盖面,加快猪的改良速度;克服时间和区域差异,可以异地配种,减少种猪生殖道传染病、寄生虫病的传播;提高母猪的受胎率;节  相似文献   

8.
目前,猪人工授精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与完善,从操作流程和配种效率等方面极大地提高种公猪的利用率,加快了优良种猪的传播速度,显著增加了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种公猪的调教采精是开展人工授精的前提和基础,沙子岭种公猪的调教要从品种特征、年龄与体重、营养水平、器械及调教方法等多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生猪饲养量接近4亿头。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人工授精不仅可以减少公猪的饲养头数,加大公猪的选择强度,充分发挥优秀公猪的遗传潜力,同时,通过人工授精还可以减少性传播疾病,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另外,人工授精技术  相似文献   

10.
韦骏  莫兴恒 《畜禽业》2007,(7):19-20
<正>猪人工授精是否成功一般以公猪输配母猪数量的大小、受胎率的高低、窝产仔数的多少来决定。近年来,随着猪人工授精技术不断地发展,尤其是输精器械不断改良、精液稀释配方不断改进、精子质量监控不断加强、输精方式不断改善,采用猪人工授精技术无论是在公猪输配母猪比例、受胎率还是窝产仔数上都要好于本交。  相似文献   

11.
真鲷与黑鲷杂交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真鲷黑鲷杂交繁育,培育出一种能结合父母本性状,具有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的杂交子一代。2006年3月从海区选购真鲷(Pagrosomusmajor)、黑鲷(Spraus macrocephalus)亲鱼,通过强化培育,性腺促熟,于4月进行干法人工授精。通过对真鲷♀&#215;黑鲷8及黑鲷♀&#215;真鲷♂获得杂交受精卵,结果真鲷♀&#215;黑鲷♂受精率为87.4%,孵化率为85%,出苗率14.28%;黑鲷♀&#215;真鲷♂受精率为92.1%,孵化率为90%,出苗率7.2%,该批次共获得正交反交杂交鱼苗32000尾。从杂交实际结果看,不管正交还是反交都比自交的结果差,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杂交繁育难度相当大,要达到规模生产。需要继续研究、试验。  相似文献   

12.
与自然交配相比,猪人工授精技术应具有提高种公猪的利用率,减少饲养种公猪数量,能大量节省饲养管理费用,公母猪不直接接触,有利于防疫和减少疫病的传播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笔者根据几年在学院种猪场的生产实践,总结了提高种猪人工授精效果的几项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猪的人工授精技术是以种公猪的培育和商品猪的生产为目的而采用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促进商品猪生产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种公猪死精症或无精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养猪配种实践中,不论是进行人工授精或者是自然本交交配,常常会发生种公猪死精症或无精从而导致受配母猪屡配不孕,不能按计划配种繁殖,不仅增加了种公猪和受配母猪的饲养成本,而且对保障当地养猪业的繁荣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  相似文献   

15.
贾万臣 《畜禽业》2009,(12):50-51
<正>种公羊对于提高羊群的生产力和杂交改良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的规模化羊场和商业化的配种站,种公羊的影响面积较大,对于羊场的经济效益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并且,对于优秀的种公羊,在选  相似文献   

16.
不同品系杜洛克公猪与大长、土杂母猪杂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志明 《畜禽业》2009,(9):43-45
以台系、美系和台美系杜洛克公猪与大长、土杂母猪杂交,对其繁殖、肥育等项目进行测定并经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台美系♂繁殖性能好于美系♂、台系♂,但差异不显著(P>0.05)。生长速度台美杂交系明显高于台系和美系,差异显著(P<0.05)胴体性状台系、美系比杂交系要好,表明生长发育性状存在着杂种优势。不同品系间杂交组合在配种受胎、产仔、肥育性能等方面表现出较大杂交优势,且台美系为最优,表现出良好的配合力,可作为生产杜长大(或杜大长)杂交繁育体系终端父本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提高种猪人工授精效果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象忠 《畜禽业》2006,(6):24-25
与自然交配相比,猪人工授精技术应具有提高种公猪的利用率,减少饲养种公猪数量,能大量节省饲养管理费用,公母猪不直接接触,有利于防疫和减少疫病的传播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笔者根据几年在学院种猪场的生产实践,总结了提高种猪人工授精效果的几项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15,(11)
<正>1母猪不受孕的原因分析母猪不受孕的原因很多,根据笔者多年的猪人工授精经验,现总结出母猪输配不上的主要原因。1.1种公猪及精液方面使用有病公猪及质量较差的精液输精,是母猪输配不上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5,(9)
<正>人工授精开展多年以来,优势凸显,如减少疫病的传染和漫延,大大提高种公猪的利用效率,有利于生猪品种的改良等。下面主要谈一下影响母猪人工受孕率的几个关键点,供大家参考。1种公猪的精液要求必须保质保量,这是提高人工受精率前提。1.1种公猪必须是健康的,整体结构匀称,不能过肥,面相好,体格高大健壮,后退肉型好;睾丸发育良好,性机能旺盛,精液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20.
猪人工授精技术具有提高种公猪的利用率,减少疫病传播等很多优点。从1985年开始,辽宁省凌源市在三道河子等22个乡镇筹建猪人工授精站,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并实行送精到户,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从种公猪的保健、精液处理、运输、输精适宜时间的判定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得到了养猪户的认可,送精半径不断扩大.到2006年实现了猪人工授精统一供精.即网络化体系建设。猪网络化体系建设是个链条工程,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前功尽弃或事倍功半。现将保障猪人工授精网络体系建设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