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枸杞功能性饮料的加工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枸杞为茄科落叶小灌木,是我国传统的具有补益功能的名贵中药材。通常称枸杞的浆果为枸杞子,种子为枸杞籽。长期以来,枸杞加工业只注重枸杞子加工,而忽视枸杞叶的开发利用。在枸杞子的加工过程中,大都弃“渣”,而“渣”的主要组成是种子、果皮、果柄以及少量未被破碎的果肉,富含多种有效成分。运用现代食品加工高新技术对这些弃渣进行加工利用,不但能保留其有效成分及其生理活性,而且具有营养“放大”、生物活性成分“扩增”的作用。枸杞子加工成的微胶囊粉称为枸杞红素,枸杞叶加工成的制品为枸杞绿素。1.枸杞的生理功效枸杞子(叶)具有很多生…  相似文献   

2.
宁夏枸杞营养成分分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宁夏枸杞果肉、果皮渣及枸杞籽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的同时,阐述了枸杞叶茶加工工艺、枸杞汁制备工艺、枸杞果肉、果皮渣中主要活性物质的临床医学研究,以及枸杞籽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枸杞属茄科枸杞属的木本植物,为名贵的中药材和高级滋补药品,主要生长在我国宁夏、新疆、青海等地。枸杞不仅含铁、磷、钙等矿物质,而且还含有多糖、胡萝卜素和甜菜碱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力、防衰老、抗肿瘤、抗氧化等方面的药理作用,被广泛运用在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中。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及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高纤维、低脂肪的食品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多糖的应用也越  相似文献   

4.
枸杞,原产于我国西北地区,是中华医药中少有的药食兼用、通体皆宝的产品。但较之于其他水果,枸杞具有果皮薄、含汁量大、不易贮藏保鲜等特点,收获后如不及时销售,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枸杞通过加工制成液态枸杞,一方面可以解决枸杞市场卖果难、易腐烂等问题,同时又可实现加工增值,可谓“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5.
食品辐照作为一项新型的食品加工技术,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与实用价值。文章介绍了食品辐照技术的原理,阐述了辐照在食品保鲜、品质改善和降低药物残留等方面的应用,探讨了食品辐照技术在食品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指出了辐照技术在食品加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SO2残留量严重超标一直是制约枸杞干果加工的一大瓶颈。枸杞干果脱硫不但使干果符合GB 2760—2007食品添加用卫生标准的要求,而且要保证一定的感官质量。试验了几种脱硫方法,结果表明,在20℃,pH值2的酸性环境中漂洗1 min,然后在真空干燥相中40℃烘干能取得较理想的除硫效果。过氧化氢虽然也能氧化除硫,但不能确保干果处理后的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7.
酶制剂在食品加工保鲜与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酶制剂在食品加工保鲜行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尤其对在食品加工、食品保鲜和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作了较详细的叙述,并对酶制剂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前景,如酶基因工程、固定化酶技术的应用以及酶法合成功能性食品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生物技术时代食品工业呈现的特点,认为生物技术将影响食品工业的整个产业链并改善食品品质和加工特性,包括对食品加工原料的影响、对食品加工的影响、改善食品营养成分,并讨论了生物技术在食品发酵和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配制法和发酵法生产枸杞酒。配制枸杞酒加工工艺简单,通过正交试验选出最佳的浸泡工艺,结果表明,按枸杞质量与白酒(酒精体积分数为45%)体积之比为1∶9,浸泡14 d后,调节酒精体积分数为21%,糖度9°Brix,总酸1.1 g/L,所得成品酒色纯正、通透,气味芳香;发酵枸杞酒加工工艺较复杂,枸杞的有效成分能够充分利用,枸杞经过浸泡、打浆、过滤、杀菌、发酵等工序制成,成品酒口感醇厚,枸杞果香和酒香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0.
黑果枸杞是一种特有的野生植物资源,含有丰富的多糖、花色苷、黄酮和多酚等多种活性成分和氨基酸、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疲劳及抗炎等作用,被广泛用于药品和食品中。对黑果枸杞中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进行了综述,为黑果枸杞中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及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集来自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不同种源、不同种植地中野生与人工栽种黑果枸杞果实,测定果实中原花青素含量。得出鲜果原花青素含量内蒙古种源最高,之后依次为青海、甘肃、新疆,故内蒙古、青海种源黑果枸杞可作为阿拉善盟地区黑果枸杞优选品种;不同种植地中,种植在额济纳旗的黑果枸杞原花青素含量最高,阿拉善地区的环境指标可作为黑果枸杞种植地参考;人工栽种的黑果枸杞果实原花青素含量高于野生黑果枸杞。  相似文献   

12.
枸杞是药食同源的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枸杞遗传背景复杂,对其种质资源遗传变异和种质资源的遗传背的研究还不充分。本研究对24个枸杞种质资源采用SSR分子标记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在17对SSR引物上共检测到96个条带,其中有59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61.5%。每个SSR位点的PIC值为0.37~0.60,平均值为0.45。NTSYS类平均法聚类结果显示,24份枸杞供试品种遗传相似性系数介于0.263?0.954之间,在相似系数0.56处被分为9大类群。这将为进一步开展枸杞种质资源评价、新品种选育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院依据。  相似文献   

13.
枸杞饮料、枸杞酒随市场需求逐年增多,然而在生产过程中,枸杞外围的一层蜡质,往往使枸杞有效成分不能快速、全部地提取出来,给生产工艺带来不便,生产不够尽美。通过枸杞除蜡浸提工艺研究,简化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利用Na2CO3稀溶液,通过正交试验法得出最佳浸提工艺条件:在65℃下,把除蜡剂浓度调整为4.5%,除蜡1 min能取得较好的浸提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盐碱胁迫对枸杞生长及根际适应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盐碱胁迫条件对枸杞生长以及根际pH值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枸杞在含有NaCl的营养液中培养,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枸杞的株高、鲜质量和干质量减少,根系对根际的pH值和电导率调节能力减弱;此外,枸杞能够在1.4%NaCl水培条件下生长,1.6%NaCl以上水培条件会导致枸杞落叶直至死亡。  相似文献   

15.
Journal of Crop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 Lycium barbarum (Solanaceae), commonly known as Goji (or wolfberry), is popular for its nutritive and medicinal properties and is called a “super...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薏苡仁和枸杞饮料的稳定性,改进其加工工艺与配方,经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选出饮料的配方和制备方法。结果表明,采用下列的配方与工艺组合:不过筛的薏苡仁粉用量为2.8%,蔗糖用量为7%,枸杞预煮时间(杀菌时间和预煮时间)为40 min,不添加稳定剂,调配温度为100℃可得到风味优良和稳定性较好的饮料。  相似文献   

17.
灌水频率对枸杞品质、产量和耗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枸杞为试验材料,研究灌水频率对枸杞耗水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枸杞的水分生产函数。结果表明:枸杞对水分的消耗基本呈现为秋果采收期和秋果生长期小、营养生长期较大、高峰为盛果期和盛花期的特点;通过对枸杞产量和耗水量进行拟合,得出水分生产函数为y=-1.2162x2+1461.07x-436857 (R2=0.7673),当耗水量为达到600.68 mm,产量达到1965.47 kg/hm2,即当灌水次数达到5次时,不仅可获得最高产量,使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高,同时也获得了较好的枸杞品质,实现了高产与高效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枸杞叶茶制作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枸杞叶茶的制作工艺,探讨了烫青、炒青、微波火力杀青,以及不同烘炒方式对叶茶感官质量、茶汤色泽、茶香和叶茶复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选取生长期为6~15 d色泽较好,水分适中,厚实饱满的枸杞叶最为适宜,炒青则更容易彰显出茶汤的香气;烫青时采用质量分数0.04%乙酸锌和0.02%亚硫酸钠的混合溶液进行烫青,4%的蔗糖溶液和0.3%氯化钙硬化液浸漂可改善叶茶的组织状态;烘制能较好地保留叶绿素的含量,能保证茶汤的悦人色泽,但香气和口感欠佳;枸杞叶茶采用处理烫青和炒制为最佳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19.
张益民  薛泽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0):179-182
研究蜀葵种子水浸液对西瓜和枸杞的化感作用,为植物化感作用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采用生物测定法,用不同浓度的蜀葵种子水浸液处理西瓜、枸杞的种子和幼苗,研究其化感作用。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的蜀葵种子水浸液对西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枸杞幼苗的苗高、鲜重有促进作用;(2)当蜀葵种子水浸液浓度为0.005 g/mL、0.010 g/mL时对枸杞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为化感促进作用,浓度为0.020 g/mL时对枸杞种子的发芽率、幼苗根长、根鲜重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综上,蜀葵种子水浸液可抑制西瓜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对枸杞幼苗的苗高、鲜重的增加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