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当前国际通行的动物卫生管理模式.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指一个国家出于疾病控制和/或国际贸易的目的,定义其边界内一个对规定动物疫病具有清楚卫生状况的动物亚群体(subpopulation),并对规定动物疫病采取监测、控制和生物安全措施所实施的程序.  相似文献   

2.
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 促进动物及动物产品国际贸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国际认可的重要动物卫生措施。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提高区域内动物及动物产品卫生水平,是提高动物及动物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动物产品安全质量,促进动物及动物产品国际贸易的重要举措。早在20世纪初,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就已经制定了动物疫病区域化的相关标准,并应成员国要求,开始进行无规定动物疫病国家和区域的国际评估认可,按评估情况将成员国动物卫生状况划分为不同类别,供国际贸易参考应用。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证明,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已经成为控制动物疫病、保护动物卫生水平、促进国际贸易的主要动物卫生措施,从而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饲料广角》2007,(4):6-7,22
第一条为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规范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评估活动,有效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提高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水平,促进对外贸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规范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评估活动,有效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提高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水平,促进对外贸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5.
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控制动物疫病的重要措施,OIE认为建立无特定动物疫病贸易区域的基本原理是以流行病学和风险分析的原则来评价和管理来自动物疫病的风险,制定了动物疫病区划的国际标准和贸易认可原则,WTO关注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WTO/SPS第6条规定了成员国应认可病虫害非疫区及低度流行区的概念。1998年,我国开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2001年选择畜牧业基础好,具有一定自然和地理屏障的区域建设无疫区示范区。按照国际规则和有关标准,规范我国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提高区域内动物及动物产品卫生水平,是提高我国动物及动物产品国际竞争力和畜产品安全质量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无规定动物疫病生物安全隔离区,对控制和扑灭特定动物疫病,保障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动物疫病区域化的建设和实施、评估验收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阐述了河南省动物疫病区域化的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7.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规范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评估活动,有效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提高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水平,促进对外贸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8.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1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规范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评估活动,有效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提高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水平,促进对外贸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畜牧业发展越发蓬勃的趋势之下,实施动物疫病的区域化管理以控制动物疫病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防护措施.在相关国际规定以及标准的要求之下,有效地对我国无规定动物病疫区进行建设,以及提高区域内动物和相关动物产品的卫生水平是保证畜产品质量和提高动物及动物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浅谈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易感动物流通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逐步建立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下简称无疫区)是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区域化管理的一项重大举措,有利于我国分区域有计划地控制和消灭规定疫病,是与国际动物卫生管理模式接轨,适应全球"大市场",提高我国畜牧业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然而建立无疫区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庞大工程。无疫区建设的核心是确保某一特定区域在规定期限内  相似文献   

11.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国际上动物疫病防控的通行做法。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从动物卫生和国际贸易角度制定了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和评估的相关技术措施,指导各成员国开展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和评估工作。通过对OIE成员国的问卷调查,有  相似文献   

12.
刘怀 《动物保健》2012,(5):56-58
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实现动物疫病控制和消灭计划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动物卫生水平的重要手段。它是在充分考虑畜牧业经济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基础上,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建立生物安全屏障(包括地理屏障、人工屏障或生物安全屏障等),采取包括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控制等综合措施,来实现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疫病的控制、扑灭和消灭,  相似文献   

13.
口蹄疫(Food and Mouth,FMD)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 Organisation for Animal Health, OIE)进行区域化研究并应用于国际动物、动物产品贸易最早、最成熟的疫病之一。为了持续推动口蹄疫区域化的国际认可进程,在不同年度的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以下简称《法典》)版本中,都在不断丰富和完善有关动物疫病区域化的定义、一般要求、实施和应用以及口蹄疫区域化认可标准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以2013版《法典》为主要依据,全面梳理OIE对FMD区域化的一般要求、认可程序和认可标准,希望对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建设以及我国对国外动物疫病区域化认可体系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建立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建设财政投入情况,分析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和管理所面临的财政投入问题,提出建立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的建议,以保证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各项措施能得到全面有效实施,实现通过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控制和消灭重大动物疫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2011年8月16日,济南市畜牧兽医局邀请全国动物卫生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兽医卫生评估室主任郑增忍研究员做了题为"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评估的报告。局领导、各  相似文献   

16.
院萍 《中国畜牧业》2009,(14):27-30
我国于1998年开始实施动物保护工程,提出动物疫病区域化控制的理念,在23个省区市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控制。2001年,重点在四川、海南等地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以下简称无疫区)。目前,为了了解无疫区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下一步的发展思路,记者约请了四川、海南、湖南等地的负责人,他们是:  相似文献   

17.
选择合适的区域化管理模式是成功建成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充分研究国际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原则及国际、国内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模式,结合广州市及毗邻地区动物卫生状况、屏障体系、马属动物疫病流行特点等因素,在国内首次建立了获得国际认可的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的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区域化管理模式,即以从化为无疫区、周边区县为缓冲区的区域区划,并提出了具体的区域化管理措施.本文对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区域化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国内其他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和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余勇 《兽医导刊》2007,(7):21-24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简称无疫区)建设,是我国实施"动物保护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对动物疫病防制实行"区域化管理"的一种具体形式.在无疫区内,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比其他区域相对特殊而更严格有力的行政、法律、经济和技术措施,进行动物疫病综合防制,形成一个疫病防制的相对"特区",从而实现有计划、有重点、有目标地控制、扑灭和净化重大动物疫病,促进动物产品卫生质量提高,增强动物及动物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出口基地.  相似文献   

19.
<正>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在动物卫生领域首先提出了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概念。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指一个国家出于动物疫病控制和/或国际贸易的目的,定义一个对规定动物疫病卫生状况清楚的特定动物群体,并对规定动物疫病采取监测、控制和生物安全措施等的一种管理方式。对动物疫病实施区域化管理是在充分考虑畜牧业经济和公共卫生等条件的基础上,针对某一特定区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建立完善的屏障体系(包括地理屏障、人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于1998年开始实施动物保护工程,提出动物疫病区域化控制的理念,在23个省区市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控制.2001年,重点在四川、海南等地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以下简称无疫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