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彩叶植物在居住区造景中的应用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彩叶植物具有丰富多彩的叶色,在居住区中能够丰富植物景观的色彩,美化环境。本研究对上海七个居住区中的彩叶植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从彩叶植物的造景方式、色彩构图、景观层次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彩叶植物在居住区中的应用数量和种类较少;造景方式多样,但空间层次感不强;植物色彩丰富,但整体色泽不明亮。根据彩叶植物的应用现状和分析结果,提出彩叶植物较理想的造景形式以及在居住区造景设计中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城市居住区绿化是优化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环节。结合平顶山市探讨了新老居住区植物配置的差别、居住区绿化对特殊生态服务功能的需求、不同功能单元绿化植物配置以及植物造型、季相与色彩的搭配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彩叶植物在居住区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彩叶植物具有丰富多彩的叶色,在居住区能够丰富植物景观的色彩,美化环境。综述了彩叶植物的配置原则和彩叶植物的选择,并对其在居住区的应用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色彩规划是实现居住区环境改善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傍校村康杜村历史保护建筑、商业区、居住区、广告招牌、典型街道的沿街立面等进行图像采集、测色、分析归纳,实现对康杜村村庄肌理及色彩构成的相关分析,得出村庄主体的基调色和色相范围内的允许色彩,借鉴相关城市色彩规划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应的色彩管理建议以及色彩改造建议,建立了符合康杜村的个性化视觉形象,在解决与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为"傍校村"色彩规划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黄彦晶 《河南农业》2016,(14):39-40
植物配置是现代居住社区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对改善生态环境有着巨大的作用,为美化生活空间带来了巨大的价值.基于此,从植物的景观空间和色彩等角度出发,对南方居住区的环境规划设计提出园林多元化居住区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不断的提升,居住区的环境设计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其中铺装作为居住区景观构成的一个元素,具有实用功能和美学功能的双重属性,满足人们一定的使用功能和精神需求。本文通过对铺装设计中色彩、质感、纹样、尺度、构成等要素的组合应用,体现出居住区景观铺装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和物质的享受,满足人们对居住区环境更高层次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信阳市居住区园林植物色彩配置的合理性和丰富性,选取5个居住区园林样本,对其中的中心绿地、行道树、地被植物及孤赏树4类样方4个季节的NCS色号进行统计,分析居住区园林植物色彩配置特点和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信阳市居住区园林植物4类样方不同季节地被植物的变异性较小,孤赏树的变异性较大;春季特征色相为红色,夏季为绿色,秋季为黄色,冬季为蓝色;信阳市冬季较长,特色植物较少,色彩较单调,春季和秋季时间较短但植物季相特征突出。信阳市园林绿地应突出植物色彩的季相特征,加强景观植物驯化繁育,提高园林植物配置种类多样性,促进景观色彩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8.
肖生萍  唐丽 《湖北农业科学》2016,(15):3938-3941
以上海市3个居民区绿地为对象,采用实地勘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应用阴阳五行理论为指导,对阴阳五行理论在居住区绿地景观中的应用方式、表现形式和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阴阳五行理论在居住区绿地景观中的应用方式主要包括植物、铺装、建筑、水体、道路等景观元素的应用,其中植物、水体、铺装的应用频率最高;阴阳五行理论在景观元素中应用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植物种类、色彩、体量、形状、质地、图案、功能等方面,而色彩是居民选择停留的最主要因素;融合了阴阳五行理论的居住区绿地景观功能区比例占50%以上,被使用频率也较其他景观空间高,并对居民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方面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庆芬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2942-12943
对长春9个居住区中的彩叶植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从彩叶植物与常色叶植物的配置方式、群落层次,以及和其他园林要素的配置方面进行评价。调查结果表明:彩叶植物在居住区造景中应用的种类偏少,配置方式单调,多以丛植和群植为主,缺少层次感;植物色彩很丰富,但整体颜色不是很鲜明。根据彩叶植物的应用情况和调查结果分析,提出彩叶植物比较合适的配置方式及在居住区中的植物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柳州市居住区的植物景观群落为评价对象,采用美景度评判法(SBE法)对柳州市6个居住区中的54个典型植物景观群落样本进行树种组成、植物形态、植物层次、季相与色彩、郁闭度、适地适树、意境美、健康状况、统一与变化、协调与对比等指标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柳州市6个居住区植物景观效果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依次为:文源华都清华坊金绿洲凤起新都南山御景东城华府;道路、宅旁、公共活动绿地景观效果由低到高排列顺序为:道路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活动空间绿地。SBE法适用于在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及居住区环境优化建设与管理中评价。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居民小区景观林林内景观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究居民小区景观林林内景观质量的影响机理,为居民小区景观林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以北京市内14个居民小区为研究样地,以150个林内景观为研究对象,根据影响林内景观质量的平均胸径、林下灌草覆盖度等17个指标构建景观林林内景观质量特征指数,建立林内景观美景度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居民小区景观林林内景观质量主要取决于林木个体大小指数、景观色彩指数、景观垂直结构指数、景观近自然指数、林木个体空间指数和景观林木密度指数等林内景观特征指数。清晰的树木冠形和干形、整齐的林相、强烈的林分色彩对比、高比例的多季相树种和较高的林分自然程度均有利于提升林内景观质量。以林内景观美景度为因变量,林内景观特征指数为自变量建立美景度与林内景观质量指数间的二次多项式模型,模型拟合度较好,适用于居民小区四季景观林林内景观质量评价。科学地营建高质量的居民小区景观林过程中,应注重彩色植物和多季相树种的使用。增加景观林的层次丰富性,通过控制密度和树种组成营建近自然的林分是建设高质量居民小区景观林。  相似文献   

12.
以洛阳市公园、事业单位、居民区、道路等为调查对象,对其绿地的草坪草种、占地面积,建植类型等进行了调查,从草坪密度、均一性、质地、颜色等方面对调查的草坪坪用质量进行质量分析和综合评价,在指出存在问题的同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罗彩云  岳梦 《农学学报》2018,8(6):62-67
为了明确西安市临潼区园林彩叶植物种类及园林中的应用情况,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和拍照记录的方法对该区域内各绿地的彩叶植物的应用种类及应用方式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临潼区用于城市绿化的彩叶植物有14个科17属18种,城市道路绿化中的彩叶植物有5种;公共绿地应用的彩叶植物有15种;居住区彩叶植物有6种,主要分布在新建成的高档小区;校园中彩叶植物有16种,选择上大部分仍是一些常见的种类,应用面积广泛且配置方式多样;(2)临潼区城市绿地中彩叶植物种植方式有列植、丛植、群植、片植、色块、色带。结论:西安市临潼区园林彩叶植物选择应用中存在园林彩叶植物种类少且结构不平衡,配置方式上相对单一,养护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最后针对该区园林彩叶植物种引进、配植和应用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住宅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行城市住宅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为城市居民判断园林植物景观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住宅区园林植物景观的生态质量、休闲功能、美感效果三大功能构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心理物理学方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收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数据进行园林植物景观评价,选取昆明市8个住宅小区园林植物景观作为实证对象,对指标权重值、项目层评价以及综合评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园林植物总数对评判住宅区室外生态环境质量好与坏起主要作用,而彩色植物丰富度与区域园林植物景观好坏关系不大;从项目层评价来看,浅水湾小区园林植物景观综合质量最高,大树营小区最低;从住宅区综合评价来看,滇池康城、浅水湾、云天化3个住宅小区园林植物景观等级为良好,东华小区、高校小区、月牙塘小区3个住宅小区等级为较好,大树营小区、温泉花园2个住宅小区等级最低。【结论】从园林植物景观生态、功能及美学角度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采用多种数据收集方法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住宅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可提高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是最接近居民生活并为居民所使用的绿色空间,既有生态美学价值和保健功能,又能对住宅的低层住户空间起到遮蔽作用,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本研究通过构建城市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质量评价指标,分析建成年代和空间类型对宅旁绿色空间质量的影响,旨在为未来科学建设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提供理论支撑。  方法  以北京市不同建成年代的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为研究对象,从宅旁绿化空间树种组成、空间结构、美学特性、保健功能4方面,构建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质量评价指标。通过简相关分析,从15个指标中筛选出9个用于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降维构建3个质量评价指数,并确定各指数和指标的权重,进一步通过指数综合得分与所筛选指标间的关系对不同建成年代的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质量进行分析。  结果  (1)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质量受结构、树种组成、美学效果3个主成分影响,各成分对其空间质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30.34%、24.27%、22.26%。(2)中间型居住区的绿色空间综合得分分别高于新建型居住区和老旧型居住区1.60%和8.34%,但建设时间对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质量的影响在统计学上未达显著水平。(3)绿色空间类型对宅旁绿色空间质量有极显著的影响,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宅间组合式、自然群落式、规则成林式、宅旁紧贴式。(4)空间尺度及植物配置方式的不同是造成绿色空间类型间质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结论  类型和结构对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质量有显著影响,居住区建成年代对其质量无显著影响。宅旁绿色空间质量主要取决于绿色空间结构、空间协调度和视觉质量。植物视线遮蔽度、相对空间垂直绿量对绿色空间结构质量的贡献较大;色彩丰富度、树种多样性对宅旁绿色空间质量有正向促进作用;植被与建筑空间协调度在一定范围内对绿色空间质量有积极影响。在设计与建设居住区宅旁绿色空间时,应重点考虑宅间组合式、自然群落式、规则成林式的空间类型,少用或不用宅旁紧贴式。在住宅建筑高度一定的情况下,适当扩大宅旁绿色空间的宽度,保证空间协调度处于较好水平,并采用乔?灌?草近自然复层种植结构,合理分配乔木、灌木数量比例,在满足空间结构、功能的基础上,兼具视觉美感与景观效应。   相似文献   

16.
陈晓刚  罗奇 《南方农业学报》2012,44(6):999-1003
【目的】进行城市住宅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为城市居民判断园林植物景观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住宅区园林植物景观的生态质量、休闲功能、美感效果三大功能构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心理物理学方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收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数据进行园林植物景观评价,选取昆明市8个住宅小区园林植物景观作为实证对象,对指标权重值、项目层评价以及综合评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园林植物总数对评判住宅区室外生态环境质量好与坏起主要作用,而彩色植物丰富度与区域园林植物景观好坏关系不大;从项目层评价来看,浅水湾小区园林植物景观综合质量最高,大树营小区最低;从住宅区综合评价来看,滇池康城、浅水湾、云天化3个住宅小区园林植物景观等级为良好,东华小区、高校小区、月牙塘小区3个住宅小区等级为较好,大树营小区、温泉花园2个住宅小区等级最低。【结论】从园林植物景观生态、功能及美学角度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采用多种数据收集方法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住宅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可提高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以1988、2000和2005年3期的Landsat TM影像和统计数据作为数据源,运用3S技术及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以石家庄市平原地区各市(县)城乡居民点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988—2005年间研究区居民点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20年来,石家庄市平原地区城乡居民点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各级居民点面积整体增长71.4%。空间格局上,城市居民点边界的破碎程度较大;建制镇居民点个数及规模受行政区划影响增长迅速;农村居民点个数呈逐年减小趋势,但规模扩大。各市(县)农村居民点边界规则,平均邻近距离均有所减小,呈现集中、密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以江西省余江县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引入VCM曲线、核密度估计法、空间自相关分析、Voronoi图和地形位指数等研究方法,从空间分布特征和布局影响因素出发,综合分析了余江县农村居民点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余江县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呈集聚型,居民点高值区集中在中部平原区域。影响居民点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为地形位指数、坡向、地质灾害、水土流失、道路、水系、城镇。农村居民点都向地形位指数优势区、坡向优势区、道路发达便捷区、水系优越区、城镇区集中;地质灾害易发区、地形位指数和坡向劣势区对居民点吸引力不强,分布的居民点较少。对居民点集中的优势区域,可作为重点发展型区域,对农村居民点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引导;对居民点较少的劣势区域,如画桥镇、黄庄乡和塘潮源林场等,在做好防范措施的同时,建议逐步调整搬迁优化农村居民点。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当前农居点用地现状和问题,指出农居点用地在盲目扩张的同时,内部闲置土地增多是突出的问题。结合当前农居点用地现状和问题,提出在农居点整理中土地储备制度的具体运行程序,确保农居点规模的逐步缩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