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广西部分种猪场免疫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近年来,随着猪伪狂犬病疫苗特别是基因缺失疫苗的使用,大大减少了发病率与死亡率,但该病目前仍然是威胁我区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疫病。为了解我区部分种猪场猪伪狂犬病带毒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2.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疱疹病毒I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造成不同阶段的猪发病,且一旦发病很难根除,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控制甚至消灭猪伪狂犬病的主要措施之一。早期的疫苗主要是灭活疫苗和弱毒活疫苗。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发展,PR基因缺失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和重组疫苗等新型疫苗也随之诞生。本文对猪伪狂犬病疫苗的研究作一综述,为该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是一种以发热、脑脊髓炎、繁殖障碍为主要症状的急性、热性传染病.病原为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近年来该病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目前该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采用疫苗接种作为重点防控手段.因此,本文重点综述了近年来临床使用较广泛的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的研发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该病毒可引起各种家畜及野生动物发病,猪是该病原的传播者和自然宿主,临床表现为母猪流产、死产、产弱仔猪等繁殖障碍症状,新生仔猪发热、出现神经症状、死亡率较高。近年来,随着猪伪狂犬病疫苗特别是基因缺失疫苗的使用,猪伪狂犬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大大减少,但目前该病仍然是威胁广西壮族自治区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疫病。2005~2006年我们应用gpI基因缺失鉴别ELISA试验对广西4个种猪场进行了猪伪狂犬病的检测,并清除带毒猪,做了控制与净化猪伪狂犬病的试验,达到了预期的净化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多种家畜以发热、奇痒(猪除外)、繁殖障碍、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给养殖业带来很大的危害。而对该病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采取疫苗免疫,疫苗免疫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手段,临床上使用的疫苗又以猪伪狂犬基因缺失疫苗为主。文章就目前猪伪狂犬基因缺失疫苗的研究现状及主要的商品化基因缺失疫苗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陈斌 《四川畜牧兽医》2001,28(8):32-32,34
伪狂犬病是一种能引起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以发热,寄痒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通过对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组情况的研究,科研工作者正努力研制各种新型疫苗,以控制和减少该病对生产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猪伪狂犬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疫苗接种是预防、控制甚至消灭猪伪狂犬病主要的措施之一。国内外已研制出猪伪狂犬病的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已经相对成熟,而病毒载体重组疫苗、核酸疫苗、亚单位疫苗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本文对猪伪狂犬疫苗做简要综述。一、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是将猪伪狂犬病毒接种于鸡胚或细胞,当病毒滴度达到要求时收获病毒,灭活后加入免疫  相似文献   

8.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对伪狂犬病病毒(PRV)研究的不断深入, 伪狂犬病病毒载体的研究已成为病毒载体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使伪狂犬病病毒的毒力基因失活构建表达外源基因的重组质粒,再通过同源重组获得毒力减弱但仍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重组病毒,重组病毒疫苗在动物体内的表达不仅十分安全,而且还可以一针多防,提高生产效率.文章对以伪狂犬病病毒为载体研制重组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猪伪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狂犬病是影响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一旦发病很难根除,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本病的主要措施.本文综述了目前防治伪狂犬病主要使用的灭活疫苗、 弱毒疫苗和基因疫苗3类疫苗,并展望了未来伪狂犬病疫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又称Aujeszky氏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猪、牛、羊等多种家畜、家禽及野生动物的一种以发热、奇痒(猪一般除外)、呼吸和神经系统疾病为特征的重要传染病。控制和消灭伪狂犬病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伪狂犬病病毒的潜伏感染问题。目前,OIE推荐使用基因缺失疫苗,我国农业部已决定只生产和使用基因缺失疫苗。已有的商业化基因缺失疫苗普遍缺失了啦基因。随着基因缺失疫苗的广泛使用,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检测强毒及其潜伏感染的诊断方法与之配套,因此进行了利用缺失的gE基因制备核酸探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感染能够引起猪的大面积死亡,给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被广泛使用于猪的伪狂犬病防治。PRV的囊膜糖蛋白gC基因(gC)是病毒增殖所非必需的基因,但是缺失gC基因的PRV不能有效地黏附靶细胞表面。通过综述PRV的囊膜糖蛋白gC的结构和功能,以及gC蛋白在疫苗研制中的应用,为伪狂犬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感染多种野生动物及家畜引起的急性、热性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为掌握PRV隐性感染对头胎母猪生产成绩的影响,本研究跟踪调查某一PRV野毒阳性稳定万头母猪场中野毒gE抗体阴性和阳性的头胎母猪总产仔数、健仔数、弱仔数、死胎数、木乃伊胎数、仔猪初生窝重以及断奶活仔数、断奶合格仔数、仔猪断奶重等不同生产成绩指标,探索相同饲养条件下伪狂犬病对头胎母猪各生产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每头PRV野毒gE抗体阴性头胎母猪每窝平均可产11.96头活仔猪,比gE抗体阳性母猪每胎次多产活仔0.63头,以及每胎次可多提供0.18头断奶活仔,每胎次多提供0.28头断奶合格仔。虽然PRV野毒gE抗体阳性母猪所产仔猪初生均重及断奶均重均高于gE抗体阴性母猪所产仔猪,但gE抗体阴性母猪所产仔猪断奶合格率高于gE抗体阳性母猪,表明其断奶活仔整齐度更高。综上,PRV野毒gE抗体阳性的头胎母猪生产成绩低于gE抗体阴性母猪,伪狂犬病的净化可为猪场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表明伪狂犬病的净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Pseudorabies (PR) is caused by the Pseudorabies virus (PRV). It is an acute and hot highly contagious disease infecting livestock and a wide range of wild animal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tent infection of Pseudorabies virus and sow production performance,this study collected production parameters of first-parity sows with wild virus gE positive and negtive in a Pseudorabies positive stable intensive farm, including total litter size, healthy litter size, weak litter size, stillbirths, mummified fetus, litter weight, number of weaning live, number of weaning qualified and weaning weight. And compared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PRV gE antibody negative and positive sows in the same intensive pig farm. The study showed that each PRV gE antibody negative sow could produce 11.96 live piglets per parity. Additionally, PRV gE antibody negative sow could provide more alive, weaning and weaning qualified piglets per parity than infection sows, which were 0.63, 0.18 and 0.28, respectively. Although the average birth weight and average weaning weight of piglets produced by PRV gE antibody positive sow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produced by negative sows, the weaning qualified rate of antibody negative sow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antibody positive sows, indicating that the weaning live piglets produced by antibody negative sows had higher uniformity. In summary,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PRV gE antibody positive sow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negative sows. Eradication of PR can bring higher profit to the pig farm. Pig farm should actively eradicate the PR.  相似文献   

14.
猪伪狂犬病病毒gD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重点介绍伪狂犬病病毒(PRV)中最主要的免疫糖蛋白的编码基因gD基因,对其在PRV基因结构中的位置,病毒传播中所起的作用和人们利用其生物学特性在疫苗研究中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15.
猪伪狂犬病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伪狂犬病病毒(PRV)gB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以闽A株细胞培养毒为模板,筛选最佳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PRV的PCR方法,应用本方法对分离的病毒进行基因扩增,获得了217bp的特异性DNA片段,证明了对分离病毒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伪狂犬病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是猪伪狂犬病的病原.目前,针对该病毒有较多成熟的商品化疫苗,但病毒变异频繁,因而在生猪养殖中伪狂犬病的发生仍然较为普遍.如何清除宿主体内野毒是防控该病的关键所在.应用腺联病毒携载CRISPR/Cas9系统,以小鼠为动物模型,针对PRV的TK基因、gE基因和V...  相似文献   

17.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疱疹病毒性疾病,在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是地方性家畜流行病。而且猪伪狂犬病与其他猪传染病不易区分,因此,建立一个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对于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实验是在实验室已经建立伪狂犬病毒单项PCR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对扩增条件进行优化后对其特异性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优化后的方法特异性好,只有猪伪狂犬病毒扩增为阳性,其余DNA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Ⅰ型(PCV1)、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均呈现阴性。因此,本研究方法可以为今后实验室检测猪伪狂犬病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重组伪狂犬病病毒TK-/FMDV VP1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伪狂犬病病毒(PRV)为载体表达其他病原体抗原蛋白是伪狂犬病疫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以广东地方分离株(以下简称YA)为亲本株,用PCR方法得到同源左右臂,然后将重组转移载体和PRV YA的基因组共转染,用BUDR筛选出了表达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结构蛋白VP1的TK-重组病毒,用PCR和SDS-PAGE的方法对VP1蛋白进行了初步鉴定,并且对重组病毒的某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猪伪狂犬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伪狂犬病也称奥叶基氏病、奇痒症,是由甲型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毒可感染人类和无尾猿以外的所有哺乳动物。文章主要对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免疫学特点、诊断、防治作了阐述,为研究该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 ,是以仔猪的发病死亡和怀孕母猪繁殖障碍为特征的猪病 ,是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疫病之一。该病在世界上分布广泛 ,并有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任何年龄的猪在耐过伪狂犬病病毒急性感染后均能形成潜伏感染 ,并可在体内终生潜伏 ,且不表现临床症状 ,在一定条件下 ,潜伏状态的病毒能被激活 ,引起复发性感染并向外散毒。这种伪狂犬病病毒潜伏 -激活循环机制决定了伪狂犬病病毒在猪群中的永远存在。猪一旦感染必须视为伪狂犬病病毒散播的潜在来源。因而对潜伏感染猪的剔除对于根除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对潜伏感染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鉴别血清学诊断、潜伏病毒的激活与检测、组织块培养技术、核酸探针技术以及PCR技术。本文主要综述了这几种方法的研究情况 ,并比较了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