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张健  窦永群  任永利  李龙 《蚕业科学》2005,31(2):191-195
基于为我国蚕业科学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调查了我国19家蚕业科研机构的科研资源情况,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及基础设施,对近20年来我国蚕业科研资源的变化与分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我国蚕业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的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玲芳  张健  许金波  李龙  汲铮  沈晶 《蚕业科学》2006,32(4):537-542
基于为蚕业科研机构正确制定创新战略,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依据的目的,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我国蚕业科研机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现有19家蚕业科研机构的统计数据,对我国蚕业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客观的分析,认为:必须加大对蚕业科研机构的投入,重视蚕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深化蚕业科研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3.
<正> 11月7日—20日,中国蚕学会委托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及广东蚕学会在广州召开了全国蚕业资源综合利用及生物技术学术会议。与会代表55人,分别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科研、教学及开发应用部门。收到论文资料48篇。会议交流检阅了近几年来蚕业资源综合利用及生物技术研究成果、进展及学术经验。这对蚕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向深度发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无疑地将起推进作用。蚕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在我国已形成产值5亿元的  相似文献   

4.
黄河 《北方蚕业》2001,22(4):16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即陕西省蚕桑丝绸研究所主办)的我国北方蚕区惟一的蚕业专业科技期刊,近日又与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实行联合办刊.至此,<北方蚕业>的联办单位已达八省区十二个单位.诸多蚕业科研学术机构、行业主管部门的加盟,不仅增加了办刊经费,保证了稿源,而且也有利于发行,必将为北方地区蚕业科研、生产的发展和<北方蚕业>科技期刊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广东蚕业》2008,42(4)
《广东蚕业》是广东省蚕学会主办的蚕业科技刊物,面向生产和科研,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具有热带亚热带技术特色。主要刊登有关栽桑养蚕技术、桑蚕病虫害防治、桑蚕品种资源与利用、遗传育种与良种繁育、蚕桑化学与副产物综合利用、蚕  相似文献   

6.
《广东蚕业》是广东省蚕学会主办的蚕业科技刊物,面向生产和科研,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具有热带亚热带技术特色。主要刊登有关栽桑养蚕技术、桑蚕病虫害防治、桑蚕品种资源与利用、遗传育种与良种繁育、蚕桑化学与副产物综合利用、蚕  相似文献   

7.
夏纪林  王文义 《蚕业科学》2007,33(4):709-711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与江苏科技大学于2001年合并共建,是我国蚕业科研体制改革的一次尝试。总结了研究所与学校合并后在科研条件、教育资源、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展望了合并共建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蚕业科学》2001,27(1):65
我国知名家蚕遗传育种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原蚕品种资源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民盟盟员、中共党员易文仲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0年4月26日18时25分在镇江逝世,享年76岁。   易文仲同志1950年8月参加工作,一直从事家蚕品种资源研究和优良品种选育工作,先后任家蚕品种资源及夏秋蚕品种选育研究课题负责人、蚕品种资源研究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兼任农业部第1、2、3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2届农林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科委发明奖评选委员会特邀审查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易文仲同志的逝世是我国蚕业科研领域的一大损失。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吉华  孙书云 《江苏蚕业》2008,30(1):43-44
长期以来,我国的蚕业发展速度缓慢,新技术推广覆盖率普遍较低,各地的蚕桑资源不能共享,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蚕桑生产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发展蚕业产业信息化,提升蚕业产业化水平,加速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的转变。1海安蚕业信息化的现状海安是著名的“中国茧丝绸  相似文献   

10.
魏幼平 《中国蚕业》2002,23(4):48-49
近十几年,我国蚕业科技领域有一道"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科技风景线,这就是自"七五"以来国家组织实施的蚕业科技攻关计划.这一计划着重在桑种质资源、蚕品种选育及种质材料创新、规模化养蚕生产、重大疫病防治等方面突破了一批制约我国蚕丝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可以说,蚕业科技攻关对促进我国蚕业科技进步和推动蚕丝业发展的深远影响,在蚕业科技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可以通过对蚕业科技攻关计划内容及成就的分析与考察,触摸到当代蚕业科学跳动的脉搏,感受到当代蚕业科学技术研究的新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11.
我国蚕业教育机构的科研资源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健  窦永群  任永利  李龙 《蚕业科学》2005,31(4):389-392
基于为我国蚕学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调查了我国7所大学蚕学专业的科研资源情况,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以及科研项目、科技成果与专利、论文与专著。对近20年来我国蚕学专业教育机构的教职工队伍、人才培养等情况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蚕业科学基础研究发展趋势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鲁成  向仲怀  黄君霆 《蚕业科学》2000,26(2):105-114
简要分析阐述了我国蚕业科技进步及存在的问题 ;深入分析了蚕学基础研究的国内外发展特点与趋势以及我国的优势与特色 ;提出了“十五”期间需优先发展的蚕学基础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普及,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各类图书馆应树立现代图书馆的全局观念,科研单位图书馆要完善本馆的特色资源,依托高校图书馆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此提升科研单位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论科研院所能动性科研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的科技投入逐年增加,更多的重大、重点项目不断推出,能动性科研管理对推动整个科研工作向前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科研院所要在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和科研人员的沟通与交流,为科研人员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学术环境;科研项目的申报;优势学科的形成;跨部门、跨单位的协作;科研课题执行管理等方面进行能动性管理。  相似文献   

15.
优质与高效是桑学科研究的主攻目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是蚕业生产的基础。选用桑树良种不仅能提高单位面积产叶是,而且对提高茧丝质量有重要作用。以全年条桑收获、饲育为中心 提高栽桑效率。优质与高效是桑学科研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6.
2015—2016年对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4家单位的9个桑树新品种进行了共同鉴定。本批参鉴品种中,生长势旺、产叶量高、叶质好的品种有鲁插2号、鄂桑2号、陕桑9312、陕桑8826,其中鲁插2号叶片大而厚、发条力强,鄂桑2号节间密、片叶率高。  相似文献   

17.
加快蚕业产业化的步伐已经成为蚕桑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农科教相结合加速推进了现代蚕业园区建设;加速了蚕桑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和辐射;提高了蚕业科技推广的到位率,加速实现了蚕桑生产的规模效益;能充分发挥科技和教育紧密结合的优势,提高厂蚕区蚕农的整体素质;通过建立蚕桑科技户和养蚕示范大户,促进了高效蚕业的发展和蚕业产业化的进程。因此,以农科教相结合为手段。走产,学,研和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相结合的道路,是一条初步实现蚕业产业化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8.
农业科研院所是农业科技成果的重要发源地,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是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必要条件。影响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自身因素主要有:农业科研单位体制的局限;科研课题与市场结合不紧密;缺乏中试和推广经费;农业科研成果自身特点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