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基磺酸乙酯(EMS)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诱变剂,能诱发产生高频率的基因和染色体突变。近年来,依托突变体的创建为基础的基因定位、克隆和功能基因研究得以迅速拓展。从小麦EMS诱变、最佳处理剂量与表型、生理生化、分子标记鉴定,产量、品质、抗逆、抗感病等关键性状突变体筛选以及小麦异源易位系创制与诱导小麦条锈菌毒性突变、突变库的利用等多方面对我国在EMS诱变及其在小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EMS技术的发展前景及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的诱变育种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植物突变体创造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变体是指某个性状发生可遗传变异或某个基因发生突变的材料。创造新的突变体,可直接或间接地在生产上使用,有助于加快作物育种进程。在自然条件下植物可自发突变,人工诱发也可产生突变,目前主要运用的诱发方式有物理、化学诱变法,T-DNA插入诱变和转座子插入诱变。现就植物突变体创造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小麦空间环境与~(60)Co-γ辐射诱变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别经"实践八号"返回式卫星空间环境诱变和200 Gy60Co-γ辐射诱变处理,以未经任何处理的相同材料为对照,研究了以上两种诱变方式对小麦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①空间环境诱变对所有参试材料在诱变方向和突变体类型上表现出多样性;60Co-γ辐射诱变则对某些基因型的小麦材料表现出诱变方向上的倾斜。②空间环境诱变对诱变当代植株的生理抑制小于常规剂量的60Co-γ辐射诱变,获得稳定株系所需的世代数低于60Co-γ辐射诱变;就小麦而言,空间环境诱变获得的诱变率低于60Co-γ辐射诱变,但有益突变所占比例相对较高,有利于小麦突变体材料及品种的选育。③能够通过不同材料对60Co-γ辐射诱变的相对敏感性和突变频率来预测空间环境诱变的相对敏感性和突变频率,可选择地面上表现为高敏感的材料做空间环境诱变之用,可能获得较好的诱变效果。本研究结果对于开展小麦航天育种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诱发突变技术在小麦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诱发突变技术在小麦育种中具有重要作用。简要介绍了60Co-γ和EMS的诱变原理,诱变剂量的选择,诱变材料的选择以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进一步阐述了这2种诱变技术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最后分析了小麦育种现状以及诱变育种在小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科学家们运用农作物种子或植物材料可用射线诱变的原理,开辟了农作物育种新领域.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在40余种植物上选育和推广应用优质突变新品种513个,约占世界辐射诱变育成品种2050个的1/4,居世界各国之首.……  相似文献   

6.
2年来在部分作物上初步筛选出200余份可遗传的突变材料.申报或获得发明专利和新品种保护权34件 我国"实践8号"育种卫星航天育种工程项目经过2年的组织实施,已经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项目组已经按照作物种类、分区域建立了不同作物航天诱变育种基础群体,在部分作物上初步筛选出200余份可遗传的突变材料,其中包括利用传统的地面诱变育种技术不易获得的特异突变材料.  相似文献   

7.
辐射诱变育种通常是利用γ射线、激光、离子束、空间诱变等方式对植物体进行诱变,从而产生遗传变异。辐射诱变育种具有缩短育种年限,打破不良性状之间的连锁,提高突变率等特点,现已成为现代作物育种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已对黄瓜、西瓜、甜瓜、辣椒、茄子、洋葱等多种蔬菜作物展开辐射诱变育种研究,并取得可喜的成绩。文章对辐射诱变育种的概念、主要类型及特点、诱变材料的选择、突变体的选择与鉴定及其在蔬菜中的应用进行综合叙述,指出今后须深人开展辐射诱变机理、突变体遗传特性、突变性状遗传控制基因等方面的研究,并将辐射诱变与化学诱变、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以选育出更多的蔬菜品种。  相似文献   

8.
油菜离体小孢子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应用离体小孢子突变技术能高效获得目标突变性状,大大加快育种进程,为油菜诱变育种提供了新途径,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油菜离体小孢子进行诱变的技术研究和突变体的选育现状。并提出小孢子突变技术在育种方面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小麦航天诱变育种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航天诱变育种作为现代育种的一条新途径,以外层空间为诱变环境,在微重力、多种射线等复杂因素的作用下诱发植物产生突变,除具有提高突变率、变异较易稳定的特点外,还有生理损伤较轻、处理后代个体存活率高的优点,因此在植物育种中利用较多.作者综述了小麦航天诱变育种的研究概况,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今后我国小麦航天诱变育种工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EMS诱变对小麦品种贵协3号种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小麦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化学诱变育种提供参考,以小麦品种贵协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育苗盘发芽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MS浓度增加,小麦种子出苗率逐渐下降,处理时间为12h,EMS浓度为0.4%时是小麦诱变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木薯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加快木薯优良品种选育进程,笔者简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木薯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重点归纳了木薯诱变材料的选择、诱变方法、诱变方式、木薯诱变效应及突变体的鉴定、筛选及嵌合体的分离策略等方面,同时提出了目前木薯诱变育种存在的突变随机性和嵌合体等问题及解决方案。指出如何建立一套高效的诱变育种技术将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另外笔者认为诱变育种技术与离体技术、生物技术结合将是今后木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EMS诱导国麦301小麦突变体库的建立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国麦301小麦种子,构建小麦EMS突变体库,旨在为小麦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育种准备基础材料。对M2代全生育期田间及收获后进行生物学性状及农艺性状鉴定。结果表明,突变群体的表型变异率为6.398%;获得了幼苗、叶、茎、穗、熟期等的突变体769个,变异类型丰富。  相似文献   

13.
航宇19是采用航天诱变技术和传统杂交育种相结合方法育成的半冬性、高产、中熟、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是利用高产矮秆的航天诱变突变体豫同194为母本、高产亲本周麦23为父本杂交并经系谱选育而成,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7—2019两年度黄淮南片冬水组区域试验中,航宇19平均产量为7 990.5 kg/hm2,比对照增产4.4%;2019—2020年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8 806.2 kg/hm2,比对照增产6.9%。该品种非常适宜制作馒头,但不适合制作面包。在航宇19选育中,我们的具体育种技术思路是,将航天诱变育种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高产育种与优质育种相结合,协调矮秆、抗病、稳产、广适性状,通过异地多点鉴定重视适应性、增强抗逆性,最终实现品种的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性状的协调与同步提高。航宇19的成功选育说明航天诱变技术和传统杂交育种技术相结合是加快创制优异育种中间材料和培育小麦新品种的一条有效途径,这为未来培育突破性小麦新品种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产抗生素微生物诱变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诱变育种技术是提高抗生素产生菌产素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介绍了自然突变育种、紫外线诱变育种、微波诱变育种、激光诱变育种、离子束注入诱变育种6种产抗生素微生物物理诱变育种技术。  相似文献   

15.
自法国引进数百份小麦种质资源,并对其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同时对特殊材料进行诱变处理,由此得到一大批优异突变体。本文阐述了法国小麦种质资源的特点、诱变利用的方法和育种经验,以期对山东小麦育种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水稻航天诱变育种的研究动态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稻航天诱变育种是将水稻干种子搭载返回式航天器(卫星),经过空间诱变作用产生变异,在地面选择有益变异培育新种质、新品种的育种方法。与常规育种相比,航天诱变育种具有诱变频率高、变异幅度大、育种周期短、有利突变体多等特点。目前普遍认同产生变异的主要因素有微重力、强幅射、转座子活化和高真空等,并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水平以及细胞学水平开展空间诱变机理研究,取得了可喜进展。我国自1988年首次通过卫星搭载开展水稻航天诱变育种以来,已有9个育成品种通过了省级审定,其中“华航一号”等4个品种通过了国家级审定。鉴于水稻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具有的独特优势,其可望成为推动21世纪水稻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为发掘应用新的小麦矮秆突变体,以小麦品种‘邯6172’的航天诱变矮秆突变体为材料,分析该矮化突变对苗期活力、株高、分蘖数、穗粒数、单株产量和收获指数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明确其矮化效应及应用价值。结果表明,该突变为隐性突变,对外源赤霉酸不敏感,对胚芽鞘长度和苗期活力有负面效应;降秆效应约为15.0%,对旗叶长宽和旗叶面积没有负面影响;抽穗期和开花期推迟(3 d);有效分蘖减少,但对小穗数和穗粒数没有负面影响。小麦35 K芯片扫描发现,‘邯6172’突变体与‘邯6172’共有3 613个纯合差异SNP,平均4.1 Mb就有1个突变,变异丰富。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小麦品种衡观35抗茎基腐病EMS突变及其鉴定。【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小麦品种衡观35进行诱变,以未经诱变的衡观35为感病对照,以石优17为中度抗病对照。人工接种假禾谷镰刀菌,对诱变材料进行抗性鉴定,经温室加代获得抗茎基腐病M3代材料。【结果】适于衡观35突变的EMS浓度为0.4%,并且从106株M3衡观35材料中获得7株期表现免疫的突变株,突变体材料苗期和成株期整体病情指数比感病对照分别降低34.93%和34.62%。【结论】EMS突变小麦衡观35,适宜的突变浓度为0.4%,共从供试突变品种M3代中筛选获得了7份免疫的抗小麦茎基腐病的资源。  相似文献   

19.
<正>1前言小麦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在人为创造的条件下,诱发小麦种子及植株产生基因突变,再从变异群体中选择符合人们要求的单株或个体,进而培育成新的种质材料或者新品种的方法。2诱变育种优缺点2.1诱变育种的优点2.1.1通过诱变育种可以获得个别性状优良的突变体,这些性状可能是:矮杆、抗倒伏、抗病、抗虫、品质优良、早熟和适应性广等。进而根据人工  相似文献   

20.
将法国小麦材料在山东济南环境下与当地品种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引进种质具有穗长、小穗数多、分蘖成穗多等有利性状;穗粒数表现突出,但基因型间差异较大;同时也表现出红色籽粒、植株偏高的不利特点。法国小麦种质较当地推广品种抽穗期延后8~11天,灌浆后期高温逼熟,导致粒重降低,不经改造很难直接利用。经过诱变处理选出的法国小麦种质早熟突变体生育期明显缩短,有的抽穗期已经接近当地品种,同时也选育得到白粒突变体;试验中突变体有效分蘖数多于当地品种,穗长和小穗数也优于当地品种;多数突变体株高虽得到降低,但生产中直接利用仍有难度,只能作为"中间体"为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