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6 毫秒
1.
中国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是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并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公约附录Ⅰ中。它具有分布广、个体大、生长快等生物学优势,其肉质滋补性强、药用价值独特,倍受人们关注。随着中国大鲵的全人工繁育成功,子二代批量生产,大鲵子代的健康养殖及其病害防治成了实践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近3年来对中国大鲵子一代、子二代的健康  相似文献   

2.
利用定量投喂的方法研究不同饵料对大鲵幼体生长性能的影响差异性,试验选用同一亲本所产且孵出日龄相近、刚进入开口阶段并处于混合营养期的大鲵幼体12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尾,分别标记为B-0、B-1、B-2和B-3。B-0组为对照组,投喂天然饵料红线虫;B-1组投喂人工饲料与微生态制剂配合料;B-2组投喂质量比为11的红线虫与人工饲料混合料;B-3组投喂质量比为11的人工饲料与鲢鱼肉混合料。在室内循环流水的水族小箱中,进行80 d的生长试验,通过对不同组幼鲵特定生长率、增重率、肥满度及饵料转化率等参数的差异性分析,筛选幼鲵最佳养殖投喂饲料。结果表明:摄食50%鲢鱼肉与50%人工饲料混合组与摄食50%红线虫与50%人工饲料混合组的幼鲵生长较慢,且前者在试验的第40 d停止摄食,后者在试验的第55 d停止摄食;摄食天然饵料红线虫组和摄食人工饲料与微生态制剂混合组幼鲵的生长发育较好,二者相比之下,摄食人工饲料与微生态制剂混合组幼鲵的生长发育更好。试验过程中幼鲵停止摄食的现象,可能原因是随着大鲵的生长,试验饲料在营养要素、营养配比以及适口性等方面已不能满足其在水体环境中获取各营养要素而生长的要求。综合各项评价指标,人工饲料与微生态制剂混合料可替代大鲵幼体天然饵料红线虫而作为其主要饲料,这一结果为大鲵人工饲料绿色添加剂配方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依据,但是人工饲料与微生态制剂混合料组与红线虫组相比,并没有表现出很明显的优越性,还需加强试验调整大鲵人工饲料微生态制剂的配方以达到其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鲵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近年来,由于大量捕捉野生资源以及生态恶化,已致大鲵濒危。人工养殖是保护野生资源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城固县畜牧兽医工作站1998年做了人工驯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大鲵:捕捉野生。食饵:市售鲜小鱼、泥鳅、黄鳝。鲵池:3×2×1.5 m水泥池一个。2方法选健壮大鲵100尾,入池3 d后投饵任其自由捕食,保持池内有足量活饵。鲵池遮荫,水深50 cm,高温期4~7 d换水,低温期10~15 d换水,定期消毒。(1)试验4月份开始,7月份患病死亡两尾,11月5日捕捞称重。结果见表1。表1试验结果试验组(尾)重量(kg)平均…  相似文献   

4.
正大鲵繁殖过程中的子二代、子三代经选优后余下的部分可作为食用大鲵,金秀瑶族自治县食用大鲵的价格走势与其他省区的价格走势一致,从3年前的超1 000元/kg跌至目前400元/kg及以下,至今仍然"有价无市"。笔者曾亲历2012年官方张家界大鲵论坛,参与过金秀瑶族自治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大鲵科普养殖示范基地的后期建设、驻地管理、跟踪示范户等,历时4年多,有幸涉及这一行业并接触多个规模场主、养鲵户,现就食用鲵养殖技  相似文献   

5.
1试验材料和方法1.1供试鲵、饵、设施:①大鲵:捕捉野生大鲵。②食饵:市售鲜小鱼、泥鳅、黄鳝。③鲵池:3×2×1.5 m水泥池3个。2试验方法选健壮大鲵60尾分大、中、小三种规格各20尾分养。入池3 d后投饵任其自由捕食,保持池内有足量活饵。鲵池遮荫,水深50 cm,高温期间隔4~7d换水,  相似文献   

6.
我国养龟业现状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婷  黄成 《经济动物学报》2007,11(4):238-242,245
自2003~2006年,采取普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16个省的龟类养殖种类、面积、数量和养殖模式等状况进行了调查。截至2006年12月,中国养殖龟类动物49种,其中43种属曲颈亚目(Cryp-todires),6种属侧颈龟亚目(Pleurodires)。养殖面积在5.333万~10万hm2,种龟存栏量为200万~400万只,每年孵化龟苗(3~4)×107只。已有29种龟类获得子一代,7种获得子二代,2种获得子三代。基于调查结果,对当前我国养龟业的驯养繁殖特点及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池养线纹尖塘鳢的生殖及全人工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进线纹尖塘鳢野生幼鱼,在池塘驯养至性成熟,经多代的混合选育,2002年育出子二代以后亲本2 000尾。进行池塘人工诱导产卵、受精,连续4年间获得受精卵6 143.5万粒,孵育出仔鱼4 983万尾,孵化率81.1%,相对孵育仔鱼量为65.1尾/g,取得全人工繁殖成功。试验结果表明,线纹尖塘鳢的卵小,长径仅0.6~0.9 mm,短径0.4~0.6 mm,初孵仔鱼全长2.875 mm;仔鱼混合营养期短,仅2~3 d以上,这些特点对仔鱼成活率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8.
王锦蛇幼蛇的饲养与子一代的繁育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王锦蛇的自然资源,于1 998年8月~2 0 0 3年8月对王锦蛇幼蛇的饲养技术和子一代的繁育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只要满足王锦蛇幼蛇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和食物条件,就能够在人工条件下饲养王锦蛇幼蛇,并获得子二代王锦蛇  相似文献   

9.
非原产地人工繁殖大鲵一直是个难题,本研究在模拟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大鲵人工繁殖。对亲本进行强化培育,促使雌雄亲体性腺发育同步成熟;依据性腺发育的综合特征判定,在最佳的繁殖时间段对大鲵进行催产和人工授精;根据大鲵受精卵发育特点,设计专用孵化装置,提高孵化率。在2012-2015年的4批次试验中,累计繁殖♀41尾,♂36尾,受精率分别为45.7%、62.3%、85.0%和86.2%,孵化率为分别为28.6%、56.7%、71.4%和72.6%,4年共计繁殖苗种9 089尾,繁殖后的亲鲵体质健康,成活率100%。  相似文献   

10.
试验随机选取了刚开口的大鲵幼体26尾,任意选取幼鲵8尾作为对照组,其水体中不添加氨基酸;谷氨酸组任意选取幼鲵12尾,水体中添加谷氨酸;混合氨基酸组任意选取幼鲵6尾,其水体中添加谷氨酸与苏氨酸的混合氨基酸。通过对幼鲵体重、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生长效率等指标的分析,研究3种不同氨基酸投喂条件下大鲵幼体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添加混合氨基酸的幼鲵增长最好,只添加谷氨酸的幼鲵前期增长低于对照组,但后几次测量的生长效果好于对照组。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发现,谷氨酸组与混合氨基酸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鲵子二代规模化人工孵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研究了影响大鲵子二代孵化率的环境因子(包括水质、水温、孵化密度)、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技术。从理论上阐明孵化水质的离子比例平衡直接影响孵化率和苗种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广州华宝珍稀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场调节水和水库水适合孵化,孵化率分别为53.3%和46.7%;过高、过低孵化水温都可导致大鲵胚胎发育停止,适宜孵化水温为16~22℃,最适水温为(20±1)℃;孵化密度以每筛(25 cm×35 cm×6 cm)放150颗受精卵为宜(孵化率为48%)。在本试验设定的条件下,大鲵孵化率逐年提高,由1998年的平均3%,提高到2003年的平均18%。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鲵养殖繁育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1987 ~1998 年连续12 年对中国大鲵( Andrias davidianus) 进行养殖繁育技术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养殖周年成活率达75 % ~90 % ,从1989 年起至今已连续10 年产卵,从1991 年起至今已连续8 年人工孵化出大鲵幼苗。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大鲵稚体的最佳饵料,本试验研究了不同饵料对大鲵稚体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取平均体重为(1.08±0.01)g的大鲵稚体30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5组大鲵稚体投喂5种不同的饵料,分别为鱼块、黄粉虫、水蚯蚓、卤虫和米虾,养殖时间为60 d。结果显示:不同饵料对大鲵稚体的存活率以及全鱼水分、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米虾组的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为各组最高,显著高于水蚯蚓组和卤虫组(P0.05);黄粉虫组和水蚯蚓组的肥满度显著高于卤虫组(P0.05)。干物质效率表现为鱼块组和水蚯蚓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米虾组显著高于卤虫组和黄粉虫组(P0.05),卤虫组显著高于黄粉虫组(P0.05);各组间大鲵稚体蛋白质效率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水蚯蚓组米虾组鱼块组卤虫组黄粉虫组;鱼块组脂肪效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卤虫组和米虾组显著高于水蚯蚓组和黄粉虫组(P0.05),水蚯蚓组显著高于黄粉虫组(P0.05)。米虾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为各组最高,显著高于黄粉虫组和卤虫组(P0.05);而全鱼粗脂肪含量最高的是黄粉虫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大鲵稚体全鱼17种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水蚯蚓组、卤虫组和米虾组的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显著高于鱼块组和黄粉虫组(P0.05)。鱼块组和米虾组大鲵稚体胃肠道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黄粉虫组和卤虫组(P0.05);黄粉虫组胃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胃肠道淀粉酶活性仅卤虫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所述,米虾是大鲵稚体的最佳饵料,鱼块次之,水蚯蚓和黄粉虫最后选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人工三倍体新桑品种嘉陵20号冬芽生长点为接穗,嫁接在西桑1号×西桑3号F1的试管苗茎段上,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这样可以将快繁、脱毒、复壮、嫁接集为一体,快速建立人工三倍体嘉陵20号的母本圃,解决生产上该品种接穗的供应,防止品种退化等.  相似文献   

15.
家蚕人工饲料育用新品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是制约人工饲料实用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开发出低成本人工饲料后,经过定向选择育成了适应人工饲料育的蚕品种“西6 x 734”,其原种小蚕人工饲料大蚕桑叶育的饲育成绩与全龄桑叶育相当,且发育整齐,一代杂交种饲育成绩和缫丝成绩均达到桑叶育水平。  相似文献   

16.
采用山东省蚕业研究所现有低成本人工饲料饲养本所家蚕资源品种,研究其摄食性,结果杂交种优于日系与中系,在收蚁与1龄期间是日系明显优于中系,至3龄起蚕日系的存活率也是明显高于中系,而在2龄期间存活下来的中系家蚕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优于日系。  相似文献   

17.
家蚕种茧育稚蚕人工饲料育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日系种茧育稚蚕人工饲料育繁育的一代杂交种进行比较试验。探讨人工饲料在种茧育上的应用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近年来人们在研究其生态环境、生理特点、繁殖性能、人工繁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大熊猫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对大熊猫的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