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浸渍后处理及干燥处理对木材树脂浸渍改性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浸渍后处理方式和干燥方式对MUF树脂浸渍材增重率和尺寸稳定性的影响,为树脂浸渍改性技术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利用5%、10%、15%和25%浓度的MUF树脂真空加压浸渍毛白杨木材,每种浓度树脂浸渍后试样首先分别进行4种方式浸渍后处理(气干处理7天、高湿度环境中平衡处理7天、树脂溶液中平衡处理7天以及不进行气干或平衡处理),然后分别利用2种干燥方式(直接干燥和湿干燥)进行干燥处理,干燥处理后测量不同处理条件下树脂浸渍材的增重率和容胀率,最后将素材和树脂浸渍材置于蒸馏水中常压浸渍14天,测试树脂浸渍材的抗胀率和径弦向差异湿胀程度。【结果】木材增重率与树脂浓度呈正相关关系,4种浓度树脂浸渍后试样增重率分别为9.7%、19.1%、28.4%和50.0%;不同浸渍后处理试样间的增重率差别不大;相同浸渍后处理条件下,直接干燥试样的增重率略低于湿干燥试样的增重率。树脂浸渍后,置于高湿度环境或树脂溶液中处理的试样,细胞壁容胀率较高;相同浸渍后处理条件下(除气干处理外),直接干燥试样的细胞壁容胀率低于湿干燥试样的细胞壁容胀率。树脂浸渍材抗胀率的变化规律与其细胞壁容胀率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随着增重率增加,树脂浸渍材的径弦向湿胀率均降低,而其径弦向差异湿胀程度呈增加趋势,低增重率时试样的径弦向差异湿胀程度低于素材,而增重率超过30%左右时试样的径弦向差异湿胀程度高于素材。【结论】1)相同浓度树脂浸渍条件下,干燥方式对增重率的影响大于浸渍后处理方式,湿干燥处理有利于树脂在木材内部良好固着,从而获得更高的增重率;2)细胞壁容胀率受浸渍后处理方式和干燥方式二者的共同影响,置于高湿度环境或树脂溶液中的浸渍后处理有利于树脂继续扩散到木材细胞壁,湿干燥处理有利于树脂进一步扩散到木材细胞壁中并良好固着,从而对细胞壁产生更好的容胀效应;3)树脂浸渍材的抗胀率与细胞壁容胀率密切相关,树脂对细胞壁的容胀是树脂浸渍材尺寸稳定性提高的前提;4)树脂浸渍材的径弦向差异湿胀程度随增重率增加而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
酚醛树脂处理杨木、杉木尺寸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采用酚醛树脂浸渍处理人工林杨木、杉木,然后通过热压定型工艺制得表面密实化木材。对其尺寸稳定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处理试材的增重率、抗胀率和阻湿率随树脂浓度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大,弦向和径向干缩率明显降低,在树脂浓度较低时变化较大,当达到一定量时变化趋于稳定。就压缩变形恢复率而言,当树脂浓度超过10%,压缩变形恢复率很小,说明表面密实化木材的压缩变形几乎被固定。  相似文献   

3.
对进口辐射松木材分别以4个温度水平和3个时间水平进行热处理。结果显示:随着温度升高,试材抗弯弹性模量呈现波动式变化,200℃时出现最大值;抗弯强度逐渐减小;随时间延长,抗弯性能均缓慢下降。热处理可有效提高试材尺寸稳定性,试材平衡含水率、阻湿率和抗胀率主要受温度影响,受热处理时间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对进口辐射松木材分别以4个温度水平和3个时间水平进行热处理。结果显示:随着温度升高,试材抗弯弹性模量呈现波动式变化,200 ℃时出现最大值;抗弯强度逐渐减小;随时间延长,抗弯性能均缓慢下降。热处理可有效提高试材尺寸稳定性,试材平衡含水率、阻湿率和抗胀率主要受温度影响,受热处理时间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利用聚乙烯醇缩甲醛改性剂对杨树木材进行浸渍改性,对其改性材的尺寸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材的径向、弦向和体积干缩率与素材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全干到吸水饱和状态的过程中,当改性剂达到一定浓度时,改性材的径向、体积湿胀率与素材相比有明显下降,弦向线湿胀率下降不明显。从气干到吸水饱和状态的过程中,改性材的径向、弦向湿胀率与素材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改性材体积湿胀率随着改性剂浓度的上升而呈下降趋势,当改性剂浓度为30%时,改性材体积湿胀率为6.85%,与素材相比下降了5.54%。改性材吸水率随改性剂浓度的上升而下降,最低可达159%;改性材的抗干缩系数(ASE)随改性剂浓度上升而增加,最大可达47.8%。改性材的尺寸稳定性能要明显优于杨树素材。  相似文献   

6.
对用 H 液的 4 种不同时间处理与未处理的 25~30 年生 5 株苹果树木材的物理性质进行测试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木材密度处理材与未处理材之间差异显著;未处理材的木材全干干缩率、木材湿胀率与基本密度呈线性负相关,处理材的木材全干干缩率、木材湿胀率与基本密度多呈线性正相关;处理材的木材吸水率与基本密度呈线性负相关,未处理材的木材吸水率与基本密度呈线性正相关.经 100℃温度 H 液处理能减小干缩比,对木材性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温度150~210℃保温4h、180℃保温2~6h为条件,探究桃花心木材适用的热处理工艺。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延长,试材平衡含水率和湿胀率逐渐降低,阻湿率和抗胀率增大;抗弯弹性模量在180℃以上时明显降低,抗弯强度随温度升高一直下降;随180℃保温时间的延长,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先下降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
以杉木、马尾松木材和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为试材,利用超临界CO2携带戊唑醇对试材进行防腐处理,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辅助防腐处理工艺对戊唑醇的留着率以及分布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压力的增大,试材中戊唑醇的平均留着率和分布梯度都增大;温度对戊唑醇剂的留着率影响较复杂,处理温度45℃,留着率最高,同时温度与戊唑醇分布梯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处理时间以30 min为宜。  相似文献   

9.
利用生物质燃气对落叶松进行热处理,处理温度190℃,处理时间4 h。测试落叶松热处理材与素材的平衡含水率、湿胀率和力学强度。结果表明:经过生物质燃气热处理后,落叶松处理材的平衡含水率和湿胀性明显降低,顺纹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均有小幅下降,分别下降了6.47%和7.4%;而落叶松热处理材的抗弯弹性模量基本保持不变。由此说明,以生物质燃气为处理介质,在合适的热处理条件下对落叶松木材进行处理,在改善湿胀性的同时,木材的力学强度下降幅度可以控制在10%范围内,对其使用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热处理对毛白杨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白杨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温度(160、180、200℃)、处理时间为3 h的热处理工艺,探讨了热处理对毛白杨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与未处理材相比,毛白杨处理材的重量减少了2.0%~5.6%,绝干密度降低了18.8%~22.2%,弦向湿胀率降低了22.8%。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木材重量逐渐降低,密度减小,抗胀性提高,尺寸稳定性提升,表面材色变深;处理材木材细胞壁的纵向弹性模量和硬度随温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文章研究了SGB硼浓缩液木材防腐剂对腐朽菌、白蚁和哺乳动物等生物的毒性,结果表明:SGB防腐剂处理材具有较好的抗白蚁性和耐腐性,该防腐剂对大白鼠的急性经口毒性为低毒级,SGB是适合用于喷涂使用的环保型木材防腐剂。  相似文献   

12.
文章研究了SGB硼浓缩液木材防腐剂对腐朽菌、白蚁和哺乳动物等生物的毒性,结果表明:SGB防腐剂处理材具有较好的抗白蚁性和耐腐性,该防腐剂对大白鼠的急性经口毒性为低毒级,SGB是适合用于喷涂使用的环保型木材防腐剂。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马尾松、尾叶桉、马占相思和南洋楹4种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KJQ、TRQ、WAQ 3种涂料与防腐剂复配处理木材,研究复配涂料对木材耐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JQ复配涂料处理对提高马尾松的耐腐性能较其它2种涂料好。经KJQ复配涂料处理后,马尾松、尾叶桉、马占相思和南洋楹木材的耐腐性能由原来的稍耐腐等级提高到强耐腐等级,其中KJQ涂料与DDAC、IPBC和SGB 3种防腐剂活性成分复配后的处理材耐腐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4.
竹子是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优良林种,有着繁殖容易、成林快、一次造林科学经营可持续利用等优点,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资源,其中,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H.de Lehaie)为我国所特有的最重要的经济竹种,具有分布广、面积大、利用领域广、效益好等特点。全国现有毛竹林面积720万hm2,其中,毛竹  相似文献   

15.
木材防腐剂中防水剂的功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进口和国产2种乳化石蜡防水添加剂,分别加入到CCA和ACQ防腐剂中,进行防腐处理木材的吸水性、干缩湿胀性、及其对木材浸注性能的对比试验。结果发现,防水剂可以降低木材的吸水性和吸水速度,但木材干缩性增加,湿胀性有增有减;处理液的浸注性能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进行了盖杨、辽宁扬、辽河杨的优良特性比较。结果表明,盖杨生长速度快,5年生单株村积生长量较辽宁杨高出7.40%~40.90%(盖州试验林除外),较辽河杨高出9.1%~38.2%;盖杨材质优良,气干密度分别为辽宁杨、辽河杨的106.31%、117.04%,基本密度为辽宁扬、辽河杨的107.75%、116,48%;木材纤维长宽比的大小是造纸纤维质量的重要指标,盖杨为48.65,大于辽宁杨和辽河杨。盖杨是速生丰产林和纸浆林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7.
阻燃剂WFRJ1改性木材的体积稳定性和涂饰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阻燃剂WFRJ1处理大青杨木材并对处理材的阻燃性能、涂饰性能和体积稳定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WFRJ1可用于木制品的阻燃处理。当WFRJ1浓度为10%时,氧指数可达到50%以上,与水溶性RF树脂复配,可大幅度提高处理材的抗胀缩率和阻湿率,增加体积稳定性。经WFRJ1处理后杨木单板的涂饰性能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印楝作为植物源木材防腐剂活性物提取的重要来源深受研究人员的重视,对其活性物的萃取工艺也多种多样。本文采用了超声波震荡法、微波萃取法及水浴搅拌法对印楝种子粉末进行提取,在不同物液比(1∶8、1∶10、1∶12)、不同温度(30、40、50℃)下,对比分析三种工艺的粗提率。结果表明,三种提取工艺的提取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物液比(印楝种子粉末与乙醇-水之比)的降低而增大;在对印楝种子活性成分粗提取时的三种方法比较,温度控制在50℃,物液比为1∶12时,微波萃取法的提取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壳聚糖金属配合物处理后竹材的防褐腐作用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年生新伐毛竹为试材,以褐腐菌棉腐卧孔菌为试菌,对壳聚糖铜配合物(CCC)、壳聚糖锌配合物(CZC)及相应的金属盐(氯化锌)和铜铬硼(CCB)、ACQ处理材的耐腐性能、力学性能及胶接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CCC处理的竹材对棉腐卧孔菌的耐腐性能不及CCB和ACQ处理材;但是,随着CCC处理浓度的增加,处理材耐褐腐性能明显增加,当处理材中金属离子保持量达到5.141 kg·m-3时,腐朽后质量损失低于6.1%.2) CZC处理毛竹试材的耐腐效果低于CCC、CCB和ACQ,略高于氯化锌处理材,当CZC中金属离子保持量高于5.091 kg·m-3时,处理材的质量损失在26.4%~29.0%之间.3) 同素材(未处理材)相比,经防腐剂处理后的竹材力学性能及胶接性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尤其是CCB处理材.在所测指标中,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下降最明显,横纹抗压强度和胶接强度除CCB外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0.
尤幻雪  宋桢 《木材工业》1995,9(3):13-15
CCB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木材防腐剂,但它的抗流失性能不如CCA,由于它是水溶性防腐剂,故处理后木材的尺寸亦不稳定。本研究采用在防腐剂中添加聚合物或树脂的方法来提高CCB的抗流失性能,使CCB处理材的尺寸稳定性大大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在CCB中添加少量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后,铜、铬、硼的流失与不加树脂相比分别减少57.63,78.53和96,46%;木材湿胀性在弦向减少91.97%、径向减少88.34%、体积减少84,20%;处理材的抗腐力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