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IL-2,IL-12、IL-8水平与乙型肝炎病变的关系。方法:运用ELISA法检测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IL-12、IL-18的水平,观察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与肝炎发展的关系。结果:慢性及重型肝炎患者血清IL-2水平出现显著性下调(P〈0.01),而急性、慢性及重型肝炎患者的IL-12、IL-18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升高程度与病情相关。结论:血中细胞因子水平是判断乙肝患者免疫状态及进行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IL-6和NO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干扰素-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一氯化氯(NO)与肝硬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比色法和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8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IL-6和NO水平.另设32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蛆.结果:肝硬化备圾患者的血清TNF-α,IL-6和NO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瞳着肝功能越差其值升高越明亚(P〈0.01);有腹水姐的TNF-α、IL-6和NO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腹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肝硬化时TNF-α、IL-6过度分泌和NO合成增加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检测血清TNF-α、IL-6和NO水平有助于评估肝硬化病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MPP)血清IL-4、IL-18及IFN-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住院确诊的MPP患儿24例及正常对照组儿童21例。用ELISA测定MPP急性期、恢复期、正常对照组血清IL-4、IL-18及IFM-γ。结果:MPP患儿血清IL-4、IL—18含量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明显高于轻症组(P〈o.05);血清IFN-γ含量急性期轻度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血清IL-4/IFN-γ比值急性期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MPP患儿急性期血清IL-4含量重症组E日显高于轻症组。急性期IFN-γ含量重症组稍高于轻症组,但无统计学意义;恢复期IFN-γ、IL-4、IL-4/IFN-γ重症组和轻症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MPP忠儿血清IL-4,IL-8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MPP患儿存在TH1/TH2失衡。TH2反应占优势,IL-4及IFN-γ参与MPP患儿的免疫状态改变,在MPP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IL-18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明显增高.且与IL-4呈正相关,IL-18可能在促进IL-4的分泌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IL-18、IgE在儿童哮喘发病过程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8例发作期和18例缓解期哮喘儿童血清IL—18、IgE水平.并与正常健康儿童进行对比。结果:哮喘患儿血清IL-18、IgE水平均比正常儿童明显升高.发作期更为明显(P〈0.01);血清IL-18与IgE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经有效治疗患儿血清IL-18、IgE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但在缓解期仍明显高干正常对照组。结论:IL—18参与儿童哮喘的发病过程.并可使IgE水平升高.为新的临床治疗靶点提供了一定依据;缓解期患儿仍然存在免疫网络的失衡,继续维持治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亲-8(IL-8)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支原体肺炎患儿32例.测定其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TNF—α、IL-2、IL-6、IL-8的水平.并与正常儿童相比较。结果:急性期TNF-α、IL-6、IL8增高.而IL-2则下降(P〈0.01)。疾病恢复期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支原体肺炎在急性期伴有免疫功能紊乱.炎性细胞因子在疾病的发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性肝病发展过程中的水平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55例慢性肝炎、35例肝硬化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IL-6、TGF-β及TNF-α的水平。结果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中IL-6、TGF-β及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且随着肝病病情的加重,上述细胞因子的水平递增,三项指标均以肝硬化患者组升高最为显著(P〈0.01)。结论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多种细胞因子存在分泌调节紊乱,其水平的变化与慢性肝病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在慢性肝病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联合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对慢性肝病的治疗和预后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IL-2受体(sIL-2R)和γ-干扰素(IFN-γ)变化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测定乙型肝炎患者72例(肝功能正常者33例,异常者39例)和健康成年人35例血清IL-2和sIL-2R及IFN-γ。结果: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异常组和对照组的IL-2、sIL-2R、IFN-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肝功能正常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肝炎肝功能异常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T细胞功能障碍与缺陷,这种障碍与缺陷与其肝功能状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5(IL-15)、白细胞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急性胰腺炎(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21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患者和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中IL-15、IL-18和TNF-α的含量,分析它们之间含量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血清SAP组和对照组的IL-15、IL-18和TNF-α的含量分别为(57.13±5.03)(、68.41±6.14)、(36.13±3.87)ng/L和(53.05±5.12)、(64.71±6.01)、(35.5±3.02)ng/L,均明显高于MAP组[(5.69±1.61)、(27.91±3.13)、(7.71±1.7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IL-15、IL-18在MAP和SAP组中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95、0.91,均P<0.01。结论血清IL-15、IL-18和TNF-α等细胞因子均参与了急性胰腺炎的炎症反应过程,显示这3种细胞因子的变化对预测急性胰腺炎病情发展及治疗均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血清内毒素(LPS)、白介素-12(IL-12)、白介素-18(IL-18)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鲎试剂(Ⅱ)-偶氮显色法、ELISA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测定8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LPS、IL-12、IL-18水平.另设正常对照组(32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血清LPS、IL-12、IL-18水平均明显升高,且随着肝功能越差,升高越明显(P<0.01);腹水组的LPS及IL-12、IL-18水平较无腹水组也明显增高(P<0.01).结论LPS、IL-12、IL-18均参与了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与病情的变化密切相关.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判断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状况及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介素18和鸡白细胞介素18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白细胞介素 18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因子 ,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分泌。目前在分子水平上已经证明 ,人、哺乳动物和某些鸟类中都有 IL- 18存在。IL- 18在结构上属于 IL- 1家族 ,在功能上它与 IL- 12相似 ,且二者有协同效应。 IL- 18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它不仅可以增强 Th1型免疫反应 ,而且在 Th2型免疫反应中也发挥一定的作用。人类医学研究证明 IL- 18在抗微生物感染、抗肿瘤免疫中具有应用潜力。在集约化畜禽养殖业中 ,包括白细胞介素 18在内的细胞因子作为天然的免疫调节剂 ,目前已被公认为是一种可以替代传统疗法的新型治疗剂。鸡 IL- 18基因是最近才被发现的 ,由于它具有与人和哺乳动物相似的生物学功能 ,因而鸡 IL- 18在比较免疫学研究和禽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IL-2、IL-6、IL-18水平与丙型肝炎病变的关系。方法:运用EL ISA法检测不同类型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3种细胞因子IL-2、IL-6、IL-18的水平,观察感染者细胞因子水平与肝炎发展的关系。结果:慢性及重症肝炎感染者血清IL-2水平出现显著性下调(P<0.05),而慢性及重症肝炎感染者的IL-6、IL-18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升高程度与病情相关。结论:血中细胞因子水平是判断丙肝感染者免疫状态及进行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进一步研发新型抗病毒制剂和疫苗佐剂、有效控制猪重大传染病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中猪白细胞介素-18基因(IL-18)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方法从河南三元杂交猪脾脏淋巴细胞中扩增猪IL-18基因,并进行克隆、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猪IL-18基因全长为579 bp,编码192个氨基酸的无活性前体蛋白,但前体蛋白并不含典型的疏水信号肽,在第35位氨基酸残基处有1个潜在的白细胞介素1β转换酶(ICE)剪切位点,剪切后变为具有生物活性的猪IL-18成熟蛋白。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试验获得的猪IL-18基因与已知猪IL-18基因序列同源性很高,均为96%以上,其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在98%以上。[结论]该研究成功构建了猪IL-18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并得到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瞬时表达产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白细胞介素 1 8(IL- 1 8)在高血压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 ELISA法对不同等级的高血压病患者和高血压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 35例及 30名健康者的血浆 IL- 1 8水平作了检测和比较。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 IL- 1 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t=4.60 3,P<0 .0 0 1 ) ,并随高血压病级别的上升而升高 (P均 <0 .0 5) ;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 IL- 1 8水平显著高于无心力衰竭者 (t=2 .81 ,P<0 .0 1 )。结论 :高血压病的发生可能有 IL- 1 8参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深入研究鸭IL-18的基因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和分子佐剂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依据GenBank中香港鸭IL-18基因的序列设计1对特异引物,以广东水鸭脾淋巴细胞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克隆广东水鸭IL-18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测序结果表明,广东水鸭的IL-18基因开放阅读框为603 bp,编码20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3.2 kDa。序列分析表明,所获得的广东水鸭IL-18基因与GenBank中香港鸭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2%,氨基酸同源性为100%。它与鸡和火鸡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6.9%和87.1%,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5%和97.0%。[结论]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鸭IL-18基因与鸡和火鸡进化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11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e抗原抗体系统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HBeAg阳性者大多数表现为慢性迁延性肝炎(CPH),而HBeAg(-)抗HBe(+)者较多表现为慢性活动性肝炎(CAH)、肝硬化、慢重肝或肝癌。抗-HBe(+)者的病情和预后较HBeAg(+)者严重(P<0.001)。抗-HBe(+)者可能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突变株感染所致。分析CHB患者血清e抗原抗体系统以及其它HBV标记物的特点,对估计其所感染的HBV类型、肝病轻重和预后好坏,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The serum levels of IL-12 and IL-10 in mice after infected with Babesia microti(B. microti) and Babesia rodhaini (B. rodhaini) were examined. Collected the mice serum and examined the concentration of IL-12 and IL-10 by using ELISA after infection with B. microti and B. rodhaini at 0, 3, 6, 9, 12, 18, 24, 36, 72, 96 h in mi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 microti infection resulted in IL-12 increasing, which peaked at 3 and 24 h after the infection, while same infection did not induce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IL-10 compared to uninfected mice. When mice were infected with B. rodhaini, any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not decteted both in IL-12 and IL-10 in comparison with uninfected animals during the period of 3-72 h after infection. Instead, a significant decline in IL-12 and IL-10 was found compared to uninfected mice 96 h after infection with B. rodhaini. It indicates that the mutagenetic cytokine is IL-12 in the serum of mice after infection with B. microti, and no any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detected in both IL-12 and IL-10 from 0 to 72 h after infected with B. rodhaini.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18(IL-18)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的可能性。方法采用荷人卵巢癌HO-8910细胞系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选择不同剂量(2.5、5、10mg/L)的IL-18进行腹腔内注射(治疗①组IL-18 2.5mg/L,治疗②组IL-18 5mg/L,治疗③组IL-18 10mg/L),对照组为磷酸盐缓冲液(PBS溶液),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形态学变化,Tunel法观察凋亡细胞的变化。结果治疗①组和治疗②组可见凋亡细胞,治疗③组见肿瘤细胞呈片状、条带状坏死区域增多,部分坏死组织呈均质红染无结构区域。IL-18可诱导卵巢癌细胞发生凋亡,不同剂量组的细胞凋亡指数(A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②组的AI又明显高于治疗①组(P<0.01),治疗①组和治疗③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8有诱导卵巢上皮性癌细胞凋亡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抗癌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
根据已发表的IL-18蛋白cDNA序列保守区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技术从ConA活化的牛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扩增到编码牛IL-18蛋白基因,其大小为582 bp。将该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中,经序列测定表明该基因与gengbank上发表的牛白细胞介素-18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8%。将该基因从重组pMD-gIL-18质粒中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 a(+)质粒中,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经酶切和PCR鉴定后表明构建的重组质粒为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