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讲 乌鳢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乌鳢的体形(见图)呈圆筒状,尾部略侧扁;头尖、长而平扁,上覆鳞片,颇似蛇头,口大,端位,口裂稍斜并一直延伸到眼后,下颌稍突出;上下颌、犁骨和口盖骨上密布细齿;眼  相似文献   

2.
泥鳅体细长,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明显的黑斑,其他各鳍灰白色。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  相似文献   

3.
黄鳝体长约20.70厘米,无鳞或具很小鳞片,背、臀鳍很低且绕过尾端相连续,鳃通常仅于喉部有一外鳃孔。前段管状,至尾渐侧扁,尾端扁细。全体裸露无鳞,头大,锥形,吻尖。口大,端位,上颌稍突出,一些种类的鳃本身很小,依靠通过喉部或肠的黏膜吸人的氧进行呼吸。在东方是有价值的食用鱼类,往往蓄养于池塘或稻田中。  相似文献   

4.
斑点叉尾(鱼回)原产于北美洲,属大型鱼类,最大个体可达20公斤左右。美国从1955年开始人工饲养斑点叉尾(鱼回)。由于该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无肌间刺,加上生长快,个体大,食性杂,抗病力强,起捕率高,适温广等特点,因而深受消费者和养殖者的青睐。 一、生物学特性 斑点叉尾(鱼回)体形较长,体前部较宽肥,后部稍细长,腹部较平直。体表光滑无鳞,粘液丰富,侧线完全。其头部较小,口亚端位,上下颌有小而密的细齿。具4对触须,以口角须最长。背鳍和胸鳍均有一根硬棘,具脂鳍  相似文献   

5.
秦岭细鳞鲑     
正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又名细鳞鱼、花鱼、梅花鱼、金板鱼等。属硬骨鱼纲,鲑形目,鲑科,细鳞鲑属的鱼类。保护等级:国家Ⅱ级。秦岭细鳞鲑体长、侧扁、吻钝。口亚下位,上颌骨后伸达眼中央下方,下颌较上颌短,上下颌齿排成弧形,上颌齿约46枚,下颌齿约28枚。犁骨齿和腭骨齿约32枚,排列成马蹄形。眼大,距吻端较近,眼间较宽。鳃孔大,侧位,向前达眼中央下方,鳃膜不和颊部相连。体背细鳞,头部无鳞;  相似文献   

6.
1鹌鹑公母的鉴别1.1出壳后3周龄时,公鹑的胸部开始长出红褐色的胸羽,其上偶有黑色斑点,而雌鹑有淡淡褐色胸羽,密布着黑色粗细不等的斑点。亚月龄时,雄鹑在下颌、喉部开始呈现赤褐色,胸羽为淡红褐色,其上镶有小黑斑点,腹部里淡黄色,胸部较宽;雌鹑脸部为黄白色.下颌与喉部为白色,胸部缀有黑色小斑点,美观、素雅;此时雄鹑已开始呜叫,鸣声短促而响亮。1.2从泄殖腔鉴别:雏公鹑的泄殖腔粘膜呈黄色,下壁中央有一小的生殖突起物,而维母鹑的泄殖腔无此突起物,且粘膜呈淡黄色。成年的公鹑的泄殖腔有一粉红色球状物,稍一压迫,可…  相似文献   

7.
鳗鲡Anguilla japonica俗名青鳝、白鳝、河鳗。属鳗鲡目,鳗鲡科。其肉味鲜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丰富,并具有清凉解暑、滋补强身作用,是淡水养殖的重要对象之一。 1 鳗鲡的生物学特征 鳗鲡呈圆筒状,后部稍侧扁。头长而尖,吻短,鳃孔小。侧线完全。鳞小,埋于皮下、呈席状排列。胸鳍短圆。无腹鳍。背鳍、臀鳍低而长,与尾鳍相连。体背侧呈灰绿色,腹侧色淡。 鳗鲡属降河性洄游鱼类,每年霜降至立冬前后,性成熟群体分别从江河湖泊等肥育场所顺流而下,入海作生殖洄游。每年春季谷雨前后,大批幼苗(俗称白仔  相似文献   

8.
光倒刺鲃的年轮特征与生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分别采集于贵州清水江和都柳江的共计249例标本,观察了光倒刺鲃鳞片、主鳃盖骨、匙骨、脊椎骨4种材料的年轮特征。结果表明,光倒刺鲃这4种年龄鉴定材料的年轮特征各不相同,以鳞片年轮特征最为清晰。根据71例光倒刺鲃标本的体长、体重、鳞径资料,拟合出其体长与鳞径的关系。光倒刺鲃的生长拐点年龄为11.13龄,体长为679.12 mm,体重为7 483.87 g。  相似文献   

9.
6.赤皮病 症状:病鱼鱼体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部分或全部鳍基部充血,鳍的末端腐烂,常烂去一段,鳍条间的组织也被破坏。鱼的上下颌及鳃盖部分充血,呈现块状红斑,鳃盖中部表皮有时烂一块。以致变成透明。有时鱼的肠道也发炎充血。 流行情况:此病在草鱼、青鱼、鲤等鱼中很普遍。我  相似文献   

10.
鳄龟(学名:American Snapping Turtle)原产北美洲,又叫小鳄龟,最大体重10kg(另一种大鳄龟最大体重100kg),其长相奇特,粗看酷似一条鳄鱼,其头伸出体外,不能全部缩入壳内;嘴部上下颌略尖,眼睛有神;尾两边有肉突,尾背前面2/3处有一条鳞皮状隆起的棱脊,并呈锯齿口状;背壳很薄,上有三条纵向背棱,并分成许多丘突,上皮以棕色为主;腹甲小,占腹部面积15%,皮肤白色或粉红色(幼时黑色);四肢粗状结实,整  相似文献   

11.
月鳢[Channaasiatica(Linnaeus)],俗称七星鱼、点星鱼、点秤鱼等,属鲈形目、鳢科、月鳢属,是一种优质小型淡水野生鱼类。月鳢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为21.8%~22.5%,粗脂肪含量为2.3%~2.7%,肉嫩少刺,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可食率达76%,且具有滋补生肌、活血去湿等多种药用功效,因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广阔,开发价值较高。1月鳢的生物学特性1.1形态特征月鳢体直长,呈棒状,尾部侧扁,尾柄短而高,头部宽扁,头、体均被鳞片,头顶、头侧鳞片大。背鳍、臀鳍长,没有腹鳍,尾鳍圆形。侧线完全,体侧分布许多黄绿色亮点,背鳍和臀鳍常有亮绿小斑点。体…  相似文献   

12.
<正>雪豹(panthera uncia schreber)是中亚高原的特产动物,是我国一类保护动物,国内主要分布于青海、甘肃、新疆、西藏、四川及内蒙古西部等地区,栖息于海拔为3 000~4 500 m的高山裸岩、高山草甸、高山灌丛、山地针叶林缘地带。雪豹外表基本的毛色为浅灰色并有黑色的环或者斑纹,头和颈部的斑点为实心,身体上呈现不规则的圆环,背部的斑点连接在一起形成了自颈部到尾部的两条黑色纹线;耳短而圆,位于  相似文献   

13.
(一)哲罗鱼主要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哲罗鱼体呈长形侧扁,头平扁,口裂大,鳞细小,有脂鳍,体背苍青色,体侧下部及腹部银白色。1龄鱼体侧有暗色小斑点,繁殖期成熟雌雄鱼均出现桔红色婚姻色。2.生活习性。野生哲罗鱼全年绝大部分时间栖息在20℃以下水质清澈的水域中,主要分布在一  相似文献   

14.
<正>香猪又名"迷你猪",是一个饲养历史悠久和遗传基因稳定,且品质优良、珍贵稀有的地方小型猪品种。香猪外貌清秀,体型矮小,头较直,额部皱纹浅而少,纵行呈倒八字型,无旋毛,眼睛周围有一圈无毛眼晕,被毛呈黑色,稀疏而有光泽,四蹄、额心为白色;皮薄骨细,嘴圆而尖,吻端粉红色或黑色,耳小而薄,略向两侧平伸或稍下垂;身躯短,背腰宽凹,腹大而圆、触地,后躯较丰满,四肢细短,前肢正直,后肢多卧系;  相似文献   

15.
草鱼出血病是在草鱼鱼种阶段危害较大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流行广,发病率与死亡率都较高。1草鱼出血病可分为三种类型1.1红肌肉型病鱼体色暗黑而微红,外表无明显的出血现象或是轻微出血,肌肉充血明显,往往全身的肌肉都呈红色。10cm以下的病鱼,对着阳光或灯光观察,可见皮下充血;10cm以上的病鱼,剥去皮肤后,肌肉有点状或斑块状瘀血。病重者,全身的肌肉充血,呈鲜红色,鳃部一般无明显症状,少数病重者有“白鳃”现象。此类型在较小的草鱼种中较常见。1.2红鳍红鳃盖型病鱼的口腔、下颌、鳃盖、眼眶四周及各鳍基部有明显的出血,有的鳞片下也有出血…  相似文献   

16.
<正>1黄鳍鲷生物学概述黄鳍鲷,俗名"赤翅仔"、"黄鳍"、"黄翅"、"黄颊"、"黄脚立"等。该鱼广泛分布于日本、朝鲜、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红海及我国台湾、福建、广东沿海。适应力强,生长快,为我国南方养殖的重要对象。黄鳍鲷体长椭圆形,侧扁,背面狭窄,腹面钝圆。体高,头部尖。背鳍鳍棘部与鳍条相连。尾叉形。体色青灰带黄,体侧有若干条灰色纵走线,沿鳞片而行。背鳍、臀鳍的小部分及尾鳍边缘灰黑色,腹  相似文献   

17.
1看鱼体健康的鱼体表鲜艳有光泽,鳞片完整,呼吸顺畅有力。如体表或肌肉出现出血现象,鳃盖发红则可能是出血病;如体色消退,无光泽,可能是烂鳃病;如皮肤充血,体表粘液增多,部分鳞竖起或脱落,鳍条残缺不全,可能是竖鳞病;  相似文献   

18.
太湖白鱼是闻名的"太湖三白"之一,其体长而侧扁,口下位,下颌坚硬而向上翘,从腹鳍基部至肛门间有腹棱,身披细鳞且鳞片排列不紧密,生长快,肉味美.下面将太湖白鱼池塘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谢风  水清 《广西蚕业》2006,43(2):51-52
桑树烂头病又称桑树细菌性黑枯病、桑疫病,是桑树重要病害之一.病斑有两种类型:一种由叶片气孔侵染引起,发病初期呈油渍状圆形或不规则形半透明斑点,后扩大转变为黄色至黄褐色病斑,周围叶色稍褪绿,气候干燥时中央会串孔;另一种是通过叶柄、叶脉从维管束感染引起的,病叶叶脉变褐,由叶脉限制形成多数细小的多角形病斑,在叶脉、叶柄上产生暗黑色稍凹陷的细长条斑,严重时叶片皱缩,大部分发黄脱落.病菌侵入嫩梢时,嫩梢和芽叶变黑腐烂,形成烂头.病害蔓延到枝条时,病枝上出现粗细不等的点线状棕褐色斑,斑点上常溢出淡黄色的珠状菌脓,严重时病斑可深入枝条深层组织.  相似文献   

20.
鱼锚头蚤病又叫针虫病、蓑衣病,是桡足类动物锚头蚤寄生鱼体引起的鱼类疾病。一、流行情况锚头蚤寄生在鱼的鳃、皮肤、鳍、限、口腔等处,只有雌性成虫才营永久性寄生生活,无节幼体营自由生活,桡足幼体营暂时性寄生生活。在水温12℃~33℃之间锚头蚤均可繁殖,水温20℃~25℃为流行季节,此病在国内外均有流行。锚头蚤对寄主有选择性,如多态锚头蚤寄生在鳙、鲢体表;草鱼锚头蚤寄生在草鱼体表;鲤鱼锚头蚤寄生在鲤、鲫、鲢、鳙、乌鳢、青鱼、淡水鲑的体表、鳍及眼上。本病对鱼种危害程度最大,当有4~5个虫体寄生时即可引起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