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世界上正掀起一股养鹿热,一些盲牧业发达国家的牧场主,以养鹿代替养牛羊。据行家预测,鹿业将成为一项全球性产业。 我国既是产鹿大国,又是鹿用制品大国。我国鹿的种类主要有梅花鹿、马鹿、白鹿、白唇鹿、水鹿等。我国药典规定,只承认梅花鹿、马鹿的鹿茸入药。我国梅花鹿有东北、华北、山西、南方、四川、台湾6个亚种,其中以东北梅花鹿为优势对。目前我国梅花鹿以人工饲养为主,吉林双阳梅花鹿是我国唯一人工培育的优良品种,具有个体大,适应性强,耐粗饲,产茸量大,优质茸比例高等优点。在新疆、吉林都有不少…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东北茸鹿在江淮地区的生产性能,通过利用东北梅花鹿与新疆马鹿的种间杂交,培育适应江淮地区的花马杂交茸鹿。通过天山马鹿种公鹿与花马杂交茸鹿母鹿与进行混群饲养,对花马杂交群体进行了生产和适应性能的测定,比较分析了花马杂交茸鹿的适应性。结果表明,花马杂交鹿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生命力较强,适应性好,受胎率为90%以上,双胎率2%左右;仔鹿存活率达95%;其茸质好,产茸量高。  相似文献   

3.
在养鹿生产中,幼鹿断乳后到第二年春季生茸前期的饲养管理,对茸用梅花鹿以后的鹿茸产量有着重大的影响,一旦此期饲养管理不当,会对今后终生产茸性能造成影响,减少产茸量。从而影响鹿群的总体产茸性能,严重地影响鹿场经济效益。因而,加强幼鹿断乳后到第二年春季生茸前期的饲养管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东北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是我国主要的驯养茸鹿,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茸质好价值高,全国各省、区均有饲养,尤以东北三省最多。鉴于对东北梅花鹿的选种选育已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其育种工作已经提到议事日程。因此,研究估测公鹿的产茸力公式,就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根据梅花鹿形态学的研究和外貌鉴定工作的实践,已经确认头型与产茸性能有  相似文献   

5.
鹿是珍贵的药用动物,全身是宝,尤以鹿茸、鹿角最为贵重。凡茸角有药用价值的鹿,都称为茸用鹿或茸鹿。茸用鹿种类多,分布广,野生资源丰富。现在已经驯养的茸用鹿有梅花鹿、马鹿、白唇鹿、水鹿等。我国驯养的茸鹿主要是梅花鹿和马鹿两种。在梅花鹿中,共有6个野生亚种,其中以东北梅花鹿与人工培育成功的双阳梅花鹿称著于世界。在马鹿的各亚种和类型群中,以天山马鹿和叶尔羌马鹿及东北马鹿的品质最好。1东北梅花鹿(梅花鹿或花鹿)1-1养殖地区分布:几乎遍布全国各省区,其中吉林省最多,约占2/3。1-2外貌形态特征:东北梅花…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养鹿大国.驯养茸鹿具有悠久历史,目前驯养茸鹿近50万头.主要以梅花鹿、马鹿为主。近十几年来.中国茸鹿育种取得了巨大成绩.先后培育出了具有高产优质等特点的双阳梅花鹿品种(1986)、长白山梅花鹿品系(1993)、天山马鹿清原品系(1994)、西丰梅花鹿品种(1995)、乌兰坝马鹿品种、兴凯湖梅花鹿品种(2003)等6个优良品种(品系).对改良低产茸鹿.促进我国养鹿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东北马鹿产茸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马鹿是仅次于梅花鹿的优良茸用鹿种。驯养的东北马鹿(C.C.Xanthopygus)数量为我国各马鹿亚种之首,而其产茸性能在国内外文献中至今未见详尽报道。 1980年至今,我们在本所茸鹿试验场对东北马鹿产茸性能进行了细致的观测研究。为了正确组织生产和饲养,客观评定东北马鹿及其生产水平,现将东北马鹿产茸性能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种公鹿茸重性状与年龄相关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本文探讨了我国人工选育的双阳梅花鹿和西丰梅花鹿品种、长白山梅花鹿品系、天山马鹿清原品系和乌兰坝东北马鹿等 5个品种品系种公鹿的茸重性状与鹿年龄的关系 ,结果表明 ,在一定年龄段 ,茸重性状与年龄之间呈强正相关并建立了相应的线性回归方程 ,为预测并比较茸鹿种公鹿各年龄时的茸重水平和制定茸重标准及早选种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鹿茸产量与鹿年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鹿茸是医疗保健的珍品,近几年对鹿茸的需要供不应求。为了提高鹿茸产量以满足需要,其关键措施之一是使鹿群结构有最大限度的合理性,尤其是使生茸佳龄公鹿在鹿群周转中保证有适宜比例,为此,首先应搞清公鹿产茸量与年龄的关系,其中,主要是找出生茸的最佳年限和最佳年龄,以及最佳茸鹿种类。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一些报道,但由于有的为40年前的算数平均数水平,有的为鹿种单一、年龄不全,有的数据很少,并且为70年代初以前的简单数据,有的不是我国主要茸鹿种类,所以都满足不了我国目前生产和教学的需要。我们的研究不但包括我国主要的茸鹿种类:东北梅花鹿、东北马鹿,  相似文献   

10.
中国茸鹿育种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养鹿业历史悠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0多年来 ,逐步建立起一支宏大的茸鹿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茸鹿育种及推广的专业队伍 ,培育出双阳梅花鹿、西丰梅花鹿新品种和长白山梅花鹿、天山马鹿清原品系 ,使梅花鹿成品茸平均单产由选育前 0 .50~ 0 .74kg提高到1 .2 3~ 1 .30 kg,马鹿鲜茸平均单产由选育前的 2 .70 kg提高到 7.1 5kg,推广优良种鹿 1 80 0 0余头 ;“高产马鹿选育”和“塔里木马鹿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鹿茸活性成分及其药理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茸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它的化学成分和药理功能比较复杂。近年来,许多科学家对鹿茸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免疫增强、神经保护、生殖促进、抗骨质疏松、抗衰老、抗肝纤维化和抗关节炎等方面的药理作用。文章对鹿茸的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鹿茸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西丰梅花鹿种公鹿茸重性状表型参数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西丰梅花鹿种公鹿茸重性状表型参数的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生茸佳期为 3~ 8锯 ,生茸最佳年龄为 6锯 ,达 (5 0 2± 1 46)kg ,6锯的产茸量极显著高于 1~ 5锯的产茸量(P <0 0 1 ) ;1~ 6锯的种公鹿鲜茸重与年龄呈强正相关 (r =0 833,P <0 0 1 ) ,其线性回归方程为 y=1 350 +0 679x ;各锯别与产茸量间相关系数统计及显著性检验结果为 :1与 2锯 ,2与 3,4,5,6锯 ,3与 4,5,6锯 ,4与 6,7锯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P <0 0 1 ) ,其余各锯相关不显著(P >0 0 5)。此统计结果为早期选种、制定生产计划和任务、产茸量标准及是否符合种用性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西兰鹿业协会为加大鹿及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积极实施鹿福利制度。文中主要介绍了新西兰在鹿的运输、锯茸及饲养管理等方面所实施的具体福利措施。  相似文献   

14.
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GAL-1)是一种分子质量约为14 ku的β-半乳糖苷结合蛋白,分布于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组织中,在细胞内外均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参与调节多种生理病理过程。GAL-1以剂量依赖性和细胞特异性双向调控细胞增殖,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途径促进血管的生成,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诱导T细胞凋亡、抑制T细胞增殖和抗原递呈细胞活化等。此外,GAL-1被认为是多种类型肿瘤的标志物,肿瘤细胞通过分泌GAL-1促进肿瘤内的血管生成和自身免疫逃逸。鹿茸是指鹿科动物头部衍生的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也是在自然界哺乳动物中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可实现周期性完全再生的骨质附属器官。鹿茸的再生是基于鹿茸干细胞增殖的过程,GAL-1在鹿茸干细胞中表达,并且鹿茸的再生过程与GAL-1生物学功能息息相关。然而,GAL-1在鹿茸再生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仍待深入研究。作者综述了GAL-1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鹿茸再生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GAL-1和鹿茸再生机制的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朱南山  张彬  王洁 《经济动物学报》2006,10(1):49-52,55
在阐述鹿茸的药理作用和营养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鹿品种、年龄、营养及激素、骨化、光照、温度、中草药添加剂、适时收茸、体重等因素对茸鹿产茸性能的影响,为提高鹿茸产量和质量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7~12月龄梅花鹿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初角茸生长的影响。选取40只7月龄平均体重为(39.64±4.10)kg的健康雄性梅花鹿,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含5 mg/kgβ-胡萝卜素)中添加0(对照组)、2 500、5 000和10 000IU/kg维生素A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从7月龄开始至12月龄结束。结果表明:1)饲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梅花鹿生长性能无显著性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2 500、5 000IU/kg维生素A显著提高梅花鹿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P0.05),饲粮添加2 500、5 000、10 000IU/kg维生素A显著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饲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对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丙二醛(MDA)、睾酮(T)及雌二醇(E2)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3)5 000IU/kg维生素A添加组初角茸干茸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其他2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适量添加维生素A能够增强7~12月龄梅花鹿免疫和抗氧化功能,提高初角茸干茸重。7~12月龄梅花鹿饲喂以玉米和苜蓿草粉为主的饲粮时,饲粮维生素A适宜添加水平为2 500~5 000IU/kg。  相似文献   

17.
鹿茸是唯一可以重复再生的哺乳动物器官。利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制备梅花鹿鹿茸总蛋白样品,分别进行双向电泳,从得到的蛋白点的数量和点的圆滑程度、分辨率等确定适合的提取方法。分别用全蛋白提取试剂盒、自制裂解液、丙酮沉淀制备蛋白样品,并对得到的3种2-DE图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试剂盒提取法和自制裂解液法得到的蛋白点比较多、圆滑,图谱清晰;丙酮沉淀法得到的蛋白点不如前者多,图谱有横竖纹。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一家一户的分散养鹿很难自配全价鹿用饲料的实际情况,我们推出适合一家一户使用的703B增茸料。用703B增茸料配制的全价鹿用饲料,既可降低单位饲料成本,又可促进鹿茸增产,提高养鹿效益。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头茬鹿茸产量比对照组增产12.5%~38.5%;二茬鹿茸产量比对照组增产150%~400%;养鹿效益比对照组提高76.9%~117.1%。  相似文献   

19.
梅花鹿茸鲜重与年龄的相关性研究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地区的梅花鹿为对象,研究分析了梅花鹿鹿茸重量与其年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9龄内梅花鹿的鹿茸重与年龄呈正相关(r=0.767,P<0.05),它们之间线性回归方程为y=0.345x+1.186。梅花鹿3~8锯的鲜茸单产很高,平均水平达3.28kg/锯。公鹿鲜茸重的变异系数在2~6龄之间逐渐减小,7龄之后又有上升的超势,其中以5~7龄的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16.2%、6.1%、11.7%。相关数据分析表明,梅花鹿公鹿在1~4龄内经济效益较差,从5龄开始获利,年获利逐年增加,这种趋势与梅花鹿的茸产量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不同年龄段塔里木马鹿鹿茸的最佳收茸时间,保证鹿茸的药用价值,试验选取老、中、青3个年龄段的塔里木马鹿各6头,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生茸时期鹿茸中Ca2+的含量。结果表明:青年组至6月17日鹿茸上段Ca2+含量增加显著,确定其最佳收茸时间以6月17日为宜;中年、老年组的最佳收茸时期在6月3日左右,三者存在时间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