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化学杀雄剂(杂交剂)诱导雄性不育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探究抗除草剂甘蓝型油菜K4在化学杀雄制种过程中用作父本的利用潜力,以K4及其野生型ZS9为材料,在抽薹期叶面喷施不同剂量苯磺隆,通过观察喷药后花器官形态、花粉活力及农艺性状来研究其杀雄效果。结果表明,抽薹期单株喷施0.10 mg/L×6 mL剂量的苯磺隆可诱导ZS9雄性不育,而10.00 mg/L×6 mL剂量的苯磺隆可诱导K4雄性不育,其剂量是诱导ZS9雄性不育剂量的100倍;诱导供试材料完全雄性不育剂量的苯磺隆对其他花器官及主要农艺性状无明显负效应。研究表明K4是一种优良的抗杀雄剂(苯磺隆)材料,在油菜化学杀雄两系杂种优势利用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可用于苦瓜化学杀雄的化学杀雄剂。[方法]以苦瓜品种"春丽"为材料,利用不同浓度梯度乙烯利、苯磺隆、甲磺隆、咔嘧磺隆溶液在苦瓜现蕾时进行叶面喷施处理,每隔10 d处理一次,并对植株的长势及花粉活力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苯磺隆对苦瓜具有杀雄作用,在浓度为0.4μg/m L,单株受药量为10 m L时杀雄效果良好;乙烯利、咔嘧磺隆、甲磺隆无杀雄作用。[结论]该研究为化学杀雄药剂在苦瓜制种上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叶面喷施杀雄剂苯磺隆对甘蓝型油菜品种宁油18号和096030的杀雄效果。结果表明:叶面喷施0.2μg/mL苯磺隆2次(每次8~10 mL/株)可诱导油菜100%的全不育株率,使整个花期不育,相对结实率仅约4%;经0.2μg/mL苯磺隆处理后,2种油菜中的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的活性均较对照显著降低,ALS相对酶活分别为40.63%和37.23%。因此,油菜中ALS活性的变化有可能作为快速鉴定和预测杀雄剂苯磺隆的喷药量是否达到合理范围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苯磺隆对甘蓝型油菜的杀雄效果及对其靶标ALS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叶面喷施杀雄剂苯磺隆对甘蓝型油菜品种宁油18号和096030的杀雄效果。结果表明:叶面喷施0.2μg/mL苯磺隆2次(每次8~10 mL/株)可诱导油菜100%的全不育株率,使整个花期不育,相对结实率仅约4%;经0.2μg/mL苯磺隆处理后,2种油菜中的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的活性均较对照显著降低,ALS相对酶活分别为40.63%和37.23%。因此,油菜中ALS活性的变化有可能作为快速鉴定和预测杀雄剂苯磺隆的喷药量是否达到合理范围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通过两种药剂在油菜三个品种上进行试验研究,确定喷药时期和喷药次数,以期达到最佳的育种效果及制种成果。结果表明:苯磺隆对ZS11 0.15和0.25的浓度二次喷施,苯磺隆对08-16浓度0.1、0.15,苯磺隆对Z009A浓度0.07、0.1,以及WP对08-16、Z009A均有较好的杀雄效果。可以在以后的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中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利用化学杀雄的杂种优势,加速甘蓝型油菜育种进程,该文以常规油菜品种中双11号和沪16为材料,苯磺隆为化学杀雄药剂,设置4个浓度处理,研究苯磺隆对甘蓝型油菜的杀雄效果。结果表明,0.1mg/L对中双11号可诱导100%的全不育株率,整个花期不育,化学杀雄效果最佳;0.25mg/L浓度处理对沪16可诱导100%的不育株率,终花不育,为苯磺隆对沪16的最适宜化杀药剂处理。  相似文献   

7.
苯磺隆在成都地区诱导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苯磺隆、唑嘧磺草胺、精喹禾灵和烟嘧磺隆4种化学药物对甘蓝型油菜骨干自交系99-35和09QB48-54在成都地区的杀雄效果研究表明:当油菜主花序最大花蕾长度约1.50~2.00 mm,用苯磺隆第1次叶面喷施,隔10 d左右再第2次喷施,每次单株受药量15~20 m L,浓度为0.05~0.10μg/m L的苯磺隆时,可诱导群体全不育株率100%,且不产生药害,并能保持整个花期雄性不育;每次单株受药量8~10 m L浓度为0.30μg/m L苯磺隆时,可诱导群体不育株率90%以上,但结实率受到一定影响;0.30μg/m L浓度的苯磺隆涂茎二次,可诱导群体全不育株率91.16%;唑嘧磺草胺、精喹禾灵和烟嘧磺隆在本试验中没有杀雄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两组试验数据的分析,确定苯磺隆对甘蓝型胞质不育系8963A在杂交油菜制种中辅助化学杀雄的最佳喷药时期是最大花蕾平均直径2.5 mm(平顶期),最佳喷药剂量是浓度为0.094μg/ml的药液每亩地16kg。最佳喷药时期搭配最佳喷药剂量可以获得较高的制种产量和质量,该试验结果对低温敏感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制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化学杀雄剂SX-1对重庆地区油菜的杀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昌敏  唐章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747-6749
[目的]探讨化学杀雄剂SX-1对甘蓝型油菜的杀雄效果,为杂交油菜制种提供应用依据。[方法]配置不同浓度梯度的SX-1,分别在渝黄2号母本单核期及10d后,用小型喷雾器将药剂均匀喷施在叶片表面,每2d对各处理油菜的生长和开花情况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首先喷施SX-1的1号药剂(5.5mg/L),10d后再喷施SX-1的2号药剂(7.0mg/L)的杀雄效果最佳,全不育率达100%。同时经SX-1诱导所得不育株的植株高度下降,茎秆木质化程度加深,花瓣变小,花瓣颜色变浅,花丝缩短,花期推迟,自交不结实,异交正常结实;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增加,而花蕾中脯氨酸含量下降。[结论]化学杀雄剂SX-1能有效地杀死油菜花粉,达到化学杀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安全有效的制种方法是油菜杂交种应用的关键。通过回交转育获得抗(耐)磺酰脲类除草剂的自交不亲和系,将其作为杂交种父本。父本因其具有自交不亲和特性,自交不结实;因其具有抗(耐)磺酰脲类除草剂特性,在用磺酰脲类除草剂进行母本化学杀雄时,不受化学杀雄剂影响。因此,可以将父本与不育系或者化学杀雄的母本材料混合播种,实现杂交种父、母本的混播混收。通过本文提出的杂交制种方法,只要选育出兼有抗(耐)磺酰脲类除草剂和自交不亲和特性的父本,即可进行杂交种的快速组配。该方法将父、母本混播混收,操作简单,节约了劳动成本,提高了杂交种制种效率。  相似文献   

11.
安全有效的制种方法是油菜杂交种应用的关键。通过回交转育获得抗(耐)磺酰脲类除草剂的自交不亲和系,将其作为杂交种父本。父本因其具有自交不亲和特性,自交不结实;因其具有抗(耐)磺酰脲类除草剂特性,在用磺酰脲类除草剂进行母本化学杀雄时,不受化学杀雄剂影响。因此,可以将父本与不育系或者化学杀雄的母本材料混合播种,实现杂交种父、母本的混播混收。通过本文提出的杂交制种方法,只要选育出兼有抗(耐)磺酰脲类除草剂和自交不亲和特性的父本,即可进行杂交种的快速组配。该方法将父、母本混播混收,操作简单,节约了劳动成本,提高了杂交种制种效率。  相似文献   

12.
杂交油菜沣油737在勉县的保优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近5 a的双低杂交油菜沣油737制种技术研究,探索出了一套适宜陕南勉县气候条件下的高产保纯制种技术。其主要技术措施是:选择优势基地,制种基地应相对集中连片,土质肥沃;在保证隔离安全的条件下,培育壮苗,规范栽培,严格父母本行比为1∶2;母本适时打薹促花遇,薹高15~20cm时开始打薹,要打去薹高的1/3;采用化学杀雄剂控制不育系前期微粉,在母本显蕾期用2~3μg/m L定军1号水剂化杀剂喷施1~2次能起到很好的杀雄效果,种子纯度能提高5%~20%。  相似文献   

13.
油菜化学杀雄的研究现状及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我国油菜化学杀雄的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在育种和制种上的应用,介绍了化学杀雄的主要技术要点,旨在为开展油菜化学杀雄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在不同生态区化学杂交剂SX-1对甘蓝型油菜的杀雄效果。【方法】在冬油菜区和春油菜区分别采用4个不同质量浓度的化学杂交剂SX-1,对YD66A和Cn10 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进行2次喷施杀雄处理,第1次喷施在油菜最大花蕾的花粉母细胞进入单核期时进行,第2次喷施在第1次喷施后10~15d内进行,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研究在不同生态区喷施SX-1的杀雄效果,并探讨其对油菜生长发育、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冬油菜区A2(6.0mg/L+7.0mg/L)和春油菜区B2(6.5mg/L+7.0mg/L)处理的YD66A和Cn10的全不育株率分别为:98.11%,100%和100%,100%,且无药害反应,植株叶色变浅,茎杆微紫,生长轻微受到抑制,株高和主花序长度有所降低,单株角果数和单株产量略有增加。【结论】SX-1在冬油菜区以质量浓度6.0mg/L+7.0mg/L,在春油菜区以6.5mg/L+7mg/L,分别在油菜最大花蕾的花粉母细胞进入单核期时进行首次喷施,首次喷施后10~15d进行第2次喷施,均可获得较好的杀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人工模拟中雨的方式研究了降雨对化学杂交剂SX-1使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杂交剂SX-1喷施后人工模拟中雨时间越近,化杀剂杀雄效果越差,表现在不育率降低、不育性持续时间变短;化杀剂SX-1喷施后8 h降中雨对药效影响不大。同时,化学杂交剂SX-1对油菜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降雨时间距喷施化杀剂的时间越短,其抑制作用越小。  相似文献   

16.
化杀灵在油菜三系杂交制种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城市是江苏省油菜主产区之一,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早春温度回升较慢,在三系杂交油菜制种中,常因不育系微粉而影响杂种纯度。应用化杀灵能显著降低微粉花率,提高杂种纯度。在壮苗基础上,喷施9 000单位/hm2(纯母本)化杀灵,其微粉花率为9.2%,仅为对照的16.1%;杂种纯度为97.8%,比对照提高11.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总结分析与西南农业大学进行油菜化学杀雄杂交制种协作攻关的实践资料,认为杂交油菜必须走秋发高产的路子。追踪调查表明,越冬期冬至单株绿叶数多少与产量有密切联系,并由此提出油菜秋发的标准和“四改四促进”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8.
以3份不同芥菜型油菜自交系为材料,研究单嘧磺酯钠(MES)对芥菜型油菜的杀雄效果,同时利用细胞学观察对芥菜型油菜花粉败育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植株叶片喷施0.075 mg/L和0.1 mg/L的MES均能引起芥菜型油菜不育,高质量浓度的MES处理对农艺性状的影响更显著,细胞学观察发现MES诱导的芥菜型油菜雄性不育与绒毡层发育异常相关。研究结果为MES对芥菜型油菜的最佳杀雄浓度提供参考,并为其化学杀雄育种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试验,建立了甘蓝型杂交油菜沣油5103在陕南地区制种技术体系,提出了该品种制种高产保纯技术措施.制种要点为在严格隔离条件下,选择良好的制种基地,去杂除劣,通过打苔调节父、母本花期,采用化学杀雄控制早期微粉,有效提高制种纯度.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病虫草害的防除技术以及提高制种产量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新型高效油菜复配化学杂交剂,研究其应用技术及杀雄机理,用其拟制细胞质不育系低温微粉和选 育化杀两系杂交种.将2种高活性杂交剂复配,多年多点大田试验研究其应用技术,生理生化、大田调查和细胞学 观察研究其杀雄机理和杀雄效果,醋酸洋红染色测定花粉活力.油菜单核期在茎叶上喷雾0.5~0.8mg/L复配化 学杂交剂,杀雄效果好,花药皱缩干瘪呈针状、花丝明显缩短、花药无花粉或为空秕、畸形的败育花粉,绒毡层提 前解体或液泡化,全不育株率95%以上,不育株率100%,不育度95%以上,杂交种纯度提高8%以上.复配化学杂 交剂是一种活性高、用量少、成本低、较为理想的新型油菜化学杂交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