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为开展猪带绦虫的病原学形态观察、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解决实验材料来源的问题,建立猪带绦虫的实验仓鼠动物模型。【方法】通过经口感染被免疫抑制的实验仓鼠,观察仓鼠体内绦虫的感染、生长发育及寄生部位等生物学特性,并利用压片技术和组织切片技术对检出的绦虫的形态结构进行研究。【结果】免疫抑制剂在5 mg/只,感染一次就能使囊尾蚴发育到性成熟;在实验仓鼠体内,感染后40 d的仓鼠体内就能检出具有体节的可见虫体,感染80 d后的仓鼠体内能检出孕卵节片;检出的虫体多数吸附在小肠前1/3段,也有寄生在胆囊和胆管中的虫体,甚至偶见虫体钻出胆囊外堆积在肝脏附近;虫体头节上可见4个吸盘及两圈小钩;与人猪带绦虫相比,成熟节片较少。【结论】成功建立了猪带绦虫仓鼠动物模型,这使得成功解决猪带绦虫实验材料的来源问题成为可能,也为猪带绦虫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蚴CE18重组蛋白作为绦虫蚴病免疫诊断抗原的应用价值,为筛选绦虫蚴病血清学诊断抗原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棘球蚴CE18重组抗原建立间接ELISA方法,分别对18份脑多头蚴、15份细颈囊尾蚴、19份棘球蚴感染绵羊血清及194份棘球蚴病疫区绵羊血清和13份健康羊血清进行检测,通过显著性差异分析评价CE18蛋白作为诊断抗原的意义。同时,应用生物学软件对CE18抗原蛋白同源序列进行分析,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提示CE18蛋白作为绦虫蚴病诊断抗原的依据。【结果】序列分析表明棘球蚴CE18蛋白基因为多种绦虫如泡状带绦虫、多头带绦虫、猪带绦虫等的共有序列,其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很高,不同种属之间高达99%,从分子水平上表明CE18蛋白为带绦虫蚴共同抗原成分之一。重组抗原CE18-ELISA方法检测绵羊血清抗体水平显示:脑多头蚴病、细颈囊尾蚴病、棘球蚴病和棘球蚴病疫区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38.89%、73.33%、100%和76.14%,而对照组血清为阴性反应。【结论】CE18重组蛋白可作为绵羊棘球蚴病和细颈囊尾蚴病血清学诊断抗原,用于畜群活体检疫初筛试验。  相似文献   

3.
《新农业》2017,(11)
<正>1羊棘球蚴病羊棘球蚴病是由羊棘球蚴寄生在羊体内引起的羊寄生虫病。棘球蚴又称包虫,是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要是犬、狼等肉食动物。虫卵和孕节随宿主的粪便排出体外,含有被虫卵和孕节污染的食物被羊吞食后而受到感染。虫卵和孕节内的六钩蚴在羊的消化道内孵出,钻入羊的肠壁,并随血流或淋巴液到达羊体内各处,以肝、肺、脾、肾最常见。六钩蚴经6~12个月的生长发育,最终成为具有  相似文献   

4.
提取猪带绦虫激活和未激活六钩蚴总RNA,RT-PCR扩增HSP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与pGH克隆载体连接,经酶切鉴定后,将阳性重组质粒进行测序,结果扩增出激活的六钩蚴的目的片段。将目的基因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HSP中,并将获得的pET28a-HSP阳性重组子转化至宿主菌E.coliBL21,IPTG进行诱导表达,并对重组抗原pET-28a-HSP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重组经SDS-PAGE分析可见一条约35 kDa大小的融合蛋白条带的抗原,Western-blot结果显示其能被囊虫病人阳性血清识别。这将为进一步阐明六钩蚴入侵中间宿主的机理、设计新型抗猪囊虫病和绦虫病疫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类药物抗猪囊尾蚴的作用靶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类抗囊药物对猪带绦虫囊尾蚴的作用靶点,为药物的类型衍化和新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体外培养的和猪体内的囊尾蚴于阿苯哒唑和奥芬哒唑分别作用后能量代谢途径物质含量及其关键酶活性变化。【结果】阿苯哒唑和奥芬哒唑对体外培养猪六钩蚴、未成熟期和成熟期猪囊尾蚴,以及体内发育未成熟期和成熟期猪囊尾蚴的糖无氧分解途径、丙酮酸羧化支路与逆向三羧酸循环途径均有一定程度抑制作用,代偿性促进糖异生及蛋白质、脂类和核酸分解途径,葡萄糖吸收受阻。阿苯哒唑和奥芬哒唑体外非竞争性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复合体活性。【结论】并咪唑氨基甲酸酯类抗囊药物非竞争性抑制猪囊尾蚴FR复合体活性,抑制葡萄糖的摄取。  相似文献   

6.
猪囊虫病,又名"豆猪"或"米猪".是有钩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猪体内所引起的疾病.有钩绦虫的幼虫,寄生于猪肌肉和心脏等处,严重时,脑组织内也可发现,外观是半透明白色小囊胞,胞内有一小白点(囊虫头).小猪感染,发育停滞,出现前宽后窄体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研究额尔齐斯河(中国段)鱼类绦虫种类及寄生情况.[方法]按照鱼类寄生虫的常规调查及研究方法,于2010~2012年在额尔齐斯河进行病料采集,共剖检24种鱼类共2 455尾,分析绦虫的种类和寄生情况.[结果]共检出绦虫8种,分别为宽头鲤蠢绦虫(Caryophyllaeus laticeps)、许氏绦虫(Khawia sp.)、马口头槽绦虫(Bothriocephalus opsariichthydis)、结节三枝钩绦虫(Triaenophorus nodulosu)、舌状带绦虫裂头蚴(Ligula sp.plerocercoid)、双线绦虫(Digramma sp.)、犁头绦虫拟囊尾蚴(Cryporhynchus sp.cysticercoid)、圆叶目绦虫幼虫(Cyclophyllidea sp.larva).[结论]宽头鲤蠢绦虫的感染率最高,感染率最弱的是双线绦虫1.39;.感染强度最高的是结节三枝钩绦虫1~60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鸡肠Remak神经(intestinal nerve of Remak,INR)的神经元和过路节超微结构,为进一步阐明INR的生理功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鸡肠INR元与过路节的超微结构。【结果】INR有大量体积巨大的神经元和少量小强荧光细胞分布。神经元胞体周围有零散的卫星细胞围绕,但不能形成完整被囊,可见卫星细胞与神经元胞体之间形成突触样联系。神经元周围基膜不明显,神经元胞体表面常直接与周围细胞间质接触。细胞核圆而表面平滑,染色质松散清亮,核内可见棒状小体的特殊结构。核仁明显,结构和组成典型。胞质内分布着丰富的微管、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内质网池常有扩张膨大。可见中央有孔的致密颗粒分布于核周质,可能为肽类递质分泌颗粒。核糖体除了附着于粗面内质网表面外,还有大量游离核糖体分布于胞质中。线粒体形态多样,并有致密化现象。肠INR被膜下分布着少量成群的小强荧光细胞,其胞质和胞核的电子密度较高,细胞之间有不对称的突触联系。根据突触小泡的不同,INR内分布着4种过路节,它们与周围结构形成不同的突触联系。【结论】INR神经元具有旺盛合成和分泌功能的超微结构特征,而过路节的组成和联系显示出INR支配活动的多样化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在ELISA法作用之下应用高纯度细粒棘球绦虫六钩蚴抗原、以及囊液抗原,分别针对一次感染、以及二次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六钩蚴小鼠血清进行测定,用ELISA法对所测定结果详细分析。对模型小鼠原发性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后,特异性抗体的变化规律展开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表达猪带绦虫六钩蚴TSOL18抗原的重组活载体疫苗株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构建表达猪带绦虫六钩蚴TSOL18抗原的重组鼠伤寒沙门氏菌活载体疫苗株。【方法】克隆并改造TSOL18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YA3341-TSOL18,电转入鼠伤寒沙门氏菌终宿主菌株X4550,体外鉴定重组菌X4550(pYA3341-TSOL18)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稳定性、生长曲线、安全性和小鼠免疫试验进行评价。【结果】酶切鉴定和基因序列测定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尿素-SDS-PAGE检测有目的蛋白条带,Western Blot证实该抗原具有免疫原性;重组菌株在体外营养选择压力下可稳定地携带重组质粒传代繁殖;蛋白的表达对重组菌株的生长基本没有影响;小鼠实验证实重组菌安全可靠,二免后ELISA检测产生抗体。【结论】成功构建了能稳定表达 TSOL18蛋白的可口服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疫苗株X4550(pYA3341-TSOL18)。  相似文献   

11.
光学显微镜观察鲶卵膜形成的显微结构,第1时相卵母细胞外具1层质膜。第2时相卵母细胞外可见到滤泡膜,第3时相卵母细胞时,可见到放射膜。第4时相初滤泡层和放射膜较前期更加增厚。第5时相卵母细胞外的滤泡膜已脱去。第6时相放射膜逐渐消解。透射电镜观察鲶卵膜形成的超微结构,在第2时相时,不仅具滤泡层,而且有鞘细胞层、基板和刚发生的放射膜,第3时相基板加厚。第4时相基板逐渐消失。第5时相滤泡细胞解体,放射膜的外层已经消失。对鲶卵母细胞膜发生的显微和超微结构作了比较,对卵膜的划分及分期、滤泡层的来源和构成、放射膜生成的机制等作了描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苎麻(Boehmeria nivea L.Guad)韧皮纤维的超微结构。[方法]对苎麻茎韧皮纤维进行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并对苎麻单纤维进行组织离解,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茎韧皮纤维显微观察结果表明:苎麻韧皮纤维细胞壁横切面分为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3个层次和细胞腔;次生壁大多为1层,即次生壁外层(S1),并且具有许多同心层次;少数纤维具有2~3层,即次生壁外层、中层(S2)和内层(S3);茎基部纤维次生壁多为2~3层,中部纤维次生壁多为1层,苎麻纤维次生壁层次存在位置差异;苎麻纤维是由若干个纤维细胞相互连接而成,纤维细胞之间部分纤维细胞端壁溶解,部分具细胞膜和初生壁,部分具次生壁。苎麻单纤维光学显微镜结果表明:苎麻单纤维细丝状,纤维细胞壁(次生壁)由Z型微纤丝和S型微纤丝组成,具节和节间,少数纤维具有明显的节状加厚现象;中央略大,两端尖削,或钝圆形、二叉状、火炬状等各种形状。[结论]该研究可为生产高品质的苎麻产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斜脉蝠蛾的卵呈卵圆形,黑色、具光泽;长0.72~0.85mm,横径最宽处为0.51~0.63 mm;卵壳明显分为两层,外层胶质状,无色透明,质地疏松,内层黑色致密,扫描电镜观察卵壳构造:①受精孔,外面观有一隆起的近似圆形的垫状构造,受精孔开口于垫状构造中间,内面观亦有一个近似扁圆锥形的隆起构造,若干个受精管分别开口于该隆起的基部和顶部,②一般卵壳区,外面观有密布颗粒状突起,并相对均匀地夹杂有柱形的围气管壁突起,内面观可见一些管、槽状构造,将卵壳内外层剥离后观察,其外层的内壁光滑无特殊构造,内层外壁除偶有刻纹状凹陷外基本光滑,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内层中有许多孔道。  相似文献   

14.
The Target of Benzimidazole Carbamate Against Cysticerci cellulosa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 study the target of benzimidazole carbamate drugs against Cysticerci cellulosae and giv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ype evolution and new drug design, the changes of key enzyme activities and metabolite contents in the pathway of energy metabolism in C. cellulosae in vitro and in vivo were tested with albendazole and oxfendazole, respectively. Both albendazole and oxfendazole inhibited the pathways of anaerobic glycolysis, partial inversed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of Taenia Solium oncosphere, immature and mature Cysticerci in vitro, and immature and mature Cysticerci in vivo to a certain degree, and enhanced fat decomposing, amino acid decomposing, xanthine decomposing metabolism, and on the other hand, the absorption of glucose was hindered; furthermore, both albendazole and oxfendazole inhibited the activities of the fumaric reductase (FR) complex noncompetently in vitro. Benzimidazole carbamate drugs could inhibit the activities of FR complex noncompetently and hinder the absorption of glucose.  相似文献   

15.
任玉锋  张益民  贝盏临  蔡亲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7994-17995,17998
[目的]观察百里香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百里香营养器官根、茎、叶的解剖结构。[结果]在光学显微镜下,百里香根的次生结构从外到内依次为周皮、韧皮部、维管形成层、木质部、维管射线。茎的次生结构从外到内依次为周皮、韧皮部、维管形成层、木质部和髓,髓位于茎的中心,全部由薄壁细胞组成。叶为典型的异面叶;表皮由一层紧密的形状不规则的表皮细胞组成,细胞外壁角质膜较厚;表皮上分布着较多的单细胞表皮毛;叶肉组织发达,栅栏组织由2层排列整齐的圆柱形细胞构成;海绵组织排列较为疏松。[结论]该研究为百里香的鉴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XRD)对香螺壳和毛蚶壳由表至里逐层进行相分析,同时用扫描电镜(SEM)对两种壳体横断面各层显微组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香螺壳的外层(角质层)和中层(棱柱层)的相组成为斜方六面体(ohcdral)结构的方解石(bonate)型碳酸钙,而内层(珍珠层)则是由方解石和文石(aragonitc)两种晶体结构的碳酸钙共同组成的。而毛蚶壳各层均由方解石型碳酸钙组成。香螺壳各层的组织较毛蚶壳致密且生长取向各异。  相似文献   

17.
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抗菌肽杀菌作用初步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报道了美洲大蠊(PeriplanetaamericanaL.)抗菌肽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K88)的作用过程.电镜观察表明,美洲大蠊抗菌肽首先使细菌的外层及细胞质膜损伤,形成开口,导致内容物外泄而死亡,最后菌体崩解成碎片.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抗菌肽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K88)的作用过程.电镜观察表明,美洲大蠊抗菌肽首先使细菌的外层及细胞质膜损伤,形成开口,导致内容物外泄而死亡,最后菌体崩解成碎片.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次报道了小麦条锈菌吸器母细胞侵入胞间菌丝这一异常现象。电镜观察发现吸器母细胞形成的入侵栓已侵入胞间菌丝细胞的胞壁,入侵栓的超微结构与形成于寄主细胞壁上的一致。由于入侵栓的侵入,使得胞间菌丝细胞壁的内层与其外层相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