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田间试验对14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系)在川西南区的生产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品系YA03和YA08的冬季生长速度相对较快,与剑宝、阿伯德差异显著(P<0.05),具有明显的冬季生长优势。产草量方面,新品系YA17表现最好,长江2号次之。而新品系YA03前3茬产量优势明显,2011-2013两年度平均干草产量可达12994 kg/hm2,比对照增产11.50%~15.66%;两年度平均鲜草产量为98973 kg/hm2,比对照增产9.47%~12.82%。茎叶比方面,阿伯德叶片含量最高(茎叶比为1∶1.86),其次为新品系YA03(茎叶比为1∶1.68)。而在物候期、营养成分等方面,各多花黑麦草品种(系)差异不显著。综合得知,新品系YA17和YA03具有产量较高,叶片含量丰富,较适合川西南区冬闲田稻草轮作。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适宜在成都平原地区种植的多花黑麦草品种(系),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12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系)的生长速度、茎叶比、刈割高度、干草产量、鲜草产量等生产性能指标,并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对不同刈割时期的4个营养成分动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多花黑麦草在3~4月生长速度最快,日均生长速度达2.05~2.18 cm,而此时茎所占比例较大,鲜草茎叶比为1.02~1.14,干草茎叶比为0.71~1.00。各参试多花黑麦草品种(系)鲜草产量达93444~109660 kg·hm-2,干草产量为13191~15099 kg·hm-2,其中新品系JG1和DC2两年平均干草产量最高,分别为15099和14846 kg·hm-2,较对照杰威增产14.5%和12.5%。安第斯的粗蛋白含量达18.44%,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新品系JG1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均为最低,分别为26.09%和53.43%;川农1号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达21.67%。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对12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的产量和营养品质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新品系DC2、JG1、CA1和GB性状综合表现较好,可进一步试验以在成都平原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3.
4种皮燕麦在互助县区域试验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互助县威远镇卓扎滩村,对4种皮燕麦进行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4种皮燕麦中青引2号表现为较早熟,全生育天数114d;巴燕4号株高、籽实产量、开花期鲜草产量最高,分别达到了164.3cm、4853.3kg/hm2、62722.2kg/hm2,抗逆性较强的皮燕麦品种是林纳,从籽实产量、开花期鲜草产量、茎叶比等综合性状评价,巴燕4号都优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4.
代元 《青海草业》2011,20(2):13-15,27
在互助县威远镇卓扎滩村,对4种皮燕麦进行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4种皮燕麦中青引2号表现为较早熟,全生育天数114 d;巴燕4号株高、籽实产量、开花期鲜草产量最高,分别达到了164.3 cm,4853.3 kg/hm2,62722.2 kg/hm2;抗逆性较强的品种是林纳;从籽实产量、开花期鲜草产量、茎叶比、等综合性状评...  相似文献   

5.
采取随机区组排列的方式,设置2个不同覆土厚度处理,对岩石进行生长高度、产草量、茎叶比、粗蛋白含量等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覆土厚度1cm时,生长高度和鲜草产量显著高于覆土0.5cm和覆土0cm时的生长高度和鲜草产量;覆土厚度1cm时,岩石在鲜干比、茎叶比、粗蛋白含量等品质方面也表现较好。综合评价膜上穴播苜蓿最适宜的覆土厚度为1cm。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冰川高丹草在渝东南地区的生长性能进行比较分析.测定了冰川高丹草和苏丹草的物候期、生长性能、生长速度、鲜草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冰川高丹草的生育期为128d,苏丹草的生育期为93d;冰川高丹草的平均株高显著高于苏丹草的平均株高;高丹草的茎叶比为2.22,苏丹草的茎叶比为2.70;冰川高丹草的生长速度为3.33 cm/d,显著高于苏丹草的再生长速度;在产草量方面,冰川高丹草的鲜草为7198.73 kg·hm-2,苏丹草的鲜草产量为3845.15 kg·hm-2,冰川高丹草产量显著高于苏丹草.综上所述,冰川高丹草适应该地区的生长环境,适宜在渝东南地区进行推广播种.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不同行距,对挑战者、岩石、WL363、WL343、WL319、阿尔冈金、陇东7个苜蓿品种以及阿尔冈金和陇东1:1混合,进行生长高度、产草量、茎叶比等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行距处理中,各苜蓿品种的生长高度和鲜草产量均以行距30cm为最高;当行距大于30cm时,随着行距的增大,生长高度和鲜草产量逐渐减小,由此可见,30cm是苜蓿种植的最佳行距。另外,挑战者、WL343、WL363、WL319,5个品种在鲜干比和茎叶比两个指标上表现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川东地区对13个紫花苜蓿品种物候期、越夏率、草产量、茎叶比、粗蛋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凉苜1号生育期最短为251d,杰利生育期最长为326d;参试品种中共有10个品种可以越夏,且3年越夏率均超过了90%;年均鲜草产量皇冠最高,为50 792.05kg/hm~2;年均干物质产量凉苜1号最高,为11 013.17kg/hm~2;Adrenalin叶茎比最大,为95.36%;皇冠粗蛋白含量最高,为23%。通过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价发现,皇冠、凉苜1号和Adrenalin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建议在川东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肥量对贵草1号多花黑麦草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以责草1号多花黑麦草为材料,研究刈割后不同追肥量对再生速度、茎叶比、分蘖和鲜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贵草1号主要生长季节在4、5、6三个月,这期间可刈割利用4次,随着追肥量的增加,贵草1号鲜草产量显著增加,茎叶比也增加,但牧草品质变差.贵草1号多花黑麦草最佳追尿素量是120 kg/hm2(8 kg/亩).鲜草产量达40.08 t/hm2(2672 kg/亩)以上,同时有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川北地区紫花苜蓿品种筛选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灰色系统理论对11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川北丘陵低山区的生产性能(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叶比、株高、分枝数、主根长、再生速度等指标)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各品种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在综合评价模型中的权重顺序为株高>分枝数>主根长>鲜草产量>茎叶比=再生速度>干草产量;在川北地区综合生产性能表现较好的紫花苜蓿品种是猎人河、霍普兰德和WL323等,爱菲尼特、特瑞和农宝等品种生产性能较差,苜蓿王和胜利两个品种虽然鲜草产量较高,但其再生速度慢,且苜蓿王茎叶比低,胜利干物质含量低,因而综合评价较差。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宜呼伦贝尔地区栽培的复种燕麦(Avena sativa)品种,从发芽特征、物候期、生产性能、茎叶比、生长速率和营养品质6个方面开展系统分析,本研究以综合产量和品质参数的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选择的品种,筛选适应于试验区生产的品种资源。结果表明:‘燕麦品系3’发芽率、发芽势表现最好;不同燕麦品种生育期存在一定差异,‘燕麦品系1’与‘香燕8号’成熟性晚于其他试验品种;生产性能方面,‘香燕13号’株高、生长速率和干草产量表现最优,‘小燕麦’鲜草产量最高,‘香燕8号’的茎叶比最小,粗蛋白与饲料相对值表现最高,但产量最低。通过灰色关联统计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燕麦品系3’‘燕麦品系2’‘小燕麦’‘香燕13号’较适宜试验区作为复种燕麦品种进行栽培。通过燕麦复种,可以获取更高产量和优质的饲草,有利于缓解当地家畜冬季饲草匮乏和优质牧草短缺的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对保障试验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国引进苜蓿品种半湿润区栽培试验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苜蓿王、菲尔兹苜蓿、金字塔苜蓿、里奥苜蓿、辛普劳2000苜蓿、诺瓦苜蓿、霍普兰德苜蓿、多叶苜蓿、大叶苜蓿,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从美国引进的9个优良苜蓿品种,其中有8个苜蓿品种属于美国拟于近几年内投放亚洲市场的新品种。以国产优良苜蓿品种中兰1号为对照,2002-2004年在兰州半干旱地区、张掖干旱地区区域试验后,于2008年开始在半湿润区天水继续开展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引种的9个美国苜蓿品种,在半湿润区天水均能正常生长生活,完成生育周期的全过程,无异常表现,未发现病虫害侵染;通过对其生育期观察记载、营养成分、生长速度、茎叶比等指标测定分析得出,菲尔兹苜蓿日生长量最高,为1.47 cm/d,茎叶比较小,为0.7,叶片丰富,出苗早,种子成熟早;苜蓿王日生长量为1.39 cm/d,粗蛋白含量在引进品种中最高,为17.57%;中兰1号日生长量其次,为1.22 cm/d,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9.58%;鲜草产量兰州点在20 001.0~69 196.5 kg/hm2,天水点在29 214.6~125 642.8 kg/hm2,相比较鲜草产量天水点比兰州点高46.1%~81.6%。各指标综合评价得出,菲尔兹苜蓿、苜蓿王、多叶苜蓿和对照中兰1号苜蓿是相对优良品种,建议在我国干旱地区、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及半湿润区,可作为推广种植品种,北方类似地区亦可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3.
以石大1号和中饲1048小黑麦品种为对照,从株高、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叶比、鲜干比和物候期等方面研究了小黑麦新品系C18在甘肃省合作市、和政县和夏河县的生产性能和饲草品质,以期为小黑麦品种审定和示范推广奠定基础。结果表明:3个参试材料中,C18的鲜草产量为20.97 t/hm~2,干草产量为8.08 t/hm~2,均显著高于2个对照;在3个试验点中,和政点的株高、鲜草产量、干草产量最高,夏河点最低;从交互作用而言,C18在合作点与夏河点的鲜草产量(24.13,14.85 t/hm~2)和干草产量(9.53,5.92 t/hm~2)显著高于对照;3个试验点C18的茎叶比和鲜干比均高于对照,合作点的茎叶比最高(70.57%),夏河点的鲜干比最高(3.55),C18在合作点与夏河点的茎叶比和鲜干比均达到最大值。物候期合作点最长,和政点最短,夏河点的物候期与合作点相差13~27 d。因此,C18适宜于在合作和夏河及其他气候条件相似的地区种植,能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对15个苦荬菜品种(系)在川西南地区进行农艺性状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新品系川选1号和L5-4生育期相对较长,与对照品种龙牧差异极显著(P<0.01),属于晚熟品系。 2)产草量以新品系川选1号产量最高,在刈割第2茬产量有明显优势,且刈割后再生性好。新品系川选1号在2013-2014两年平均干草产量达5585 kg/hm2,比对照增产64.75%,差异极显著(P<0.01)。 3)茎叶比方面,L5-4叶片含量最高,茎叶比0.52,川选1号次之,茎叶比0.55。 4)营养成分方面,川选1号粗蛋白达26.12%,粗纤维12.11%,营养价值高。综合分析,新品系川选1号和L5-4产草量高,叶量丰富,适合在川西南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5.
紫花苜蓿品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内蒙古呼市地区对引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5个紫花苜蓿品种从生育期、生长速度、茎叶比、鲜草产量、抗逆性等方面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A lgongu in、Rangelander、Prim e越冬率为95%以上,生产性能较好,可供生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出在渝西地区生态适应性强的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品种(系),本试验从物候期、生长状况、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叶比、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等方面连续两年对01472、79-9、02-116、01-103、金牛、阿索斯、宝兴、安巴8个品种(系)的鸭茅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所有材料均能适应渝西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02-116生长速度最快,连续两年干草产量最高,分别可达15 914和17 031kg·hm~(-2),金牛茎叶比(干)最低,两年分别为0.26和0.24,营养价值最高。根据干草产量和营养价值综合评价得出,02-116和金牛表现出优于其它鸭茅品种(系)的潜力,适合在渝西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在青海湖西岸通过对8个燕麦品种进行品比研究,采用物候期、株高、叶长、叶宽、鲜重、干重、茎叶比、种子产量等指标开展综合评比。结果表明:青引2号能在本区域完成整个生育期,青甜1号鲜草产量最高,为68250.00kg/hm~2,青甜2号干草产量最高,为17800.00kg/hm~2,青引2号干鲜比最大,为27.95%,青甜1号株高最高,为153.60cm,青甜1号和青甜2号旗叶最宽,均为1.8cm,旗叶长最长,分别为40.20cm、40.11cm。综合分析发现,青引2号可在青海湖西岸高寒牧区收获种子,青甜1号、青甜2号可作为饲草生产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紫花苜蓿品比试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聂素梅  闫志坚 《中国草地》2005,27(5):29-32,37
在内蒙古呼市地区对引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5个紫花苜蓿品种从生育期、生长速度、茎叶比、鲜草产量、抗逆性等方面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Algonguin、Rangelander、Prime越冬率为95%以上,生产性能较好,可供生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多花黑麦草在扬州地区的生产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试验对10个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 folorum)在江苏扬州地区的生产性能进行比较,测定并分析与生产性能有关的生长速度、分蘖能力、茎叶比、鲜草产量等性状.结果表明,在扬州地区冬闲田秋播种植多花黑麦草可刈割3次,生长天数约230 d;参试品种的第1茬、第2茬从分蘖到拔节再到孕穗期均表现为"慢-快-...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贵草1号多花黑麦草的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对其鲜草产量和牧草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密度和施肥量条件下,贵草1号多花黑麦草的产量和生长高度有显著差异,当施基肥为有机肥1000kg/667m2+尿素10kg/667m2,行距为20 cm时,贵草1号生长速度最快,平均高度最高,达到64.2 cm,鲜草产量最高,达到3 164 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