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发酵桑叶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代谢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1 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成3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饲喂基础饲料、含10%桑叶高脂饲料和含10%桑叶低蛋白饲料8周。试验结果表明:同基础饲料相比,饲料中添加发酵桑叶显著抑制低蛋白组大口黑鲈的生长,而不影响高脂组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基础饲料组大口黑鲈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活性以及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高于低蛋白组,与高脂组无显著差异,同时,低蛋白组血清中HDL-C/CHO和HDL-C/LDL-C比值显著高于基础饲料组和高脂组。试验组大口黑鲈血糖含量显著低于基础饲料组(P0.05)。饲料中添加发酵桑叶显著提高大口黑鲈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CAT/SOD比值。各组鱼体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发酵桑叶会降低大口黑鲈血脂、血糖,增强其机体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牟明明  蒋余  罗强  陈拥军  罗莉  林仕梅 《水产学报》2018,42(9):1408-1416
为探讨不同来源饲料对大口黑鲈生长、血浆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以及肝脏和肠道组织学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质量为(12.45±0.07)g的大口黑鲈180尾,随机分成2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配合饲料和冰鲜鲢,养殖84 d。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大口黑鲈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冰鲜鲢组,而蛋白质效率(PER)、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显著高于冰鲜鲢组。大口黑鲈摄食配合饲料后,肝糖原含量显著高于冰鲜鲢组,肝脏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冰鲜鲢组,而肌糖原和肠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差异。饲喂配合饲料组大口黑鲈血浆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血糖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Ca/P比值显著高于冰鲜鲢组,而血浆碱性磷酸酶(AL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尿素、钙和磷含量显著低于冰鲜鲢组。各实验组血浆谷丙转氨酶(ALT)活性以及胆固醇(TC)和胰岛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配合饲料明显影响大口黑鲈肝脏和肠道的组织结构,饲喂配合饲料组实验鱼的肝脏空泡化现象严重,小肠绒毛受到严重机械性损伤。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冰鲜鲢更适合饲喂大口黑鲈,配合饲料不仅影响大口黑鲈的生长,而且损伤肝脏和肠道的健康。因此,可以借鉴冰鲜鲢的营养组成和大口黑鲈的代谢特性,深入研发大口黑鲈的饲料配制技术。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C水平对大口黑鲈抵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水平包膜维生素C(0、500、1 000、2 000、4 000 mg/kg)的5种饲料喂养初始体重为19 g左右的大口黑鲈2个月,每个处理50尾鱼,各处理3个重复,在试验结束时进行攻毒,研究饲料维生素C水平对大口黑鲈抵抗病菌感染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高浓度维生素C(1 000 mg/kg以上)能显著促进大口黑鲈血清中溶菌酶活力(P<0.05);4 000 mg/kg组能显著促进大口黑鲈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5);随着饲料中Vc添加水平的提高,大口黑鲈的存活率和免疫保护率均上升。试验证明,Vc作为免疫刺激剂能有效地提高大口黑鲈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从而提高其抵抗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摄食不同饵料的大口黑鲈肠道菌群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究投喂冰鲜杂鱼和人工配合饲料对大口黑鲈肠道菌群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CR-DGGE)对摄食不同饵料的2组鲈鱼肠道内容物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冰鲜组与饲料组的大口黑鲈肠道菌群组成相似性较低(相似性24%),且冰鲜组肠道菌群多样性高于饲料组.对2组大口黑鲈中共有条带和特异性条带进一步测序分析显示,2组大口黑鲈肠道共有菌有红螺菌、梭菌、保科爱德华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蓝细菌.冰鲜组大口黑鲈肠道中的特异性菌归属为拟杆菌、肉食杆菌、魏斯氏菌和邻单胞菌;饲料组大口黑鲈肠道中的特异性菌归属为黄杆菌、鲸杆菌、柠檬明串珠菌、缺陷短波单胞菌.研究表明,与投喂冰鲜杂鱼的大口黑鲈相比,人工配合饲料降低了大口黑鲈肠道菌群多样性,也抑制了拟杆菌等有益菌在大口黑鲈肠道内的分布.推测饲料组大口黑鲈生长较慢可能与其肠道菌群中拟杆菌与厚壁菌的比值下降有关.研究结果提示,在今后大口黑鲈养殖或者人工配合饲料研制过程中,添加拟杆菌等益生菌也许可促进大口黑鲈的生长和营养吸收.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饲料添加酸化剂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5%、0.10%、0.15%和0.20%的酸化剂,配制5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分别投喂初始体重为(21.31 ± 0.18)g的大口黑鲈64天。结果显示,大口黑鲈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着饲料中酸化剂添加量的提高呈先升后降的变化,在0.15%组均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0.10%-0.15%的酸化剂显著降低了大口黑鲈饲料系数,显著提高了大口黑鲈全鱼粗脂肪含量和蛋白质沉积率以及对饲料干物质、粗脂肪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P<0.05)。在饲料酸化剂添加量为0.15%时,大口黑鲈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0.15%组的甘油三酯含量和0.10%组的总胆固醇含量显著提高,0.10%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饲料中酸化剂添加量在0.10%-0.15%时,大口黑鲈血清总抗氧化能力以及肠道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和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0.15%组肠道绒毛长度、绒毛宽度、肌层厚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15%的酸化剂显著上调了大口黑鲈肠道抗氧化相关基因(Nrf2、CAT和Cu/Zn-SOD)的mRNA表达水平(P<0.05),显著上调了抑炎因子(IL-10)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P<0.05),饲料中添加0.20%的酸化剂显著下调了促炎因子(TNF-α、IL-1β)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P<0.05)。以增重率和饲料系数为评价指标,基于折线模型结果表明大口黑鲈饲料中酸化剂适宜添加量为0.148%-0.152%。总结,饲料中添加0.15%的酸化剂能够促进大口黑鲈的生长,提高抗氧化能力,降低肠道炎症水平以及维持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C对大口黑鲈生长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不同维生素C水平(添加量分别为0、500、1000、2000和4000mg·kg-1)的5种饲料喂养初始体重为19g左右的大口黑鲈1个月,每个处理50尾鱼,各处理3个重复,研究维生素C对大口黑鲈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显著促进大口黑鲈的生长和脾体指数(P<0·05),然而对大口黑鲈的成活率以及肝体指数等不产生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显著促进大口黑鲈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溶菌酶活力(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水平的提高,大口黑鲈肝脏中维生素C的积累量显著升高(P<0·05)。实验证明,Vc作为免疫刺激剂能有效地提高大口黑鲈的生长与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7.
周楠楠  丁斐斐  张乐  乔芳  杜震宇  张美玲 《水产学报》2021,45(10):1740-1752
为了评估脱氧胆酸钠作为大口黑鲈饲料添加剂的作用效果,实验配制了脱氧胆酸钠添加量分别为0 (对照组)和300 mg/kg的2种实验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10.80±0.12) g的大口黑鲈8周后,分析了脱氧胆酸钠对大口黑鲈生长、代谢以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显示,脱氧胆酸钠显著增加了大口黑鲈的终末体质量、体长和肥满度(CF),而对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全鱼的总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脱氧胆酸钠显著增加了肝脏和肌肉中糖异生相关基因的表达,同时脱氧胆酸钠通过增加肌肉中糖原合成酶(GCS)的活性显著增加了肌肉中糖原的含量,而对肝脏中的糖原含量则无显著影响。此外,脱氧胆酸钠显著增加了胆囊中胆汁酸的含量,结果发现,脱氧胆酸钠主要通过下调肝脏中胆汁酸受体基因(fxr)的表达,以及上调胆固醇合成酶7α-羟化酶基因(cyp7a1)的表达,促进胆汁酸的合成。大口黑鲈摄食含脱氧胆酸钠的饲料后,肠道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微生物丰度下降,放线菌门的丰度升高。研究表明,脱氧胆酸钠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促进大口黑鲈的生长、肌糖原的积累以及胆汁酸合成的增加,并会对肠道菌群组成产生影响。因此,脱氧胆酸钠可以作为大口黑鲈的一种饲料添加剂,研究成果将为进一步扩展胆汁酸盐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来源饲料对大口黑鲈生长和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投喂配合饲料、冰鲜鱼、混合饲料(配合饲料与冰鲜鱼质量比为1∶1)的大口黑鲈,对其生长状况,以及肌肉营养成分、颜色、持水力、质构特性和肌纤维特性进行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冰鲜鱼组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显著优于配合饲料组,混合饲料组介于两者之间,但配合饲料组具有更低的饵料系数;与其他组相比,冰鲜鱼组肌肉的粗脂肪含量更高(P<0.05);冰鲜鱼组肌肉的红度值(a*)最高(6.51±1.10),黄度值(b*)最低(4.81±0.69);配合饲料组离心损失率、失水率显著高于冰鲜鱼组(P<0.05),且其熟肉率仅73.15%,显著低于混合饲料组(78.04%)和冰鲜鱼组(77.81%)(P<0.05);冰鲜鱼组大口黑鲈肌肉的硬度、咀嚼性均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和混合饲料组(P<0.05);与配合饲料组相比,冰鲜鱼组和混合饲料组大口黑鲈肌纤维直径更小、密度更高。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冰鲜鱼更利于大口黑鲈的生长和肌肉品质的提高,但配合饲料组的饵料系数更低,饲料利用率更高。因此,建议从冰鲜鱼的营养组成、大口黑鲈的营养需求和生理特...  相似文献   

9.
石朝明  蒋余  钟云飞  陈拥军  罗莉  林仕梅 《水产学报》2019,43(12):2485-2493
为比较评价纤维源在鱼饲料中的营养生理功能差异,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豆渣(SF)、发酵豆渣(FF)、羧甲基纤维素(CF)和微晶纤维素(MF)配制成相同纤维水平的等氮等脂实验饲料,饲喂大口黑鲈[平均体质量(21.59±0.12) g] 8周,从生长、血浆生化、肠道抗氧化以及组织学等指标比较不同纤维源对大口黑鲈的作用差异。结果显示,CF组大口黑鲈的终末体质量(FBW)、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低于其他组,而饲料系数(FCR)、肝体比(HSI)和肝脂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CF组血浆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以及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同时发现,CF组大口黑鲈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Na+, K+-ATP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而一氧化氮(NO)含量以FF组最高。与其他组相比,CF组大口黑鲈肝脏外观发白,肝细胞空泡化严重,后肠绒毛机械性损伤加剧。研究表明,饲料不同纤维源会显著影响大口黑鲈的肝脏和肠道健康,进而影响其生长性能,而且应重新评估羧甲基纤维素作为水产饲料黏合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在基础饲料中用发酵桑叶分别替代0、15%、30%鱼粉,再对30%鱼粉替代水平饲料补充晶体赖氨酸和蛋氨酸,配制成4种等能等氮(CP 42%,GE 18 MJ/Kg)的实验饲料,分别表示为D_1、D2、D_3和D4,饲喂大口黑鲈(初始体质量10 g)8周,研究发酵桑叶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生长、脂质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桑叶替代30%鱼粉会显著降低大口黑鲈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脏体比(VSI)和肝体比(HSI),补充晶体氨基酸(CAA)后会明显改善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各实验组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摄食率、肥满度以及全鱼常规组成均无显著差异。发酵桑叶替代30%鱼粉会显著降低大口黑鲈血清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提高HDL-C/CHO和HDL-C/LDL-C比值。随发酵桑叶替代水平的增加,大口黑鲈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研究表明,发酵桑叶替代适宜水平鱼粉不会影响大口黑鲈的生长,而替代鱼粉水平过高会显著抑制大口黑鲈的生长,但可以改善大口黑鲈的脂质代谢和机体抗氧化能力。饲料中补充晶体氨基酸可以提高桑叶的利用率,促进大口黑鲈生长。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人工配合饲料和冰鲜鱼对池塘养殖大口黑鲈生长速度、鱼体生理健康的影响,以池塘养殖大口黑鲈为试验对象,在临近的2口池塘分别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池塘水面积9×667m~2)和冰鲜鱼(池塘水面积10×667m~2)157 d、162 d。养殖过程中,定期打样采集大口黑鲈的体长、体质量数据;试验结束时,采集血清进行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2种投饲对大口黑鲈的体长、体质量与养殖时间的回归方程基本一致,而体长、体质量的特定生长率则是饲料养殖的大口黑鲈略大于冰鲜鱼组的结果;冰鲜鱼养殖的大口黑鲈出现营养过剩、存在发生营养过剩性疾病(如脂肪肝)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大口黑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池塘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2.
王知行  任兰兰  韩潇宇  高坚 《水产学报》2023,47(10):109615-109615
通过研究不同饲料维生素C(VC)含量对大口黑鲈仔鱼生长、免疫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究其维生素C最适需求量,为维生素C在大口黑鲈仔鱼饲料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实验设计5个实验组,分别为0(VC0)、200(VC200)、400(VC400)、800(VC800)和1600(VC1600)mg/kg。以出膜后11日(体重为1.2±0.3 mg)的大口黑鲈仔鱼为研究对象,在工厂化循环水系统进行为期3周的投喂实验。结果表明:大口黑鲈仔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随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水平的提高先升高,其中VC400组数值最高。通过折线模型分析维生素C添加水平与增重率的关系,大口黑鲈仔鱼饲料中维生素C最适添加水平为421.2 mg/kg。各组生长激素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的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和生长性能基本一致。各维生素C添加组的补体浓度无显著差异,但都显著高于VC0组,补体C3与补体C4浓度均在VC1600组达到最大值。在溶菌酶含量中,VC400组、VC800组与VC1600组含量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VC0组与VC200组。各组过氧化氢酶活性、谷胱甘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随添加水平的提高先升高,均在VC400组取得最大值。各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体内维生素C含量随饲料维生素C添加量的升高而升高,丙二醛含量随饲料维生素C添加量的升高而降低。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420mg/kg维生素C可以有效提高大口黑鲈仔鱼的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和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我们进行了大口黑鲈养殖池塘中套养河蟹的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试验过程和结果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1)试验鱼:大口黑鲈易摄食人工配合饲料选育群体(简称"优鲈3号")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等单位以"优鲈1号"和美国引进原种大口黑鲈为选育基础群体。河蟹来自江苏当  相似文献   

14.
选取热带芽孢杆菌(Bacillus tropicus)和传染病研究所副芽孢杆菌(Metabacillus idriensis)为潜在益生菌,探讨它们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消化、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将初始体重为(92.95±2.36) 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分别饲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和4种试验饲料[于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04和106CFU/g的B.tropicus(标记为BT4、BT6)或M.idriensis(MI4、MI6)],饲喂期为60d。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各菌处理组大口黑鲈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饲料系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随菌株添加浓度增加呈显著降低变化(P<0.05)。消化方面结果显示,各菌处理组的肠道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BT6和MI6对肠道消化性能具有显著提高效果(P<0.05)。免疫实验结果表明,各菌处理组的血清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及溶菌酶以及肠道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得到显...  相似文献   

15.
正一、品种名称大口黑鲈"优鲈3号"二、品种来源大口黑鲈"优鲈1号"和2010年美车引进的大口黑鲈北方亚种。三、审定情况2018年12月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GS-01-001-2018。四、特征特性1.生长快。在人工配合饲料喂养时一龄大口黑鲈"优鲈3号"生长速度(体重)比大口黑鲈"优鲈1号"平均提高17.1%,比大口黑鲈引进群体提高33.92%~38.82%。2.易驯食。驯化摄食配合饲料的时间缩短,驯食成功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酶解鸡浆在大口黑鲈健康养殖方面的功效,本实验用3.5%的鱼溶浆(SW)和酶解鸡浆(EC)分别等量替代基础饲料中的鱼粉,配制成3种等脂(EE 11.3%)实验饲料,在室内循环系统饲喂初始体质量为(9.25±0.13) g的大口黑鲈8周。结果显示,各处理组大口黑鲈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摄食率(FR)均无显著差异。EC组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抗炎细胞因子(TGF-β)和促炎细胞因子(IL-8)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基础饲料)和SW组。同其他处理组相比,添加酶解鸡浆后,肠道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和claudin-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而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活性、D-乳酸(D-Lac)和脂多糖(LPS)含量显著降低。同时观察到酶解鸡浆会影响大口黑鲈肠道菌群的丰度(OTUs和Chao1),在属水平上增加潜在益生菌芽孢杆菌丰度,降低部分潜在有害菌如志贺氏菌属、不动杆菌属、弧菌属和支原体的丰度。进一步表型预测发现,添加酶解鸡浆会显著降低革兰氏阴性菌比例,增加革兰氏阳性菌比例。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酶解鸡...  相似文献   

17.
宋博文  杨航  李小勤  王璞  何明  徐禛  杨品贤  冷向军 《水产学报》2021,45(10):1715-1725
为确定大口黑鲈幼鱼对饲料锌的适宜需求量,以酪蛋白、明胶和鱼粉为主要蛋白质源,以ZnSO_4·H_2O为锌源制作半精制基础饲料,分别向基础饲料中添加0、25、50、100和200 mg/kg锌,制成5种含不同锌水平饲料(24.8、48.8、78.9、126.1和223.6 mg/kg干物质)(命名为Zn-25、Zn-49、Zn-79、Zn-126和Zn-224),投喂初始体质量为(10.99±0.07) g的大口黑鲈幼鱼8周。结果显示,饲料中补充25 mg/kg锌(Zn-49)显著提高了大口黑鲈增重率,降低了饲料系数,进一步提高锌的添加量后,各组增重率和饲料系数趋于稳定。当饲料锌含量为25~49 mg/kg时,T-SOD和CuZn-SOD活性增加,锌含量达到49 mg/kg后,其活性保持基本稳定,而AKP活性在Zn-79组最高。大口黑鲈全鱼和脊椎骨中的锌含量随饲料中锌含量的增加而上升,当饲料锌含量达到126 mg/kg (Zn-126)后,全鱼和脊椎骨中的锌含量不再显著增加,而全鱼铁、骨铁、骨锰含量和全鱼铁、锌沉积率则随饲料锌含量的增加而下降。研究表明,在半精制饲料中补充锌可以显著改善大口黑鲈的生长和饲料利用,提高血清免疫能力、全鱼锌和骨锌的沉积,以增重率、饲料系数、全鱼锌和骨锌为指标,基于折线模型确定大口黑鲈幼鱼对饲料中锌的需求量分别为45.5、44.6、121.8和130.5 mg/kg干物质。  相似文献   

18.
<正>一、品种名称大口黑鲈"优鲈3号"二、品种来源大口黑鲈"优鲈1号"和2010年美国引进的大口黑鲈北方亚种。三、审定情况2018年12月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GS-01-001-2018)。四、特征特性1.生长快,在人工配合饲料喂养时一龄大口黑鲈"优鲈3号"生长速(体重)比大口黑鲈"优鲈1号"平均提高17.1%,比大口黑鲈引进群体提高33.92%~38.82%。  相似文献   

19.
2015年7-10月对浙江省杭州市6口养殖生产池塘内大口黑鲈和乌鳢的生长性能、池塘水质和底质状况进行了分析比较。所研究的池塘中,3口(B1、B2和B3)投喂配合饲料养殖大口黑鲈,2口(S1和S2)投喂配合饲料养殖乌鳢,1口(S3)投喂冰鲜鱼养殖乌鳢。试验结果:8月11日—9月4日,池塘B1内大口黑鲈体质量增加62 g/尾,池塘S1内乌鳢体质量增加113 g/尾,池塘S3内乌鳢体质量增加31 g/尾。研究期间,池塘S1和S2水中氨氮(TAN)、亚硝酸盐氮(NO_2~--N)、硝酸盐氮(NO_3~--N)、总氮(TN)、总有机碳(TOC)和底泥总磷(TP)均高于池塘B1、B2、B3;池塘S3水中TAN、活性磷酸盐(PO_4~(3-)-P)、TN、TP和底泥TN、TP、POC高于池塘S1和S2,但水中NO_2~--N、NO_3~--N、COD_(Mn)和TOC均低于池塘S1和S2。结果表明,采用配合饲料饲喂大口黑鲈和乌鳢可正常生长;投喂配合饲料时,乌鳢池塘水中TN和TOC的积累程度高于大口黑鲈池塘,表明乌鳢养殖池塘中有机质的积累程度高于大口黑鲈池塘。  相似文献   

20.
马冬梅  全迎春  樊佳佳  胡婕  白俊杰  刘浩 《水产学报》2018,42(11):1684-1692
大口黑鲈为肉食性鱼类,传统养殖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冰鲜鱼为饵料,冰鲜鱼的使用不仅增加了养殖成本,而且多余的冰鲜鱼残饵还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为了保护环境并降低养殖成本必须减少冰鲜鱼的使用量,本实验以选育适合人工配合饲料饲喂大口黑鲈为研究目标,用人工配合饲料作为饵料驯化大口黑鲈幼鱼,在驯食后14和16 d,测定其体质量、全长、体高等生长指标。同时在大口黑鲈转录组测序分析获得的SNP位点中,选择其所在序列的基因功能与能量代谢有相关性的7个SNP位点进行SNaPshot分型,用SPSS 19.0进行卡方分析标记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序列Unigene031044中的C1332G位点、Unigene085384中的A741G位点和Unigene022319中的A284G位点在体质量、全长及体高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这3个SNP位点所在的基因经预测分别与雌二醇17β脱氢酶12B (hsd17b12b)基因、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家族成员1(acsl1)基因和琥珀酸脱氢酶组装因子2(sdhaf2)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推测上述3个SNP位点的变异可能影响了基因表达产物对脂肪酸代谢或三羧酸循环的调节功能,与大口黑鲈对人工配合饲料的利用能力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本研究筛选得到的与驯食相关的SNP位点为大口黑鲈功能基因多态性的进一步研究,及加快大口黑鲈食性改良与驯化育种的遗传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