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砧木的梁平柚树体生长与内源激素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酸柚,香橙,枳,宜昌橙,酒饼Le5种砧木的梁平柚叶片GAs,ABA,ZT和CIK等内源激素含量的测定,以期探讨砧木影响接穗生长的内源激素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生长激素和抑制激素含量的平衡比单一激素对含量对树体生长影响更重要,乔化砧酸油,香橙使接穗表现乔化的原因是GA3/ABA,(ZT+CIK)/(ABA,(ZT+CIK+GA3)/ABA值较高,矮化砧酒饼Le宜晶橙则较低,半矮化砧枳则介于二者之  相似文献   

2.
两类生态型区苹果器官内源激素含量及生长发育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南亚热带干热多日照河谷(E1)和北亚热带湿热少日照河谷(E2)两类生态型区的金冠苹果7种器官内源激素IAA、GA、ZR、ABA含量和不同生长时期叶片各激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E2型区苹果茎尖和叶片IAA、GA、ZR含量,幼叶和芽的GA含量以及伸长中的茎、幼叶、叶、根的ZR含量均显著高于E1型区,而各器官ABA含量则显著低于E1。两类生态型区苹果的生长结果状况也呈现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廖明安  张光伦 《园艺学报》1999,26(4):265-267
采用酶联免疫法屯南亚热带干热多日照河谷和北亚热带湿热少日照河谷两类生态型区的金冠 果7种器官内源激素IAA、GA、ZR、ABA含量和不同生长时期叶片各激素的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4.
糯米糍荔枝裂果与内源激素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燕萍  陈洁珍 《果树科学》1999,16(4):276-279
以易裂荔枝品种糯米糍为材料,了果实发育前期(即果皮发育期)裂果与正常果、裂果多与裂果少的植株果实内源激素变化,结果表明,在果帝发育前期果皮中的细胞分鲜明素(CTK)、生长素(IAA)含量较高,说明果帝发育前期果皮主要以细胞分裂、加厚生长为主。比较裂果多与裂果少植株上的正常果实,裂果多的树生长促进类物质(IAA+GAs+CTK)含量较高,果肉尤为如何,初步认为,裂果与内源激素变化密切相关。还讨论了的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鳞芽分化后外源GA3、ABA和乙烯利处理对播前蒜种不同处理的不同品种大蒜二次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激素处理对外层型二次生长影响较小,但对内层型二次生长(SGi)有极显著效应。GA3和乙烯利处理使SGi增加,ABA处理使SGi减少,不同品种、不同蒜种处理区激素效应显著性有异。蒜头产量和商品性受激素处理影响不大,但乙烯利处理使蒜台产量极显著降低,GA3和ABA处理也对蒜台产量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糯米糍荔枝裂果与内源激素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易裂荔枝品种糯米糍为材料,研究了果实发育前期( 即果皮发育期) 裂果与正常果、裂果多与裂果少的植株果实内源激素变化,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前期果皮中的细胞分裂素(CTK) 、生长素(IAA) 含量较高,说明果实发育前期果皮主要以细胞分裂、加厚生长为主。比较裂果多与裂果少植株上的正常果实,裂果多的树生长促进类物质(IAA+ GAS+ CTK) 含量较高,果肉尤为如此。初步认为,裂果与内源激素变化密切相关。还讨论了内源激素比例与裂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复合激素对仙客来长叶与成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文澄 《园艺学报》1995,22(4):401-402
复合激素对仙客来长叶与成花的影响谭文澄(四川师范大学生物系,成都610066)关键词仙客来;复合激素(GA_3,BA,NAA);叶片生长;成花EffectsofComplexPhytohormoneonLeafGrowthandFlowerBudsF...  相似文献   

8.
荔枝果实发育期间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周碧燕  叶永昌 《园艺学报》1998,25(3):236-240
对‘无核荔枝’果实生长及无核荔枝与有核荔枝(淮枝)内源激素动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无核荔枝果实生长模式与有核荔枝不同,果实鲜重的增加主要在果实发育后期。果皮细胞分裂素(CTK)及赤霉素(GA1+3)的含量动态与淮枝果皮相似。在果实发育前期,无核荔枝果实脱落酸(ABA)含量高、GA1+3含量低;生长素(IAA)含量在果实发育中期以后比有核荔枝高,而ABA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无核荔枝中后期落果率低与ABA含量低及IAA含量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不同锌处理香椿芽中2种形态脱落酸、吲哚乙酸和赤霉素的含量。锌处理极显著地改变了棚栽香椿的内源激素含量,促使自由态ABA和结合态相互转化,促进IAA、GA含量增加,从而有效地打破了棚栽香椿的休眠。  相似文献   

10.
聂磊  刘鸿先 《果树学报》2002,19(1):27-31
沙田柚自花授粉果实的重量和体积均低于异花授粉处理。与未授粉子房相比,授粉子房迅速膨大。授粉处理可使子房内源激素(IAA)、赤霉素(GA1+3)、细胞分裂素(CTKs)和脱落酸(ABA)水平急剧上升,异花授粉处理更明显。未授粉的子房内源生长促进类激素含量保持低水平,生长抑制类激素(ABA)水平上升,这种激素水平的失衡最终造成未授粉子房的迅速凋落。果实生长发育初期,自花授粉幼果内源激素促进类激素含量低于异花授粉处理,ABA水平明显高出后者,果实迅速增长期间,内源IAA和GA1+3有两个明显的高峰期,显示IAA和GA1+3含量与果实迅速膨大有密切关系。果实发育后期直至成熟,内源ABA水平逐渐升高。测定果实发育整个过程的ABA/(IAA+GA1+3+CTKs),未发现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分和施肥量二因子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灌水和施肥处理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垦区苹果幼树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灌水量高施肥量组合的株高最高,高灌水量低施肥量组合的株高最低;干粗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粗,但当灌水量达到某一量时,再增加灌水量干粗反而呈下降趋势;施肥量相同,灌水量越大果枝长增长的越短,低施肥条件下,低灌水量处理的果枝长增长了25.57cm,高灌水量处理的果枝长仅增长了13.70cm,较低灌水量处理的果枝少增长11.87cm。  相似文献   

12.
山地苹果树更新修剪对树体营养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以常规修剪为对照,探讨更新修剪对盛果期山地苹果树体营养和生长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更新修剪提高了叶片、枝条中的氮、磷、钾、钙含量,提高了果实中的氮、钾、钙含量,对果实中的磷和根系中的磷、钾无显著影响;降低了根系中的氮、钙含量;显著增加了长枝、中枝的比例,显著降低了短枝、叶丛枝比例,促进了枝条健壮发育。更新修剪增加了叶面积,提高了叶绿素、单果质量、果实维生素C和有机酸含量,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着色面积等无显著影响,提高了果实产量,极显著提高了果园的经济产值。  相似文献   

13.
以1995年建园、2006年嫁接的4个品种苹果树为试材,调查其树体生长特性,为低接换种和高纺锤形培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矮砧苹果低接换种和培养高纺锤形树体条件下,“红夏”、“红富士”、“嘎啦”、“粉红女士”4个品种幼年苹果树中心干生长速度快,低接换种后5a生树高2.8~3.3 m,中心干侧生分枝数量40~57个,且侧生分枝主要集中在2a生和3a生的中心干段上.其中“嘎啦”的总枝量最高为651个,“红富士”和“红夏”次之,分别为563和554个,“粉红女士”总枝量最低为440个.经过低接换种改造以后改变和增加了结果部位,促进花芽形成;改善了树冠的通风透光环境,增加了光合产物的积累,为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基砧为八棱海棠,中间砧为SH40、冀砧1号和冀砧2号的“信浓红”苹果树为试材,研究了“信浓红”嫁接在3种矮化中间砧上的生长结果表现。结果表明,3种砧穗组合的树高、行间枝展均无显著差异,SH40中间砧干径增长较慢;冀砧2号中心干主枝数增长较快,3种砧穗组合的枝类组成无显著差异;短枝比例均在50.0%~55.0%之间,中枝比例在8.0%~10.0%之间,长枝比例在35.0%~40.0%之间。SH40和冀砧2号短枝比例最高,为54.0%;冀砧1号中枝比例最高为10.0%;半成品苗栽植第5年单株产量达11.45 kg,显著高于SH40和冀砧1号。3个砧穗组合单果质量、硬度无显著差异,冀砧1号可溶性固形物和苹果酸含量最低。综合分析认为,以SH40、冀砧1号和冀砧2号为中间砧时,“信浓红”树体生长结果表现均较好。以冀砧2号做中间砧,初期产量高,结果表现更优。  相似文献   

15.
余俊  王忆  吴婷  张新忠  韩振海 《园艺学报》2015,42(4):769-777
为了对苹果砧木‘中砧1号’耐低铁能力进行评价,本研究以金冠/山荆子为对照,设正常供铁(40 μmol ? L-1)和低铁胁迫(0、4、10、20和30 μmol ? L-1),着重研究2年生金冠/中砧1号的形态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表明,金冠/中砧1号在30 μmol ? L-1 Fe时,叶片未出现黄化,且新梢增长量、叶面积以及幼叶叶绿素含量、活性铁含量、光合速率与正常铁处理植株无显著差异;0 ~ 20 μmol ? L-1 Fe水平下,虽然出现黄化现象,但是其各项指标受影响程度均低于金冠/山荆子。金冠/山荆子在30 μmol ? L-1 Fe下15 d严重黄化;0 ~ 20 μmol ? L-1 Fe水平下在秋梢生长期出现了严重的小叶焦梢现象。表明在金冠长期低铁环境下,用中砧1号作砧木能耐30 μmol ? L-1低铁胁迫且生长发育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6.
以氮、磷、钾含量比例为1∶1∶1的化学肥料为肥源,在初夏对嘎拉苹果施不同量(0.25、0.5、0.75、1.0 kg/株)的肥料,研究初夏追肥对渭北地区嘎拉苹果树体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水平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促进新梢生长,处理5(N∶P∶K=1∶1∶1 kg/株)的叶面积比对照高18.95%,叶绿素含量比对照高36.08%,新梢长度和新梢基径比对照增加20%~30%;各施肥水平处理也提高了果实品质,处理5在提高单果重、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方面的效果最佳。综合分析,采用处理5的追肥模式最好。  相似文献   

17.
植物多肽激素是一类经剪切后形成具有特殊功能的成熟的多肽。以‘嘎拉’苹果(Malus×domestica‘Royal Gala’)为研究试材,初步探讨多肽激素C-TERMINALLY ENCODED PEPTIDE1(CEP1)调控根系生长发育的机理,为苹果多肽激素的研究奠定基础。扩增获得多肽激素基因MdCEP1(MDP0000886459),其开放阅读框为366 bp,编码121个氨基酸。进化树分析表明,苹果MdCEP1与白梨的PbCEP1亲缘关系最近。表达分析显示MdCEP1在苹果根和茎中表达量最高,在叶和果实中相对较低;基因表达响应显示MdCEP1表达受到生长素的调控,低浓度生长素明显上调,而高浓度生长素显著抑制MdCEP1表达。外施人工合成小肽MdCEP1p~(Hyp)对拟南芥根系发育起到明显抑制作用,主根变短,侧根数减少。在拟南芥中异位表达MdCEP1,同样表现出主根变短,侧根数减少。qRT-PCR分析结果显示,外源MdCEP1p~(Hyp)处理和过表达MdCEP1均明显抑制了拟南芥根系生长素合成与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MdCEP1在根系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了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1 991~ 1 992年以富士 /M 2 6/楸子为试材 ,用新发明的交合嫁接法和传统嫁接法 ,设置 3种嫁接试验 ,研究嫁接法对苹果苗生长和嫁接口愈合的影响。结果表明 ,嵌芽接比“T”形芽接、镶接比皮下接接穗新梢生长量大。秋季嫁接比春季嫁接接穗新梢生长量大。交合嫁接法耗时少 ,易掌握 ,其嫁接伤口在一个生长季内均能完全愈合或接近完全愈合。  相似文献   

19.
苹果根域交替、定位灌水对新梢生长和叶片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松忠  魏钦平  王小伟  张强  刘军  丁三姐  张卿 《园艺学报》2010,37(11):1721-1728
以3年生盆栽嘎拉苹果(砧木为八棱海棠)为试材,研究了苹果根域交替和定位灌溉不同水量对新梢生长、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替灌水条件下,随每次灌水量增加,秋梢恢复生长时间提早,且生长量增大;灌水根域相同时,除1/4、2/4、3/4根域每次灌水500 mL和2/4根域每次灌水750 mL处理外,其余各处理新梢均有二次生长。定位灌水条件下各处理间新梢变化不明显,且新梢生长量较小。交替灌水和定位灌水对苹果叶片水势、气孔导度等生理特性指标无影响,但交替灌水叶片水势和气孔导度等指标相对于定位灌水而言变化较平稳。由此可见,灌水量是调节新梢二次生长的决定因素,而灌水根域主要影响相关生理指标;部分根域灌水,新梢可发生二次生长,灌水根域过多(3/4或4/4)和每次灌水量大于750 mL对新梢生长不利。从减少树体冗余生长和节水、保持树体生理稳定方面考虑,2/4根域每次交替灌水750 mL为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raditionally, farmers determine when a crop is ready for harvest by observing sensible attributes. They inspect the color or other physical observables which their crops exhibit and make decisions based on these observations and their past experience. This research presents for the first time a mathematical method employing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to quantify the maturation or ripeness of Cameo apple based on the changes in concentrations of selected constituent components (e.g., glucose) in the apple fruit. Cameo apple frui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a single tree every 15 days during the last 60 days of the apple fruit maturation cycle and then analyzed with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The vibrational bands from the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a were assigned to specific functional group. The peak intensities of the vibrational bands corresponding to glucose molecule were normalized and plotted against the number of days remaining before the apple fruit maturity and were observed to show a linear relationship. This relationship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time required for the apple fruit to reach maturity and also to calculate the concentration of constituent components at any stage of its growth cyc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