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振宇  王勇 《中国畜牧兽医》2022,49(7):2820-2830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是霉菌产生的毒性极强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存在于乳与乳制品和霉变谷物中。目前研究较多的黄曲霉毒素有黄曲霉毒素B1(AFB1)、AFB2、AFG1、AFG2、AFM1和AFM2,黄曲霉毒素物理与化学性质稳定,加热处理很难将其破坏,是目前公认的毒性最强的致癌物之一。黄曲霉毒素不仅会造成动物营养不良及免疫力下降等问题,进入人体后还会对人体的肝脏造成极大的损害,而且原料乳中黄曲霉毒素的存在会对整个乳制品产业链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建立简便的、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检测乳与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综述了乳与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进展,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质谱法、电化学法、光谱法、色谱法、试纸条法等方法在检测乳与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应用,总结以上各种方法在检测乳与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中的优势与其面临的挑战,并对今后乳与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设计新的乳与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就当前饲料中霉菌毒素残留严重,而相关检测与防控技术却不统一的问题,参考国内外对饲料中霉菌毒素残留的检测与防控先进技术,从而为饲料中霉菌毒素残留的检测与防控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3.
就当前饲料中霉菌毒素残留严重,而相关检测与防控技术却不统一的问题,参考国内外对饲料中霉菌毒素残留的检测与防控先进技术,从而为饲料中霉菌毒素残留的检测与防控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4.
霉菌毒素是影响生鲜乳质量安全的主要风险因子之一,它是引起人类和动物不同毒性反应的一组化学物质,主要由丝状真菌的菌丝产生。霉菌毒素对人类和动物具有肝毒性和肾毒性等负面作用。主要综述了生鲜乳中霉菌毒素的来源、种类、代谢转化、限量规定、毒性作用及防控措施,以期为生鲜乳中霉菌毒素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黄曲霉毒素主要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物理和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其种类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AFB1)、AFB2、AFG1、AFG2、AFM1和AFM2,其中AFB1毒性最强,污染最广,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Ⅰ类致癌物。奶牛摄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麦等饲料后,部分黄曲霉毒素会转化为AFM1和AFM2,从而存在于乳及乳制品中。本文比较国内外各国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的差异,汇总目前国内外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各项检测技术,阐述近年来主要应用的薄层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电化学法、快速检测试纸条法等检测方法,分析各类方法在检测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方面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做出了预测,旨在为更简便、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会影响奶牛健康和生鲜乳质量安全。本文综述了饲料中主要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含量,以及霉菌毒素对奶牛生理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更好地防控奶牛饲料中霉菌毒素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分析2013年1—7月检测的79份玉米、70份小麦和21份麸皮数据可以发现,呕吐毒素是这两大类原料霉菌毒素污染的主体,其中麸皮中呕吐毒素污染问题远比玉米严重,而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又将霉菌毒素的危害更多展现给了养殖者。未来几年,玉米与小麦都将会处于"南旱北涝"的多雨区域内,所以霉菌毒素防控将会是一个需要持续面对的问题。科学认识霉菌毒素规律,加强原料产地选择与品控,是防控霉菌毒素风险的主要手段;根据企业情况,选择合适的脱毒产品可以更好地保护动物健康、发挥动物生产潜能,将饲料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乳及乳制品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消费品。与此同时,人们对乳及乳制品的期待不再局限于量的提高,而是对其质量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2011年发生的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_1(AFM_1)含量超标事件,以及相比于成人,婴幼儿更易受到牛奶中AFM_1的损害,人们开始更加重视乳及乳制品中存在的AFM_1污染问题。本文在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基础上,对乳及乳制品中AFM_1的来源与生物学性质、污染与限量标准、检测与防控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霉菌毒素(mycotoxins)是霉菌滋生产生的代谢产物,已了解的霉菌毒素多达300种以上。畜禽生产中常见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AFB1)、玉米赤霉烯酮(ZEA)、呕吐毒素(DON)、赭曲霉毒素A(OTA)、伏马毒素(FB)、T-2毒素。一些研究报道显示饲料原料或配合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检出率为70%~100%,超标率为20%~80%,且有一定的多霉菌毒素组合污染特征。可见,霉菌毒素污染已严重影响蛋鸡养殖业的发展,本文就霉菌毒素在蛋鸡生产中的危害及防控技术措施进行简述,借以提升蛋鸡养殖者对其重要性和紧迫性的重视度,加强蛋鸡生产中对霉菌毒素的防控技术应用,降低生产风险。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养猪场(户)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养猪场(户)乳仔猪饲料、 种猪饲料、 中大猪饲料、 成品猪料及猪用玉米、 大麦、 麦麸、 豆粕等4种原料进行黄曲霉毒素B1、 呕吐毒素、 玉米赤霉烯酮、 伏马菌素、 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结果表明:云南省养猪生产一线的饲料霉菌毒素污染普遍、 严重,2种霉菌毒素共存的现象无论在猪成品饲料中或玉米、 麦麸、 豆粕等常见典型饲料原料中均超过50%;云南大麦霉菌毒素污染较轻,安全性好,适宜推广使用.云南省养猪场(户)饲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加强检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及乳制品在国人膳食结构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同时其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黄曲霉毒素是一组由曲霉属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因其毒性强、分布广、危害大,一直都是生鲜乳质量安全重点关注的风险因子。饲料为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残留的主要来源,因而控制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关键在于从源头上对饲料原料进行严格防控。本文介绍了饲料黄曲霉毒素的生成代谢、污染现状,并总结了其脱毒方法的最新进展,旨在为实际生产中对黄曲霉毒素的研究与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奶牛》2012,(2):59-59
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超标,原因多是饲料因天气潮湿发生霉变,奶牛食用这些饲料后,使得所产牛奶黄曲霉毒素超标。为确保乳及乳制品质量安全,需注重饲料生产、供应和贮存。上海延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早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就意识到饲料安全的重要性,加强了对黄曲霉毒素的检测。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国内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了全球范围内牛的肉毒中毒事件和因食用乳及乳制品引发的人的肉毒中毒事件,分析了肉毒污染的可能原因.重点阐述了乳及乳制品中的肉毒毒素或肉毒杆菌引起人肉毒中毒或感染肉毒杆菌及引发乳品加工链中肉毒污染的风险,并对如何防控乳及乳制品发生肉毒污染提出了建议举措.  相似文献   

14.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致突变、致癌、致畸形作用,易污染饲料。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被奶牛采食后转移入乳中,进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本文就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来源、性质、危害及其最新检测方法等进行综述,以期能为乳和乳制品生产的质量安全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在实际生产活动中,高效准确地检测牛奶中的霉菌毒素对于牛奶质量进行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牛奶中霉菌毒素常用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点和缺点,提出了防止奶牛日粮受霉菌毒素污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黄曲霉毒素B1、T-2毒素、赭曲霉毒素A、伏马毒素(B1+B2)在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的污染状况,指导帮助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开展霉菌毒素防控,降低霉菌毒素对饲料产品质量及畜禽养殖产品危害,减少经济损失,2020年对16种60份植物性饲料原料进行调查采样,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依...  相似文献   

17.
乳制品安全广受人们的关注,而生鲜乳是生产乳制品的原料,其质量安全是保证乳制品安全的基础。风险评估技术是评价安全风险的系统工具,在评估食品安全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发展和应用。本文就国内外对生鲜乳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化学危害物与生物危害物的暴露评估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希望对我国生鲜乳质量安全风险的分析、预警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霉菌毒素的污染是牛奶质量安全的重要问题。作者对牛奶中主要存在的霉菌毒素种类、各国及组织制定的限量值及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中国进行牛奶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完善中国牛奶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饲料遭受严重的霉菌毒素污染时,可以观察到奶牛采食量下降、产奶量降低,严重影响反刍动物生产。如果霉菌毒素从饲料转移到牛奶中,则会降低乳品质,威胁人类健康。2014年,奥特奇中国37+TM霉菌毒素分析服务实验室抽查了全国7个省(市、区)的82份反刍动物饲料样品,对不同饲料原料的霉菌毒素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反刍动物饲料原料选择和霉菌毒素污染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霉菌毒素可在饲料、畜禽及水产动物体内蓄积残留,为动物健康和人类的食品安全带来隐患。随着对饲料及动物源性食品中多种霉菌毒素检测技术的深入研究,国家及行业对霉菌毒素的检测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因此,本文对饲料及动物源性食品中霉菌毒素检测及防霉脱霉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