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深圳市2006年市售蔬菜农药残留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分析当前深圳市超市、农贸市场中蔬菜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情况,寻求相应降低农药残留的措施。[方法]2006年1到12月每个月随机抽取深圳市6个区中的30家超市2、8家农贸市场中的蔬菜样品各10个。采用农药速测法结合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法测定其中19种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结果]共检测各种蔬菜5 792份,蔬菜农药检出率与超标率分别为7.24%、4.23%。[结论]深圳市蔬菜农药残留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引起蔬菜超标的主要原因是有机磷农药残留,应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2.
衡水市是设施蔬菜种植大市,温室白粉虱是设施蔬菜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从2003年开始,衡水市通过将生物、生态、物理等单项技术组装配套,形成了一整套白粉虱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降低了农药残留,提升了蔬菜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3.
经过多年试验示范,筛选出了防控蔬菜主要虫害的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残留农药,形成了病虫基数控制、理化诱控、农药科学使用、高效施药器械的应用相配合的绿色防控技术,杜绝了高毒农药的使用,有效控制了害虫危害,减少农药使用,达到了控害减量、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防虫网在叶菜类蔬菜绿色防控的具体应用效果,于2018年进行了防虫网在叶菜类蔬菜绿色防控中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防虫网用于夏季叶菜类蔬菜覆盖栽培,可有效阻隔黄曲条跳甲、猿叶虫、小菜蛾、甜菜夜蛾等多种害虫的入侵,防虫效果达80%以上,且蔬菜产量明显高于露天栽培,同时在农残检测中未测到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类蔬菜农药残留检出率的规律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种类蔬菜农药残留检出率的规律性。[方法]在辽宁省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和农贸市场采集蔬菜样品1 920个(包括9个蔬菜种类),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蔬菜中20种农药的残留量。[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蔬菜农药残留检出率有一定的规律性,与我国农药产业结构、蔬菜种类和月份分布相关。农药种类主要集中在杀虫剂,尤其是高毒有机磷杀虫剂;叶菜类、茄果类和豆类是农药残留检出率较高的蔬菜种类,2月是农药检出的高峰期。[结论]根据试验结果提出相应的降低辽宁省蔬菜农药残留水平的对策,可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提高我国蔬菜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我国西北地区桃树上发生的主要害虫种类以及目前桃园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应用现状。通过田间对比实验,提出了利用黄板、害虫性信息素诱芯诱捕技术、迷向技术、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以及使用生物源农药等绿色防控集成措施。可以根据桃园害虫发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施用毒性低、农药残留达标的低毒农药以及对生态环境友好的新型生物源农药,禁止毒性高、农药残留超标的高毒农药的施用,保证桃的质量安全和品质,维护农业生态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果品安全。  相似文献   

7.
4类性诱剂诱芯诱杀烟草害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动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降低烤烟农药残留,提高烟叶产品安全性,特采用性诱剂诱杀烟草害虫。结果表明,斜纹夜蛾、烟青虫性诱剂诱杀效果较好,可减少75%的农药使用量。  相似文献   

8.
在农业病虫害防控过程中,应该综合应用绿色防控技术,逐渐改变过去传统的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的手段,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真正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该文首先论述了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然后提出改善种植环境、制定合理管理制度等农业防治措施,利用害虫天敌、禽类防控与生物农药防控等生物防治措施,还有科学合理使用化学药剂的化学防控措施,各地要因地制宜,综合使用各种防控手段,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气质联用检测蔬菜中菊酯类农药残留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静  闫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596-18598
[目的]探讨采用气质联用检测蔬菜中菊酯类农药的残留量。[方法]以常见的4种蔬菜为材料,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研究了色谱柱极性与扫描方式对测定蔬菜中5种菊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影响。[结果]使用较强极性的毛细管柱(如DB-17MS)可降低蔬菜中菊酯类农药的检出限。在确定每种菊酯类农药特征离子的基础上,采用选择离子监控扫描(SIM),可显著降低蔬菜中菊酯类农药的检出限,4种蔬菜中5种菊酯类农药检出限范围在0.002 53~0.191 00 mg/kg。SIM扫描方式的检出限较全扫描方式降低了5.3~33.4倍。[结论]为提高采用GC/MS测定某些不稳定菊酯类农药的灵敏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蔬菜病虫无公害综合防控,科学选择蔬菜上的用药品种,必须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向科技创新提升绿色防控措施,以绿色防控发展绿色蔬菜;进一步提升农业服务水平,加大设施投入,才能更好地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确保蔬菜质量安全,给大家有个辛福安全的‘菜篮子’。  相似文献   

11.
姚晓寒  赵明  黄维成  王蕾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11):1195-1197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广西贺州市蔬菜农药残留现状,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管理提供依据,贺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开展了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工作。2007~2009年的检测结果表明,560个蔬菜监测样品中总合格率为97.73%,其中根茎类蔬菜样品农药残留合格率最高,为99.9%,叶菜类蔬菜样品农药残留合格率最低,为95.85%;第1、4季度的蔬菜样品农药残留合格率较高,第2、3季度的相对较低;贺州市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合格率每年至少上升1个百分点。说明贺州市采取的蔬菜安全监管措施效果明显,蔬菜食用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2.
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是苹果免套袋栽培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也是苹果收益的重要保障,但在实际生产中却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而且应用的面积也很少。为了提升免套袋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效果,以20%华碘抗胁迫生态膜、5%香芹酚和0.5%几丁聚糖三种药剂为试材进行免套袋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试验。通过免套袋苹果喷施七次病虫害绿色防控药剂及常规化学防治药剂,对比了病虫害不同防控方法对叶片生长、苹果果面色度、单果重、果实品质、病虫害危害率及农药残留的影响,研究了免套袋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效果。结果表明,处理1和处理2均对病虫害危害率的影响显著,病叶率分别降低26.09%和31.03%,虫叶率分别降低76.74%和51.61%;均不影响苹果果面色度,也均对苹果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均无显著影响。处理1对苹果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均极显著,分别高出61.430 g和1.875%,但对叶片生长的影响不显著;相反,处理2对叶片生长的影响显著,百叶厚、百叶鲜重、百叶干重分别高出10.88 mm、16.44 g和6.80 g,但对苹果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对红富士苹果实现农药无残留。本试验可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五次、减少使用量40.34%。20%华碘抗胁迫生态膜、5%香芹酚和0.5%几丁聚糖三种药剂“三合一”作为免套袋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实现绿色果品生产的有效途径,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免套袋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可以使苹果免套袋栽培进一步达到生态环保、产品绿色安全的效果。之后会进一步试验研究免套袋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同时加大示范面积,争取大面积在免套袋苹果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高黎贡山绿色生态防控鳞翅目害虫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高黎贡山绿色生态优质烟叶生产示范区建设,通过推广绿色生态防控技术,验证烟叶蛾虫食诱剂对烟草鳞翅目害虫的田间诱杀效果。结果表明,烟叶蛾虫食诱剂对烟草地老虎、甜菜夜蛾、烟青虫、棉铃虫、斜纹夜蛾等害虫有很好的诱杀效果,且烟叶蛾虫食诱剂使用简便,快捷高效,大大降低了化学农药的投放量,且烟叶未直接吸收农药,对于降低农药环境污染、提高烤烟质量安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等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具有大面积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小麦病虫草害防治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障小麦高产丰收和种子、环境安全,在小麦病虫草害的化学防治过程中采取相关技术措施以达到化学农药减施目的很有必要.在小麦的安全生产中,抗病品种应用、药剂种子处理、发挥天敌对麦蚜的控害作用以及使用农药增效助剂等减药措施及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最为关键.本文对这些技术措施在小麦病虫草害防治及小麦高产丰收中发挥的减药增效作用进行...  相似文献   

15.
张仁 《北京农业》2012,(12):83-84
福建省建阳市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采取推广防虫网育秧,使用生物农药、稻鸭共育治虫治草技术,保护利用天敌,释放赤眼蜂,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应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等绿色防控措施,有效地控制水稻病虫为害,提高产量和品质。示范区比农户自防区农药投入、人工投入减少9.60、60.00元/667m2,防治次数比非示范减少2次,新增产量达58.00kg/667m2,平均增效益达162.40元/667m2,天敌增加40.1%,充分发挥自然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玉溪市蔬菜中主要农药的污染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摸清污染现状,为玉溪市蔬菜质量安全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在2002~2005年间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法——酶抑制法,对玉溪市21个主要蔬菜集贸市场的蔬菜共22 949个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抽检样品中平均残留超标率为6.45%,且超标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叶菜类、花菜类蔬菜超标率严重,而茎菜类、地下块根(茎)类超标率低;每年1~2月超标率低,4~5月高;农药残留问题较大的是通海县、红塔区、元江县,问题较小的是新平和峨山县;主产区农药残留居高不下且逐年恶化,而无公害示范区的农药残留控制得最好。[结论]控制玉溪市蔬菜农药残留的相应建议:应加强蔬菜农药残留的检测,加强病虫监测与防治技术指导;加大无公害蔬菜和有机蔬菜生产技术的推广力度,促进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农药减量施用和绿色替代技术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为了有效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并结合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了适宜四川丘区农业生产的农药高效减量施用和绿色替代技术(化学农药零施用技术、农药节约减量施用技术和农药精准高效施用技术)。(1)化学农药零施用技术是通过物理、生物和农业措施等达到不施农药防治病虫害目的;(2)农药节约减量施用技术主要通过开发高效农药品种和添加高效助剂实现化学农药减量施用;(3)农药精准高效施用技术即在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做到“八准”施药,以求使用最少的药剂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科学高效的农药施用和绿色替代技术是实现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为四川丘区农业高效绿色生产提出了病虫防控研究与技术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8.
陈泉生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8):179-180
根据农业部制订的绿色食品生产对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农药使用准则、肥料使用准则等有关规定,并结合优质绿芦笋生产要求,制定绿芦笋病虫害无公害技术的范围、定义、基本要求及病虫害相关栽培控制和药剂防治技术,为绿芦笋病虫害防治规范化、标准化和无害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08年2~6月,采用速测法和气相色谱法对惠州市主要农贸市场上销售的瓜豆类蔬菜进行了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结果表明,惠州市区主要农贸市场上销售的11种瓜豆类蔬菜农药残留品种间差异较大,其中豇豆、四季豆、白萝卜的农药残留较严重,残留率分别为25.00%、30.00%、33.33%;黄瓜和茄子的农药残留较轻,残留率分别为13.33%、14.29%;但残留超标率较低,其中豇豆、四季豆残留超标率最高,均为3.70%,其次为白萝卜、黄瓜、茄子,残留超标率分别为2.47%、2.47%和1.23%;丝瓜、蒲瓜、小南瓜、苦瓜、番茄、马铃薯等未检出农药残留;主要残留农药有水胺硫磷、氧乐果、三唑磷,其次为甲胺磷、毒死蜱和磷胺。  相似文献   

20.
陈祯  郑传伟  陈旷  戈毅航  刘霞  况荣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553-10555,10557
[目的]综合评价黄板和性诱剂对斑潜蝇和小菜蛾的防治效果,为大面积科学推广使用该类技术防治害虫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和结构式访谈对通海县蔬菜主产区使用黄色粘虫板和小菜蛾性诱剂复合配置防治靶标害虫斑潜蝇和小菜蛾的防治成本、农药减少情况、诱集效果以及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黄板对斑潜蝇和性诱剂对小菜蛾均具有良好的诱集效果,诱集数量分别为3 414士720和(219±157)头/张.在3种不同防治方法中,单独使用农药的防治成本最高,为(10099.5±2 752.5)元/hm^2,其次是黄板+诱芯配套使用,为(1 125.0±465.0)元/hm^2,单独使用黄板的防治成本最低,为(450.0±186.0)元/hm^2.不使用黄板+诱芯防治时,农药使用次数和费用分别为(15.0±2.7)次和(12 070.5±2 136.0)元/hm^2;兼用黄板+诱芯防治时,农药的使用次数和防治费用分别减少5.7次和4 618.5元/hm^2.诱集的益虫与靶标害虫的比例(益害比)为1∶1 131,表明黄色粘虫板和小菜蛾性诱剂分别对靶标害虫斑潜蝇和小菜蛾的诱集效果显著高于非靶标昆虫.[结论]综合来看,采用粘虫色板附着诱芯的防治方法不但诱集效果良好而且操作简单,比以往单独使用粘虫色板和性诱捕器节约防治成本,是目前较实用的一种害虫诱杀复合配置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