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药物对猪囊尾蚴体外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芬苯达唑、奥芬达唑、氟苯达唑和伊维菌素体外作用猪囊尾蚴,并与吡喹酮和阿苯达唑比较。于用药后6,12,24,36h进行光镜观察。结果表明:芬苯达唑,奥芬达唑和氟苯达只均能体外杀灭猪囊尾蚴,强烈程度顺序为吡喹酮、芬苯达只,阿苯达唑,奥芬达唑,氟苯达唑,发挥作用的时间顺序为吡喹酮,奥芬达唑,芬苯达唑,阿苯达唑,氟苯达唑。伊维菌素无杀灭猪囊尾病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试验为阜康市筛选出科学合理的、针对性强的、安全高效的驱虫药物。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比较阿苯达唑+虫克星与单用阿苯达唑驱虫效果。结果:阿苯达唑+虫克星与单用阿苯达唑驱虫效果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次驱虫,两次投药"的驱虫方案联合阿苯达唑+虫克星驱虫效果明显优于单用阿苯达唑驱虫效果,从而为阜康市制定合理有效的羊驱虫方案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以达到提高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苯丙咪唑类药物是近年来广泛用于抗多种动物寄生虫病的一大类广谱驱虫药。阿苯达唑、非班太尔、奥芬达唑和奥苯达唑。阿苯达唑是最新的苯丙咪唑类药物,具有更广谱的驱蠕虫活性;非班太尔是苯丙咪唑类的前体药物,能在体内转变为抗寄生虫药物;奥芬达唑是美国批准用于牛的广谱苯丙咪唑类驱虫药;奥苯达唑能有效驱除对丙苯咪唑有抗药性的小型圆线虫。1阿苯达唑阿苯达唑也称肠虫清,具有更广谱的驱蠕虫活性,按照药物说明书给药对牛更安全。阿苯达唑对家畜、伴侣动物和  相似文献   

4.
以阿苯达唑为原料,采用一锅合成法,通过氧化、酸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盐酸阿苯达唑亚砜。以丙酮为反应溶剂,当阿苯达唑和盐酸的投料比为30 g∶13 mL,阿苯达唑和双氧水的投料比为1∶1.01(n∶n),反应时间为30 min时,制备的盐酸阿苯达唑亚砜的收率为95.78%,通过IR、1H-NMR1、3C-NMR和ESI-MS分析对其产物结构进行了确证。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阿苯达唑亚砜盐酸盐中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通过系统适用性、专属性、检测限等试验,确定了阿苯达唑亚砜盐酸盐中有关物质的HPLC检测方法。色谱条件: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蒸馏水(40∶60),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显示:阿苯达唑亚砜盐酸盐在1.25~4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为0.032μg/mL。在此条件下阿苯达唑亚砜盐酸盐与其合成原料阿苯达唑、合成中可能产生的阿苯达唑砜、降解产物分离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的理想驱虫药物,对8组检出有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的山羊群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阿苯达唑、盐酸左旋咪唑、伊维菌素以及阿苯达唑-伊维菌素预混剂进行驱虫效果对比试验。结果盐酸左旋咪唑、伊维菌素以及阿苯达唑-伊维菌素预混剂对山羊捻转血矛线虫驱虫后,虫卵减少率均达95%以上,而阿苯达唑驱虫后的虫卵减少率低于95%。表明左旋咪唑、伊维菌素以及阿苯达唑-伊维菌素预混剂对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的驱虫效果较好,而阿苯达唑有一定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于 2 0 0 1年 3月 9日发布农牧发 [2 0 0 1 ]8号《关于批准氧阿苯达唑等产品为新兽药的通知》,通知内容如下 :“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和《新兽药及兽药新制剂管理办法》的规定 ,经审核 ,批准湖北省医药工业研究院申报的氧阿苯达唑原料及氧阿苯达唑片为二类新兽药 ,现发布其质量标准 ,请各地遵照执行。附件 :氧阿苯达唑原料质量标准、氧阿苯达唑质量标准 (本刊略 )农业部发布《关于批准氧阿苯达唑等产品为新兽药的通知》  相似文献   

8.
为阐明联合应用阿苯达唑(ABZ)和伊维菌素(IVM)在胃肠道线虫感染鄂尔多斯细毛羊体内的药动学互作关系,以感染胃肠道线虫的鄂尔多斯细毛羊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了单独或联合应用阿苯达唑和伊维菌素后的药物动力学特征。通过粪便虫卵检查法,选取感染胃肠道线虫的鄂尔多斯细毛羊15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5只。第1组口服给予阿苯达唑(15mg/kg),第2组皮下注射伊维菌素(0.2mg/kg),第3组皮下注射伊维菌素(0.2mg/kg)的同时口服阿苯达唑(15mg/kg)。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由颈静脉采集血样,分离血浆,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浆阿苯达唑、阿苯达唑亚砜、阿苯达唑砜和伊维菌素浓度,并用PK Solution 2.0药物动力学软件计算出各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联合用药组绵羊血浆伊维菌素峰浓度(C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和平均滞留时间(MRT)分别为44.80ng/mL±6.12ng/mL、5 007.46ng.h/mL±1 301.42ng.h/mL和85.47h±5.03h,均显著(P<0.05)小于单独用药组的对应参数值67.62ng/mL±9.06ng/mL、7 125.08ng.h/mL±908.52ng.h/mL和113.39h±9.00h。口服阿苯达唑组绵羊血浆中仅检测到了阿苯达唑砜和阿苯达唑亚砜,而未检测到阿苯达唑母药。联合用药后,除阿苯达唑砜的达峰时间(T max)显著推迟外,阿苯达唑砜和阿苯达唑亚砜的其他各参数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因此,联合应用IVM和ABZ可影响它们在胃肠道线虫感染鄂尔多斯细毛羊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且对伊维菌素药动学特征的影响尤为明显,在临床联合用药过程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牛肉中阿苯达唑及其代谢产物残留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苯达唑是一种广谱抗蠕虫药,但是由于用药不当等原因,其在动物可食性组织中的残留可能刺激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触发过敏反应甚至出现肝功能异常。本试验基于5μg/kg的检验限建立牛肉中的阿苯达唑及其代谢产物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中残留的阿苯达唑及其主要代谢产物阿苯达唑砜和阿苯达唑亚砜,经乙醚提取,乙腈和己烷萃取,由高效液相色谱(配紫外检测器)测定得到阿苯达唑及其亚砜与砜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1.8%~88.6%、78.1%~85.6%和83.1%~91.9%,变异系数分别为2.8%~9.2%、0.9%~4.9%和1.4%~4.8%。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疗效最佳的治疗羊肝片吸虫的药物,选用36只患有羊肝片吸虫病的病羊,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阿苯达唑组、三氯苯达唑组和硝氯酚组,每组9只,分3个平行,每个平行3只。对照组不做治疗处理,阿苯达唑组灌服12.0mg/kg·bw阿苯达唑,三氯苯达唑组灌服12.0mg/kg·bw三氯苯达唑,硝氯酚组灌服3.2mg/kg·bw的硝氯酚,整个试验期为14d,试验前后记录患病羊虫卵数和治愈情况。驱虫处理后:三氯苯达唑组虫卵个数显著低于硝氯酚组和阿苯达唑组(p<0.05),三氯苯达唑组虫卵减少率显著高于阿苯达唑和硝氯酚组,三氯苯达唑组显效只数和治愈率显著高于阿苯达唑组和硝氯酚组(p<0.05),三氯苯达唑组无效只数显著低于阿苯达唑组和硝氯酚组(p<0.05);表明三氯苯达唑治疗羊肝片吸虫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阿苯达唑的溶解性和口服吸收难题,借助高分子活性剂的稳定作用,利用反溶剂法-高压匀质法制备阿苯达唑纳米混悬剂,并考察该制剂的药学特征及稳定性;研究该制剂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创制的纳米混悬液在电镜下药物形状大小均一,中位粒径为358.1nm。其药学特征符合《兽药质量标准》(2017版)中对混悬液的质量要求。6个月加速试验表明,该制剂外观色泽、含量、pH值、沉降体积比、重分散性均未发生明显变化,且放置6个月后粒径没有显著变化。该阿苯达唑纳米混悬液的Cmax为5.895μg/mL,显著高于参比制剂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佛山正典阿苯达唑混悬液的2.804和2.053μg/mL。与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佛山正典阿苯达唑混悬液相比,该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214% 和299.74% ,表明该阿苯达唑纳米混悬液能显著提高阿苯达唑的吸收,将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使用不同剂量阿苯达唑对人工感染旋毛虫的小白鼠进行疗效试验,观察其不同剂量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应用阿苯达唑20 mg/(kg·d)×7治疗鼠旋毛虫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为阿苯达唑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比较观察阿苯达唑脂质体(L-Abz)与阿苯达唑(ABZ)对绵羊包虫病的疗效,试验将人工感染包虫病的6只阳性羊分为2组,每组3只,分别口服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脂质体,连续用药至15,30天分别采血,利用流式细胞术等对血液中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谷丙转氨酶...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药物盐酸阿苯达唑亚砜的化学结构确证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盐酸阿苯达唑亚砜纯度,采用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NMR)以及质谱(MS)等分析方法对盐酸阿苯达唑亚砜样品进行了结构测定.结果确证盐酸阿苯达唑亚砜的结构为[5-(丙亚砜基)-1H-苯并咪唑-2-基]氨基甲酸甲醋盐酸.本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全面,为盐酸阿苯达唑亚砜的生产和鉴定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广谱抗蠕虫药阿苯达唑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苯达唑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苯并咪唑类驱虫药,主要用于驱除胃肠道线虫,对绦虫、吸虫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阿苯达唑的理化性质、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毒性及剂型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阿苯达唑新制剂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药物盐酸阿苯达唑亚砜的化学结构确证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盐酸阿苯达唑亚砜纯度,采用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NMR)以及质谱(MS)等分析方法对盐酸阿苯达唑亚砜样品进行了结构测定.结果确证盐酸阿苯达唑亚砜的结构为[5-(丙亚砜基)-1H-苯并咪唑-2-基]氨基甲酸甲醋盐酸.本方...  相似文献   

17.
以阿苯达唑、伊维菌素为主原料,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润湿剂,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6000为助溶剂,主原料与辅料经过混合、研磨粉碎制得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配方组合为质量比M(阿苯达唑):M(伊维菌素):M(十二烷基硫酸钠):M(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6000=10:0.2:8:20:61.8。考察制得的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水中分散性良好,符合干混悬剂的沉降体积比要求,按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的质量标准检测为合格,低含量的伊维菌素含量均匀度符合要求,可以实现难溶性药物阿苯达唑的拌料和饮水给药。密闭保存,长期试验24个月,性状、外观几乎无改变;干燥失重由2.4%升高至2.6%;阿苯达唑含量由99.2%下降至97.3%;伊维菌素含量由100.2%下降至97.0%,含量下降不超过药物标示量百分含量的10%,符合规定。该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配方组成合理,工艺简单科学、操作简便,产品质量合格且稳定,有效期暂定为2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兽医学报》2019,(12):2412-2421
为制备五氯柳胺阿苯达唑复方混悬液,对其质量评价并建立含量测定方法。通过辅料相容性、单因素筛选及回归正交设计,以沉降体积比、再分散性等为考察因素,优化处方制备五氯柳胺阿苯达唑复方混悬液,用激光粒度测定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粒径和形态进行测定,考察制剂的稳定性,建立测定五氯柳胺阿苯达唑复方混悬液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结果显示,五氯柳胺阿苯达唑复方混悬液每100 mL中含五氯柳胺4.00 g,阿苯达唑4.00 g,黄蓍树胶0.25 g,十二烷基硫酸钠0.20 g,甘油3.00 mL,柠檬酸钠1.20 g,苯甲酸0.15 g。混悬液沉降体积比为0.99,再分散性良好。1~100 mg/L的五氯柳胺、阿苯达唑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9,R~2=0.999 7),平均回收率为101.15%和100.89%,RSD为0.13%和0.10%(n=9)。结果表明,制备的五氯柳胺阿苯达唑复方混悬液工艺简单,性状良好,稳定性和分散性好,质量可控。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复方混悬液中五氯柳胺、阿苯达唑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声波法制备阿苯达唑-β-环糊精包合物,用正交设计法筛选最佳工艺,经相溶解度图研究、熔点测定、紫外光谱分析及溶解度测定等对包合物的形成进行检验。包合反应最佳条件为:阿苯达唑与β-环糊精(β-CD)与比率为1∶2,超声时间40 min,β-CD水溶液浓度8%,此工艺条件下包合物性质稳定,重现性好。结果证明,采用超声波法可制备阿苯达唑-β-环糊精包合物,方法简便,工艺稳定,并可明显改善阿苯达唑水溶性。  相似文献   

20.
肝包虫病(hydatid disease)又称肝细粒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是棘球蚴的童虫寄生于人体及某些动物体内所致的严重的人畜共患病.阿苯达唑是WHO指定治疗肝包虫病的首选药物,但其吸收差,而阿苯达唑脂质体被认为具有较好的吸收率.为了进一步了解两种药物在绵羊包虫病治疗方面的疗效,研究设计了阿苯达唑、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绵羊包虫病的对比试验,以期为肝包虫病的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