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死亡率是表示一定的时间(通常为1年)内,特定动物群体中死于某种原因(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是测量动物群体死亡风险最常用的指标[1]。淘汰率表示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内,特定动物群体中,通过自然淘汰和异常淘汰动物的频率,不仅是测定动物群体的一个生产指标,更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2]。为掌握广西省猪、牛、羊等主要家畜死亡和淘汰情况,为疫病防控和指导家畜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商品蛋鸡最佳淘汰周龄的探讨史照,钱冬梅(上海市新杨种畜场200333)在苗鸡费用已定和生产管理基本正常的情况下,蛋鸡养到何时淘汰,才能取得最佳的效益。为此,笔者以罗曼蛋鸡为例,拟从建立累积产蛋重(用TPP表示)、边际产蛋重(用MPP表示)分别与周龄(...  相似文献   

3.
饲喂频率是指单位时间(1 d)内对饲养动物的饲喂次数,是影响动物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因素。同时,饲喂频率在动物营养物质代谢和氮素利用中也能起到调节作用。因此,探索合适的饲养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缓解饲料浪费,对生猪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有关饲喂频率对猪采食量及氮素利用影响的内容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生产实践选择合理饲养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意采食量是指1头或者1群动物在给定的时间内(通常是1d),自由采食的情况下摄人的饲料的数量。潜在采食量是指为了满足动物对养分的所有需求而需要摄入的饲料的数量。由于受到动物本身和坏境等方面的物理或者化学不利因素的影响,动物的随意采食量通常要低千其潜在采食量(Forbs,1994)。实际采食量是在实际生产中,一定时间内动物实际采食饲料的总量。规定采食量是指动物饲养标准或动物营养需要中所规定的采食量定额。随意采食量是动物的本能,一般随动物日龄或体重增加而增加。实际采食量可能与随意采食量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动物自由接触饲料的程度(表1)。在自由采食时,  相似文献   

5.
所谓选择,就是挑选出基因型优秀的公、母畜留作种用。也即把符合育种要求的个体选留下来,对于不符合育种要求的个体予以淘汰或充作其它用途。通过选择,可以定向地改变家畜群体遗传结构,使群体中优良基因频率不断升高,不良基因频率逐渐降低,从而达到改良家畜品种、培育新品种的目的。1选择机理选择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两种。任何一个家畜群体、任何一个性状,个体之间的差异总是存在的。个体之间的变异性为选择提供了可能性。个体的变异受遗传物质和环境条件两因素的影响,如果我们的选择是作用于遗传物质的差异,那么选择出来的性状…  相似文献   

6.
生物活性肽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粮是动物体内所有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在动物摄入蛋白质之后,其消化系统将蛋白质分解成相应组分,这些吸收后的组分按照基因模板重新组装成蛋白质。一直以来,饲料配方者依靠饲料原料中的粗蛋白质含量来满足猪日粮蛋白质的需求。随着合成氨基酸商业化生产的迅速发展,对于家畜和家禽的蛋白质需求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义。根据蛋白质营养的第二阶段(氨基酸补充),国外科技人员提出了“理想蛋白质”中心的概念:为了优化生长,动物需要特定数量和比例的氨基酸。通常,理想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比率通过相对于赖氨酸的含量来表示。对理想蛋白质概…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家畜:进展与展望(三)4.3转移基因的遗传因为创始动物对于转移基因来说通常是单一整合的半合子,因此仅期望50%的后代带有转移基因位点的复本。对于约70%的转基因创始鼠的情况就是如此。其余的创始动物不是转移基因不能传递给后代,便是传递频率低。5增...  相似文献   

8.
家畜的同期发情(Synchronizationofestrus)是动物繁殖技术之一,同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一起广泛应用于畜牧业生产。该技术通过对群体母畜采取相应措施(主要是利用外源性激素,有的还可以通过改变管理措施,如母猪配合断奶),使发情相对集中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灵武奶牛场成母牛过早淘汰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奶业的生产中,有两种类型的淘汰:一种是因繁殖问题,悬垂的乳房、疾病(繁殖除外)、慢的排乳速度以有不良的体形等所造成的非本意淘汰;另一种是因低产所造成的本意淘汰。提高单产和降低非本意淘汰的频率是奶牛育种要求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若单纯的追求奶牛高产,则会影响奶牛的健康,进而导致牛群利用年限缩短。本文通过对灵武奶牛场575头淘汰奶牛(其中产奶牛563头)调查,分析了淘汰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以便引起生产场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1 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牲畜养殖大国,畜牧业发展的同时,由于牲畜饲养基数大,每天因自然死亡和病害死亡的牲畜数量也相应庞大. 根据动物死亡原因,动物尸体的来源可以分为自然淘汰或自然死亡、病害死亡两种形式.自然淘汰或自然死亡对社会危害较小,因疫病死亡的动物尸体的不当处理不但对水源、土壤、大气污染严重,还容易造成疫病的传播与蔓延.  相似文献   

11.
载畜量是指一定时间一定面积草地上所适宜容纳的家畜数量,也可扩展为一定时间内一定饲草总量所能饲养的家畜数量。在我国,载畜量常用羊单位/亩表示,计算公式为: 载畜量=饲草贮藏量×利用率/家畜日采量×放牧天数用这一公式可以计算一个地区、一种草地类型或一个轮牧分区一定时间内的载畜能力。当以年为时间单位计算一个地区总载畜量时,该公式可以改为: 载畜量=可利用饲草重量/家畜年需草量用这种传统方法计算载畜量,简单明确,使用方便,能给予一个地区比较概括的草地生产力指标,因此在草原调查和进行畜牧业生产规划时被普遍使用。但是,在草地  相似文献   

12.
奶牛胎衣不下的原因和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衣不下是指母畜在胎儿产出后一定时间内胎衣不能排出的一种家畜产科疾病,是舍饲奶牛产后的常见病。该病的发病率约占分娩奶牛的8.2%,饲养管理不善的奶牛场甚至可高达25%~40%。此病一般不引起死亡,但可引起子宫内膜炎和不孕,迫使有些母牛被提早淘汰[1]。  相似文献   

13.
(一)ALOP的概念ALOP是指WTO成员为保护其境内人类、动物的生命或健康而采取动物卫生(SPS)措施时.认为适当的保护水平。ALOP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并且在一定时间内应保持实施的一致性.同时还应当提高SPS措施的透明度。WTO规则要求各成员应十分明确地说明其ALOP,以便允许对任何SPS措施所能达到该水平的程度进行检验。SPS协议要求WTO成员的动物卫生保护水平必须是公开的,或其他相关利益群体通常可以获得的。  相似文献   

14.
在自然生态条件下或者在育种实践中,某些隐性类型受到一定淘汰的压力,而群体受到经济因素或其它原因的制约,隐性类型(占群体绝对多数)不宜完全淘汰,这时显性类型处于优势地位,淘汰部分隐性类型就成为必然的事实。本文试图通过数学模拟,揭示选择系数和隐性基因频率相对大小对选择进度的影响,以期对育种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试验通过收集出生、产犊和离群的记录,探究宁夏地区荷斯坦牛成母牛的淘汰情况,分析影响该地区奶牛长寿性的因素。对15 523头荷斯坦牛的生产寿命、在群寿命和利用胎次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淘汰时的胎次、季节和泌乳阶段的分布情况;计算生产寿命、在群寿命和利用胎次之间的表型相关,利用固定模型分析场-出生年、出生季节、牧场规模、淘汰原因和头胎产犊月龄对长寿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宁夏地区荷斯坦牛的平均利用胎次为2.36胎,平均生产寿命为736.59 d。荷斯坦牛成母牛在产后第1个月内的淘汰风险最高,随着泌乳阶段的延长,成母牛在每个胎次内的淘汰风险均逐渐降低;随着淘汰胎次的增加,奶牛淘汰更加集中发生在产后泌乳早期;生产寿命、在群寿命和利用胎次之间存在较高的表型相关(均>0.9),场-出生年、出生季节、牧场规模、淘汰原因和头胎产犊月龄对长寿性有显著影响(P<0.05),春季出生和22月龄头胎产犊的奶牛长寿性表现更好。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宁夏地区荷斯坦牛成母牛的淘汰规律和长寿性的影响因素,为宁夏地区牛群选育成母牛长寿性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自然生态条件下或者在育种实践中,某些隐性类型受到一定淘汰的压力,而群体受到经济因素或其它原因的制约,隐性类型(占群体绝对多数)不宜完全淘汰,这时显性类型处于优势地位,淘汰部分隐性类型就成为必然的事实,本文试图通过数学模拟,揭示选择系数和隐性基因频率相对大小对选择进度的影响,以期对育种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家畜螨病是指由疥螨科或痒螨科的螨寄生于家畜体表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慢性、接触性寄生虫病。饲养管理不良可导致该病的发生。病情较轻者常影响动物生长发育.严重时则引起动物死亡,给养殖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对于伴侣及观赏动物(如犬、猫、兔等),若治疗不及时可降低毛皮质量和观赏价值;螨病还可传染人,影响人体健康。因此,科学的防治家畜螨病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幼犬生长的关键时期是哺乳期(1.5月龄)、断奶期(1.5~2月龄)、传染病多发期(2~6月龄)3个阶段。对某犬场1998~2004年繁育情况进行统计,共繁育幼犬305头,死亡35头,死亡率11.47%。哺乳期(尤其出生1周内)死亡25头,占死亡总数的71.4%:断奶期死亡5头,占14.3%;传染病多发期5头(不是死于传染病,而是死于意外事故),占14.3%。为了提高幼犬的成活率,养好幼犬,现将笔者的体会和做法总结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9.
放牧家畜的践踏强度指标探讨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基于对践踏强度评定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践踏强度是在特定的放牧方式(自由放牧或轮牧)下,单一种或组合种畜群单位时间内(通常指1个放牧季内)对单位草地面积所施加的践踏重力或践踏面积,它应有3种表示方法:重力表示法、面积表示法和频率表示法。首次提出了践踏单位和践踏当量概念,以明确践踏强度的计算标准和折算标准。具体是指在放牧季中,一头体重40 kg的滩羊每蹄践踏1次所施加于草地的践踏称为1个践踏单位——羊践踏,促进了践踏强度单位表示方法的统一化。引入的践踏当量概念,使得不同类别、不同年龄的家畜个体对草地的践踏量,均可通过践踏当量换算为统一单位——羊践踏,是制定出合理而简明的践踏强度指标计算公式的依据,有助于使当前不统一的践踏强度表示方法规范化。从纷繁复杂的影响践踏强度的众多因素中提炼出践踏次数或行走步数作为变量指标,把家畜的放牧行为及其时间分配模式归结到践踏次数中去,为计算单一种群或混合群践踏强度指标奠定了计算基础。在相同的放牧强度下,通过对虚拟的3个单一种群和1个混合畜群践踏强度的计算比较表明,如果忽略畜种在践踏次数上的差异,牛群和马群的践踏强度分别是羊群的5.6和4.7倍,混合群的践踏强度是羊群的4.8倍。而在此种情况下,用放牧强度或用单位面积草地上家畜体重与放牧时间的乘积表示的践踏强度均相等,因此有理由认为用放牧强度或用单位面积草地上家畜体重与放牧时间的乘积表示单一种群或混合畜群的践踏强度均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20.
长期的自然和人为选择使家畜品种经济性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其相关的基因组区域也发生了特定遗传变异。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基因多态性已经下降或消失,而在群体中保留包含单一单倍型的多个基因。这种基因组上特定区域基因多态性频率的变异被称为选择信号。识别选择信号可以提供家畜驯化机制并进一步揭示表型相关的基因变异。目前,高密度SNP芯片及大规模重测序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家畜选择信号鉴定研究。全基因组选择信号检测方法有等位基因频率检测法、连锁不平衡检测法和群体分化分析法。作者综述了全基因组范围内选择信号检测方法及其在家畜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为从事家畜育种及生物进化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