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蓝耳病已成为猪场主要疫病防控的病毒性疾病。疫苗免疫是当前防控的最佳手段,但是很多猪场通过疫苗免疫并未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反而加重病原的传播,导致损失更加严重。为了寻找最佳的免疫效果,本文介绍了猪蓝耳病疫苗的基本情况;简述了猪蓝耳病疫苗免疫的特点:群体免疫接种而非个体,疫苗毒株之间交叉保护;说明了猪蓝耳病疫苗免疫的效果(降低猪圆环病毒、支原体的感染风险)及提高效果的方法: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选择疫苗毒株须母仔猪一致。  相似文献   

2.
1科学的蓝耳病免疫理念1.1免疫预防最为经济最为有效1.2选用弱毒疫苗而非灭活疫苗1.3必须对全群进行免疫接种1.3.1母猪的免疫是关键:建立一致的免疫力,抑制母猪排毒。1.3.2仔猪纳入常规免疫:尽早建立主动免疫力。1.4选用优秀的蓝耳病弱毒疫苗免疫是关键2优秀的蓝耳弱毒疫苗的标准2.1种毒的抗原性好、交叉免疫保护力强猪蓝耳病毒容易变异,除经典毒株外,还有变异毒株如江西株、湖南株、天津株等;选择的疫苗不仅对经典蓝耳病毒株,而且还应对当前流行的各种变异  相似文献   

3.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离不开弱毒疫苗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7年我国发生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简称蓝耳病)以来,养猪界对该病危害的认识迅速普及,但对于如何实施有效防控措施,特别是对蓝耳病弱毒疫苗防控效果及是否应该使用方面专家们众说纷纭,让养猪业人士无所适从。本文根据我们所掌握的国内外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技术的一些研究资料,介绍了养猪业发达国家对PRRS的控制办法,并对这些措施是否适合我国国情进行分析;阐述了蓝耳病疫苗免疫效果和不实行免疫的危害;探讨了蓝耳病弱毒疫苗发生副反应的原因和人们所担心的病毒重组与变异问题;列举了猪场如何正确使用蓝耳病疫苗以达到最佳免疫效果的措施和注意事项,希望对猪场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防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猪蓝耳病阴魂不散?为什么对猪蓝耳病防控的认识混乱?为什么猪蓝耳病疫苗免疫防控效果不一且不稳定?为什么有人不惜牺牲生产成绩放弃尝试更有效的猪蓝耳病防控方法?究其原因是,在猪蓝耳病防控实践中,我们忽视猪群所感染PRRSV野毒毒力存在强弱差异,不了解PRRSV弱毒活疫苗残留毒力也存在差异,不知道当今PRRSV疫苗研发前沿技术成果,导致盲目选择疫苗,进行不合理的免疫;忘记我们的初衷是高效防控猪蓝耳  相似文献   

5.
正一、猪蓝耳病流行情况猪蓝耳病病毒(PRRSV)主要分两类,高致病性毒株(变异毒株)和经典毒株,国内还是以高致病性毒株为主,据测算,其实验室检测到的90%以上的蓝耳病毒株都属于高致病性毒株。PRRSV目前的流行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病毒变异非常快,不断出现新的野毒,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NADC30-like在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的发病率较高,在广东  相似文献   

6.
不同类型猪蓝耳病疫苗的免疫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科学评价不同猪蓝耳病疫苗免疫效果,选取19个规模猪场,分别使用蓝耳病国产弱毒疫苗、进口弱毒疫苗、普通灭活疫苗、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进行免疫,免疫1月后,采集免疫猪群的血清与全血样品,进行PRRSV病原学和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国产弱毒疫苗、进口弱毒疫苗、普通灭活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对照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6.40%、76.10%、36.70%、49.30%、31.17%。使用PRRS弱毒疫苗免疫组PRRSV变异株检出率较高,使用高致病性PRRS灭活疫苗免疫组PRRSV普通株检出率较高。此结果提示PRRS疫苗免疫后能产生一定的保护性抗体水平,但交叉免疫保护性较差。对于PRRS的防控,关键在于提高猪群PRRS抗体的水平与整齐度,同时加强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7.
集团化养猪公司的某个分场暴发蓝耳病,对另一个未发病的分场的后备猪进行两次紧急免疫,尽管未免疫猪场由于蓝耳病的暴发造成了损失,但通过猪群的紧急免疫对未发病分场的猪群起到了充分的保护作用,表明后备猪的管理和疫苗紧急接种是防控蓝耳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临床上不能认为蓝耳病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相似就预测疫苗会产生保护性免疫力,因为确实有经典株流行猪场免疫经典毒株疫苗后仍不能控制蓝耳病,反而在换用变异毒株疫苗后疫情逐渐得到缓解。目前猪群的蓝耳病带毒感染情况非常普遍,猪群接种蓝耳弱毒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猪场蓝耳病的常用方法。蓝耳病弱毒疫苗能缩短感  相似文献   

9.
猪蓝耳病免疫时当前绝大部分中小规模场防控蓝耳病最重要的措施。但由于对蓝耳病病毒、蓝耳病免疫和蓝耳病疫苗认识不足,不掌握相关的知识,造成免疫失败和猪群发病的现象屡见不鲜。笔者主要从猪蓝耳病病毒特性、疫苗特点、免疫程序、猪场环境污染等4个方面对蓝耳病免疫失败和免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蓝耳病免疫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前动物疫病流行有以下特点:疫苗免疫后发病规律和流行与以往有不同特点;非典型病例多不出现典型的病理变化;养殖场病原菌污染严重,多种病原同时作用导致混合感染多;新型疫病出现发病增多,如猪圆环病毒病、蓝耳病新毒株感染。再有目前兽医技术更新慢,检验设备落后;诊断试剂缺乏,并且有的诊断试剂还不很稳定,检测方法少,缺少快速准确的检测诊断方法。以上原因导致在动物疫病诊断过程中出现错误,延误了有效的治疗和快速的疫病防控。  相似文献   

11.
刘远佳 《中国猪业》2017,(11):29-32
类NADC-30毒株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由经典毒株和高致病性毒株所组成的蓝耳病病毒的二元世界,并逐渐演变成为优势毒株.在此新形势下,本文综合了两项商品化蓝耳病疫苗的效果评估试验,得出结论:当前的蓝耳病疫苗免疫对于缩短类NADC-30毒株感染的临床发病时间、 改善增重水平确实存在一定作用,但其提供的免疫保护并不完全,免疫场仍然存在暴发类NADC-30毒株的风险.故猪场在使用疫苗的同时,仍然需要做好猪场选址与布局、 生物安全、 淘汰敏感种猪和隔离驯化后备猪方面的工作,以阻止或者降低类NADC-30毒株的暴发风险.对于暴发场,通过阻止发病猪群的病毒血症、 阻断怀孕母猪的垂直传播以及发病猪只的水平传播,并结合封场,淘汰敏感母猪,可将猪场损失降到最低.中国蓝耳病的根本解决之道是在有条件的区域开展蓝耳病的净化,给蓝耳病病毒毒株做减法,让猪场毒株种类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2.
《中国猪业》2008,3(9):66-66
海博莱生物大药厂,周绪斌博士:关于蓝耳病疫苗免疫还是不免疫,并不是“实施还是不实施”这个简单的选择题,虽然目前国内外都有商业化的蓝耳病疫苗,但无论是科学家、兽医工作者还是农场主对蓝耳病的免疫机理仍不清楚,商业化疫苗在不同猪场的效果也存在差异,这也是为什么蓝耳病的疫苗免疫始终存在争议,而高致病性蓝耳病毒株的出现使得问题更加复杂化。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猪病主要由以下几种主要病毒病为原发病原,激发其他几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另有一些是由营养缺乏或中毒引起的内科性疾病,但是猪病的防治重点在于对免疫抑制性因素防控的意识和水平。1以蓝耳病为主的高热病综合征变异是蓝耳病病毒的一大特性,所以疫苗的免疫效果相差很大,当前蓝耳病的临床特征:妊娠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母猪产后无乳;哺乳仔猪发病早,在10多日龄;眼皮水肿,呈青灰色,有血色眼屎;被毛毛孔渗血,有的发病猪全身充血、发红,皮肤表面  相似文献   

14.
一、对猪蓝耳病的认识(一)充分认识蓝耳病病毒的变异特性蓝耳病病毒(PRRSV)是变异率较高的病毒之一。当前我国猪群中流行的PRRSV流行株呈现多样化趋势,不同毒株之间出现基因重组,活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  相似文献   

15.
市场扫描     
《农村养殖技术》2012,(10):49-51
杨汉春建议蓝耳病防控长期以来,国内蓝耳病毒株一直是以美洲型为主,经典毒株与高致病性变异毒株同在。历年来该病流行规律各地有其各自特点,但总体流行规律比较类似。该病多呈地方性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6-7月份为发病高峰,发病日龄逐步由保育阶段向中猪阶段转移。对于如何防控蓝耳病,专家杨汉春认为,强制免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通过对猪场6年的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了血清驯化和疫苗驯化在规模化猪场蓝耳病控制过程中产生的不同影响,旨在探索一种安全可行的蓝耳病阳性场控制方案。应用疫苗和2种毒株进行全群驯化,通过驯化后4个月的生产数据分析,结合临床表现,得出:疫苗毒株、A毒株、B毒株3个不同毒株在驯化时期的平均活仔率分别为89.06%、76.25%、81.15%,毒力大小分别为A毒株B毒株疫苗毒株;全群血清驯化后的母猪场一般稳定3年以上不发病,疫苗驯化场每年至少要全群免疫1~2次,否则容易出现生产不稳定。结论:两种驯化方式对猪生产水平的影响不大,但可以节省疫苗注射成本。  相似文献   

17.
研究和生产实践均表明,品质保证的蓝耳病疫苗免疫,都能对蓝耳病产生理想的免疫保护。然而,很多猪场却因为免疫短期难以见到明显效果,或因免疫导致大批猪发病和死亡,而对蓝耳病疫苗免疫持否定态度。事实上,蓝耳病疫苗的免疫意外,与疫苗本身并不存在必然因果关系,而更多地与蓝耳病病毒的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以及蓝耳病病毒感染对链球菌病的诱...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随着养猪行业的蓬勃发展,众多重大疫病也更加困扰广大养猪户,尤其是以蓝耳病为主的高热病,以其传播快、发病急、危害大、病死率高的特点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当前尽管绝大多数养猪户都进行了蓝耳病的疫苗免疫,但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种种因素导致免疫失败,造成巨大损失。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是由猪繁  相似文献   

19.
影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免疫情况介绍 2007年6月中旬,我县大部分地区先后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给生猪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我们采取了以紧急免疫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后疫情得到了基本控制.我们先后调入20万毫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对疫区、受威胁区、交通干线、重点规模养殖场的生猪进行了免疫接种.从养殖户反馈的情况来看,免疫效果反映不尽相同.有部分猪场免疫后能产生较好的保护,如岘山乡彭家村某猪场,存栏猪50头,接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后,无一头猪发病;有部分猪场免疫效果不太理想,如西渡镇联胜村某猪场,存栏120头,接种后发病死亡90头;还有的猪场连续用普通蓝耳病疫苗、自家苗、高致病笥猪蓝耳病疫苗进行了二次以上的免疫接种,仍不能产生免疫保护,如台源镇某规模猪场,免疫接种三次后,仍发生了严重死猪现象.  相似文献   

20.
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爆发曾经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采用了疫苗免疫、隔离消毒、封闭饲养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控措施,近几年北京地区未有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发生的报道。疫苗免疫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