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继利用蚀斑抑制中和试验对蓝舌病病毒山东分离株(L001)进行血清型鉴定后,又对蓝舌病病毒甘肃分离株进行了血清型鉴定,证实甘肃分离株为蓝舌病病毒11型。  相似文献   

2.
2012年3月,新郑市某蛋鸡场发生了1例疑似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取剖检病鸡的气管和肺脏组织经过无菌处理,分离到1株病毒。为确定该病毒,应用病毒分离、血凝试验、鸡胚矮小化试验、干扰新城疫病毒复制试验、琼脂凝胶扩散试验、RT-PCR鉴定和动物回归试验方法鉴定,结果均符合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病毒的生理特性。通过检查结果结合临床、剖检症状,确认该病毒就是鸡肾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RT—PCR方法从某规模化养殖场育肥猪急性死亡病例病料中检测猪瘟病毒(CFSV)、蓝耳病病毒(PRRSV)、圆环病毒(PCV)、乙脑病毒(JEV)、伪狂犬病毒(PRV),并进行细菌的分离,采用16s RNA对所分离的致病菌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病猪为猪瘟病毒、蓝耳病病毒混合感染同时继发猪丹毒杆菌感染,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致病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和先锋霉素V高度敏感。根据结果制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经过处理后,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从某养禽场一群以精神不振、排白色稀粪为特征的山鸡中分离到一株病毒。通过血清学试验、鸡胚接种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等方法鉴定为法氏囊病毒。该病毒与鸡法氏囊病毒血清型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利用蚀斑试验方法对牛疱疹病毒1型(BHV-1)和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的混合病毒进行分离纯化及鉴定,为BHV-1、BPIV-3感染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将不同稀释度的BHV-1和BPIV-3混合病毒接种至牛肾原代细胞,加营养琼脂培养,产生蚀斑后扩增并RT-PCR鉴定。将纯化后毒液分别进行二次蚀斑纯化及鉴定。结果 BHV-1和BPIV-3混合病毒第6~7 d可产生明显蚀斑。鉴定阳性的BHV-1和BPIV-3进行二次蚀斑,鉴定结果均为阳性,且分离的两种病毒TCID_(50)测定结果为10~(-8.5)/0.1 m L、10~(-6.5)/0.1 m L。首次通过蚀斑试验,成功分离并得到了两株毒力较高且纯化的BHV-1和BPIV-3病毒株。  相似文献   

6.
1991年夏秋之交徐州市各奶牛场暴发牛流行热。为确诊该病,采集了发病高热期抗凝血,进行了病毒分离和鉴定试验。病料经处理后,直接接种于BHK_21细胞,传至第二代可见典型的CPE。电镜下观察到80—150nm弹状病毒颗粒。分离毒的理化特性、核酸类型及中和试验结果均与标准BEFV相一致,证实该分离病毒为牛流行热病毒。  相似文献   

7.
朱止南  田亚军 《养殖技术顾问》2013,(10):159-159,215
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是新城疫、禽流感等疾病的诊断和研究工作中普遍应用的方法。某些病毒(如禽流感病毒和新城疫病毒)能凝集禽类的红细胞,这个现象称为病毒的血凝,可以用来检测样品中病毒的有无和含量的多少,并排特异性反应。因此,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可用于鉴定病毒,流行病学调查,检测血清中抗体效价.动物群体疫情的监测等。  相似文献   

8.
2004年3月以来,辽宁省部分地区雏鹅,出现下痢、口吐黏液、采食量减少等症状,个别鹅出现转脖、抽搐的情况。发病后的前4天曾经用过庆大霉素治疗,但没有效果。发病鹅表现为下痢、采食量减少,没有出现神经症状。肠浆膜呈橘黄色,小肠中后段膨大增粗,肠壁变薄,没有凝固性栓子。肝脏肿大,胆囊明显膨大,心肌颜色变淡,肾脏肿胀。为查明原因,笔者对发病的雏鹅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工作,通过电镜观察、琼脂扩散试验、病毒中和试验、抗血清保护试验,证实获得1株鹅细小病毒。经鹅胚接种、雏鹅攻毒试验,证实所分离的病毒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分离自上海某养鸡场的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进行了分离和鉴定.所采用的方法有:鸡胚致病性试验、对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的干扰试验、动物回归试验以及RT-PCR鉴定等.试验结果表明,该病原接种鸡胚后,48 h可引起鸡胚死亡,胚体呈侏儒样变化,对NDV感染有明显干扰作用;用分离的病毒接种SPF雏鸡可产生明显呼吸道症状,肾脏表现肿大和大量尿酸盐沉积等病理变化;用IBV特异性引物可以从分离物中扩增出IBV的N基因序列,测序结果表明,该毒株属于肾型IBV.综上所述,本研究在上海流行区域成功分离到一株IBV,将其命名为SH11株.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方法以纯化的PRRSV全病毒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并测定其免疫球蛋白亚类、效价和特异性。结果成功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抗PRRSVM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命名为3C3、3D2,经鉴定亚类均为IgG2a、kappa链。2株单克隆抗体腹水ELISA效价达105~107,IPMA效价达1:2560~1:10240,与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等无交叉反应。结论获得特异性针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单克隆抗体,为研究该病的快速诊断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给水貂阿留申病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对疑似感染阿留申病死亡的水貂内脏处理后,接种猫肾传代细胞(CRFK)分离病毒,并对分离的毒株进行PCR鉴定及动物回归试验。与此同时,首次应用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实验(IPMA)对所分离的水貂阿留申病毒进行TCID50的测定。结果成功分离并鉴定出5株水貂阿留申病毒株,分别命名为ADV-DL124、ADV-DL125、ADV-ZJ3、ADV-QD2、ADV-QD3,各分离株的TCID50分别为105.7TCID50/ml、105.0TCID50/ml、104.6 TCID50/mL、105.2 TCID50/mL、104.1 TCID50/mL。动物回归实验显示,所分离的病毒对水貂具有致病性,为水貂阿留申病毒强毒株。  相似文献   

12.
一株鹅源呼肠孤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一株从雏鹅肝脾脏病料中分离到的病毒,在电镜下观察到病毒粒子呈球形,无囊膜,有可见的双层衣壳结构,外壳直径75nm,内核直径50nm;经病毒分离培养、理化特性鉴定、动物回归试验、抗体检测,确定所分离到的毒株为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鹅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13.
犬瘟热病毒OP株囊膜糖蛋白F基因片段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已发表的犬瘟热病毒OP株核酸序列设计2对引物,以犬瘟热病毒OP株感染Vero细胞收获病毒提取的RNA为模板,应用RT-PCR扩增出F基因的769、832 bp片段.将PCR产物按正确的阅读框架定向克隆进pGEX-6p-1载体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的下游,再将重组质粒转化入宿主菌BL21中,在37℃1.0 mmol/LPTG诱导下,F基因2个片段获得了良好的表达.表达产物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确定所表达的融合多肽大小分别为54 000、56 000.将表达产物回收后混合免疫小鼠,IFA显示,免疫小鼠血清能与病毒感染细胞呈现特异反应,并表现出116的中和抗体活性,表明体外表达的F多肽保留了天然蛋白的部分抗原性.  相似文献   

14.
猪星状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星状病毒(porcine astrovirus,PAstV)感染猪后可引起腹泻、呕吐、脱水和生长迟缓等临床症状,对断奶前仔猪侵害尤为严重,对养猪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对猪星状病毒广西流行株用PK-15细胞进行分离,用RT-nPCR、间接免疫荧光、电镜和免疫印迹分析进行鉴定并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分离到2株具有细胞病变和致病性的猪星状病毒,为进一步研究猪星状病分子生物学、致病机制及构建发病动物模型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鸡新城疫病例的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将疑似感染新城疫病毒的病、死鸡的脑组织和脾脏,经过处理后,接种鸡胚进行病毒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最后通过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确诊为新城疫病毒感染的新城疫病例.  相似文献   

16.
血凝试验(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是目前兽医实验室常用的检测方法,作为血清诊断技术之一,是利用某些病毒具有凝集红细胞的特性,且这种特性能被特异性抗血清抑制的原理,用于已知病毒检查血清中相应抗体状态和已知血清鉴定未知病毒的一种兽医实验室最常用的实验方法。HA和HI试验具有特异性好、操作方便、可同时进行大量样本试验、对试验环境要求不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构建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P)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对其进行病毒包装、鉴定与滴度测定,为进一步研究CIRP功能提供基础工具。本研究从4℃冷处理8 h的SD大鼠睾丸组织中获得CIRP的cDNA序列测序后,将其克隆入LV5质粒中,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利用脂质体将鉴定的阳性重组LV5-cirp表达载体与pGag/Pol、pRev、pVSV-G 3个质粒共转染到HEK-293T细胞,72 h收获上清,包装产生慢病毒。将所得病毒悬液梯度稀释后感染293T细胞,检测病毒滴度,以及采用Western blot方法验证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CR鉴定、酶切及测序结果证明成功构建了LV5-cirp重组质粒,序列比对与设计序列符合率100%,并成功包装成慢病毒,病毒滴度为6.30×108TU/m L;将制备成功的CIRP慢病毒过表达载体感染293T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细胞中CIR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细胞以及慢病毒阴性对照组(P0.01)。本实验成功构建CIRP慢病毒过表达载体并完成了慢病毒包装及滴度的测定,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工具。  相似文献   

18.
番鸭"三周病"、细小病毒型"白点病"和小鹅瘟是雏番鸭常见的三种细小病毒病,对番鸭养殖业危害较为严重。本文对从广东惠州及周边地区病死番鸭中分离鉴定的1株番鸭细小病毒型"白点病"病毒、1株小鹅瘟病毒和1株番鸭"三周病"病毒分别感染健康雏番鸭,将发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进行对比,从而为基层兽医工作者提供三种番鸭细小病毒病临床鉴别、初步诊断更加直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河南商丘一肉鸭养殖场疑似发生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为确定其病原,无菌采集病死鸭的大脑、肝脏、脾脏、肺脏等组织,依据常规PCR检测方法进行低致病性禽流感H9(AIV-H9)、鸭坦布苏病毒(DTMUV)、鸭呼肠孤病毒(DRV)、新城疫病毒(NDV)等鸭群常见病毒病的核酸检测,利用血清琼脂平板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玻片凝集鉴定分离菌株血清型,PCR检测鉴定后进行动物回归试验。并进行3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显示,AIV-H9、TMUV、DRV及NDV核酸检测全部为阴性,初步排除这4种病毒的感染。无菌挑取发病鸭肝脏及脑组织于血清营养琼脂培养基中培养,发现培养基中呈现针尖大小、半透明的菌落。取纯化培养的菌液进行PCR扩增显示,扩增出338 bp的鸭疫里默氏杆菌(RA)特异性条带,血清型鉴定结果为RA血清7型。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可在临床上被成功复制,能够表现出明显的传染性浆膜炎临床感染症状。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该血清型RA对头孢克肟、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曲松、大观霉素、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氟苯尼考、林可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高度敏感。综上所述,造成该肉鸭场疾病感染的病原为血清7型RA,建议使用头孢菌素类等高敏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0.
新城疫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火鸡、野鸡易感,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病原为新城疫病毒,以发病急、呼吸困难、头冠紫黑、下痢等为主要症状,分为最急性、急性或慢性三型,病理变化为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出血,扁桃体肿大、溃汤等为主,通过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等进行诊断,可通过抓好饲养管理、防疫、加强新城疫抗体的监测进行防制。2013年2月10日沛县魏庙镇某鸡场饲养的罗曼蛋鸡疑似发生新城疫,通过采集部分病死鸡的气管、肺、脑等组织,用含特定抗生素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制成10%的组织悬液,离心取上清液接种5枚10日龄SPF鸡胚,接种胚于接种后48~72小时之间死亡,胚体全身出血。收获尿囊液,通过血凝试验与血凝抑制试验进行病毒鉴定,确定分离到的病毒为新城疫病毒,根据以上结果确诊该鸡群发生新城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