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王姗  闵东红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20-21,29
以陕西关中地区15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幼胚离体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不同培养基、不同蔗糖浓度及接种前低温处理时间等对小麦幼胚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愈伤组织形成速度明显不同且愈伤组织诱导率存在差异;(2)4种不同培养基(MS、C17、N6、W14)中,以MS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效果较好;(3)未成熟种子低温储藏时不易超过3d,时间太长会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率;(4)蔗糖浓度在6%~9%时,形成的愈伤组织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小麦未熟胚培养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类型对幼胚离体培养反应差异明显,不仅最终成苗率相差悬殊,从9.8~100%,胚龄大小及胚的放置方向也同样反应出品种间的不同。研究结果还明确了几种主要培养基和培养基中2,4-D浓度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以早熟梨新梨7号为试验材料,在离体条件下研究了基本培养基种类、激素配比、胚龄大小及低温预处理等因素对早熟梨幼胚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MS培养基诱导新梨7号胚萌发和子叶转绿方面与White培养基相似,而在培养后期促进生根和成苗率方面优于White培养基;适宜培养基激素浓度比例为2.0 mg/L 6-BA+0.1 mg/L NAA;以胚龄85 d以后的幼胚培养较易成功。低温预处理对促进65 d和75 d胚龄的幼胚萌发和成苗效果优于85 d以后梨胚,且低温处理对胚萌发、子叶转绿的促进作用大于对生根率和成苗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及其种间和属间杂种小孢子胚状体的诱导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1992年和1993年对田间的17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6个属种间杂种的小孢子进行了培养,并对基本培养基,蔗糖浓度和激素对小孢子胚状诱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建立田间植株的小孢子培养体系。试验结果表明,NLN,KR和K三种培养基均可使小孢子形成胚状体,但从产胚率和胚状体的质量看,以NLN最佳。在所有的处理中,10%蔗糖没有诱导出胚状体,13%蔗糖是有效的。在两年的试验中,0.01-0.1mg·L^  相似文献   

5.
百合幼胚离体培养成株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5个百合常规栽培品种杂交组合的幼胚进行离体培养,探讨了不同的杂交组合、幼胚取材时期、培养基激素配比、4℃的预处理时间等条件对百合幼胚培养再生植株特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可靠、重复性好的百合幼胚离体培养的成株体系。在MS+KT1.0mg/L NAA 0.5mg/L激素配比培养基上,百合胚龄在50-70天时,采用适当的剥离胚的方法,80%以上的种胚可萌芽;在BA浓度较高的培养基上,剥离胚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分化出苗。分化的苗丛在生根培养基MS+NAA0.1mg/L上均能生成丛生苗;将苗丛从基部切开后,每棵单株均可独立成为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6.
小麦幼胚离体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寻求一种最佳的春性小麦幼胚离体培养基,选用两个春性小麦品种的幼胚置于L3、MS和B5三种基本培养基上,经过愈伤组织的形成与分化培养,对成愈率与分化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性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L3D2,最佳分化培养基为L3D0 1ZT10。  相似文献   

7.
裸燕麦幼穗离体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三个裸燕麦品种不同长度幼穗的离体培养,明确幼穗离体培养的适宜长度以1.0-2.0cm为宜,出愈率为74.7%。基因型在幼穗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三个品种在幼德出愈率上有着显著的差异。通过调节培养基中的激素,可以获得较高的出愈率和绿苗率。愈伤组织再生植株可以通过器官发生途径或胚发生途径来形成,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的激素比例。  相似文献   

8.
裸燕麦幼穗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主要研究了3个裸燕麦品种不同幼穗长度的离体培养效应。结果表明:(1)幼穗离体培养的适宜长度为1.0~2.0cm,出愈率为74.7%;(2)基因型在幼穗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3个品种的幼穗出愈率有显著的差异;(3)通过调节培养基中的激素,可以获得较高的出愈率和绿苗率;(4)愈伤组织再生植株既可通过器官发生途径,也可以通过胚胎发生途径来形成,这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激素的比例。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适于优良品种遗传转化的高效组织培养体系,本研究以3种山东省推广小麦品种(济麦19、良星99、鲁麦14)和模式品种Bobwhite为材料,以成熟胚为外植体对其愈伤组织进行诱导和分化,探讨了2,4-D不同浓度下的3种诱导培养基(MS、N6、MSB5)和4种激素配比的分化培养基对小麦成熟胚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N6培养基的诱导效果最好,平均诱导率超过了80%,且当2,4-D的浓度为4 mg/L时诱导效果最佳。4种激素配比均可诱导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但分化率较低且处理之间差别较大,添加0.5mg/L IAA和2 mg/L ZT的MS培养基的平均分化率最高,为22.58%。小麦基因型的差别主要影响其分化率的高低而对诱导率的影响不大,3个品种中用于转化的最佳品种为鲁麦14。  相似文献   

10.
用玉米未成熟幼胚作为外植体,以N6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将套袋授粉后11~14d的幼胚进行离体组织培养,诱导愈伤组织和胚状体,幼胚在培养基上7~15d时逐渐增殖愈伤组织和胚状体。2,4-D是愈伤组织诱导的重要因素。试验表明:幼胚长度、基因型、培养基成分的变化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对影响大麦幼胚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愈伤组织发生以及植株再生的几个主要因素作了研究。其中包括:幼胚的大小;激素2.4-D的不同浓度;基因型和培养基的差异;滋养物(愈伤组织)的作用。结果表明:1.0~2.0mm长的幼胚、含2mg/L2.4-D的MS培养基以及大麦的滋养愈伤组织都对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小麦离体培养若干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5个春麦品种幼穗,成熟胚和种子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着重研究了不同外植体,基因型对愈伤组织的影响及长期继代,2,4-D浓度,低温处理对愈伤组织胚性保持的作用和对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幼穗是最好的外植体来源,基因型是影响离体培养重要因素,长期继代培养会使胚性逐渐丧失,2-4mg/L的2,4-D浓度与其它激素适当配合可改善愈伤组织质量,保持胚性,5℃低温处理10d,显著提高愈伤组织分化率。  相似文献   

13.
枇杷幼胚培养与体胚诱导植株再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枇杷3个品种“解放钟”、“长红3号”和“早钟”幼胚为外植体,进行枇杷的幼胚离体培养诱导体胚发生研究。结果表明:附加2mg/L2,4-D的MS培养基可高频率诱导枇杷幼胚愈伤组织;采用附加1mg/L2,4~D、0.25mg/LKT的MS培养基与附加1mg/L2,4-D、0.25mg/LKT和5mg/LAgNO3的MS培养基交替暗培养,可长期保持枇杷愈伤组织胚性;枇杷具有很强的体胚发生能力和很高的成苗率。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四川高产小麦的发展,拓宽种质资源,用四川小麦川麦58等与北方小麦济麦22等杂交的F1代幼胚为材料,利用辐射诱变产生突变体,探讨4、6、8、12 Gy等不同辐射剂量对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任何剂量的~(60)Co-γ射线对小麦幼胚离体后胚状体诱导率、愈伤组织的增值倍数及植株的再生率都有显著影响,所有处理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而显著下降,其中愈伤组织诱导率从0 Gy 96.04%降到12 Gy 74.74%,愈伤组织增值倍数从3.22倍降到1.41倍,增值后绿点率从54.44%降到33.36%,剂量4和6 Gy的绿点率显著低于对照,而二者无显著差异。剂量6 Gy的植株再生率为19.76%,约为对照一半左右,当剂量达到8 Gy后,植株再生率大幅度下降,由此得出6 Gy的剂量是小麦幼胚辐射适宜的诱变剂量。  相似文献   

15.
选用六倍体普通小麦JYP97系列、常规材料小披白粒,9312(Z)、贵农、恒丰1号和四倍体硬粒小麦、雄性不育系HB系列(12号、11号、13号、26号)等不同倍性或不同基因型的小麦与玉米加-1、超-1、加-6、综-1、701,703等杂交,采用1/2MS培养基,剥取胚龄为14 d、大小为0.4~1.0 mm的小麦杂种幼胚,接种于培养基上,放置24~25℃黑暗条件下2~3周,置于温度为(26±1)℃、光照为1800~2 000 lx的条件下进行幼胚离体培养。结果表明:玉米花粉诱导六倍体普通小麦得胚率为5.4%,明显高于四倍体,玉米花粉诱导雄性不育系的得胚率为3.2%,高于常规材料。混合玉米花粉诱导小麦单倍体得胚率4.6%,高于单一玉米花粉。采用未加任何激素的1/2MS培养基,选取14 d胚龄0.4~1.0 mm的幼胚离体培养,成苗率为81%,显著高于前人所采用的其它培养基进行幼胚离体培养的成苗率。  相似文献   

16.
早熟陆地棉体细胞培养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新疆早熟陆地棉品种(系)下胚轴为外植体接种在改良的MS培养基上,分别添加不同的外源激素,诱导愈伤组织及其分化.若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只能分化产生少量的胚状体,分化时间也长.若将在固体培养基上诱导产生的淡黄色或灰白色且松散的愈伤组织转接到液体培养基上悬浮培养,培养2周左右后,再转接到固体培养基上,即可产生大量的胚状体和胚性细胞团.在不加激素的培养基上,胚状体萌发并健壮生长,从中已获得2个品种(系)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7.
对水稻5个品种的种胚和11个品种的幼穗在含不同激素浓度的MS培养基上培养,诱导愈伤组织并再生绿苗。品种间在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对激素的诱导效应表现了基因型差异。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高于种胚。种胚的盾片愈伤组织分化能力高于胚轴,胚芽鞘的未分化得绿苗。去分化培养基添加2,4—D2mg/1+KT0.5mg/1,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甚佳,并促进绿苗分化。选择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种胚的培养270天,幼穗的培养210天,仍有部分品种保持较高的绿苗分化率。  相似文献   

18.
提高小麦幼胚高体培养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激素配比和磁场处理对小麦幼胚离体培养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0.1毫克/升的4pu/30和2毫克/升的2,4-滴加入继代培养基后,能显著促进愈伤组织生长,提高幼苗分化率。弱磁场短时间处理,也能获得良好的离体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9.
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条件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美金  史文娟  王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663-6665
[目的]筛选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2个小麦品种扬辐2号和皖麦41的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在MS、1/2 MS、N63种基本培养基中,1/2 MS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IAA对扬辐2号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有一定的影响,KT对皖麦41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作用显著。1/2 MS+2,4-D4.0 mg/L,愈伤组织质量最好。不同小麦品种成熟胚离体培养力存在着差异,皖麦41优于扬辐2号。[结论]该研究为小麦成熟胚离体培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不同培养基及激素配比对小麦成熟胚离体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适于优良小麦品种遗传转化的高效组织培养再生体系。[方法]以小麦品种豫麦18和豫麦70成熟胚为外植体,探讨了2种培养基和4种激素配比对小麦成熟胚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L3培养基的平均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都明显高于MS培养基,供试2个品种平均出愈率达91.0%以上,平均分化率达46.4%。不同激素及其配比均可诱导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但不同处理分化率差别很大(10.5%~50.0%);以L3为分化培养基,同时添加2,4-D 0.1mg/L,6-BA 1.5 mg/L的激素配比更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分化,平均分化率达到50.0%。[结论]MS、L3两种基本培养基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率均比较高,且差别不大。不同激素配比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率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