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珍珠龙胆石斑鱼又称龙虎斑或珍珠斑,是用龙胆石斑(♂)与老虎斑(♀)培育出来的杂交新种石斑鱼,有虎斑头、龙胆尾的外形,保留了亲本的生长速度快、肉质细腻、抗病能力强等优点,可作为商品鱼销售,也可以作为观赏鱼养殖,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已经在北方逐渐推广。珍珠龙胆石斑鱼适盐范围广,在盐度11~41的海水中均可生存,最适盐度为25~35,低于5℃开始死亡;  相似文献   

2.
珍珠龙胆石斑鱼、斑石雕鱼工厂化养殖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唐山市曹妃甸区会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于2014年8月引进7~8cm的珍珠龙胆石斑鱼12 000尾、斑石鲷3 500尾。经过一年的养殖,成活率98%,斑石鲷平均体长17cm,体重400g;珍珠龙胆石斑鱼平均体长25cm,体重750g,目前开始上市销售。珍珠龙胆石斑鱼,又称老虎斑或珍珠斑,是人工培育的龙胆石斑和老虎斑的杂交种,集父本龙胆石斑鱼生长速度快和母本老虎斑的肉质细腻、抗病能力强等优点于一身,其主要特点:一是生长速度快,养殖10月体重就能达到1kg,养殖两年可达到3kg。二是适应环境能力强。适  相似文献   

3.
正珍珠龙胆又称龙虎斑或珍珠斑,是用龙胆石斑(♂)与老虎斑(♀)杂交得到的新品种石斑鱼。由于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抗病力强,饵料率数低,肉质鲜嫩,市场潜力大,现已成为石斑鱼养殖的新宠。近年来珍珠龙胆已成为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地海水养殖的重要名优品种之一。由于珍珠龙胆石斑鱼仔鱼、稚鱼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4.
张忙友 《科学养鱼》2016,(10):58-60
正石斑鱼是我国海水鱼类主要养殖品系之一,具有品种繁多(如珍珠、龙胆、老虎斑、云龙斑、东兴斑和老鼠斑等)、体形怪异、价格昂贵、肉质鲜美和营养丰富等特点。石斑鱼养殖在我国东南沿海发展迅速,鱼苗和鱼种供不应求,促使了池塘标粗业的快速兴起,但标粗也有难度和风险,特别是"围管-贴边-爬底综合征"时常发生,若防治失误则损失较  相似文献   

5.
正珍珠龙胆又称龙虎斑或珍珠斑,是以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俗称龙胆石斑鱼)为父本、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俗称老虎斑)为母本进行杂交而获得的石斑鱼新品种,因体表布满黑褐色形似珍珠的斑点而得名。珍珠龙胆肉质细嫩、成长快速、抗病力强,显现杂交优势。珍珠龙胆生长的最适宜为盐度为25~35‰,最适宜水温为22℃~30℃。广东沿海,尤其是惠州海域,常  相似文献   

6.
正刺激隐核虫又称海水小瓜虫,呈球形或卵形,全身被有纤毛,前端有一胞口,虫体透明度低,显微镜下常呈黑乳白色,常寄生于海水硬骨鱼类的皮肤、鳃的上皮下,以病鱼皮肤、鳃和眼出现大量小白点为特征,可引起鱼类的传染性疾病。珍珠龙胆石斑鱼又称龙虎斑或珍珠斑,是用龙胆石斑(雄)与老虎斑(雌)培育出来的杂交新品种石斑鱼,其肉质细嫩、成长快速、抗病力强,有虎斑头、  相似文献   

7.
<正>珍珠龙胆石斑鱼又称龙虎斑或珍珠斑,是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与老虎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培育出来的杂交新种,因其体表布满黑褐色形似珍珠的斑点而得名。适盐范围广,在盐度11~41的海水中均可生存,最适盐度为25~35,低于5开始死亡;适宜水温为22℃~30℃,低于20℃以下食欲减退,15℃以下停止摄食、不游动,11℃以下较小的个体开始死亡。龙胆石斑鱼肉质细嫩、成长快速、抗病力强,显现杂交优势。商品鱼市场价格好,也可以做为观赏鱼,目前在广东和海南等地正在逐渐推广,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目前龙虎斑的苗种培育和标粗技术还不够成熟,严重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作者于2011年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镇海石斑鱼养殖基地进行了水泥池鱼苗标粗试验,取得了成活率82.6%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位池精养珍珠龙趸高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珍珠龙趸是以鞍带石斑鱼(俗称龙趸)为父本、棕点石斑鱼(俗称老虎斑)为母本进行杂交而获得的石斑鱼新品种。通过杂交,获得了父本的生长速度快和母本抗病能力强两方面的优势,在苗种质量优良的情况下,在海南与广东养殖6个月即可上市,上市规格1.2斤。在养虾业大环境不利情况下,出现很多养虾高位池丢荒,通过对高位池精养珍珠龙趸高产技术研究,以期为虾农转产转业提供一个思路,以供参考。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龙虎斑为棕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的杂交品种,因其表面布满珍珠形状的黑褐色斑点而得名。通过远缘杂交,龙虎斑遗传了两种亲鱼的优良性状,其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成为推动石斑鱼产业发展的新动力。苗种培育和规模化生产技术不成熟,严重影响了龙虎斑养殖的发展,针对这一现状,本文研究并总结了龙虎斑苗种的工厂化培育技术,旨在为龙虎斑工厂化培育科学管理提供基础理论数  相似文献   

11.
石斑鱼循环水养殖系统及水源热泵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石斑鱼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及水源热泵加温系统,达到在北方大规模养殖石斑鱼的目的。养殖系统由养殖池、弧型筛、循环泵、蛋白分离器、浸没式生物滤池、脱气池、溶氧池、紫外线灭菌器、液氧站组成。采用养殖废水收集及过滤装置处理后的养殖废水作为水源热泵的水源,通过2个冬季的运行,其冬季制热的平均制热能效比(COP)为2.66。在系统中养殖的第1批青斑鱼11个月内由24.41 g生长到480.66 g,存活率超过97%。养殖的第2批青斑12个月内由23.36 g生长到400.46 g,存活率达到84.5%。养殖的珍珠龙胆石斑7个月内由48.46 g生长到511.36 g,存活率达到71.24%。养殖的东星斑12个月内由41.13 g生长到223.56 g,存活率达到65.52%。本系统可实现青斑、珍珠龙胆石斑、东星斑等品种的常年均衡生长,并可降低石斑鱼的养殖成本。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与渔业》2010,(9):37-37
青龙斑和虎龙斑是应用鱼类远缘杂交技术,在众多的石斑鱼杂交组合中筛选出的两个具有明显杂种优势的石斑鱼养殖品种。青龙斑是以斜带石斑(俗称青斑)为母本,鞍带石斑鱼(俗称龙趸)为父本杂交产生的子代;虎龙斑是以棕点石斑鱼(俗称老虎斑)为母本,鞍带石斑鱼(俗称龙趸)为父本杂交产生的子代。根据母本与父本名称,生产单位分别将它们称为青龙斑、虎龙斑。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与渔业》2011,(11):48-48
近日,南海水产研究所鱼病室副研究员徐力文在海南陵水新村港鱼排采样发现.网箱养殖的多种石斑鱼苗都有较为严重的肠道粘孢子虫病。目前除东星斑暂未发现此病,龙胆、珍珠龙胆、老虎斑和钻石龙胆上都检测到肠道粘孢子虫病,且对养殖量最大的珍珠龙胆危害最重。  相似文献   

14.
龙胆石斑是石斑鱼类中体型最大的种类,属于暖水性鱼类,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西起非洲东岸、红海,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西北海域均有出产。最早在我国台湾开始人工养殖,广东、福建、海南也已有十几年的养殖历史,笔者于2010年将龙胆石斑引进广西进行池塘养殖,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现将养殖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放养前的准备工作1.整池养殖龙胆石斑的池塘结构与一般鱼池相似,大小以2~3亩为最佳,既符合鱼对活动空间、水体更换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龙胆石斑(Epinephelus lanceolatus)刺激隐核病的防治技术,从病鱼中分离出刺激隐核虫并进行体外培养,利用获得的各生活阶段刺激隐核虫进行了硫酸铜、铜铁合剂、甲醛和自制中草药剂的高、中、低浓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活阶段的刺激隐核虫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甲醛对幼虫的杀灭速度最快,而自制中草药剂对包囊的杀灭效果最佳。对龙胆石斑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并用甲醛和中草药剂进行治疗,试验结果,中草药剂在60 mg·L-1浓度下可完全杀灭包囊,且浸泡时间在龙胆石斑的耐受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6.
龙胆石斑鱼中间培育与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胆石斑鱼学名为Epinephelus Lanceolatus,属鲈形目,鮨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是石斑鱼类中体型最大的鱼类。龙胆石斑鱼主要产地在东南亚,是热带亚热带暖水性海水鱼,该鱼为中下层底栖鱼类,性凶猛,地域性强,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肉味鲜美,经济价值很高。近几年,其人工繁殖、中间培育(俗称标粗)和成鱼养殖产业迅猛发展,特别是在台湾、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地区。但龙胆石斑鱼苗标粗病害多,成活率低且不稳定,造成龙胆石斑养殖规模难以扩大,影响了龙胆石斑鱼养殖业的发展。利用鱼、虾对空间水质的不同要求及鱼能吃  相似文献   

17.
继4月25日,海南德益丰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德益丰")隆重开业,8月上旬,德益丰将正式开始培育第一批石斑鱼苗,预计首批产珍珠石斑苗与龙胆石斑苗共50万~100万尾。据悉,德益丰为天津海友佳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友佳音")的全资子公司,而海友佳音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天然生物饵料的研究与应用的公司。  相似文献   

18.
龙胆石斑鲈人工育苗仔鱼开口及前期饵料转换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胆石斑鲈,学名宽额鲈(Epinephelus Lanceolatus),属鲈形目,鮨科,石斑鱼属,是已知石斑鱼类中体型最大的一种。该鱼为新兴高档石斑鱼类养殖品种,其生长速度快,养殖两年可达3kg~6kg,上市规格越大价格越高。人工养殖在台湾得到迅猛发展,广东、福建等南方沿海地区亦开始引进养殖。我国不是龙胆石斑的天然苗种主要产区,人工育苗成为养殖苗种的重要来  相似文献   

19.
在台湾,龙虎斑于2008年由晟名水产公司培育成功(命名为"珍珠龙胆"),至今已有七年之久,珍珠龙胆培育初期繁殖技术尚未稳定,鱼苗产量不多,繁殖场多将鱼苗留下来自养,并未积极推广给其他业者养殖,因此外界对珍珠龙胆并不熟悉.直到2009年的莫拉克台风之后,才得以揭开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20.
不同饲料对珍珠龙胆石斑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营养利用率高、对环境压力较低、适合于珍珠龙胆石斑(Epinephelus lanceolatus ♂×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的饲料,研究了配合饲料、饵料鱼、饵料虾、配合饲料与饵料鱼混饲、配合饲料与饵料虾混饲等几种饲料及组合对珍珠龙胆石斑幼鱼摄食生长、消化酶活性、肌肉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饵料鱼的试验组,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它组,而配合饲料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优于其它组(P0.05);配合饲料与饵料鱼混饲组,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均仅次于最优组。饵料鱼组、配合饲料与饵料鱼混饲组的胃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饵料鱼组的肠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其它组,配合饲料与饵料鱼混饲组的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配合饲料与饵料鱼混饲组的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饵料鱼组(P0.05),饵料鱼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饲料与饵料鱼混饲组的试验鱼肌肉中鲜味氨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的总量高于其它组。综合分析认为,采用配合饲料与冰鲜饵料混合饲喂珍珠龙胆石斑鱼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