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不同地区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四川省不同地区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方法]采用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自四川各地不同养猪场的232株大肠杆菌对3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调查。[结果]232株大肠杆菌除对头孢噻呋、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和阿米卡星较敏感(耐药率≤15.52%)外,对其余28种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率范围42%~97%);98.7%的菌株表现出多重耐药性;对部分药物,分离自规模化养殖场菌株的耐药性比分离自散养户的菌株严重。[结论]分离菌株对大部分抗菌药物均表现出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噻呋诱导鸡源大肠杆菌耐药产ESBLs与主动外排机制的关系。方法:用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噻呋诱导3株临床分离菌和标准菌O78至产ESBLs;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观察外排泵抑制剂利血平和CCCP对诱导菌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结果:加入利血平后,头孢曲松诱导后的菌株,阿米卡星、氟苯尼考、磷霉素组的MIC值变化有统计学差异,耐药率下降范围为25%~75%;头孢噻肟诱导后的菌株,头孢曲松、头孢噻呋、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磷霉素组MIC值变化有统计学差异,耐药率下降为25%~100%;头孢噻呋诱导后的菌株,其中头孢曲松、头孢噻呋、阿米卡星、氟苯尼考、磷霉素有统计学差异,耐药率下降为25%~100%。加入CCCP以后,仅头孢噻肟诱导后的菌株,头孢曲松MIC值变化差异显著;头孢噻呋诱导的菌株,头孢曲松、氟苯尼考差异显著;且耐药率下降范围均为25%~75%;利血平与抗菌药物合用后对诱导菌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高于CCCP。结论:3种头孢类药物诱导后的菌株对10种抗菌药物的外排表型存在差异;鸡大肠杆菌特异性耐药机制ESBLs可激活非特异性耐药机制外排表型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3.
河南地区鸡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河南中北部地区多个规模化鸡场和猪场采集病料,经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鉴定,共分离保存157株鸡源大肠杆菌和92株猪源大肠杆菌,采用二倍肉汤稀释法对23种抗菌药物进行了药物敏感性测定。耐药性监测结果表明,鸡源大肠杆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呋和阿米卡星相对较为敏感,耐药率分别为40.8%、59.9%和56.7%,对氨苄西林、卡那霉素、四环素、磺胺异恶唑、磺胺甲恶唑、环丙沙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洛美沙星、达氟沙星、多粘菌素E等高度耐药;猪源大肠杆菌对阿米卡星最为敏感,耐药率仅为2.0%,其次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呋和安普霉素,耐药率分别为56.5%、60.9%和65.2%,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链霉素、卡那霉素、大观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环丙沙星、达氟沙星等则高度耐药。多数菌株普遍呈多重耐药,以17~23耐药株为主。这些数据为本地区的用药提供了参考,同时也显示本地区鸡、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极其严重,有必要对本地区进行细菌耐药性的跟踪监测。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泰州地区鸭场大肠杆菌病发病情况,对泰州地区部分鸭场进行调查,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疑似大肠杆菌病死鸭中采集排泄物、肝脏、心脏等病料,进行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对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泰州地区鸭场大肠杆菌病发病率为2%~20%;分离鉴定大肠埃希菌23株,优势血清型为O78、O2、O76;对头孢噻呋、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4.3%、8.7%、21.7%;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3.9%、95.7%。本研究为临床药物治疗大肠杆菌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辽南地区鸡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对辽南地区5个养殖场(户)送检的40例疑似大肠杆菌病、死鸡中分离出36株细菌,经生化试验鉴定出32株属于大肠杆菌。对已鉴定32株大肠杆菌对19种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除头孢他啶、硫酸粘菌素外,大肠杆菌对其他17种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耐药。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最高,达68.75%;其次是红霉素,达62.50%;再次是庆大霉素、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盐酸环丙沙星、盐酸林可霉素,分别是53.13%、40.63%、40.63%、37.50%、31.25%。对头孢噻呋、硫酸阿米卡星、替米考星、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硫酸新霉素相对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6.
氟苯尼考联合用药对产ESBLs鸡大肠杆菌抗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测定氟苯尼考联合用药对临床分离产ESBLs鸡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的影响,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菌,并用微量液体2倍稀释法测定单独使用氟苯尼考、黏菌素、头孢噻呋、阿米卡星、多西环素、痢菌净、磷霉素,以及氟苯尼考与上述6种药物不同比例联合使用时对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发现,临床分离的7株大肠杆菌均产ESBLs,对氟苯尼考、头孢噻呋、痢菌净耐药率高达100%,对阿米卡星、多西环素、磷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1%、57%、57%.氟苯尼考与黏菌素、阿米卡星、多西环素、痢菌净联合使用时,抗菌活性有所提高,氟苯尼考与多西环素以1:2比例复配时,MIC值下降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7.
对从新疆某猪场猪粪中分离鉴定出的5株沙门氏菌及1株大肠杆菌进行16种抗生素的药敏性试验,以筛选出有效的抗生素.结果表明:5株沙门氏菌对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克肟和头胞噻肟这四种药物高度敏感;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呋喃妥因、利福平、多粘菌素B等药物耐药;对链霉素、新霉素的耐药率均为60;,对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40;,对土霉素、利特灵、头孢三嗪、硫酸粘杆菌素的耐药率为20;.大肠杆菌对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克肟、头胞噻肟、痢特灵、氧氟沙星、硫酸粘杆菌素敏感;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土霉素、呋喃妥因、头孢三嗪、利福平、多粘菌素B等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8.
对国内7个省份临床分离的32株鸭大肠杆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及药物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32株分离的鸭大肠杆菌中产ESBLs菌株7株,阳性检出率为21.87%;产ESBLs菌株对常用头孢三代及半合成青霉素类药物的敏感率低于42.9%,耐药率则高于28.6%,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噻呋的耐药率高达100%。产酶菌株和非产酶菌株对新型头孢四代产品头孢吡肟及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高于96%。加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棒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对产酶菌株和非产酶菌株的敏感率全部高于未加酶抑制剂的单方药物。产ESBLs菌株存在多重耐药现象,酶抑制剂能够部分解决此类耐药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疑似兔出血性败血症病死兔体内分离到15株兔多杀性巴氏杆菌,通过Carter荚膜群鉴定法和Heddleston热稳定抗原鉴定法鉴定其血清型,确定11株为血清A:1型。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菌株对磺胺六甲氧嘧啶和头孢噻呋两种药物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
以泰州地区15羽临床疑似大肠杆菌病病死鸭为病料进行病原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分离鉴定出13株大肠杆菌。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发现,13株大肠杆菌对头孢噻呋的耐药率最低,对链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对氟苯尼考、阿米沙星、大观霉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15.4%、23.1%、30.8%),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则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大肠杆菌多重耐药现象非常普遍,大多数大肠杆菌都是5耐、6耐、7耐甚至8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