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试验旨在探讨黄柏、诃子、知母、苏木等常用中草药对水产动物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为今后水产养殖细菌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以美人鱼发光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哈维氏弧菌、创伤弧菌临床分离株为试验菌株,以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及联合抑菌指数(FICI)作为检测指标,研究常用中草药对水产病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水提法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并通过琼脂平板打孔法测定中草药对水产致病菌抑菌圈,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中草药MIC和MBC及微量肉汤棋盘稀释法测定联合抑菌指数(FICI)。结果显示,16种中草药对水产致病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苏木、女贞子、夏枯草、青皮对4种水产致病菌均具有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在10.5~29.0 mm之间,而4种病原菌对马齿苋均表现为耐药;MIC检测结果显示,苏木、女贞子、夏枯草、青皮对4种病原菌的MIC值为7.81~250.00 mg/mL;MBC检测结果显示,苏木、女贞子、夏枯草、青皮对4种病原菌的MBC值为7.81~500.00 mg/mL;联合抑菌试验结果显示,苏木与夏枯草、女贞子及青皮联用仅对美人鱼发光杆菌起到协同抑菌作用,对嗜水气单胞菌、创伤弧菌及哈维氏弧菌均无抑菌作用,女贞子和青皮组合仅对哈维氏弧菌抑菌作用为相加作用,该组合在抑菌效果上对其他病原菌表现为无关或颉颃作用,其他药物组合在抑菌效果上对4种病原菌则表现为无关或颉颃作用;联合抑菌圈测定结果表明,中草药联合使用对4种病原菌抑菌作用不一。本试验结果表明常用中草药对水产动物致病菌具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单味及多味复方中草药对大肠杆菌的药理活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两倍稀释法测定了16种中草药对4种禽大肠杆菌体外抑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选取24种2味组合和12种3~5味组合中草药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所选16种中草药单味均对禽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MIC在3.9克/升至375.0克/升之间;所选24种2味中草药组合的MIC在11.7克/升至250.0克/升之间,而且少数组合对各血清型大肠杆菌有拮抗作用;12种3~5味中草药组合的MIC在11.7克/升至46.8克/升之间,且全部组合均表现有协同作用,显示了中草药配伍应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一些中草药水提取物对牛源耐左氧氟沙星大肠杆菌(E.coli)的抑菌作用,本研究检测了7株牛源E.coli分离株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并采用打孔法和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了20种中草药水提取物及其与左氧氟沙星联用对7株牛源耐左氧氟沙星E.coli分离株的抑制活性,评价抗菌活性较强的几种中草药分别与左氧氟沙星联用在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7株受试菌株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达100%;20种中草药水提取物中只有黄连、五倍子、乌梅、黄芩、五味子、鹿衔草及地榆的抑菌活性相对较高,但与左氧氟沙星联用后,其抑菌活性大部分降低。本研究结果为抑菌中草药方剂的研制提供了相关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辣蓼散不同极性段提取物对兽医临床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水和乙醇等不同极性溶剂对辣蓼散进行提取,用纸片法测定6种提取物对绿脓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鸡大肠杆菌等5种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并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各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辣蓼散不同极性段提取物对5种病原菌有不同的抑制作用;辣蓼散水煎醇提物的抑菌效果最为明显,对鸡白痢沙门氏菌、鸡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MIC均为15.62 g/L,对白色念珠菌与绿脓杆菌的MIC均为31.25 g/L。研究结果为辣蓼散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黄芪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的抑菌活性,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黄芪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相同浓度致病菌灌胃小鼠后,分别用黄芪提取物灌胃治疗,测定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中肠道菌群数量,以确定黄芪提取物的体内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无论是在体外还是在体内,黄芪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最弱;且通过灌注黄芪提取物,显著降低了各种致病菌致病后小鼠的死亡率.通过研究可以得出,黄芪提取物对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具有较明显的体内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选用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和去离子水4种提取溶剂对翻白草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同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微量纸片法对4种活性成分进行体外抑菌试验,了解其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翻白草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有酚类、鞣质类、三萜类、甾体类和黄酮类,主要活性成分对试验菌株均有抑制作用,其中石油醚提取物对粪肠球菌ATCC25912和屎肠球菌ATCC35667的最小抑菌浓度最低。  相似文献   

7.
中西药联用对猪大肠杆菌体外抗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中草药与抗菌药物联用对猪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将所选中草药按常规方法制备水提取物,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中草药水提取物、抗菌药物及中草药和抗菌药物配伍对猪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所选的4种中草药和抗菌药物及其两者配伍对猪大肠杆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抗菌药物和中草药联用的抑菌效力一般表现增强。其中对猪大肠杆菌作用最明显的配伍是秦皮+欣、连翘+欣及石榴皮+菌,其最小抑菌浓度为0.977μg/mL。  相似文献   

8.
中草药对禽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单味及多味复方中草药对大肠杆菌的药理活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两倍稀释法测定了16种中草药对4种禽大肠杆菌体外抑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选取24种2味组合和12种3-5味组合中草药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所选16种中草药单味均对禽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MIC在3.9克/升至375.0克/升之间;所选24种2味中草药组合的MIC在11.7克/升至250.0克/升之间,而且少数组合对各血清型大肠杆菌有拮抗作用。12种3-5味中草药组合的MIC在11.7克/升至46.8克/升之间,且全部组合均表现有协同作用,显示了中草药配伍应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筛选对马红球菌(Rhodococcus equi,R. equi)具有抑菌和杀菌效果的中草药。[方法] 选择黄连、黄芩、大青叶、鱼腥草、黄柏、连翘、金银花及板蓝根共8味中草药制备单味水提物,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及平板涂布法测定中草药水提物对R. equi参考菌株103S及临床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 不同中草药水提物对R. equi的抑菌及杀菌效果不同,其中,黄连、黄柏和连翘单独用药杀菌及抑菌效果显著(P<0.05)强于其他中草药水提物;黄连、黄柏和连翘不同组合联合用药对R. equi的抑菌及杀菌效果均优于单独用药,其中,“黄连+连翘”联用后药效呈相加作用。[结论] 黄连等中草药对R. equi表现出抑菌及杀菌效果,且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独用药,提示这些中草药制剂有望作为抗R. equi乃至其他耐药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有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鱼腥草、五倍子、连翘、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板蓝根、黄连等8种中草药的提取物对鸡源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试验分别采用煎煮法和乙醇浸提法获得单一中草药提取物,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进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抑菌圈直径的测定,采用2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煎煮法所得的蒲公英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和杀菌效果最强,其次是五倍子提取物;乙醇提取法所得的五倍子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和杀菌效果最强,其次是鱼腥草提取物;煎煮法所得的五倍子提取物对沙门氏菌的抑菌和杀菌效果最强,其次是板蓝根,而鱼腥草、连翘、紫花地丁、金银花、蒲公英等提取物对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较差;乙醇提取法所得的五倍子提取物对沙门氏菌的抑菌和杀菌效果最强。研究表明,8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比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更好,其中五倍子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具有不错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探讨4种救必应提取物与抗菌药物联合诱导细菌传代的体外抑菌活性。本试验制备了4种救必应提取物,采用96孔反应板二倍微量稀释法体外检测提取物与抗菌药物联合诱导耐药大肠杆菌传代的抑菌作用。结果显示,4种救必应提取物与抗菌药物联合诱导细菌传代对耐药大肠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提取物Ⅰ、Ⅲ与抗菌药物联合效果最好。提示,救必应提取物Ⅰ、Ⅲ与抗菌药物联合诱导细菌传代具有体外抗耐药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了解4种藏兽药提取物抗细菌性腹泻病的效果,指导兽医临床治疗该类疾病。采用K-B纸片扩散法和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纤毛婆婆纳、松萝、苦参、独一味4种藏兽药提取物对维氏气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志贺氏菌、屎肠球菌、中间耶尔森氏菌、黏质沙雷氏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肠沙门氏菌肠亚种、粪肠球菌、阪崎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阴沟肠杆菌阴沟亚种14种常见致泻性菌的抑菌效果,再利用正交设计软件对纤毛婆婆纳、苦参、松萝和独一味4味藏兽药进行组方优选,同时利用临床分离菌布利丹沙门氏菌建立小鼠细菌性腹泻模型。根据4种藏兽药优选组方的LD50将组方分为高(0.060 g/mL)、中(0.030 g/mL)、低(0.020 g/mL) 3个剂量组对建立的小鼠细菌性模型进行治疗。结果表明,4种藏兽药对大部分试验致泻性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松萝对所有试验菌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4种藏兽药的优选组方高剂量对小鼠细菌性腹泻表现出最好的治疗作用,有利于临床该类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14.
南美蟛蜞菊挥发油的抑菌活性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南美蟛蜞菊挥发油对畜禽、水产养殖中常见致病细菌的抑菌效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南美蟛蜞菊挥发油,研究测定了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耶尔森氏菌、鳗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效果,并用GC-MS分析了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南美蟛蜞菊挥发油对7种供试菌种都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且随着挥发油浓度的增大,其抑菌活性增强;利用气相-质谱联用法(GC-MS)从南美蟛蜞菊挥发油中鉴定出了48种组分,主要含有庚烷(1,3,3-三甲基-三环(2,2,1,0(2,6))、3-蒈烯、α-水芹烯、氧化石竹烯和丁香烯等。  相似文献   

15.
10种中药提取物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研究中药提取物对耐药菌的抑菌作用,采用纸片法和倍比稀释法研究10种中药水提取液对耐氟喹诺酮类药物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用点种法和药敏纸片法研究耐药抑转作用。结果显示,10种中药水提物中黄芩水提取物对耐氟喹诺酮类药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最明显。耐药性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只有黄芩水提取物对Sa1的耐药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65%,但对其他菌株的抑制作用则表现不明显;药敏纸片法显示黄芩对细菌耐药性有最强抑制作用。表明中药水提取物对耐氟喹诺酮类药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且部分药物抑菌作用明显;黄芩水提取物对Sa1菌株具有耐药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给植物源杀菌剂防治沙打旺黄矮根腐病菌(Embellisia astragli)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凹玻片法测试15种药用植物以及大蒜(Allium sativum)、变绿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和核桃青皮 (Juglans regia)3种植物提取液对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黄矮根腐病菌的离体抑菌活性的影响,并测定抑制效果最好的植物提取液对沙打旺种子萌发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e)、大蒜、核桃青皮3种植物提取液对沙打旺黄矮根腐病原菌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P <0.05),抑菌率均达100%,对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力较强, 孢子萌发抑制率均达85%.防风、大蒜、核桃青皮3种植物提取液原液对沙打旺种子萌发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 <0.05),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在50%以下.说明防风、大蒜和核桃青皮的提取液对沙打旺黄矮根腐病田间防治有一定应用前景,但在沙打旺播种时不宜使用其提取液进行药剂拌种.  相似文献   

17.
中药对鸡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25种中药对秦皇岛地区鸡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地方流行株QH1(O78)、QH2(O89)、QH4(O1)的体外抑菌效果,以E.coli标准株ATCC25922作为质控菌株。利用水提法制备中药药液,使终浓度为1g/mL;用平板琼脂打孔法和改良微量二倍稀释-平板法分别测定25种中药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金银花、黄连、乌梅、五味子4种中药对鸡致病性E.coli地方株极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20.3mm~22.7mm之间,其MIC在15.65mg/mL~31.25mg/mL之间;其他药物对鸡致病性E.coli地方株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为鸡致病性E.coli地方株中药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味解表药对奶牛乳腺炎病原菌体外抗菌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19味解表药对15个种属33种120株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合SPSS17.0软件中单因素方差分析法以及同种属菌株MIC50和MIC90的统计,比较分析6味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解表药体外抑菌活性的强弱。结果表明,苍耳子和蝉蜕体外对试验菌株无抑菌活性;桂枝、紫苏叶、荆芥、白芷、细辛、辛夷、藁本、牛蒡子、桑叶、葛根、北柴胡共11味解表药的总体抑菌活性较差;而香薷、麻黄、防风、薄荷、菊花、升麻6味药的抑菌活性相对较强,其中以香薷的抑菌活性最强。麻黄、防风、薄荷、菊花和升麻5味药抑菌活性的强弱与菌株种属有关:对于革兰氏阳性菌,抑菌活性最强的为防风,其次为菊花,相对最差的为升麻、麻黄和薄荷;对于革兰氏阴性菌,5味药的总体抑菌活性都较差,相对以麻黄的抑菌活性强,其次为薄荷,再次为菊花和升麻,最差为防风。  相似文献   

19.
柠檬酸对三种常见水产病原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荧光假单胞菌3种常见水产病原菌,用于测定柠檬酸的抑菌效果及最小抑菌浓度,并研究了柠檬酸抑菌作用的持续性。其中荧光假单胞菌为革兰氏阴性菌。试验结果表明,柠檬酸对3种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并得到最小抑菌浓度,依次是:0.0011g/ml,0.0008g/ml,0.00125g/ml;在最小浓度下抑菌作用可达6d之久,可见柠檬酸抑菌效果有较好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